期刊文献+
共找到6,6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51
1
作者 杨滨娟 黄国勤 钱海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7,共8页
以单施秸秆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温度、土壤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在8:00和20:00均提高了土壤温度,而在14:00降低了土壤温度。从地温日较差... 以单施秸秆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温度、土壤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在8:00和20:00均提高了土壤温度,而在14:00降低了土壤温度。从地温日较差分析可知,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的整日地温变化幅度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此外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与对照间的差距逐渐减少,调温作用逐渐减弱。(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能够增加根际土壤总细菌、放线菌、真菌、氨氧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磷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但普遍区组间差异不显著。除了秸秆还田配施低量NP处理(SNP1,秸秆3 000 kg hm-2+N 150 kg hm-2+P2O575 kg hm-2)以外,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但区组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因此,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合理调节土壤温度,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中秸秆还田配施NPK处理(SNPK1,秸秆3 000 kg hm-2+N 150 kg hm-2+P2O575 kg hm-2+K2O 37.5 kg hm-2;SNPK2,秸秆3 000 kg hm-2+N 225 kg hm-2+P2O5112.5 kg hm-2+K2O 56.3 kg hm-2)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不同比例化肥 土壤温度 根际 微生物 酶活性
下载PDF
浓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18
2
作者 程伟 吴丽华 +3 位作者 徐亚磊 秦俊哲 谢国排 王明才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3期1-4,共4页
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产量、品质、风味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关键工艺为依据,对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从参与酿造过程微生物的角度了解白酒发酵、生香、产酯等过程的实质,... 在传统固态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对白酒的产量、品质、风味等都起着重要作用。该文以浓香型白酒生产的关键工艺为依据,对酒曲、窖泥、酒醅微生物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从参与酿造过程微生物的角度了解白酒发酵、生香、产酯等过程的实质,为浓香型白酒生产中酿造微生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思路。提出酿造微生物与白酒品评中"色、香、味、格"之间的联系,尤其是酿造微生物与白酒中呈香呈味物质的相关性研究,将是今后白酒风味化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香型白酒 酿造 微生物
下载PDF
微生物在海洋污染环境中的生物修复作用 被引量:70
3
作者 郑天凌 庄铁城 +4 位作者 蔡立哲 田蕴 郭楚玲 徐美珠 李少菁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4-534,共11页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海洋科学紧密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 ,近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利用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作用日显重要 ,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作为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及海洋科学紧密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 ,近年来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 .特别是利用微生物为主体的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中有毒有害污染物的作用日显重要 ,已成为当今国际海洋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 .阐述了生物修复技术发展的基础微生物降解作用 ,微生物的生态、生理、进化等问题 ,强调了生物修复在治理海洋污染环境中应用的重要性 ,报道了作者近年来以新思路、新方法、藉海洋微生物的特殊功能与特点对海洋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石油、农药、赤潮灾害与毒素以及病原性微生物等修复作用的新成果 ,展示了厦门大学在该领域所进行的若干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修复 微生物 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微生物学 微生物降解 石油污染
下载PDF
浅析植物根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关系 被引量:88
4
作者 王茹华 张启发 +2 位作者 周宝利 廉华 马光恕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67-172,共6页
综述了根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相互影响以及根际微生物作用几方面内容。根分泌物作用于周围环境产生根际效应,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种群组成,不同抗性品种根分泌物对病原微生物表现出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而根际微生物... 综述了根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相互影响以及根际微生物作用几方面内容。根分泌物作用于周围环境产生根际效应,影响根际微生物的生态分布、种群组成,不同抗性品种根分泌物对病原微生物表现出促进或抑制的作用;而根际微生物又会对根分泌物起到修饰限制作用,通过各种途径改变根分泌物的数量、组成。根分泌物与根际微生物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此外,根际微生物在植物养分转化与吸收、病虫草害控制、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分泌物 根际微生物
原文传递
高温大曲中的微生物研究 被引量:85
5
