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变质演化——石榴石成分环带及矿物反应结构的证据 被引量:56
1
作者 陈丹玲 孙勇 +3 位作者 刘良 张安达 罗金海 王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39-1048,共10页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其中粗粒石榴石变斑晶普遍保存进变质生长环带,从核部到边部石榴石的化学成分、包体矿物的种类和粒度皆呈现出规律的分带性。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该... 柴北缘鱼卡河榴辉岩的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其中粗粒石榴石变斑晶普遍保存进变质生长环带,从核部到边部石榴石的化学成分、包体矿物的种类和粒度皆呈现出规律的分带性。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进一步表明,该榴辉岩经历了前榴辉岩相、榴辉岩相及后榴辉岩相三个主要变质演化阶段。前榴辉岩相以石榴石核部成分及核部包体矿物组合石榴石(GrtⅠ)+角闪石(AmpⅠ)+斜长石(PⅡ)+石英(Qtz)为特征,P-T 估算结果为450~500℃和0.6~0.7GPa。榴辉岩相变质阶段又可细分为早期、峰期榴辉岩和退变角闪榴辉岩三个亚相。早期榴辉岩亚相以石榴石幔部成分和幔部包体矿物组合石榴石(GrtⅡA)+绿辉石(OmpⅡA)+多硅白云母(PheⅡA)±黝帘石(Zoi)+金红石(Ru)为代表,估算的温压条件为580~640℃和2.4~2.5GPa;峰期榴辉岩相以石榴石的边部(GrtⅡB)及基质中绿辉石(OmpⅡB)和多硅白云母(PheⅡB)的核部为代表,矿物组合为 GrtⅡB+OmpⅡB+PheⅡB+Ru,估算的 P-T 条件为620~680℃和3.0~3.4GPa;退变角闪榴辉岩相以共生的石榴石的最边部(GrtⅡC)、基质绿辉石(OmpⅡC)和多硅白云母(PheⅡC)的边部及镁红闪石(AmpⅡ)组合为代表,矿物组合为 GrtⅡC+OmpⅡC+AmpⅡ+PheⅡC,估算的 P-T 条件为700~720℃和2.3~2.4GPa。后榴辉岩阶段主要为麻粒岩-高角闪岩相,以绿辉石分解形成透辉石+钠长石冠状体以及进一步分解形成韭闪石+斜长石,铁红闪石分解形成浅闪石+斜长石为代表,P-T 估算结果为550~600℃和0.6~1GPa。温压估算结果表明,鱼卡河榴辉岩经历了升温升压—升温降压—降温降压的一个顺时针 P-T 演化轨迹,它记录了从俯冲-超高压变质-抬升的连续的演化过程。峰期变质条件为630~680℃和3.0~3.4GPa,已达超高压变质范畴。榴辉岩中进变质矿物组合和生长环带的保存说明榴辉岩的形成经历了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环带 矿物反应结构 超高压榴辉岩 变质演化 柴北缘鱼卡河
下载PDF
锡林浩特杂岩和蓝片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对索仑缝合带演化的意义 被引量:49
2
作者 陈斌 马星华 +1 位作者 刘安坤 木合塔尔·扎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23-3129,共7页
报道了内蒙索仑缝合带附近的锡林浩特杂岩和苏左旗混杂带中蓝片岩块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锡林浩特杂岩中碎屑锆石来源复杂,从晚太古至晚古生代均有。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80~340Ma,与该区最年轻的弧岩浆岩年龄一致,表明该杂... 报道了内蒙索仑缝合带附近的锡林浩特杂岩和苏左旗混杂带中蓝片岩块的锆石U-Pb年代学数据。锡林浩特杂岩中碎屑锆石来源复杂,从晚太古至晚古生代均有。最年轻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280~340Ma,与该区最年轻的弧岩浆岩年龄一致,表明该杂岩的原岩最终形成于晚古生代,而不是前寒武陆块残留。锡林浩特杂岩原岩的沉积源区主要是古生代的弧岩浆岩和部分裸露的前寒武陆壳,可能是弧前沉积建造。蓝片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18±5Ma(范围338~280Ma),这些锆石显示典型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因此该年龄可能代表其原岩形成年龄,而其变质应该在280Ma之后。所以,锡林浩特杂岩和混杂带中蓝片岩块的变质变形作用可能发生在晚二叠,与索仑缝合带强烈的孤陆碰撞有关,暗示索仑缝合带的碰撞缝合时间在晚二叠,而不是许多人坚持的泥盆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杂岩 蓝片岩 碎屑锆石 U-Pb年龄 年代学 缝合带 演化 metamorphic complex ages Solonker suture tectonic evolution LATE PALEOZOIC LATE Permian 晚古生代 MAGMATIC origin 原岩 弧岩浆岩 前寒武 混杂带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林芝岩群的物质来源与形成年代:岩石学与锆石U-Pb年代学 被引量:47
3
作者 董昕 张泽明 +4 位作者 王金丽 赵国春 刘峰 王伟 于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678-1694,共17页
