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金爱 吕平 +3 位作者 武云鹤 卢建功 耿风景 金艳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32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PRP处理MSC,蛋白印迹实验观察MSC中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Wip1)蛋白表达;MSC通过转染法构建Wip1过表达细胞;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PRP处理MSC,蛋白印迹实验观察MSC中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Wip1)蛋白表达;MSC通过转染法构建Wip1过表达细胞;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SC组、Wip1-MSC组、PRP+MSC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Hulth法构建兔左膝关节骨关节炎模型;肉眼观察关节软骨形态变化并行Pelletier JP评分;以Mankin评分进行病理评估;CCK-8法检测关节软骨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关节液中炎症因子水平。结果PRP与DMEM培养基按1∶3、1∶2、1∶1比例混合均可诱导MSC中Wip1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elletier JP和Mankin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MSC组、Wip1-MSC组和PRP+MSC组Pelletier JP和Mankin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P<0.01);而与MSC组相比,Wip1-MSC组和PRP+MSC组Pelletier JP和Mankin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及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MSC组、Wip1-MSC组、PRP+MSC组细胞活力、增殖能力及炎症因子显著降低(P<0.05或P<0.01);而与MSC组相比,Wip1-MSC组和PRP+MSC组细胞活力和增殖能力及炎症因子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PRP可诱导MSC中Wip1表达而增强MSC对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间充质干细胞 膝关节骨关节炎 ^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 软骨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Wip1在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2
作者 杨娇 徐建立 +3 位作者 武峰 宋金东 金亮 李川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Wip)在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32例作为观察组,无感染61例作为对照组。术前1 d、术后1 d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Wip)在颅脑术后颅内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颅脑术后颅内感染32例作为观察组,无感染61例作为对照组。术前1 d、术后1 d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Wip1阳性率。结果术后1 d,观察组血清PCT、CRP、IL-6及TNF-α较术前均明显上升(P<0.01),而且血清PCT和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1 d,观察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Wip1阳性率[(4.33±0.32)%]明显低于对照组[(13.99±0.77)%;P<0.01]。观察组中性粒细胞Wip1阳性率与血清IL-6(r=-0.6419,P<0.01)和血清PCT(r=-0.6431,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ip1、PCT及IL-6早期诊断术后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95(95%CI 0.9064~0.9927;P<0.01)、0.9385(95%CI 0.8756~0.9936;P<0.01)、0.8947(95%CI 0.8036~0.9858;P<0.01)。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Wip1阳性率降低与颅脑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有关,可能是早期诊断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手术 颅内感染 ^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 粒细胞 早期诊断
下载PDF
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
作者 刘畅 刘安 《生物信息学》 2017年第4期249-254,共6页
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protein phosphatase magnesium-dependent 1δ,PPM1D)作为肝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其致癌机制和预后价值仍未完全阐明。为了全面认识PPM1D,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PM1D蛋白的序列同源性、组织表达、... 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protein phosphatase magnesium-dependent 1δ,PPM1D)作为肝癌潜在的预后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其致癌机制和预后价值仍未完全阐明。为了全面认识PPM1D,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PM1D蛋白的序列同源性、组织表达、亚细胞定位、理化性质、空间结构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人PPM1D基因编码605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物种进化程度一致,属于PP2C蛋白超家族,是碱性不稳定的亲水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区域;PPM1D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内,其主要二级结构为随机卷曲,存在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和泛素化位点,与PPM1D相互作用的蛋白主要是细胞周期检查点蛋白和细胞损伤修复相关蛋白。根据分析结果阐述了PPM1D蛋白与癌症的相关性以及PPM1D蛋白作为癌症标志物的理论基础,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2+依赖性蛋白磷酸酶1δ 生物信息学 肝癌 预后标志物 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