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及其应用展望 被引量:71
1
作者 董瑶海 《上海航天》 2016年第2期1-8,共8页
介绍了我国第二代地球静止轨道风云四号(FY-4)气象卫星的构型、有效载荷与平台分系统组成、主要任务、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以及与欧美第三代气象卫星的对标情况。阐述了FY-4卫星各主要观测要素的测量和数据获取原理。研制的FY-4卫星的... 介绍了我国第二代地球静止轨道风云四号(FY-4)气象卫星的构型、有效载荷与平台分系统组成、主要任务、主要功能和性能指标,以及与欧美第三代气象卫星的对标情况。阐述了FY-4卫星各主要观测要素的测量和数据获取原理。研制的FY-4卫星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高精度、定量化、星上处理算法和控制方案在轨可维护(编程改变)、星务自主管理,设计中采用了高精度转角测量及扫描控制、高精度定标、微振动抑制、平台-载荷统一基准及在轨测量、星上实时补偿的图像导航配准,以及高精度卫星质心测量与控制等创新技术。列出了FY-4卫星可提供的云检测等34种数据产品。FY-4卫星的研究成果将显著提升我国后续定量遥感卫星的研制水平,其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将为我国和国际气象组织的数字天气预报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FY-4卫星 定量遥感 大气高光谱垂直探测 转角测量 扫描控制 定标 微振动 平台-载荷统一基准 导航配准 质心测量与控制
下载PDF
高精度航天器微振动建模与评估技术最近进展 被引量:48
2
作者 庞世伟 杨雷 曲广吉 《强度与环境》 2007年第6期1-9,共9页
航天器微振动是影响高精度航天器指向精度和成像质量等关键性能的重要因素,其力学环境极其复杂,工程上主要依靠理论建模和仿真评估手段进行分析和设计。从微振动力学环境、集成建模与综合评估技术、成熟软件系统和仿真实验设备等方面入... 航天器微振动是影响高精度航天器指向精度和成像质量等关键性能的重要因素,其力学环境极其复杂,工程上主要依靠理论建模和仿真评估手段进行分析和设计。从微振动力学环境、集成建模与综合评估技术、成熟软件系统和仿真实验设备等方面入手,全面介绍了国内外微振动集成建模与综合评估技术研究发展情况,结合国外发展和国内需求对我国相关技术研究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基于国内研究基础给出相关技术研究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航天器 微振动 集成建模 综合评估
下载PDF
准零刚度微振动隔振器的原理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42
3
作者 刘兴天 孙靖雅 +1 位作者 肖锋 华宏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69-73,共5页
使用屈曲欧拉梁负刚度调节机构和线性隔振器并联,设计了一种准零刚度隔振器。该隔振器的特点是加载后,系统在平衡点位置的动态刚度为零,同时保留原线性隔振器的承载能力。使用更高阶的泰勒展开来简化系统的回复力,在激励幅值较大时提高... 使用屈曲欧拉梁负刚度调节机构和线性隔振器并联,设计了一种准零刚度隔振器。该隔振器的特点是加载后,系统在平衡点位置的动态刚度为零,同时保留原线性隔振器的承载能力。使用更高阶的泰勒展开来简化系统的回复力,在激励幅值较大时提高了谐波平衡法的响应求解精度。通过求解零刚度隔振器和线性隔振器的力传递率,比较了两种隔振器的性能。结果显示,准零刚度隔振器具有比线性隔振器更宽的隔振频带以及更小的共振放大系数。随着激励幅值的减小,准零刚度隔振器性能变得更好,甚至出现无共振峰的全频段振动衰减。所设计的准零刚度隔振器为小幅值振动甚至微振动的隔离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刚度 谐波平衡法 微振动 非线性隔振器
下载PDF
卫星微振动及控制技术进展 被引量:41
4
作者 孟光 周徐斌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609-2619,共11页
高分辨率是卫星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制约卫星有效载荷分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卫星微振动。因此,近年来卫星微振动及其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微振动的来源和特点出发,按照微振动传递路径上的控制方式,对国内外微振动领域的... 高分辨率是卫星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制约卫星有效载荷分辨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卫星微振动。因此,近年来卫星微振动及其控制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微振动的来源和特点出发,按照微振动传递路径上的控制方式,对国内外微振动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微振动控制技术在卫星微振动领域的应用,并按照微振动控制的方式,介绍了微振动被动控制、微振动主动控制以及大挠性部件微振动控制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对微振动控制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刚度、阻尼及多自由度耦合性问题进行了说明。同时,简单介绍了工程上常用的其他微振动控制方法。最后,对微振动控制的发展作了简短评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微振动 振动控制 高分辨率 遥感
