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红楼梦》夏至叙事的诗礼文化隐喻功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薛海燕 《济宁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有关《红楼梦》夏至前后叙事,前此学者关注的主要是宝玉挨打、湘云论阴阳等单个情节,少有人注意其中整体的诗礼文化隐喻内涵。以《逸周书·时训解》《礼记》等典籍中的夏至物候描述为所指,《红楼梦》夏至叙事构造了宝玉情感生命成... 有关《红楼梦》夏至前后叙事,前此学者关注的主要是宝玉挨打、湘云论阴阳等单个情节,少有人注意其中整体的诗礼文化隐喻内涵。以《逸周书·时训解》《礼记》等典籍中的夏至物候描述为所指,《红楼梦》夏至叙事构造了宝玉情感生命成长、精神生命成长两个序列动力群,借助龄官之情、袭人之欲做参照,表达了宝玉爱情觉醒、价值观觉醒的重要主题。此段叙事的"取譬连类"手法和用典方式,有着鲜明的诗礼文化隐喻指向,对儒家诗礼之教的价值得失,表达了深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夏至叙事 诗礼文化 隐喻功能
下载PDF
哈代小说民谣的隐喻叙事
2
作者 滕爱云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2期7-9,14,共4页
哈代小说中引用了大量民谣,主要分为描写爱情和表达人生观念两类,它们或者构成与情节的暗合,或与情节形成对话。哈代受到威塞克斯民谣隐喻特征的影响,在小说中利用民谣的隐喻功能,建构了民谣对小说情节的隐喻叙述以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 哈代小说 民谣 隐喻叙事
下载PDF
《边城》中的隐喻叙事及唯美生命哲学
3
作者 赵娟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6-50,共5页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通过唯美的爱情故事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示出湘西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勾勒出一幅生动纯净的湘西画卷。作家运用娴熟的手法从世象变...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通过唯美的爱情故事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示出湘西地区独特的人文风情,勾勒出一幅生动纯净的湘西画卷。作家运用娴熟的手法从世象变幻、人象呈现和溪边白塔来构建隐喻叙事,借助凄美的爱情描写展现出唯美的生命哲学,并对悲剧下的人性与道德进行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边城》 隐喻叙事 唯美生命哲学
下载PDF
《红楼梦》隐喻叙事探析——以“梦”的隐喻叙事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冯雪娟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12期55-56,共2页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重要的著作之一,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在著作中,有很多关于梦的描写,并在梦的描写中充满了隐喻特点。在本文中,将就"梦"的隐喻叙事为例对《红楼梦》隐喻叙事特点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 《红楼梦》 隐喻叙事 探析
下载PDF
社会道德评价对汉赋“德性”比喻叙事的渗透
5
作者 陈春保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50-54,共5页
比喻在汉赋中并非只有修辞功能。"为德设喻"是赋家在继承先秦德治传统的基础上,受汉代社会政治"德化"氛围影响下形成的赋作叙事特点。"因食设喻"是在周代泛饮食文化思维影响下形成的赋作叙事模式。"... 比喻在汉赋中并非只有修辞功能。"为德设喻"是赋家在继承先秦德治传统的基础上,受汉代社会政治"德化"氛围影响下形成的赋作叙事特点。"因食设喻"是在周代泛饮食文化思维影响下形成的赋作叙事模式。"卒章显志"或者"文眼"设计之比喻是赋作主旨表达的常见形态,食德结合是赋作比喻常见模式,这是比喻结构赋作、丰富表现手段叙事功能的集中表现。汉代道德评价处于文化机制的强势地位,汉赋比喻叙事的特点是社会道德评价向文学渗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赋 比喻 叙事 德性 道德评价
下载PDF
融合·冲突·隐喻——试析歌德爱情小说的叙事策略
6
作者 袁运隆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少年维特的烦恼》与《亲和力》两部爱情小说都表现了人的主体精神与客观现实的尖锐对立。为了表达小说的这一主题,在叙事方面歌德主要采用了心理与现实空间的融合、理想与现实空间的对立以及隐喻叙述的策略,正是这种特有的叙述手法,... 《少年维特的烦恼》与《亲和力》两部爱情小说都表现了人的主体精神与客观现实的尖锐对立。为了表达小说的这一主题,在叙事方面歌德主要采用了心理与现实空间的融合、理想与现实空间的对立以及隐喻叙述的策略,正是这种特有的叙述手法,使小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情小说 隐喻叙事 歌德
下载PDF
超越神话与隐喻:数字媒体叙事 被引量:3
7
作者 玛丽—劳尔·瑞安 李轩(译) 《电影理论研究(中英文)》 2021年第2期53-69,共17页
叙事概念已被从事数字文本研究的理论家们广泛引用,但是论及计算机讲故事的能力,却惯于依赖肤浅的隐喻、松散的叙事概念和忽略数字媒体特性的文学范式。这一理论由两种神话主导:一种我称之为阿莱夫神话,它将数字文本呈现为包含无限多故... 叙事概念已被从事数字文本研究的理论家们广泛引用,但是论及计算机讲故事的能力,却惯于依赖肤浅的隐喻、松散的叙事概念和忽略数字媒体特性的文学范式。这一理论由两种神话主导:一种我称之为阿莱夫神话,它将数字文本呈现为包含无限多故事的有限文本;另一种是"全息甲板神话",它将数字叙事作为虚拟环境,用户是其中的角色,情节类似于维多利亚小说或莎士比亚悲剧。这两种神话都依赖于某些值得怀疑的假设:一项词汇集合中任何排列都会导致一个连贯故事的发生,成为故事中的英雄具有令人向往美学意义,以及数字叙事也应涵盖与文学叙事相同的情感体验范畴。数字叙事应从文学范式中解放出来,叙事也应是一种超越媒介的普遍结构。在此,通过区分四类交互形式,探讨如何协调叙事结构的内在线性与数字文本的交互性所形成的多重路径:内部交互性与外部交互性;探索交互性与本体交互性。其中,每一种组合类型均有各自倾向且与众不同的叙事主题和叙事结构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界面隐喻 阿莱夫神话 全息甲板神话 数字叙事 交互性
原文传递
从敌托邦到异托邦——论《高堡奇人》关于历史的两个空间维度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如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71-76,112,共7页
在具有元小说特征的循环或然历史小说《高堡奇人》中,菲利普·K·迪克构建了关于历史的敌托邦空间和历史话语的元叙事空间两重或然历史时空,从而这个小说文本成为了一个解构历史真实性的异托邦。他在这里摧毁了历史编纂语言的... 在具有元小说特征的循环或然历史小说《高堡奇人》中,菲利普·K·迪克构建了关于历史的敌托邦空间和历史话语的元叙事空间两重或然历史时空,从而这个小说文本成为了一个解构历史真实性的异托邦。他在这里摧毁了历史编纂语言的命名秩序,动摇了既有历史的绝对权威。作为宏观权力和历史话语的产物,历史的真实性不能等同于历史的唯一性,更不处在虚构性文本的对立面,因此对历史概念的解释以及对历史事件的书写皆有多种可能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托邦 元叙事 异托邦 历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