作者 杨代永 范光先 +1 位作者 汪地强 吕云怀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7-38,41,共3页
通过对茅台高温大曲制曲发酵过程进行跟踪检测,初步分离出地霉属、汉逊酵母属、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丝孢酵母属、红酵母属6种酵母;枯草杆菌群、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41种细菌;曲霉属、毛霉... 通过对茅台高温大曲制曲发酵过程进行跟踪检测,初步分离出地霉属、汉逊酵母属、假丝酵母属、毕赤酵母属、丝孢酵母属、红酵母属6种酵母;枯草杆菌群、地衣芽孢杆菌、凝结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41种细菌;曲霉属、毛霉属、根霉属、犁头霉属、红曲霉属、青霉属、拟青霉属等51种霉菌,共98种微生物。研究发现,高温大曲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总数以细菌为主,高达2.118×107 cfu/g.曲;霉菌次之,为6.446×106 cfu/g.曲;酵母最少,仅有6.6×104cfu/g.曲。种类却以霉菌为最多,高达51种;细菌次之,为41种;酵母最少,仅发现6种。随着发酵过程的进行,微生物呈现出不同的消长规律,前期以细菌为主,中后期霉菌大幅度增多,在前期和后期酵母偶有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高温大曲 消长规律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不同植被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根际土壤养分状况 被引量:64
6
作者 章家恩 刘文高 王伟胜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2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研究了包括尾叶桉、广东凤丫蕨、柳叶竹、大叶相思、青皮、木荷、湿地松在内的7种南亚热带不同植物植被下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根际养分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际环境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但对... 研究了包括尾叶桉、广东凤丫蕨、柳叶竹、大叶相思、青皮、木荷、湿地松在内的7种南亚热带不同植物植被下土壤根际微生物与根际养分状况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根际环境对细菌有明显的正效应,对放线菌和真菌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但对根际微生物总量具有根际效应明显;在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在植物的某些生长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根际微生物数量 根际土壤养分状况 根际效应 南亚热带 相关关系
下载PDF
微生物治理电镀废水方法 被引量:49
7
作者 李福德 《电镀与精饰》 CAS 2002年第2期35-37,共3页
介绍了 SR复合功能菌处理电镀废水的机理、工艺流程、设备构筑物、运行结果、污泥中金属的回收 ,以及复合菌的安全性。该方法适用于新 (或老 )的大、中、小型电镀厂的废水治理 ,也适用于铬盐厂、矿山、冶金。
关键词 微生物 电镀废水处理方法 SR复合功能菌 工艺流程
下载PDF
两种植物条件下土壤中矿物油和多环芳烃(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 被引量:49
8
作者 宋玉芳 许华夏 任丽萍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选择苜蓿草和水稻为供试植物 ,以污染物水平、有机肥、专性细菌和真菌为调控因子 ,进行土壤中矿物油和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 .结果表明 ,投肥对苜蓿草土壤中矿物油降解有促进作用 ,但对水稻土壤中矿物油降解无明显作用 .投肥均使苜蓿草和... 选择苜蓿草和水稻为供试植物 ,以污染物水平、有机肥、专性细菌和真菌为调控因子 ,进行土壤中矿物油和PAHs的生物修复研究 .结果表明 ,投肥对苜蓿草土壤中矿物油降解有促进作用 ,但对水稻土壤中矿物油降解无明显作用 .投肥均使苜蓿草和水稻土壤中多环芳烃总量 (11种列于美国EPA黑名单上的多环芳烃 )降解率提高 ,这一降解促进效果在水稻土壤中好于苜蓿草土壤 .有机肥量与苜蓿草根际土著真菌、细菌数量明显呈正相关 ,但仅与水稻根际土著细菌数量呈明显正相关 .两种土壤中实测真菌和细菌总数均与试验投加专性真菌和细菌量无关 .水稻土和苜蓿草土壤中 3环多环芳烃的降解随投肥量增大而降解率提高 ,其在水稻土壤中的效果好于苜蓿草土壤 .投肥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物修复 矿物油 多环芳烃 植物 微生物 废水
下载PDF
Effects of vegetation type o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catabolic diversity assessed by polyphasic methods in North China 被引量:61
9
作者 HAN Xue-mei WANG Ren-qing +3 位作者 LIU Jian WANG Meng-cheng ZHOU Juan GUO Wei-hu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1228-1234,共7页
Soil microbes play a major role in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boveground plant communit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typ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al c... Soil microbes play a major role in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aboveground plant communit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type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were assessed by plate counts,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and Biolog microplate techniques in five plant communities, i.e., soybean field (SF), artificial turf (AT), artificial shrub (AS), natural shrub (NS), and maize field (MF) in Jinan, Shandong Province, North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diversity had little discernible effect on microbial biomass but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evenness of utilized substrates in Biolog microplate. Legumes could significantly enhance the number of cultural microorganisms, microbial biomass, and community catabolic diversity. Except for SF dominated by legumes, the biomass of fungi and the catabolic diversity of microbial community were higher in less disturbed soil beneath NS than in frequently