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Tom番茄矮化微型机制及其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小花 张岚岚 +2 位作者 朱长青 陈昆松 徐昌杰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57-1264,共8页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容易被高效转化,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文章对Micro-Tom的由来和生物学特征作了概述,重点阐述了Micro-Tom矮化微型的遗传机制以及该番茄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遗传...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容易被高效转化,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文章对Micro-Tom的由来和生物学特征作了概述,重点阐述了Micro-Tom矮化微型的遗传机制以及该番茄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遗传转化体系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m番茄 矮化微型 功能基因组学 遗传转化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番茄Micro-Tom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0
2
作者 陈双臣 刘爱荣 +2 位作者 王凤华 王菲 周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转化效率高,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对影响Micro-Tom遗传转化频率的共培养时间、AS的添加、工程菌液浓度和抑制农杆菌所用抗生素种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cro-Tom稳定高效的... Micro-Tom番茄植株矮小,生长密度高,生命周期短,转化效率高,成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型模式植物。对影响Micro-Tom遗传转化频率的共培养时间、AS的添加、工程菌液浓度和抑制农杆菌所用抗生素种类进行了分析,建立了Micro-Tom稳定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以bar基因设计引物对转化群体进行PCR检测,阳性率为72.3%,平均插入位点数为1.8个。遗传体系的建立为Micro-Tom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m番茄 模式植物 根癌农杆菌 遗传转化
下载PDF
Micro-Tom番茄离体再生条件的选择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月 郭凤 林英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139-141,共3页
以Micro-Tom番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为MS+2.0mg/LZR+0.5mg/LIAA+3%蔗糖最有利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形成;诱导不定芽生根的理想培... 以Micro-Tom番茄子叶和下胚轴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浓度对愈伤组织诱导、不定芽分化及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组成为MS+2.0mg/LZR+0.5mg/LIAA+3%蔗糖最有利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的形成;诱导不定芽生根的理想培养基为1/2MS+1.5%蔗糖+0.2mg/LIB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m番茄 下胚轴 子叶 愈伤 不定芽分化
下载PDF
根癌农杆菌介导fw2.2和PL基因对Micro-Tom番茄的遗传转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孙瑶 田嘉 +1 位作者 林静 李疆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87-192,共6页
为了快速验证与梨果实大小、硬度相关基因fw2.2、PL是否能够通过转基因植株顺利表达。本研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Micro-Tom番茄技术,以子叶为外植体,分析不同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延迟筛选对抗性芽诱导的影响,... 为了快速验证与梨果实大小、硬度相关基因fw2.2、PL是否能够通过转基因植株顺利表达。本研究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Micro-Tom番茄技术,以子叶为外植体,分析不同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浸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延迟筛选对抗性芽诱导的影响,得出最优转化体系为:子叶预培养36h,在OD600nm值为0.4菌液中浸染6min,共培养60h,在300mg/L头孢霉素(Cef)、25mg/L卡那霉素(Kan)延迟筛选14d,转入300mg/L Cef、40mg/L Kan分化培养。分别得到转基因阳性株为42株、38株,转化率为14.9%,13.1%。初步验证了fw2.2、PL基因已经整合到Micro-Tom番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w2.2基因 PL基因 micro-tom番茄 遗传转化
下载PDF
Micro-Tom番茄转基因植株再生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邱实 张文举 +1 位作者 许馥慧 邓志瑞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22-330,共9页
