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免疫指标变化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晓亚 王艳玲 杨洋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1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免疫指标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早期切口感染患者...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早期切口感染的免疫指标变化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且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后早期切口感染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40例未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另筛选同期4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受试者免疫指标情况并探讨避免切口感染的护理对策。结果感染组患者免疫粘附促进因子(FEER)、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ATER)、直向肿瘤红细胞免疫花环率(DTER)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指标均低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白细胞介素(IL-7)、IL-9、IL-18和IL-19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患者一氧化碳(NO)、干扰素-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椎体压缩性骨折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检测红细胞免疫指标及促炎因子水平,能有效监测早期切口感染形成,以便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纠正术后感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转移性肿瘤 椎体压缩性骨折 切口感染 免疫指标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转移瘤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都凤丽 刘永娟 +4 位作者 郝媛媛 赵小妮 卫建民 冯万立 高婷婷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0年第5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转移瘤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间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4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脊柱转移瘤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与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间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采用常规护理的34例患者纳入常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34例患者纳入研究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有效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d、术后7d和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4.1%,高于常规组的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生活状况、情感状况、家庭状况及功能状况均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改善脊柱转移瘤患者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 脊柱转移瘤 微创手术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癌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晋煜 王少云 袁涛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65-69,共5页
目的比较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癌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43例多节段脊柱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2组患者的年龄、性... 目的比较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柱转移癌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43例多节段脊柱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及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术前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骨折椎节段和骨密度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进行疗效评价,摄X线片、CT评估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4-59个月,平均34.1个月.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分别为(2.9±0.8)、(1.4±1.2)分,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组分别为(0.9±0.6)、(0.4±0.6)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分别为(29.2±8.1)%、(14.6±8.4)%,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组分别为(17.9%±4.7)%、(8.1±5.0)%.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X线片、CT提示经皮椎体成形术组肿瘤复发l例,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组肿瘤复发2例.结论对多节段脊柱转移癌,内固定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相对于单纯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更加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恢复脊柱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 脊柱 转移癌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引起疼痛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董清科 汪代杰 +1 位作者 尹雷 章伟 《现代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25-26,38,共3页
目的: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引起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2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7个病灶。术前用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随访... 目的: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引起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32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7个病灶。术前用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在CT引导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随访观察患者疼痛缓解及并发症情况。结果:32例患者共47个病灶均成功植入,平均1~1. 5 h;粒子植入数目为12~60粒;中位粒子数30粒。术后1 d、3 d、7 d、15 d、30 d、60 d和90 d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53. 13%、75. 00%、90. 63%、81. 25%、81. 25%、81. 25%、81. 25%。结论: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癌引起的疼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转移癌 CT引导 ^125I粒子 植入
下载PDF
颈椎转移性肿瘤的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勇 林斌 《医学综述》 2014年第20期3705-3708,共4页
脊柱为转移性骨肿瘤最常见的部位,其中颈椎转移性肿瘤占脊柱转移瘤的8%~2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然而,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主要有保... 脊柱为转移性骨肿瘤最常见的部位,其中颈椎转移性肿瘤占脊柱转移瘤的8%~20%,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给临床工作带来极大便利.然而,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方法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主要有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放疗、化疗为常规保守治疗方法,亦可作为外科治疗后的一种辅助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治疗在颈椎转移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逐渐发挥出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转移性肿瘤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解剖区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