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塞尔Ⅲ在监管理论与框架上的改进:微观与宏观审慎有机结合 被引量:39
1
作者 范小云 王道平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71,共9页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 巴塞尔Ⅲ作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金融改革的重要成果,不但改进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只专注于单个金融机构风险而忽视了系统性风险的不足,而且在监管框架设计上,既注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又注重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结合。本文从阐释推动这次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基础出发,深入剖析了巴塞尔Ⅲ在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上改进的原因与具体进展,最后探讨了巴塞尔Ⅲ可能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对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塞尔Ⅲ 微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原文传递
动机扭曲和资产证券化的微观审慎监管——基于美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4
2
作者 倪志凌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5-87,共13页
本文使用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季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造成银行动机扭曲的根源。和以往的认识不同,本文发现,资产证券化主要是通过增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而非通过转移了银行资产的风险,对银行的行为动机造成影响,进而影... 本文使用美国银行控股公司的季度数据进行研究,探讨资产证券化等创新造成银行动机扭曲的根源。和以往的认识不同,本文发现,资产证券化主要是通过增加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而非通过转移了银行资产的风险,对银行的行为动机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单个银行的风险水平。据此,新的金融改革法案提出的要求证券化发起人保留5%证券化风险暴露的措施并不能有效防范金融机构的个体风险,其效果将极为有限。相比较而言,流动性监管措施更为有效。为防范银行从事资产证券化等创新业务后风险上升,微观审慎监管应当将流动性监管放到和资本监管同等重要的位置,充分重视流动性监管和资本监管的有效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证券化 动机扭曲 微观审慎监管
原文传递
不良贷款率对银行业影响的统计关系检验 被引量:13
3
作者 彭建刚 邹克 张倚胜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64,共7页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良贷款率对资本利润率、净利差、资本充足率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存贷比、流动性比率对不良贷款率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拨备覆盖率与不良贷款率在不同滞后期格兰杰因果关系不同。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商业银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不良贷款率对资本利润率、净利差、资本充足率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存贷比、流动性比率对不良贷款率有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拨备覆盖率与不良贷款率在不同滞后期格兰杰因果关系不同。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商业银行不应通过承担更高的风险选择高贷款利率的贷款项目以实现其经营绩效;在系统性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监管部门和中央银行实施逆周期调整,可适当有选择性地提高容忍度,允许部分商业银行或业务条线调整对资本的计提标准,降低其顺周期性;商业银行应注重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之间的平衡,理性对待不良贷款率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良贷款率 格兰杰因果检验 信用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下载PDF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研究——基于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相结合的视角 被引量:8
4
作者 李佳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19,72,共7页
本轮金融危机促使金融监管逐渐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在金融危机中表外业务监管存在微观审慎监管偏差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缺位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改进监管目标、分析、工具以及政策安排等方面来完善表外业务的监... 本轮金融危机促使金融监管逐渐从微观审慎监管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在金融危机中表外业务监管存在微观审慎监管偏差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缺位的问题,必须从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改进监管目标、分析、工具以及政策安排等方面来完善表外业务的监管。同时,微观审慎监管者应将表外业务的微观信息传递给宏观审慎监管者,而宏观审慎监管者通过对表外业务系统性风险的评估来进行风险预警,并将风险信息传递给微观审慎监管者。对此,要结合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来构建表外业务的监管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表外业务 微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原文传递
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制度解析:国际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7
5
作者 刘鸿伟 《浙江金融》 2017年第7期67-74,共8页
早期纠正的实施效果对整个存款保险体系的有效性有较大的影响。与传统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早期纠正与微观审慎监管存在本质差异。基于此,本文参照国际经验总结归纳了有效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制度的设计要素:目的、原则、框架和权力与职责,并... 早期纠正的实施效果对整个存款保险体系的有效性有较大的影响。与传统观点不同,本文认为早期纠正与微观审慎监管存在本质差异。基于此,本文参照国际经验总结归纳了有效存款保险早期纠正制度的设计要素:目的、原则、框架和权力与职责,并据此分析了我国目前早期纠正制度的运行现状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款保险 早期纠正 微观审慎监管
下载PDF
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金融监管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 被引量:6
6
作者 范从来 林键 程一江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5-45,共11页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缺失”和“对顺周期的无能为力”两大盲点;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普遍加快金融监管改革步伐,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同时更加注重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同。然而,过去二十年来的国... 2008年金融危机暴露出微观审慎监管体系“对系统性风险监管缺失”和“对顺周期的无能为力”两大盲点;金融危机以后,各国普遍加快金融监管改革步伐,宏观审慎管理理念不断强化,同时更加注重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协同。然而,过去二十年来的国际金融监管实践表明,宏观审慎政策强调总量调控,往往忽视结构性问题的解决,宏观审慎管理在缺乏微观监管策应的情况下,政策执行效果会大打折扣,政策目标多陷入“最后一公里”难题。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中国在建立顶层机构、系统性风险防控以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加强了宏微观政策协同的探索实践,2020年相继取得了金融风险攻坚战、疫情阻击战的伟大胜利,当年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经济唯一正增长。立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金融监管协同仍存在法治建设滞后、政策目标多元、校准机制缺失、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需要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验,坚持中国特色和问题导向,从补齐制度短板、完善组织架构、减少信息缺口、统一政策目标以及建立制衡机制等方面持续探索,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管理 微观审慎监管 政策协同
原文传递
我国宏观审慎评估(MPA)的目标实现——基于金融机构顺周期行为与逆周期调节 被引量:6
7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货币信贷处课题组 王鲁滨 +1 位作者 郑敏闽 霍帅(执笔)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3,共11页