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的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林芝岩群由角闪岩相的变质沉积岩和正片麻岩组成。变质沉积岩主要为含石榴石白云斜长角闪片岩、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含石榴石黑云钾长片麻... 本文对位于青藏高原拉萨地体东南部林芝岩群中的变质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研究表明,林芝岩群由角闪岩相的变质沉积岩和正片麻岩组成。变质沉积岩主要为含石榴石白云斜长角闪片岩、含石榴石云母石英片岩、含石榴石黑云钾长片麻岩、大理岩和石英岩等,代表性矿物组合包括石榴石+斜长石+角闪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或石榴石+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夕线石+黑云母+白云母。花岗质片麻岩(含二云母片麻岩)的矿物组合是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锆石U-Ph年代学分析表明,变质沉积岩中的碎屑锆石主要为岩浆成因,获得了2708~63Ma的^(206)Pb/^(238)U 年龄范围,在~1100Ma和~550Ma出现两个年代峰值。碎屑锆石的变质增生边给出了35Ma的变质年龄。正片麻岩获得了496Ma的锆石结晶年龄和1158Ma的继承年龄。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区域对比和相邻变质岩石中获得的多期变质年龄,我们认为林芝岩群的原岩很可能形成在早古生代,其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印度陆块,与特提斯喜马拉雅早古生代的岩石一起同为印度大陆北缘的沉积盖层,在环冈瓦纳大陆周缘造山过程中被寒武纪花岗岩侵入。在新特提斯洋向北的俯冲过程中,林芝岩群经历了晚中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的俯冲-碰撞过程中,林芝岩群部分地经历了新生代的变质和岩浆作用再造。本研究证明,林芝岩群并不是传统上认为的拉萨地体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其角闪岩相至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发生在中、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芝岩群 沉积源区 变质演化 地质年代学 拉萨地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麻山群孔兹岩系主期区域变质作用及演化 被引量:47
4
作者 姜继圣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2期97-110,共14页
麻山群孔兹岩系主期变质作用在区域上可以划分出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两个变质带。麻粒岩相带内的岩石先后经历了由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递增变质阶段。对稳定矿物共生组合及特征变质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确定了变质作用的P... 麻山群孔兹岩系主期变质作用在区域上可以划分出角闪岩相和麻粒岩相两个变质带。麻粒岩相带内的岩石先后经历了由低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的递增变质阶段。对稳定矿物共生组合及特征变质反应进行了详细研究并确定了变质作用的P-T-t轨迹。根据麻山群变质作用P-T条件在大规模范围内的一致性,认为其发生于晚太古未—早元古初期的区域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 演化 孔兹岩系 麻山群
下载PDF
滇西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的锆石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39
5
作者 李再会 林仕良 +2 位作者 丛峰 谢韬 邹光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9-1541,共13页
被认为是腾冲-梁河地块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滇西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系,其原岩及变质时代长期争论不休。岩相学和地球化学表明,组成高黎贡山群的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的原岩均为岩浆岩。首次对这些变质岩进行原位锆石... 被认为是腾冲-梁河地块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滇西高黎贡山群变质岩系,其原岩及变质时代长期争论不休。岩相学和地球化学表明,组成高黎贡山群的黑云二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的原岩均为岩浆岩。首次对这些变质岩进行原位锆石U-Pb定年,分别获得497.8±7.2Ma~500±14Ma、83.5±0.9Ma的岩浆结晶年龄和459±5Ma、55.2±1.1Ma的变质年龄。结合相邻区碎屑锆石年龄及其区域对比分析,认为腾冲-梁河地块高黎贡山群中以石英片岩、石英岩为主体的原始沉积岩系可能形成于新元古代,应与拉萨地块有密切的亲缘关系。在早古生代环冈瓦纳大陆周缘造山过程中被寒武纪花岗岩侵入并发生变质作用;在新特提斯俯冲过程中,经历了晚中生代的安第斯型造弧作用;在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又经历了新生代的岩浆作用、变质作用以及走滑剪切形成糜棱岩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黎贡山群 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 锆石U-Pb年龄 变质演化 滇西
下载PDF
秦岭勉(县)略(阳)缝合带及南秦岭地块的变质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李三忠 赖绍聪 +2 位作者 张国伟 李亚林 程顺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7-154,共18页