原文传递
大型动力机器基础防微振计算理论与实测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振宇 刘晶波 +1 位作者 裴欲晓 张克峰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63-366,共4页
基础平台防微振问题的研究对于高精密动力机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给出了大型动力机器基础防微振计算的动力三维有限元法 ,该方法通过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中植入等效单元 ,考虑了基础与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通过理论计算、现场实测... 基础平台防微振问题的研究对于高精密动力机器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给出了大型动力机器基础防微振计算的动力三维有限元法 ,该方法通过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中植入等效单元 ,考虑了基础与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通过理论计算、现场实测结果的对比研究 ,证明本文方法具有较高精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基础 防微振 有限元法 现场实则
下载PDF
西南地区微耕机面临的三大新挑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29
6
作者 陈建 陈川 陈洪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5-248,共4页
微耕机的应用使得我国西南丘陵山区近10年多来耕作机械化程度大幅攀升。然而,目前微耕机正面临着振动强烈、利用率低及长期使用土壤容易板结等严峻问题,这实际上也是该地区耕作机械化面临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应加快研发适宜于丘陵山... 微耕机的应用使得我国西南丘陵山区近10年多来耕作机械化程度大幅攀升。然而,目前微耕机正面临着振动强烈、利用率低及长期使用土壤容易板结等严峻问题,这实际上也是该地区耕作机械化面临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应加快研发适宜于丘陵山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农业机器系统,刻不容缓地进行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运用政策措施,支持和鼓励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从而支持和鼓励农业机械共同使用,以提高其利用率、降低其使用成本。同时,应通过技术进步改进现有微耕机结构,以降低其振动对操作者的危害和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振动 利用率 西南丘陵山区
下载PDF
微振动对高分辨率空间相机成像影响的集成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博文 王小勇 胡永力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2年第2期60-66,共7页
文章应用集成建模思想对某型高分辨率空间相机进行了微振动影响的结构-光学集成分析。首先分别建立了该空间相机的微振动载荷模型、结构有限元模型和光学系统模型。然后对微振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得空间相机... 文章应用集成建模思想对某型高分辨率空间相机进行了微振动影响的结构-光学集成分析。首先分别建立了该空间相机的微振动载荷模型、结构有限元模型和光学系统模型。然后对微振动载荷作用下的结构有限元模型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得空间相机各光学元件的响应位移,并输入到Code V光学模型中做光学系统仿真分析,得出MTF下降和像移情况。通过结果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空间相机对沿坐标轴平动和转动的6种微振动载荷具有不同的响应敏感性,为改进设计、隔振抑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成像品质 集成分析 空间相机
下载PDF
航天器微振动对空间相机像质的影响 被引量:27
8
作者 王红娟 王炜 +3 位作者 王欣 邹刚毅 李刚 樊学武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2-1217,共6页
采用集成模型法研究了航天器微振动对空间相机像质的影响,针对探测器CCD曝光积分时间内动态成像系统像移等价于静态像点模糊,提出动态成像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动态成像分析.介绍了空间相机受到的各种微振动干扰源,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相... 采用集成模型法研究了航天器微振动对空间相机像质的影响,针对探测器CCD曝光积分时间内动态成像系统像移等价于静态像点模糊,提出动态成像评价指标,并进行了动态成像分析.介绍了空间相机受到的各种微振动干扰源,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相机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相机进行动力学分析,获取了光学元件的微振动量,将其输入到光学软件CODE V,得到系统退化的像面点列图、调制传递函数、像移量等分析结果.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振幅、频率形式的复杂微振动,且有效减少运算量.利用该方法完成微振动干扰对空间相机像质退化的仿真模拟,结合动态成像评价标准分析判断微振动对系统像质的影响程度,得到光学元件微振动与像质退化之间的关系,为系统优化设计和隔振补偿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空间相机 集成模型 像质退化
