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觉语法与隐喻机制的多模态话语研究 被引量:42
1
作者 吴安萍 钟守满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28,共6页
本研究以视觉语法和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西方报道的政治漫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其如何向世界传达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以及视觉元素与语言元素之间如何通过互动构建意义,揭示所报道国的形象。研究表明:从视觉语法和隐喻机制对漫画的... 本研究以视觉语法和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西方报道的政治漫画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探讨其如何向世界传达文化内涵和交际意图,以及视觉元素与语言元素之间如何通过互动构建意义,揭示所报道国的形象。研究表明:从视觉语法和隐喻机制对漫画的多模态分析是功能和认知的两个层面的研究,即社会功能和认知。通过视觉语法对漫画分析可知西方政治漫画构建知其然,而从隐喻机制对漫画分析可知西方典型思维认知方式的所以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语法 隐喻机制 功能与认知
原文传递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辞中隐喻机制的劝谏性功能 被引量:23
2
作者 孙毅 陈朗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59-62,66,共5页
美国总统就职演讲辞,是演说劝谏力强大效用的集中体现。作者以总统就职演讲辞为语料,尝试性地辨认、分析和诠释政治性演讲辞中隐喻机制的重大劝谏性功能。
关键词 劝谏性功能 隐喻机制 总统就职演讲辞
下载PDF
什么是语法化?——语法化研究(上)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绍忠 张平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43-47,共5页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体现着由实到虚的单向性特征或一维性和不可逆性,反映了人类认识的隐喻机制。
关键词 语法化 虚化 单向性 隐喻机制
下载PDF
汉语名量词虚化的三种机制 被引量:11
4
作者 蒋颖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5年第1期39-43,共5页
本文结合名量词发展过程中的个案研究,具体分析了汉语量词虚化历程中虚化机制所起的作用,通过探讨隐喻、推理和泛化这三种机制在汉语名量词虚化中的不同地位和相互影响,得出量词虚化机制与认知规律有密切关联的结论.
关键词 名量词 汉语 虚化机制 隐喻 关联 泛化 推理 认知规律 个案研究 结论
下载PDF
典故的隐喻文化透视 被引量:7
5
作者 白民军 《唐都学刊》 2004年第4期135-137,共3页
典故是人们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 ,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 ,典故的产生和典故的使用都是隐喻式的。典故的隐喻性这一特点表... 典故是人们在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 ,与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从本质上讲 ,典故的产生和典故的使用都是隐喻式的。典故的隐喻性这一特点表明人们在以文化语境为基础 ,通过想象、联想、映射等途径进行一系列认知活动时 ,典故的隐喻文化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 隐喻式 文化 认知机制
下载PDF
英汉仿词的重新分类及其认知语义分析——以饮食新词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白解红 张莎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13,共4页
本文将仿词分为近似仿词和对立仿词两大类,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英汉饮食新词的构成、意义及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英汉饮食仿词均以相似性为基础,通过类比或推理获得隐喻意义;英汉饮食仿词在其构成方式和认知机制上有着极大的趋同性,类比... 本文将仿词分为近似仿词和对立仿词两大类,并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英汉饮食新词的构成、意义及认知机制。研究表明:英汉饮食仿词均以相似性为基础,通过类比或推理获得隐喻意义;英汉饮食仿词在其构成方式和认知机制上有着极大的趋同性,类比是仿词的基础,隐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词的分类 类比 相似性 隐喻意义 认知机制
原文传递
劝谏性演说辞中隐喻机制的指针作用——一项基于丘吉尔战时演讲为语料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毅 陈朗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93-95,共3页