将变质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相结合 ,将造山过程与变质演化相结合 ,系统研究了勉 (县 )略 (阳 )缝合带的康县—高川段变质动力学特征及其与佛坪递增变质带的关系 ,认为该区变质作用时空演化特征表现为 :不同构造环境同时出现不同类... 将变质地质学与构造地质学的研究相结合 ,将造山过程与变质演化相结合 ,系统研究了勉 (县 )略 (阳 )缝合带的康县—高川段变质动力学特征及其与佛坪递增变质带的关系 ,认为该区变质作用时空演化特征表现为 :不同构造环境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的变质 (如俯冲、拉张等 ) ,同一地带不同时期或阶段变质类型的叠加 (如俯冲与碰撞 ) ,不同地段具差异抬升的历史等特征 ,从而导致变质类型在空间上的复杂性。这一结果也表明勉略带是一复杂的蛇绿构造混杂岩带 ,其内部不同的一系列构造岩片早期曾有不同的变质演化历史 ,后期经历了相似的变质叠加 ,最后在构造作用下差异抬升。该区变质作用演化可细分为 4个阶段 :主体发生于海西期并延续至印支早期的拉张变质作用阶段 ,晚海西—印支期俯冲变质作用阶段 ,印支晚期碰撞变质作用阶段和印支末期的热接触变质作用和动力退变质作用阶段。勉略缝合带康县—高川段不同岩片及佛坪递增变质带的PTt轨迹研究 ,揭示了它们不同的变质动力学演化及俯冲、碰撞、拆沉的构造演化过程和机制 ,也反映了缝合带是由不同层次、起源和环境的岩石经构造作用混杂而成 ,并经历了后期差异隆升剥蚀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勉-略缝合带 变质地质学 构造地质学 变质作用 变质动力学
下载PDF
冀西北两类石榴基性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及Gibbs方法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刘树文 沈其韩 耿元生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61-275,共15页
冀西北晚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石榴基性麻粒岩,怀安东洋河附近的中压石榴基性麻粒岩和宣化大东沟、赤城伙房村附近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前者石榴石变斑晶中含有紫苏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等早期矿物包体,后者石榴石变斑... 冀西北晚太古宙高级变质区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石榴基性麻粒岩,怀安东洋河附近的中压石榴基性麻粒岩和宣化大东沟、赤城伙房村附近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前者石榴石变斑晶中含有紫苏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等早期矿物包体,后者石榴石变斑晶中有单斜辉石、斜长石、榍石、钛铁矿和石英等矿物包体,无早期的紫苏辉石。两类石榴基性麻粒岩中石榴石变斑晶均发育紫苏辉石、斜长石等细粒集合体的后成合晶反应边。高压麻粒岩中石榴石具有明显的组分环带,石榴石核心含有较高的钙铝榴石组分,铁铝榴组分较低。中压麻粒岩中石榴石环带特征不明显,与高压麻粒岩相比,铁铝榴石组分偏低,含有较高的镁铝榴石组分。用传统的二辉石温度计、石榴石-单斜辉石温度计、石榴石-单斜辉石(斜方辉石)-斜长石-石英(GCPQ和GOPQ)净转换反应地质压力计、内部一致性热力学计算获得的后成合晶反应边形成的温度为694℃~842℃,压力为0.716~1.003GPa。以此为边界条件,在充分限定被斜长石、紫苏辉石和石英后成合晶反应边中铁镁矿物与石榴石几乎没有或很少接触的条件下,采用Gibbs方法对石榴石组分环带进行了温度和压力条件分析,获得高压麻粒岩中石榴石核心的温度为900℃,压力为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 变质演化 Gibbs法 石榴基性麻粒岩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碳结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 被引量:31
8
作者 相建华 曾凡桂 +3 位作者 梁虎珍 李美芬 宋晓夏 赵月圆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98-1506,共9页
应用X射线衍射(XRD)与核磁共振碳谱测试(13C-NMR)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不同变质程度煤(WMC长焰煤、LL3焦煤、LL4焦煤、CZ无烟煤与SH无烟煤)的碳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变质程度是影响煤中碳结构演化的最重要因素。随着... 应用X射线衍射(XRD)与核磁共振碳谱测试(13C-NMR)相结合的方法,对5个不同变质程度煤(WMC长焰煤、LL3焦煤、LL4焦煤、CZ无烟煤与SH无烟煤)的碳结构特征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变质程度是影响煤中碳结构演化的最重要因素。随着煤变质程度的增加,煤中芳碳率增大,芳香核缩聚程度增加,芳香结构单元排列趋于有序。(2)变质环境对煤的碳结构演化具有重要影响。高温低压环境下,WMC煤中芳香结构单元发生超前演化,形成一系列堆垛高度大延展度小的芳香结构体系;脂肪类物质中,一方面脂肪侧链发生快速热解,形成较多的环甲基,另一方面煤中已有的脂肪环发生热解断裂,形成新的脂肪链,导致支链化程度增加。(3)中等变质程度的LL4与LL3煤中发生了显著的脂环化作用,导致其季碳含量明显增高,支链化程度降低。(4)随着变质程度增加,CZ与SH煤样中,脂肪环发生断裂,形成新的脂肪链致使支链化程度增加,成为高变质程度煤中形成更大芳香体系的前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程度 芳香碳 脂肪碳 演化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榴辉岩类岩石退变质过程——对超高压变质地体隆升的启示 被引量:20