转基因植株的再生频率较低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瓶颈之一.以番茄的MicroTom突变体为材料,探索了外植体植物激素配比、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筛选剂对愈伤组织发生和不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比下胚轴更适合作为愈伤组织和... 转基因植株的再生频率较低一直是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瓶颈之一.以番茄的MicroTom突变体为材料,探索了外植体植物激素配比、预培养时间、共培养时间、筛选剂对愈伤组织发生和不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子叶比下胚轴更适合作为愈伤组织和不定芽诱导的外植体;当玉米素(zeatin,ZT)质量浓度为0.5 mg/L,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质量浓度为1.0 mg/L时最有利于不定芽诱导;外植体预培养的适宜时间为3 d,农杆菌和外植体共培养的适宜时间为2 d;外植体对卡那霉素的耐受上限为40 mg/L,替门汀的适宜质量浓度为150 mg/L.实验所建立的转基因再生体系为Micro-Tom番茄的遗传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m番茄 玉米素 替门汀 遗传转化 农杆菌
下载PDF
利用PPT或Kan叶面喷施法建立番茄转基因阳性苗筛选技术研究
6
作者 邓瑞 潘玉朋 +3 位作者 杨羽清 崔海兵 郑玉洁 程智慧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64,共9页
以三叶一心期Micro-Tom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PPT或Kan后采用RLA法评估叶片受伤害程度,划分分级标准,确定PPT或Kan筛选的适宜浓度,建立转基因抗性苗筛选体系,并用带有bar或nptⅡ的转基因T_(1)番茄幼苗进行抗性筛选验证。结果表明,... 以三叶一心期Micro-Tom幼苗为试材,叶面喷施不同浓度PPT或Kan后采用RLA法评估叶片受伤害程度,划分分级标准,确定PPT或Kan筛选的适宜浓度,建立转基因抗性苗筛选体系,并用带有bar或nptⅡ的转基因T_(1)番茄幼苗进行抗性筛选验证。结果表明,PPT和Kan对Micro-Tom番茄幼苗的伤害均可分为7级;PPT浓度为1.50~1.75mg·L^(-1)、Kan浓度为120~150mg·L^(-1)时,番茄植株反应明显,且不会产生不可逆伤害,可作为转基因植株抗性苗筛选的适宜浓度;T_(1)转基因番茄幼苗的叶面喷施PPT或Kan抗性筛选结果与利用标记基因bar或nptⅡ的PCR克隆验证结果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m番茄 转基因 PPT Kan 阳性株筛选
下载PDF
根结线虫侵染对Micro-Tom番茄同工酶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洪权春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39-41,共3页
用根结线虫卵块接种盆栽Micro-Tom番茄,接种2 d后开始取样,共取样10次。通过显微观察和酶谱分析,研究了Micro-Tom番茄体内的SOD和POD同工酶谱带及活性变化与根结线虫侵染的关系。结果显示,感染南方根结线虫后,番茄植株内POD同工酶的谱... 用根结线虫卵块接种盆栽Micro-Tom番茄,接种2 d后开始取样,共取样10次。通过显微观察和酶谱分析,研究了Micro-Tom番茄体内的SOD和POD同工酶谱带及活性变化与根结线虫侵染的关系。结果显示,感染南方根结线虫后,番茄植株内POD同工酶的谱带数量显著增多,且随接种后天数的增加,酶活性增强;而SOD同工酶谱带数量虽没有明显变化,但其活性也明显增强。这说明SOD和POD同工酶在植株受到病害感染时做出了适当反应,以抵御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根结线虫 microtom番茄 超氧化物歧化酶 过氧化物酶 同工酶
下载PDF
Green-ripe(Gr)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Micro-Tom番茄中的遗传转化
8
作者 杨鹏跃 王云香 +3 位作者 李玲 朱本忠 傅达奇 罗云波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2,共5页
Green-ripe(Gr)是一种番茄果实成熟突变体,有报道表明番茄中的Gr基因以某种形式参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导致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乙烯不敏感特性。从番茄果实中克隆Gr基因,成功构建G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Gr,并以Micro-Tom番... Green-ripe(Gr)是一种番茄果实成熟突变体,有报道表明番茄中的Gr基因以某种形式参与乙烯信号转导途径,导致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的乙烯不敏感特性。从番茄果实中克隆Gr基因,成功构建Gr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0-Gr,并以Micro-Tom番茄品种为材料,采用农杆菌介导叶盘法转化得到转基因植株,经PCR初步验证为阳性植株,为进一步研究Gr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ripe micro-tom番茄 遗传转化
原文传递
苹果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4基因MpACBP4的克隆及功能鉴定
9
作者 文媛媛 韩丽娜 +5 位作者 马宗桓 张亚云 余慧芳 毛娟 左存武 陈佰鸿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397-2407,共11页