从理论上讲,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最大的区别在于逆周期调节,熨平金融周期波动,实现金融稳定。从实践上讲,我国从2011年开始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和宏观审慎相联系,2016年正式升级为MPA。然而,政策目标效果实现与否尚缺乏实证,在应... 从理论上讲,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监管最大的区别在于逆周期调节,熨平金融周期波动,实现金融稳定。从实践上讲,我国从2011年开始将金融机构信贷投放和宏观审慎相联系,2016年正式升级为MPA。然而,政策目标效果实现与否尚缺乏实证,在应对近期"宽货币、紧信用"方面面临挑战,表现为宏观审慎评估政策目标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行为之间偏差较大。这种偏差在削弱数量型货币工具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时,是否说明金融遇冷期宏观审慎评估逆周期调节存在一定边界,导致宏观审慎评估目标难以实现呢?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认为以往的宏观审慎理论研究易于忽视经济周期信息;宏观审慎评估在金融周期的收缩阶段,释放一定的资本缓冲,可以给予金融机构一定"宽松"的信用创造环境,但经济下行以及金融在上一轮经济繁荣阶段的扩张带来的"过度透支"与内生性信用创造受损导致的经济金融周期"双紧缩"可能导致逆周期调节"失效",最终影响政策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顺周期 逆周期 金融周期 金融危机 系统性金融风险 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调控 金融监管 金融稳定
下载PDF
论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关系 被引量:5
8
作者 潘凌遥 《区域金融研究》 2012年第10期38-41,共4页
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两种理念,二者在监管机制上相互依存,在风险控制手段上相互渗透,但在监管目标、监管对象及监管手段上又存在质的区别。准确把握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与联系,是实现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的前... 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两种理念,二者在监管机制上相互依存,在风险控制手段上相互渗透,但在监管目标、监管对象及监管手段上又存在质的区别。准确把握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区别与联系,是实现金融体系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金融风险
下载PDF
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性研究——基于P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超 马玉洁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80,共12页
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使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协调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在分析银行信贷周期不同阶段宏微观审慎监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 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性的增强,使商业银行宏微观审慎协调监管成为当前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本文选取2008-2017年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半年度数据为样本,在分析银行信贷周期不同阶段宏微观审慎监管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采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分析我国银行业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性。结果表明,微观审慎监管中不良贷款率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长期存在且较为明显,流动比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对银行稳定性的冲击作用存在但长期来看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宏观审慎监管中广义信贷/GDP偏离度和银行业集中度这两个监管指标对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都较为明显且长期存在;宏微观审慎监管协调运作能够缓解单一政策实施对金融和经济系统的冲击力度,更有助于金融系统的长期稳定。因此,我国银行业监管不仅要在微观方面加强防范内部信贷违约风险,还要从宏观方面关注信贷结构调整和银行理财业务所可能带来的溢出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商业银行 PVAR模型 协调性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管相关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0
作者 钟震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9-55,共7页
在全球反思金融监管的浪潮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改革建议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宏观审慎概念的起源、演变与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 在全球反思金融监管的浪潮中,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将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有机结合,已经成为国际组织和各国监管改革建议的核心内容。本文在对宏观审慎概念的起源、演变与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三大要素(即分析、监管和组织框架)的相关文献,厘清了宏观审慎政策与相关概念的关系,提出了对我国宏观审慎政策的启示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监管
下载PDF
系统性风险监管的跨国比较与经验借鉴 被引量:4
11
作者 麦强盛 《金融教育研究》 2012年第3期3-8,共6页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其中的系统性风险监管而言,美国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教训惨痛,其监管理论和做法的缺陷是重要原因。中国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成功经验在于,力行宏观审慎监管,使金融体系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实施逆... 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其中的系统性风险监管而言,美国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教训惨痛,其监管理论和做法的缺陷是重要原因。中国系统性风险监管的成功经验在于,力行宏观审慎监管,使金融体系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实施逆周期调控,保证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适时风险警示,提早采取应对措施;政府及时干预,避免危机传染。中国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监管理念与原则,认真总结系统性风险监管经验,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监管 金融危机 系统性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下载PDF
地域投机文化如何影响地方银行信贷风险?——兼论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的影响
12
作者 王龑 刘大志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6,共12页
投机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对地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浓厚的投机文化氛围会导致地方银行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会加剧其信贷风险。一方面,投机文化可以通过促使地方银行过度进行风险承担和过度加速资本周转两... 投机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会对地方银行信贷风险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发现:浓厚的投机文化氛围会导致地方银行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因而会加剧其信贷风险。一方面,投机文化可以通过促使地方银行过度进行风险承担和过度加速资本周转两条途径加剧信贷风险。另一方面,净利差收窄和同业竞争加剧带来的压力均会加剧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加强微观审慎监管可以抑制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宏观审慎管理方面,收紧贷款发放条件和提高流动性要求均有助于抑制投机文化的不利影响;单纯提高静态的资本要求则容易造成“逆向激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商业银行 农村商业银行 风险承担 资本周转 宏观审慎管理 微观审慎监管
下载PDF
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圆圆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8-77,共10页