9
作者 游振东 苏尚国 +1 位作者 梁凤华 张泽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1-388,共8页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实施,揭示了深俯冲陆壳的三维结构。超高压变质岩的岩相学详细观察,发现榴辉岩类岩石占0-2000米岩心的60%。大多数榴辉岩的原岩具有长期居留地壳的历史,但是分布在607-783米附近的石榴单斜辉石岩,在成因上与石榴橄榄...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实施,揭示了深俯冲陆壳的三维结构。超高压变质岩的岩相学详细观察,发现榴辉岩类岩石占0-2000米岩心的60%。大多数榴辉岩的原岩具有长期居留地壳的历史,但是分布在607-783米附近的石榴单斜辉石岩,在成因上与石榴橄榄岩关系密切。从矿物成分,岩石化学特征上看他们构成超镁铁-镁铁质的岩浆杂岩,是俯冲过程中,地幔物质加入于深俯冲的岩片并一起遭受超高压变质作用。榴辉岩质的片麻岩,部分相当于所谓的副片麻岩,在主孔也占一定的地位。实际是中酸性成分的火成岩超高压变质的产物。花岗质片麻岩有多种类型,根据其中所夹的角闪黑云片岩残留体看来大部分应属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选择性部分熔融的产物。榴辉岩类的变质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M1约230-240Ma)是超高压变质的峰期,其证据是石榴石、绿辉石、金红石中均发现柯石英的微粒包裹物,石榴橄榄岩中的钛斜硅镁石是其超高压变质历史的见证。第二阶段(M2,226-219Ma)早期退变质阶段,超高压变质岩退变为高压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岩石,冠状体和后成合晶的生长是此阶段的标志,这些特征性结构反应了岩石的不平衡和再平衡的历史,说明了超高压变质地体的快速隆升。后来(219-180Ma)超高压变质地体长期处于中下地壳,在流体影响下,榴辉岩质片麻岩退变成的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及绿帘黑云(角闪)片麻岩,他们经选择性部分熔融或经超临界流体的K交代作用转变为黑云角闪二长片麻岩(即所谓正片麻岩)。其中多含有铈褐帘石,成分环带明显,La/Ce=0.42-0.72,且边沿均有绿帘石的边,代表后期叠加的绿帘钠长角闪岩相退变质。第三阶段(M3:170-180Ma)以糜棱岩和构造角砾岩的出现为特征,代表与二次隆升的脆韧性脆性变形的过渡,这些构造岩的基质普遍发育绿泥石、阳起石和方解石,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演化 超高压变质 绝热隆升 退变质作用 大陆动力学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Implications for the assembly of the Tarim terrane to Gondwana 被引量:21
10
作者 Chuan-Lin Zhang Hai-Bo Zou +1 位作者 Xian-Tao Ye Xiang-Yan Chen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3期973-988,共16页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WKOB)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to-and Paleo-Tethys oceans.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igneo... The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WKOB)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important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to-and Paleo-Tethys oceans. Previous investig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 igneous rocks and ophiolites distributed mostly along the Xinjiang-Tibet road and the China-Pakistan road, and have constructed a preliminary tectonic model for this orogenic belt.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so-called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this area. As a result, the tectonic affinity of the individual terranes of the WKOB and their detailed evolution process are uncertain. Here we report new field observations, zircon and monazite U-Pb ages of the "Precambrian basement" of the South Kunlun terrane(SKT) and the Tianshuihai terrane(TSHT), two major terranes in the WKOB. Based on new zircon U-Pb age data, the amphibolite-facies