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西文化融通的新形式——罗明坚中文诗歌研究 |
张西平
|
《中国比较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诗歌翻译研究的诗学回归:《诗歌翻译论》评介 |
崔放
姚成贺
|
《语言教育》
|
2023 |
0 |
|
3
|
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的律化倾向 |
孙亚丽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4
|
汉语格律诗音韵美不可译性研究 |
张宏伟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4
|
|
5
|
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中的诗歌教学 |
胡光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05 |
2
|
|
6
|
论越南“六八体”来源及其缘由 |
孙华东
邹乐祺
|
《红河学院学报》
|
2023 |
0 |
|
7
|
以逗代步还是以顿代步?——与王东风教授商榷英诗汉译的方法 |
马婷婷
侯国金
|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
2023 |
0 |
|
8
|
论陶行知“类格律诗”的创作 |
陈凌波
|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试论中国新诗形式的演变(1917-1927) |
郭洋洋
|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
2015 |
0 |
|
10
|
对“兼顾”译法的一些看法——兼议黄杲炘《英诗汉译学》 |
张鲁艳
|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1
|
李白为词祖当非虚誉--《菩萨蛮》《忆秦娥》真伪考论 |
王卫星
|
《长江学术》
CSSCI
|
2020 |
1
|
|
12
|
从十四行诗与中国律诗的比较看建立新诗格律的必要性 |
任岩岩
|
《宜宾学院学报》
|
2008 |
1
|
|
13
|
《文心雕龙》声律论对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作用与影响(上) |
祝诚
江慰庐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2 |
1
|
|
14
|
《文心雕龙》声律论对格律诗文制式形成的作用与影响(下) |
祝诚
江慰庐
|
《镇江高专学报》
|
2002 |
1
|
|
15
|
古代中国格律诗中的社会情感挖掘 |
李晖
张天垣
金纾羽
|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2
|
|
16
|
多模态符号学视角下的格律诗欣赏 |
童艳丽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7
|
新诗格律化的冷思考 |
毛翰
|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1
|
|
18
|
论中国古典格律诗英译之非 |
余再山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9
|
多维视域下中华格律诗词复兴路径探析--基于历史、现实、传习、吟诵视角 |
彭飞
|
《武夷学院学报》
|
2022 |
0 |
|
20
|
在继承传统诗律中提高新诗艺术质量 |
许霆
|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
200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