为明确苹果(Malus pumila) MpACBP4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从苹果砧木M26中克隆得到MpACBP4基因(GenBank No.MG878871.1)。该基因长度为2016bp,编码671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37。MpACBP4是非分泌蛋白,无信号肽,具有4个保守功能... 为明确苹果(Malus pumila) MpACBP4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本研究从苹果砧木M26中克隆得到MpACBP4基因(GenBank No.MG878871.1)。该基因长度为2016bp,编码671个氨基酸,等电点为5.37。MpACBP4是非分泌蛋白,无信号肽,具有4个保守功能结构域, 5个KELCHβ折叠结构基序。将MpACBP4与其他9种植物中ACBP4蛋白的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总体相似度达到81%以上,说明MpACBP4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质。进化关系显示, MpACBP4蛋白与梨(Pyrus)的亲缘关系最近。qRT-PCR结果显示, MpACBP4基因在不同干旱(轻度、中度、重度)胁迫下均有响应。为进一步鉴定其功能,构建了MpACBP4基因的过表达载体,并通过农杆菌介导遗传转化法获得转基因Micro-Tom番茄,进行聚乙二醇6000 (PEG6000)胁迫处理。试验结果显示:转基因植株种子的萌芽率是野生型的56%,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是野生型的58%,相对电导率是野生型的1.3倍左右。以上结果说明苹果MpACBP4基因可能参与逆境胁迫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MpACBP4 转基因micro-tom番茄 干旱胁迫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下“Micro-Tom”番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向阳 裴童 +6 位作者 吴泰茹 王子玉 赵婷婷 李景富 杨欢欢 张贺 姜景彬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0-26,共7页
干旱胁迫作为番茄栽培生产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为完善“Micro-Tom”番茄在干旱胁迫下蛋白质互作机制,试验以“Micro-Tom”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干旱胁迫下“Micro-Tom”番茄酵... 干旱胁迫作为番茄栽培生产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之一,严重影响番茄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为完善“Micro-Tom”番茄在干旱胁迫下蛋白质互作机制,试验以“Micro-Tom”番茄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Gateway技术构建干旱胁迫下“Micro-Tom”番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酵母cDNA文库的文库滴度为6.0×10^7 CFU·mL^-1,插入cDNA片段平均长度>1 kb,重组率为100%。结果表明,试验构建的干旱胁迫下“Micro-Tom”番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质量较高,完整度较好,可作为筛选互作蛋白的cDNA文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m番茄 干旱胁迫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Micro-Tom’番茄SlSARK-like基因克隆及初步功能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凤凤 赵曦娟 +3 位作者 王丹 苏杨起 梅圆圆 王宁宁 《植物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126-2132,共7页
从‘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中分离克隆了一个与叶片衰老相关、编码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RLK)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与大豆和拟南芥中的SARK(SENESCENCE-ASSOCIATED RECEPT... 从‘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中分离克隆了一个与叶片衰老相关、编码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like protein kinase,RLK)的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的编码产物与大豆和拟南芥中的SARK(SENESCENCE-ASSOCIATED RECEPTOR-LIKE KINASE)类似,都具有典型的LRR-RLK结构,且可能具有丝/苏氨酸和酪氨酸双底物特异性激酶活性,因此命名为SlSARK-like。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无论是自然衰老还是AtSARK过表达诱导衰老的‘Micro-Tom’叶片中,SlSARK-like基因的表达水平都明显提高。进一步利用农杆菌介导的番茄转化技术获得了6个GVG:SlSARK-like转基因‘Micro-Tom’株系,发现DEX诱导SlSARK-like基因过表达导致转基因植株早衰,说明SlSARK-like基因对‘Micro-Tom’叶片衰老起正向调控作用。上述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编码LRR-RLK的SARK基因参与叶片衰老调控的机制普遍存在于高等植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tom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RR型类受体蛋白激酶 SlSARK-like 叶片衰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