随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联动性、复杂性和外溢性等特征愈发突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其传染性、系统性和破坏性日益显著,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金融风险带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与财政存在不... 随着金融机构混业经营和金融衍生品的发展,金融体系的联动性、复杂性和外溢性等特征愈发突出,近年来我国金融风险不断累积,其传染性、系统性和破坏性日益显著,且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金融风险带有结构性和体制性特征,与财政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性。国此,财政在以最后贷款人、微观审慎监管和存款保险制度共同构筑成的金融安全网下,理应“有进有退”,明确财政作为经济主体和公共主体的职能定位。本文在明确系统性金融风险内涵的基础上,总结我国当前阶段潜在的金融风险及其特殊性,深入分析在防范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时提高财政参与度的合理性;从财政作为风险责任主体、防范化解风险的参与主体和公共救助主体三个层级来探讨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机制,构建财政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的制度框架;提出应当进一步加强“出资人”的风险监管职责,运用结构化工具分类引导化解风险和实现多渠道的财政资金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财政金融 系统性金融风险 混业经营 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危机 危机救助 风险防范 风险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存款保险 最后贷款人 金融稳定
下载PDF
宏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冲击的时变特征与协同效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毛泽盛 付丹 《金融发展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1-42,共12页
在构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基础上,运用TVP-SV-VAR模型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的时变特征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能够较好地刻画我国系统性金... 在构建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的基础上,运用TVP-SV-VAR模型和系统GMM方法,研究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影响的时变特征及其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利用综合指数法构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能够较好地刻画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变化特征,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不具有无限期累积性,而表现为不断反复的过程;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审慎监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虽然均具有时变特征,但在影响程度和时机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宽松的资本类和流动类宏观审慎政策环境下实施微观审慎政策可抑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在宽松的微观审慎政策环境下实施资本类或流动类宏观审慎政策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而信贷类宏观审慎政策与微观审慎政策一起使用时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金融风险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下载PDF
保险业从微观审慎监管到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柳 《保险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6-18,共3页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保险业的监管和发展同样也面临严峻挑战。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以维护金融稳定,对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都建...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保险业的监管和发展同样也面临严峻挑战。二十国集团(G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等国际组织,美国、日本等国家政府和监管机构采取措施应对危机,以维护金融稳定,对在国际和国家两个层面都建立并实施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达成共识。保险业作为金融系统的一部分,也应该调整其监管模式,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适应了金融理论发展的趋势,讨论保险监管模式的改变的原因、必要性及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保险业
下载PDF
“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对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晓燕 何德旭 《审计与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5,共11页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微观审慎监管 行为监管 商业银行 金融科技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基于风险传染视角的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与防范对策分析
17
作者 顾艳辉 朱淑珍 +1 位作者 赵袁军 俞林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9-96,共8页
本文在梳理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理论基础上,基于风险传染视角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进行了理论与现实分析,从而阐释了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并提出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防范对策。本文的研究对于降低银行系统性风... 本文在梳理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的理论基础上,基于风险传染视角对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生成进行了理论与现实分析,从而阐释了我国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并提出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防范对策。本文的研究对于降低银行系统性风险传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以及防范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与扩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行系统性风险 风险传染 流动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银行 同业市场 影子银行 民间借贷 金融监管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金融稳定
下载PDF
宏观审慎监管的基础问题研究
18
作者 顾明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718-722,共5页
宏观审慎监管其实起源于上世纪末,但一直未得到相应的关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开始得到各国的重视,随之我国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也开始进行。在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 宏观审慎监管其实起源于上世纪末,但一直未得到相应的关注,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宏观审慎监管开始得到各国的重视,随之我国对宏观审慎监管的研究也开始进行。在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并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进行部署,足以见得我国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还存在许多问题,但这并不妨碍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将成为金融监管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大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监管 微观审慎监管 必要性 现存问题和完善
下载PDF
从微观审慎到宏观审慎:理论演进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岩松 杨素娟 《财经理论研究》 2024年第1期26-38,共13页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国家所认可。本文通过分析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起源、发展,从政策的假设条件到执行工具的各个层面,研究了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总结了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基础...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建立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重要性已经被大部分国家所认可。本文通过分析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起源、发展,从政策的假设条件到执行工具的各个层面,研究了微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总结了宏观审慎政策理论基础、政策工具。通过构建封闭经济体、静态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发现,实施宏观审慎政策需要在产出、通货膨胀间进行权衡取舍。从社会整体福利角度出发,宏观审慎政策的确能够避免金融失衡,特别是当经济陷入金融顺周期性时,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改善经济所处的失衡状态,提高社会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 微观审慎 逆周期 信贷周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