metamorphosed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 within SKT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to Cambrian(600-500 Ma), and the flysch-affinity Tianshuihai Group, as the basement of the TSHT, was deposited during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rather than Mesoproterozoic. The rock association of the volcano-sedimentary sequence within SKT suggests a large early Paleozoic accretionary wedge formed by the long-term lowangle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 between Tarim and TSHT. The amphibolitefacies metamorphism in SKT occurred at ca. 440 Ma. This ca. 440 Ma metamorphism i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the closure of the Proto-Tethys Ocean between Tarim and the Tianshuihai terrane, which led to the assembly of Tarim to Eastern Gondwana and the final formation of the Gondwana. Since the late Paleozoic to early Mesozoic, the nor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Tethys Ocean along the HongshihuQiaoertianshan belt produced the voluminous early Mesozoic arc-signature granites along the southern part of NKT-TSHT. The Paleo-Tethys ocean between TSHT and Karakorum closed at ca. 200 Ma, as demonstrated by the monazite age of the paragneiss in the Kangxiwa Group. Our study d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 KUNLUN OROGENIC Belt TECTONIC unit metamorphic basement Zircon and MONAZITE U-Pb dating TECTONIC evolution
下载PDF
机构学中机构重构的理论难点与研究进展——变胞机构演变内涵、分岔机理、设计综合及其应用 被引量:21
11
作者 康熙 戴建生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7-71,共15页
生产力发展与工程技术革新要求机构具备可自重组与可重构及“一机多用”的功能,以满足复杂工况需求。可重构机构具有可变活动度和可变构态,可以满足多任务、多工况与多功能的要求,然而,决定其设计方法的演变内涵与分岔机理的研究目前仍... 生产力发展与工程技术革新要求机构具备可自重组与可重构及“一机多用”的功能,以满足复杂工况需求。可重构机构具有可变活动度和可变构态,可以满足多任务、多工况与多功能的要求,然而,决定其设计方法的演变内涵与分岔机理的研究目前仍不为学者们充分了解。从变胞机构的演变与分岔机理的角度,以旋量理论、李群与李代数及微分流形为主要工具,揭示了机构演变内涵及运动与约束空间的内在关联关系;探究了机构演变中的分岔机理与可控奇异位形,回顾了变胞机构与折纸及折展机构的历史渊源,综述了变胞机构的构型设计、性能综合与新型设计理念及其创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胞机构 演变内涵 分岔机理 设计综合 折纸机构
下载PDF
Columbia超大陆聚合事件在塔里木克拉通北缘的记录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海林 朱文斌 +3 位作者 舒良树 郑碧海 何景文 罗梦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6-700,共15页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广泛出露古老基底的岩石组合。对于这些老的基底岩石的研究将会加深对塔里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认识。本研究对来自库尔勒前寒武纪4个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进行u—Ph和Lu—Hf同位素研究,目的是为了限定变... 塔里木克拉通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广泛出露古老基底的岩石组合。对于这些老的基底岩石的研究将会加深对塔里木前寒武纪地壳演化的认识。本研究对来自库尔勒前寒武纪4个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进行u—Ph和Lu—Hf同位素研究,目的是为了限定变沉积岩的最大沉积年龄及其源区的地壳演化信息。结果表明,其中3个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经历了强烈的~1.85Ga变质热事件,记录了塔里木克拉通对Columbia超大陆聚合的极度热响应。而另一样品T1既记录到该期热事件的年龄,还有部分未改造的碎屑锆石的残留,未改造碎屑锆石的最年轻峰值年龄为~2.0Ga,判断这套变沉积岩的沉积作用发生于2.0~1.85Ga之间,并于1.85Ga发生变质。锆石的Hf同位素研究表明,塔里木克拉通库鲁克塔格地区在3.32~2.92Ga(古太古代一中太古代)和2.56~2.46Ga(新太古代末一古元古代初)发生两期地壳增生事件,且太古代地壳在2.65~2.50Ga,2.20Ga和1.90~1.80Ga发生地壳再造,而年轻一期地壳在新元古代再造形成该时期的花岗岩类。此外本研究中还发现一颗tDM2为3.64Ga的锆石,说明该区还可能存在≥3.64Ga的老的地壳物质残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UMBIA 变质事件 碎屑锆石 地壳演化 塔里木克拉通 库尔勒