下载PDF
飞轮组件微振动对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光轴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李林 王栋 +5 位作者 徐婧 谭陆洋 孔林 程龙 贾学志 杨洪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515-2522,共8页
为了研究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星上飞轮的微振动对卫星成像质量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飞轮扰动模型和整星结构动力学模型。首先,对飞轮组件系统进行了地面扰动测试,对实测扰动数据的分析表明,飞轮组件在与转速相关的一阶频率50Hz处产生一次谐波,... 为了研究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星上飞轮的微振动对卫星成像质量的影响,分别建立了飞轮扰动模型和整星结构动力学模型。首先,对飞轮组件系统进行了地面扰动测试,对实测扰动数据的分析表明,飞轮组件在与转速相关的一阶频率50Hz处产生一次谐波,在190Hz与280Hz左右存在与转速无关的一系列峰值。然后,对整星进行了单位正弦激励,获得了光轴角位移响应,并对其与飞轮实测扰动数据进行了集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整星在50-80 Hz和230-280Hz的角位移响应有较多的谐振响应频率成分,沿光轴方向和垂直光轴方向整星光轴的角位移最大谐振响应幅值分别为2.718″、2.739″,在245Hz左右存在较多幅值为0.5″量级的谐波。分析显示飞轮组件微振动对高分辨率光学卫星成像质量影响较大,得到的结果可为整星系统的优化设计和隔振补偿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光学卫星 飞轮 微振动 光轴 角位移 像质
下载PDF
功能梯度材料微梁的热弹性阻尼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许新 李世荣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6,共9页
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单向耦合的热传导理论,研究了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微梁的热弹性阻尼(thermoelastic damping,TED).假设矩形截面微梁的材料性质沿厚度方向按幂函数连续变化,忽略了温度梯度在轴... 基于Euler-Bernoulli梁理论和单向耦合的热传导理论,研究了功能梯度材料(functionally graded material,FGM)微梁的热弹性阻尼(thermoelastic damping,TED).假设矩形截面微梁的材料性质沿厚度方向按幂函数连续变化,忽略了温度梯度在轴向的变化,建立了单向耦合的变系数一维热传导方程.热力耦合的横向自由振动微分方程由经典梁理论获得.采用分层均匀化方法将变系数的热传导方程简化为一系列在各分层内定义的常系数微分方程,利用上下表面的绝热边界条件和界面处的连续性条件获得了微梁温度场的分层解析解.将温度场代入微梁的运动方程,获得了包含热弹性阻尼的复频率,进而求得了代表热弹性阻尼的逆品质因子.在给定金属-陶瓷功能梯度材料后,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定量分析了材料梯度指数、频率阶数、几何尺寸以及边界条件对TED的影响.结果表明:(1)若梁长固定不变,梁厚度小于某个数值时,改变陶瓷材料体积分数可以使得TED取得最小值;(2)固有频率阶数对TED的最大值没有影响,但是频率阶数越高对应的临界厚度越小;(3)不同的边界条件对应的TED的最大值相同,但是随着支座约束刚度增大对应的临界厚度减小;(4)TED的最大值和对应的临界厚度随着金属组分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梯度材料 微梁 热弹性阻尼 能量耗散 自由振动
下载PDF
航天器微振动环境分析与测量技术发展 被引量:21
11
作者 赵伟 《航天器环境工程》 2006年第4期210-214,共5页
文章分析了航天器在轨运行时出现的准稳态加速度、瞬变加速度、振动加速度的来源及对航天器产生的影响。介绍了美国、欧空局及我国的航天器微振动测试技术现状。并就Olympus卫星、Oicets卫星和我国“神舟”号飞船的情况,深入讨论了微振... 文章分析了航天器在轨运行时出现的准稳态加速度、瞬变加速度、振动加速度的来源及对航天器产生的影响。介绍了美国、欧空局及我国的航天器微振动测试技术现状。并就Olympus卫星、Oicets卫星和我国“神舟”号飞船的情况,深入讨论了微振动测试的方法与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振动环境 分析与测量 振动加速度 振动测试 卫星 技术现状 变加速度 准稳态 运行时 欧空局 神舟 美国 飞船 方法
下载PDF
我国文物建筑受列车微振动影响研究现况及关键问题分析 被引量:19
12