disturbed soils beneath the other vegetation types. Thes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high number of plant species, legumes, and natural vegetation types tend to support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with higher function. The present study also foun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cultured bacteria and catabolic diversity of the bacterial community. Different research methods led to varied results in this study. The combination of several approaches is recommended for accurately describ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bial communities in many resp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 LEGUME microbial biomass plant diversity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PLFA) soil microbes
下载PDF
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48
10
作者 章家恩 刘文高 《土壤与环境》 CSCD 2001年第2期154-157,共4页
对微生物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阐述和总结。认为微生物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在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营养元素的转化、环境净化与生态系统的平衡等方面起着极其重... 对微生物资源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合理开发利用进行了阐述和总结。认为微生物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它在土壤肥力的提高与保持、营养元素的转化、环境净化与生态系统的平衡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以微生物肥料、微生物农药、微生物食品、微生物饲料、环境激素和环境工程微生物等为核心的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利用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微生物农业即所谓的“白色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资源 白色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植物对污染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1
作者 赵爱芬 赵雪 常学礼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3-46,共4页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被人们认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植物修复技术不仅能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而且对更多品种污染的土壤修复有效,植物降解高分子有毒化合物的基础是根际环境及根际微生物,与无植物土壤不同.对根际区微生物降解和转... 利用植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种被人们认为安全可靠的方法.植物修复技术不仅能修复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而且对更多品种污染的土壤修复有效,植物降解高分子有毒化合物的基础是根际环境及根际微生物,与无植物土壤不同.对根际区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植物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降解.事实证明,生物修复污染土壤是一项实用性和有效性很强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植物修复 污染治理
原文传递
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及酶的变化 被引量:55
12
作者 万自然 《酿酒科技》 2004年第4期25-26,共2页
大曲培养过程分为发酵前期、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成熟期5个阶段。大曲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及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前火不可过大”,若大曲培养前期升温过快、过高,微生物不能充分生长繁殖;“后火不可过小”,降温期是大曲中保留微... 大曲培养过程分为发酵前期、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成熟期5个阶段。大曲在培养过程中微生物及酶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前火不可过大”,若大曲培养前期升温过快、过高,微生物不能充分生长繁殖;“后火不可过小”,降温期是大曲中保留微生物及酶增长的重要时期,若温度降得太快或控制得太低,微生物不能充分生长,将严重影响大曲质量。(丹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曲 培养 微生物
下载PDF
中药发酵研究进展 被引量:59
13
作者 王延年 董雪 +1 位作者 乔延江 史新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0年第3期437-441,共5页
本文论述了发酵对中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药效、中药资源及发酵工艺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发挥强大的分解转化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药炮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一般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中... 本文论述了发酵对中药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毒副作用、药效、中药资源及发酵工艺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发挥强大的分解转化能力,并能产生丰富的次生代谢产物,中药炮制采用微生物发酵法具有一般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为中药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应用现代发酵技术,定向发酵中药,应成为中药发酵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炮制 微生物 发酵
下载PDF
基于风味导向技术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及其代谢调控研究 被引量:57
14
作者 徐岩 《酿酒科技》 2015年第2期1-11,16,共12页