下载PDF
甘肃敦煌红柳峡地区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的变质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忠梅 肖文交 +2 位作者 韩春明 敖松坚 王洛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85-1697,共13页
甘肃敦煌红柳峡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形成于不成熟岛弧。其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石(Grt)-角闪石(Amp)-透辉石(Di)-斜长石(Pl),其中较粗大的变斑晶石榴石中通常保存进变质生长环带。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得出,该区... 甘肃敦煌红柳峡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形成于不成熟岛弧。其典型矿物组合为:石榴石(Grt)-角闪石(Amp)-透辉石(Di)-斜长石(Pl),其中较粗大的变斑晶石榴石中通常保存进变质生长环带。根据岩相学和矿物化学研究得出,该区石榴石斜长角闪岩经历了四个变质演化阶段:早期进变质阶段(M1)、变质高峰期阶段(M2)、近等温减压阶段(M3)和晚期降温退变质阶段(M4)。M1阶段以石榴石核部成分及其核部包体矿物组合石榴石(GrtⅠ)+角闪石(AmpⅠ)+斜长石(PlⅠ)+石英(Qtz)为特征,P-T估算结果为T=550~600℃,P=0.3~0.5GPa;M2阶段以变斑晶石榴石幔部成分(GrtⅡ)及基质中的矿物组合角闪石(AmpⅡ)+透辉石(Di)+斜长石(+PlⅡ)+石英(Qtz)为特征,P-T估算结果为T=650~780℃,P=0.8~0.9GPa;M3阶段的代表性结构为石榴石边缘(GrtⅢ)形成由绿色角闪石(AmpⅢ)和斜长石(PlⅢ)组成的"白眼圈",该阶段温度估算结果为630~700℃,压力大幅降低;M4阶段透辉石(Di)开始向角闪石(AmpⅣ)和斜长石(PlⅣ)转化,该阶段压力变化不大,主要是温度的降低。温压估算结果表明,红柳峡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完整记录了从早期升温升压的进变质到后来的近等温减压再到最后的降温退变质的一个顺时针的PTt演化轨迹,反映的构造演化历史为:板块俯冲到地壳深部遭受高温变质作用,然后该区出现拉张的构造体制,随之地壳减薄,但是原来处于地壳深部的岩石并未出现大幅度折返和抬升,而是仍然处于原来的深度,慢慢的冷却直至正常的地温梯度。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红柳峡石榴石斜长角闪岩原岩的结晶年龄为1611±6Ma,该期年龄代表的构造事件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事件一致,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推断,塔里木板块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裂解有联系,且当时位于塔里木东北缘的敦煌地块还是岛弧的构造环境,后来在中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石环带 矿物反应 石榴石斜长角闪岩 锆石U-PB定年 变质演化 塔里木克拉通
下载PDF
南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变质岩及岩石化学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泽明 许志琴 +3 位作者 刘福来 游振东 孟繁聪 李天福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78-491,共14页
在南苏鲁造山带核部,古老的表壳岩和花岗质侵入岩经历了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在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可以区分出六大类典型超高压变质岩: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石... 在南苏鲁造山带核部,古老的表壳岩和花岗质侵入岩经历了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在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可以区分出六大类典型超高压变质岩: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石英硬玉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硬玉石英岩和石榴石绿辉石文石岩。这些岩石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产物分别是斜长角闪岩、蛇纹岩、长英质片麻岩、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榴辉岩的原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内部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而石榴石橄榄岩可能是起源于亏损的残余地幔。