作者 马蒙 刘维宁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9年第4期1-6,69,共7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列车运行所致振动对文物建筑影响受到格外关注。回顾近20余年来国内古建筑防轨道交通微振动研究的典型案例。鉴于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施工、环境影响评价等环节上对古建筑防交通微振动...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大规模建设,列车运行所致振动对文物建筑影响受到格外关注。回顾近20余年来国内古建筑防轨道交通微振动研究的典型案例。鉴于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地铁线路规划、建设施工、环境影响评价等环节上对古建筑防交通微振动问题存在一些误区,分析阐述微振动控制在文物建筑保护中的地位,提出古建筑交通微振动控制应围绕不影响文物3个价值为核心思想,以古建筑及其构件承振能力为基础来划分微振动控制等级,并建议振动标准的制定应与文物日常修缮相结合。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对比分析地铁振动与路面交通振动对古建筑的影响,建议实施轨道交通减振时应同时控制路面交通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微振动 古建筑 环境振动 文物保护 轨道交通
下载PDF
电子雷管起爆的降振原理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20
13
作者 薛里 刘世波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3-47,共5页
对高精度电子雷管减震的主要原理及效果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波动理论分析了波形叠加达到干扰降振的条件。其次,从爆破地震波之间相互叠加干扰降振的原理出发,研究了毫秒延时爆破波形叠加干扰降振时延时间隔时差的计算方法。最后,将错相... 对高精度电子雷管减震的主要原理及效果进行研究。首先,利用波动理论分析了波形叠加达到干扰降振的条件。其次,从爆破地震波之间相互叠加干扰降振的原理出发,研究了毫秒延时爆破波形叠加干扰降振时延时间隔时差的计算方法。最后,将错相减震爆破设计应用到深圳地铁11号线基坑和隧道爆破工程中,取得了理想的减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振动 控制爆破 地铁基坑 电子雷管 干扰降振
下载PDF
大口径空间相机像质的微振动频率响应计算 被引量:19
14
作者 朱俊青 沙巍 +2 位作者 陈长征 张星祥 任建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8-1127,共10页
由于大口径空间相机对空间环境变化和卫星内部振源引起的微振动十分敏感,本文研究了影响成像质量的微振动频率响应的计算方法,以改善相机的在轨动态成像质量。该方法通过实际光学模型取代线性光学模型,建立微振动光机集成模型,从而计算... 由于大口径空间相机对空间环境变化和卫星内部振源引起的微振动十分敏感,本文研究了影响成像质量的微振动频率响应的计算方法,以改善相机的在轨动态成像质量。该方法通过实际光学模型取代线性光学模型,建立微振动光机集成模型,从而计算影响成像质量的微振动频率响应。首先,建立大口径空间相机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频率响应计算,得到采样频率点的光学表面节点位移和相位。然后,通过蒙特卡洛分析方法,建立微振动光机集成模型,以均方根光学系统动态传递函数和视轴漂移衡量大口径空间相机动态成像性能。最后,研制了大口径空间相机力学样机,对其进行了振动试验,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接近,误差均在5%以内,满足大口径空间相机动态成像质量分析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空间相机 机载望远镜 像质 微振动 视轴颤振 集成分析
下载PDF
两端固支屈曲梁准零刚度隔振器的微振动隔振性能分析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云峰 李博 王利桐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24-129,共6页
航天器微振动具有幅值低、频带宽的特点,传统的被动隔振器难以对其有效隔离,两端固支屈曲梁准零刚度隔振器具有高静刚度低动刚度特性,且避免了铰接引入的间隙和摩擦,可适用于微振动隔振;对该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隔振特性进行了分析;... 航天器微振动具有幅值低、频带宽的特点,传统的被动隔振器难以对其有效隔离,两端固支屈曲梁准零刚度隔振器具有高静刚度低动刚度特性,且避免了铰接引入的间隙和摩擦,可适用于微振动隔振;对该隔振系统的动力学特性和隔振特性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屈曲梁正负刚度并联系统的零刚度条件,利用谐波平衡法得到系统阻尼、扰动幅值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通过SIMULINK仿真对隔振系统的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隔振系统低频隔振性能优于线性系统,可有效隔离微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支屈曲梁 准零刚度(QZS) 微振动 隔振
下载PDF
一种用于微小推力冲量测量的扭摆系统参数标定方法 被引量:18
16
作者 金星 洪延姬 +1 位作者 周伟静 常浩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554-1559,共6页