在民主社会当中,国内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是通过选民的意志所决定的。执政者需要发表演说,力争在可信度、诚信性、道德感和言行一致等方面给选民留下深刻和良好的印象。本文以人所称颂的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演讲辞为语料,尝... 在民主社会当中,国内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均是通过选民的意志所决定的。执政者需要发表演说,力争在可信度、诚信性、道德感和言行一致等方面给选民留下深刻和良好的印象。本文以人所称颂的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演讲辞为语料,尝试性地证明:隐喻机制具有强大的劝谏性作用,对政治性演讲具有决定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机制 丘吉尔演讲 劝谏力
下载PDF
隐喻机制:中国现代小说风景书写的一种叙写策略 被引量:8
8
作者 郭晓平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2期104-114,共11页
伴随着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的转型,风景从小说三要素中凸现出来,与小说强烈的话语实践意图“一拍即合”,成为表达现代诉求、实现社会实践的文学创造。而风景修辞连接作者——文本——读者,提供的就是话语干预和观念表达的叙事技巧和策... 伴随着中国现代小说叙事结构的转型,风景从小说三要素中凸现出来,与小说强烈的话语实践意图“一拍即合”,成为表达现代诉求、实现社会实践的文学创造。而风景修辞连接作者——文本——读者,提供的就是话语干预和观念表达的叙事技巧和策略,是导引文学实践到达现实实践的一种途径。隐喻作为风景修辞的一种,通过话语的置换、结构的关联、情感的感染等机制,在彰显作品主题内涵和表达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同时,还具有介入和干预读者内心活动的功能。这种对作者的话语介入和对读者干预的叙事策略的考察,为风景发生和呈现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书写 风景修辞 隐喻机制
下载PDF
电影的隐喻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段运冬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2期106-116,共11页
在影像外形与客观实在相似的基础上,打破影像与客体的直接关联,通过凝练、替代、移置三种方式,电影将原真性与语义学结合起来,在人类自身心理与视觉表达的切合度上,实现了新的语义学的表意功能。凝练、替代、移置之电影隐喻机制的提出,... 在影像外形与客观实在相似的基础上,打破影像与客体的直接关联,通过凝练、替代、移置三种方式,电影将原真性与语义学结合起来,在人类自身心理与视觉表达的切合度上,实现了新的语义学的表意功能。凝练、替代、移置之电影隐喻机制的提出,旨在走出国内传统的将电影视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的理论认知,摒弃电影的媒介功能只是将文学、音乐、戏剧、美术杂合在一起,完成视觉故事展现,进而在密切联系电影演进历史的基础上,通过对电影理论进行深入开发,使得电影在自身表现力和媒介美学的电影化构建上找到探索路径,以摆脱从大艺术的美学,或者普通美学的角度思考电影理论的传统路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练 替代 移置 隐喻机制
下载PDF
动词语义结构的隐喻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彭玉海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89-92,共4页
隐喻属认知现象,在动词语义体系中却有十分活跃的表现。探讨俄语感情动词和物理作为动词的隐喻机 制可以从观念理据分析、生(物)理行为表征和题元结构、功能—性质两大方面入手。
关键词 语义结构 感情动词 物理作为动词 隐喻机制
下载PDF
隐喻性范畴化及其实现机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周榕 龚玉苗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3-832,874,共10页
"以不同类为类"的隐喻性范畴化是人类认知过程及语言演变中的重要范畴化形式。隐喻性范畴化的本质在于把本体和喻体越过常规范畴边界,重建一个共享的上级范畴,据此获得表示其上位范畴的抽象范畴指称,且在特定语境下动态实现... "以不同类为类"的隐喻性范畴化是人类认知过程及语言演变中的重要范畴化形式。隐喻性范畴化的本质在于把本体和喻体越过常规范畴边界,重建一个共享的上级范畴,据此获得表示其上位范畴的抽象范畴指称,且在特定语境下动态实现。这种范畴化具有范畴表征的类层级结构和分类逻辑基础,并具有类比属性和双重指称特征。原型范畴理论和范畴构建理论为其提供了重要理据。隐喻性范畴化实现的中介机制为关系相似性,而宏观和微观双重范畴化则是其实现的范畴隶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性范畴化 关系相似性 双重指称 实现机制
原文传递
英语经济学术语的隐喻命名及其认知机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娜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9-122,共4页
经济学领域中由于概念表征所追求的"效率意识"贴近使用者的认知取向,产生了大量隐喻型术语。经济学术语的隐喻命名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认知功能,两者相辅相成,有助于更加高效地表达观点、推介理论或模型。隐喻型... 经济学领域中由于概念表征所追求的"效率意识"贴近使用者的认知取向,产生了大量隐喻型术语。经济学术语的隐喻命名不仅具有修辞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认知功能,两者相辅相成,有助于更加高效地表达观点、推介理论或模型。隐喻型经济学术语不仅承载着相关的科学概念,而且也体现出其命名者的思维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学术语 隐喻命名 修辞与认知 认知工作机制
