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海国图志》里的“弥利坚”形象与魏源的“托洋改制”
1
作者
马晓见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5,共18页
《海国图志》“弥利坚”部分记述彼时美国,但其文本形象带有建构性。书中凸显了该国作为足以与世界霸主英国相拮抗的新兴强国的世界地位,同时据此展开其“托洋改制”:其政制的枢纽与富强的根源被聚焦于“无君”,其选举制的目标被描绘为...
《海国图志》“弥利坚”部分记述彼时美国,但其文本形象带有建构性。书中凸显了该国作为足以与世界霸主英国相拮抗的新兴强国的世界地位,同时据此展开其“托洋改制”:其政制的枢纽与富强的根源被聚焦于“无君”,其选举制的目标被描绘为“公举贤者”,其政制的精神被理解为“自下而上”。此“托洋改制”根源于魏源自己的政治理想:对李贽“无君”思想的现实化,对中国历史“选贤与能”理想进一步的期望和对共同体建基于百姓自主政治行动的认同。此“托洋改制”与龚自珍的“托古始改制”和康有为的“托孔子改制”有所区别,又分别在“自下而上”精神与“太平”理想上深层次相通。此文本里的弥利坚是魏源思想的有机部分,也是魏源对中国内生现代性思潮的深度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国图志》
魏源
弥利坚
改制
内生现代性
原文传递
题名
《海国图志》里的“弥利坚”形象与魏源的“托洋改制”
1
作者
马晓见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5,共18页
基金
“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资助编号:GZB2023055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海国图志》“弥利坚”部分记述彼时美国,但其文本形象带有建构性。书中凸显了该国作为足以与世界霸主英国相拮抗的新兴强国的世界地位,同时据此展开其“托洋改制”:其政制的枢纽与富强的根源被聚焦于“无君”,其选举制的目标被描绘为“公举贤者”,其政制的精神被理解为“自下而上”。此“托洋改制”根源于魏源自己的政治理想:对李贽“无君”思想的现实化,对中国历史“选贤与能”理想进一步的期望和对共同体建基于百姓自主政治行动的认同。此“托洋改制”与龚自珍的“托古始改制”和康有为的“托孔子改制”有所区别,又分别在“自下而上”精神与“太平”理想上深层次相通。此文本里的弥利坚是魏源思想的有机部分,也是魏源对中国内生现代性思潮的深度推进。
关键词
《海国图志》
魏源
弥利坚
改制
内生现代性
Keywords
Hai
Guo
Tu
Zhi
Wei
Yuan
mi
li
jian
institutional
reform
China's
endogenous
modernity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海国图志》里的“弥利坚”形象与魏源的“托洋改制”
马晓见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