扭摆系统通常用来测量航天微推力器的微推力和微冲量。为了实现扭摆的系统参数精确标定,根据扭摆系统阶跃响应的特点,深入分析稳态扭转角和极值扭转角及其对应时间等特征点与系统参数的关系,提出了系统参数标定的比例回归法,所提出方法... 扭摆系统通常用来测量航天微推力器的微推力和微冲量。为了实现扭摆的系统参数精确标定,根据扭摆系统阶跃响应的特点,深入分析稳态扭转角和极值扭转角及其对应时间等特征点与系统参数的关系,提出了系统参数标定的比例回归法,所提出方法能够同时标定阻尼比、振动频率和扭转刚度系数等系统参数,计算分析简便,适合真空环境下的扭摆系统参数标定,有助于真空环境下航天微推力器的推力性能评价工作。实验表明:相对于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利用比例回归法估计的置信区间最大可缩小61%,可有效改善系数参数的标定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推力 微冲量 参数估计 置信区间 阻尼比 振动频率 扭转刚度系数
下载PDF
精密工程中压电作动器两种高压驱动电源的研制 被引量:6
17
作者 杜正春 杨建国 姚振强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78-480,486,共4页
分别介绍了用普通耐压器件直流放大管和 MOSFET功率开关管实现的 10 0 0 V以上输出的压电陶瓷微位移驱动电源和超声振动驱动电源的设计思想、电路原理、设计计算及安装调试等内容 ,该设计的特点是电路简单、经济实用以及安全可靠。
关键词 压电陶瓷 高压驱动电源 压电作动器 精密工程
下载PDF
基于全柔性卫星模型的控制闭环微振动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16
18
作者 葛东明 邹元杰 +1 位作者 张志娟 王泽宇 《航天器工程》 2012年第5期58-63,共6页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微振动分析,给出了一种整星结构运动与姿态控制系统闭环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全柔性卫星模型,通过考虑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律和硬件特性建立集成仿真模型,进而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的微振动响应和结构传递特性。...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的微振动分析,给出了一种整星结构运动与姿态控制系统闭环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全柔性卫星模型,通过考虑姿态控制系统的控制律和硬件特性建立集成仿真模型,进而预测卫星在轨微振动的微振动响应和结构传递特性。文章以某遥感卫星为例,分别从开环和闭环角度给出了微振动的微振动响应和结构传递特性的结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能够实现全柔性卫星模型的控制闭环微振动分析,相对于传统的开环仿真更接近在轨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微振动 控制闭环 微振动响应
下载PDF
三维微细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工艺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勇 佟浩 +1 位作者 郁鼎文 王扬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7-311,共5页
为提高三维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加工效率,从而达到工业应用目的,采用放电间隙伺服控制实时补偿电极损耗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三维微细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方法.基础实验验证了伺服扫描加工每层加工深度的一致性,研究了横向扫描加工速度对加工... 为提高三维微细电火花加工的加工效率,从而达到工业应用目的,采用放电间隙伺服控制实时补偿电极损耗的技术路线,提出了三维微细电火花伺服扫描加工方法.基础实验验证了伺服扫描加工每层加工深度的一致性,研究了横向扫描加工速度对加工深度的影响规律.在小于1,mm2加工区域内的三维结构加工实验结果显示,伺服扫描加工可以便捷地实现三维微小结构的加工成型.进一步在工件与电极之间附加激振,可大幅度地提高放电脉冲的有效利用率以及加工效率.采用φ100,μm的钨丝电极,在铜试件上加工深度300,μm的典型三维形状,加工时间小于5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电火花加工 电极损耗 放电间隙伺服控制 三维扫描加工 辅助激振
下载PDF
遥感卫星在轨微振动测量数据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光远 周东强 赵煜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1-267,共7页
介绍某遥感卫星的在轨微振动测量方案,并从背景噪声、扰动源特征、星体结构传递特征三个方面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由测试数据发现,控制力矩陀螺(CMG)和动量轮引起的局部扰动较大,而传递至有效载荷处的扰动主要由CMG和双轴天线引起。星... 介绍某遥感卫星的在轨微振动测量方案,并从背景噪声、扰动源特征、星体结构传递特征三个方面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由测试数据发现,控制力矩陀螺(CMG)和动量轮引起的局部扰动较大,而传递至有效载荷处的扰动主要由CMG和双轴天线引起。星体结构对微振动有良好的衰减作用,有效载荷安装面的响应相对于振源得到了大幅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卫星 微振动 在轨测量 数据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