下载PDF
隐喻地图的基本理论问题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世亮 王令琦 +3 位作者 杜清运 张江玥 亢孟军 翁敏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共13页
学术界关于隐喻地图的相关研究依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隐喻地图的合理概念范畴、生产机制、话语生产原理、设计框架等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针对这些局限性,本研究以隐喻地图的生成机制和话语生产原理等基本理论问题为具体突破点,... 学术界关于隐喻地图的相关研究依然处于初级探索阶段。隐喻地图的合理概念范畴、生产机制、话语生产原理、设计框架等基本理论问题尚未得到解决。针对这些局限性,本研究以隐喻地图的生成机制和话语生产原理等基本理论问题为具体突破点,首先定义符号学视角下“地图”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从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入手,在阐释地图隐喻功能的基础上,界定了隐喻地图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同时甄别出隐喻地图形象性和多义性两大基本特征;其次,通过厘清视觉隐喻发生的原理,解析了隐喻地图“相似性融合-相似性凸显-符号化”的生成机制;再次,引入语言符号学理论明晰了隐喻地图的话语生产原理,构建了基于“组合关系-聚合关系”的符号组构原理和“刺点生成”的语义传递法则;最后,以生成机制及话语生产原理为基础,提出了“明确主体-构建喻体-营造语境”的隐喻地图设计理论框架,并结合实际案例论证了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期为隐喻地图理论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地图 视觉隐喻 生成机制 话语生产 符号学 地图学理论 专题地图设计
原文传递
隐喻句在线加工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机制
14
作者 李小平 葛明贵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6期491-502,共12页
概念隐喻研究的热潮之后,隐喻的言语层面特别是隐喻句层面重获重视。通过梳理该范畴的核心研究与最新文献,可作若干基本判断。(1)在隐喻句在线加工特征方面:字面义和隐喻义的产生以平行加工的方式进行,但所需认知资源存在差异;本、喻体... 概念隐喻研究的热潮之后,隐喻的言语层面特别是隐喻句层面重获重视。通过梳理该范畴的核心研究与最新文献,可作若干基本判断。(1)在隐喻句在线加工特征方面:字面义和隐喻义的产生以平行加工的方式进行,但所需认知资源存在差异;本、喻体加工是否存在优先顺序尚待更深入的探讨,现有结果与检验目的息息相关;隐喻句表现出无语境不可逆性,但在早期加工阶段具有对称性。(2)在隐喻句在线加工的影响因素方面:语义的影响多可归于适宜度和熟悉度的范畴,且加工时间随该两项指标的升高而缩短,但亦存在词源性和引发性隐喻等其它重要影响维度;工作记忆等认知资源影响隐喻句在线加工。(3)在隐喻句在线加工的机制方面:以类比机制为核心和以归属机制为核心的两大理论及其调和理论可解释当前的主要发现,但局限于从隐喻句内部成分的互动探索其机制,且尚未在汉语的多种隐喻句形式上得到验证。(4)基于汉语“属”字隐喻句的特征与表达属相语义的语句高度相似性,以及构式迁移获得了实证证据的支持,可以认为构式迁移机制可能至少是部分隐喻句的加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句 在线加工 类比机制 归属机制 构式迁移
下载PDF
“背书”之词义演变及其动因探析
15
作者 王雅婕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背书”一词被赋予新的含义,使用范围扩大,使用率逐渐提高。基于词义引申等相关理论,文章探讨“背书”的词义演变情况和演变机制,认为“背书”在隐喻机制下发生两次词义演变。同时,对“背书”在语音、语法和语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背书”一词被赋予新的含义,使用范围扩大,使用率逐渐提高。基于词义引申等相关理论,文章探讨“背书”的词义演变情况和演变机制,认为“背书”在隐喻机制下发生两次词义演变。同时,对“背书”在语音、语法和语用等语言内部因素和大众心理、传播机制、社会环境等语言外部因素的演变动因进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书 词义演变 隐喻机制 演变动因
下载PDF
基于DWDS语料库的德语味觉形容词及其隐喻机制研究
16
作者 杜绵绵 陈琦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44-450,共7页
以德语味觉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其本义和隐喻用法对süß,sauer,bitter,salzig,scharf五个德语味觉形容词进行分析。基于Lakoff的隐喻理论并结合语例,研究发现:1)德语味觉形容词作本义时具有味觉指向性、品质性、主体性、标... 以德语味觉形容词作为研究对象,从其本义和隐喻用法对süß,sauer,bitter,salzig,scharf五个德语味觉形容词进行分析。基于Lakoff的隐喻理论并结合语例,研究发现:1)德语味觉形容词作本义时具有味觉指向性、品质性、主体性、标准参照性、相对性的语义特征;2)味觉形容词在作隐喻用法时,除味觉指向性外,其他特点均保留,且增加了情感性的特征。此外,味觉形容词作隐喻用法时,可以根据其情感性的特征,与特定动词搭配,表达人的情感及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语 味觉范畴 形容词 隐喻机制