介绍了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发酵特征解析及代谢风味物质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对中国白酒风味化合物的鉴定、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判定;白酒酿造过程重要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特征研究;发酵过程重要功能微... 介绍了以风味导向技术为学术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中国白酒微生物发酵特征解析及代谢风味物质调控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对中国白酒风味化合物的鉴定、特征风味化合物的判定;白酒酿造过程重要功能微生物及其代谢特征研究;发酵过程重要功能微生物对白酒香气物质代谢调控的应用研究;白酒中非挥发性组分与挥发性风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地将白酒的微量组分研究从分析化学层面提升到风味化合物的认识层面;从传统微生物学研究深入到分子微生物学层面;从经验型的操作应用提升到风味导向下的微生物定向代谢风味品质调控的微生物代谢组学层面。建立在风味导向学术理论下所获得的白酒酿造微生物重要风味物质形成途径和机理研究成果对于丰富我国白酒风味化学研究、固态发酵微生物维度研究、功能微生物风味定向代谢发酵调控的研究理论和实践都有着重要作用,对推动中国白酒新一轮的技术跨越和产业发展将具有深远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导向技术 中国白酒 微生物 代谢调控
下载PDF
产地葡萄酒优良酵母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49
15
作者 王慧 张立强 +2 位作者 刘天明 刘庆军 赵蕊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9-31,34,共4页
从山东、甘肃、宁夏、陕西、新疆酿酒葡萄产区采集的99份葡萄果粒中分离到酵母258株,通过抗性和发酵特性评价,筛选出3株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经菌落特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合26S rDNA D1/D2序列,菌株ZYFJQ和QLMLZ2被鉴定... 从山东、甘肃、宁夏、陕西、新疆酿酒葡萄产区采集的99份葡萄果粒中分离到酵母258株,通过抗性和发酵特性评价,筛选出3株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经菌落特征、细胞形态、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合26S rDNA D1/D2序列,菌株ZYFJQ和QLMLZ2被鉴定为酿酒酵母,菌株ZYY73-2被鉴定为葡萄酒有孢汉逊氏酵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酿酒酵母 菌株筛选 鉴定
下载PDF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9
16
作者 邱文影 钟国权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415-1416,共2页
资料报道很多,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防治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为了解我院ESBLs菌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对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从临床标本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206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产ESBLs... 资料报道很多,对于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感染的防治日益受到临床重视,为了解我院ESBLs菌的发生率和耐药特点,对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月从临床标本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206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其产ESBLs情况,了解ESBLs菌的检出率,并分析其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肺炎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抗药性 微生物
下载PDF
Effect of mild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NLRP6 inflammasome signaling in rats with post-inflamma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被引量:50
17
作者 Chun-Hui Bao Chun-Ye Wang +8 位作者 Guo-Na Li Yi-Lu Yan Di Wang Xiao-Ming Jin Lu-Yi Wu Hui-Rong Liu Xiao-Mei Wang Zheng Shi Huan-Gan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9年第32期4696-4714,共19页
BACKGROUND About one-third of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ases are caused by gastrointestinal(GI)infection/inflammation,known as post-infectious/postinflammatory IBS(PI-IBS).Although it is known that inte... BACKGROUND About one-third of refractory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ases are caused by gastrointestinal(GI)infection/inflammation,known as post-infectious/postinflammatory IBS(PI-IBS).Although it is known that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host 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6(NLRP6)inflammsome signaling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I-IBS and moxibustion has a therapeutic effect on PI-IBS,whether moxibustion regulates the intestinal flora and host NLRP6 events in PI-IBS remains unclear.AIM To examine the regulatory effect of moxibustion o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host NLRP6 inflammatory signaling in PI-IBS.METHODS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divided into a normal control group,a model control group,a mild moxibustion group,and a sham mild moxibustion group.PI-IBS rats in the mild moxibus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xibusiton at bilateral Tianshu(ST 25)and Zusanli(ST36)for 7 consecutive days for 10 min each time.The sham group rats were given the same treatment as the mild moxibustion group except the moxa stick was not ignited.Abdominal withdrawal reflex(AWR)score was measured to assess the visceral sensitivity,and colon histopathology and ultrastructure,colonic myeloperoxidase(MPO)activity,and serum C-reactive protein(CRP)level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low-grade colonic inflammation in rats.