下载PDF
Mastering Metaphors: A Possible Path to Understand Modern Poetry
17
作者 DENG Wensheng YAN Jiaolan +4 位作者 YU Yuan LEE Anling ZHANG Ke ZHANG Weiran XIA Fuyang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 2024年第3期166-178,共13页
Understanding modern poetry is a big problem for average readers because of all kinds of rhetorical devices filled with them,especially metaphors,which are hard for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 clearly.Thus,grasping meta... Understanding modern poetry is a big problem for average readers because of all kinds of rhetorical devices filled with them,especially metaphors,which are hard for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 clearly.Thus,grasping metaphors would provide a possible solution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poetry.Based on the motivation to better understand modern poetry,the paper explores the 11 mechanisms of metaphors in modern poetry with examples in detail,i.e.,blending,mapping,frame shifting,image schema,conceptual integration,contextual grounding,inter-subjectivity,embodied cognition,recursiveness,juxtaposition,shape-moulding,by borrowing some concepts from Cognitive Linguistics,literary studies,and Rhetorics,which can be adopted as means and methods to understand modern po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phor modern poetry metaphorical mechanism aesthetic feeling
下载PDF
语言的隐喻性与翻译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阿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8-100,共3页
本文从语言的隐喻性角度探讨了翻译理论中的基本问题,指出翻译活动具有隐喻本质和隐喻特征。此外,还涉及了翻译实践中的一些相关的语义和句法问题。
关键词 隐喻机制 隐喻性 翻译
下载PDF
过程范畴框架下“V下来”语义习得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京津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95,共8页
复合趋向补语“V下来”本义与引申义使用频繁,但因其语义复杂,本体研究只局限于单个解释,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以过程范畴框架理论为依据,对“V下来”的位移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其路径焦点凸显“方向”和“终点”... 复合趋向补语“V下来”本义与引申义使用频繁,但因其语义复杂,本体研究只局限于单个解释,二语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仍存在较多问题。本文以过程范畴框架理论为依据,对“V下来”的位移路径进行分析,发现其路径焦点凸显“方向”和“终点”。串联“V下来”各语义项的语义特征核心脉络为[+方向向下][+凸显终点]。本文认为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V下来”各义项的语义核心,使其贯穿于整个“V下来”结构的语法教学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下来 过程范畴框架 语义特征 隐喻机制
下载PDF
基于隐喻机制形成的网络新词的意义建构 被引量:3
20
作者 尤晓刚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98-102,共5页
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对基于隐喻机制形成的网络新词进行穷尽性考察。基于封闭语料分析发现,通过隐喻机制形成的网络新词主要借助语音隐喻、非拟人隐喻和拟人隐喻等方式串联概念整合网络的多个空间,并最终完成新的意义建构。
关键词 隐喻机制 网络新词 概念整合理论 意义建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