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selected intestinal bacteria in rat feces was detected by 16S rDNA PCR and the NLRP6 inflammsome signaling in the colon was detected by immunofluorescence,qRTPCR,and Western blot.RESULTS The AWR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nd the low-grad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reflected by serum CRP and colonic MPO levels was inhibited in the mild moxibustion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sham group.Mild moxibustion remarkably increased the relative DNA abundances of 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and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 but decreased that of Escherichia coli in the gut of PI-IBS rats.Additionally,mild moxibustion induced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intestine lectin 1 but inhibited the 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xibustion Post-inflammatio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NTESTINAL microbes NLRP6 INFLAMMASOM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 Visceral HYPERSENSITIVIT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下载PDF
氮、磷养分有效性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45
18
作者 林成芳 彭建勤 +2 位作者 洪慧滨 杨智杰 杨玉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62,共9页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结果表明,氮(N)和磷(P)是构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两种重要组成元素,限制森林生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对凋落物分解产生深刻影响。大量的凋落物分解试验发现在土壤N有效性较低的温带和北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结果表明,氮(N)和磷(P)是构成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的两种重要组成元素,限制森林生产力和其他生态系统过程,对凋落物分解产生深刻影响。大量的凋落物分解试验发现在土壤N有效性较低的温带和北方森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常与底物初始N浓度、木质素/N比等有很好的相关关系,也受外源N输入的影响;而在土壤高度风化的热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P可能是比N更为重要的分解限制因子。然而控制试验表明,N、P添加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影响并不一致,既有促进效应也有抑制效应。为了深入揭示N、P养分有效性对凋落物分解的调控机制,"底物的C、N化学计量学"假说、"微生物的N开采"假说以及养分平衡的理论都常被用于解释凋落物分解速率的变化。由于微生物分解者具有较为稳定的C、N、P等养分需求比例,在不同的养分供应的周围环境中会体现出不同的活性,某种最缺乏的养分可能就是分解的最重要限制因子。未来的凋落物分解研究,应延长实验时间、加强室内和野外不同条件下的N、P等养分添加控制试验,探讨驱动分解进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酶活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N P 养分有效性 微生物
下载PDF
土壤碳库激发效应研究 被引量:40
19
作者 黄文昭 赵秀兰 +2 位作者 朱建国 谢祖彬 朱春梧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外源有机质的输入能促进或抑制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引起正的或负的激发效应。本文综述了土壤碳库激发效应产生的机制,以及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含量和营养水平,外源有机质(包括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对激发效应的影响。外源有机质的可利用... 外源有机质的输入能促进或抑制土壤有机碳的矿化,引起正的或负的激发效应。本文综述了土壤碳库激发效应产生的机制,以及土壤原有有机质的含量和营养水平,外源有机质(包括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和数量对激发效应的影响。外源有机质的可利用率是影响激发效应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 同位素 激发效应 微生物
原文传递
乳酸菌在固态法白酒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 被引量:44
20
作者 谢玉球 钟雨 +1 位作者 谢旭 王卫东 《酿酒科技》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3-86,共4页
乳酸菌是固态法白酒生产的重要微生物。在固态法白酒发酵过程,乳酸菌具有促进美拉德反应、促进酿酒的发酵、维护与保持酿酒微生态环境等作用;乳酸菌代谢产物具有多样性,其主要代谢产物乳酸又是形成的乳酸乙酯及其他香味成分的重要基础物... 乳酸菌是固态法白酒生产的重要微生物。在固态法白酒发酵过程,乳酸菌具有促进美拉德反应、促进酿酒的发酵、维护与保持酿酒微生态环境等作用;乳酸菌代谢产物具有多样性,其主要代谢产物乳酸又是形成的乳酸乙酯及其他香味成分的重要基础物质,乳酸可降低白酒刺激感、增加酒体的浓厚度、延长白酒后味,同时还可以增加酒体的回甜感,对丰富白酒风味有作用,在固态法白酒生产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乳酸菌 固态法白酒 代谢产物 酒体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