石英硬玉岩原岩包括正变质的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副变质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大面积分布的古老花岗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的原岩为沉积岩,与副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基性火山岩一起构成了古老的表壳岩组合。双峰式的酸性和基性火山岩组合的存在也证明部分表壳岩是形成在大陆环境。因此,可以推测南苏鲁造山带核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原岩为形成在大陆板内环境的沉积岩-酸性和基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化学 超高压变质岩 岩相学 三叠纪
下载PDF
青藏高原拉萨地块松多榴辉岩的岩相学特征和变质演化过程 被引量:15
15
作者 李天福 杨经绥 +4 位作者 李兆丽 徐向珍 任玉峰 王汝成 张文兰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310-1326,共17页
松多榴辉岩出露于拉萨地块的石英片岩中,主要由较为基性的金红石榴辉岩和较为酸性的石英榴辉岩组成。榴辉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岩石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矿物有角... 松多榴辉岩出露于拉萨地块的石英片岩中,主要由较为基性的金红石榴辉岩和较为酸性的石英榴辉岩组成。榴辉岩相矿物组合为石榴子石+绿辉石+绿帘石±多硅白云母±石英±金红石。岩石发生了较强烈的退变质作用,退变质矿物有角闪石、绿帘石、石英、钠长石及绿泥石。石榴子石变斑晶具有生长环带结构,变斑晶和基质石榴子石主要落入C类榴辉岩区,少数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和基质石榴子石落入B类榴辉岩区;单斜辉石主要为绿辉石,少数Ⅰ世代和Ⅲ世代为普通辉石;角闪石均为钙质角闪石。根据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获得的温压范围为630~777℃和2.58~2.70GPa,峰期变质条件接近于石英-柯石英转变线。榴辉岩的原岩经历了从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榴辉岩相、角闪岩相到高绿片岩相的变质过程,这反映了与古特提斯洋闭合有关的俯冲进变质作用和随后的折返退变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岩相学 变质演化 拉萨地块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富钾卤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探讨 被引量:15
16
作者 林耀庭 颜仰基 《盐湖研究》 CSCD 1996年第1期1-12,共12页
四川盆地西部宫钾卤水以深层卤水形式赋存于地下4000余m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T2l4)盐系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富钾卤水与海水不同浓缩阶段相比,其中含K+含量异常高,构成液态钾矿资源;Br-、I-、B(3+)、Li+... 四川盆地西部宫钾卤水以深层卤水形式赋存于地下4000余m的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T2l4)盐系的碳酸盐岩储层中。富钾卤水与海水不同浓缩阶段相比,其中含K+含量异常高,构成液态钾矿资源;Br-、I-、B(3+)、Li+等稀有组分也远超过综合利用工业品位,为优质化工原料水。富钾卤水为沉积变质和钾盐溶滤的复合成因,具有固夜态找钾的指示意义。本文为四川盆地固液态找钾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 富钾 钾盐 水文地球化学 四川盆地
下载PDF
澜沧江杂岩带小黑江-上允地区蓝片岩的成因及变质演化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舫 刘福来 +4 位作者 冀磊 刘平华 蔡佳 田忠华 刘利双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4-820,共17页
通过对澜沧江杂岩带小黑江-上允地区蓝片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相平衡模拟的综合研究,阐述蓝片岩的原岩以及变质演化过程。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蓝片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弱Eu正或负异常,稀土元素和微量元... 通过对澜沧江杂岩带小黑江-上允地区蓝片岩的岩相学、地球化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相平衡模拟的综合研究,阐述蓝片岩的原岩以及变质演化过程。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蓝片岩具有一致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弱Eu正或负异常,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与OIB相似,其原岩可能为OIB型玄武岩。详细矿物学研究表明,本区蓝片岩记录了俯冲峰期蓝片岩相变质和峰期后绿片岩相变质两个变质阶段,其矿物组合分别为蓝闪石+钠长石+多硅白云母+绿泥石+绿帘石和蓝闪石+钠长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通过Na_2O-Ca O-Fe O-MgO-Al_2O_3-SiO_2-H_2O-O体系相平衡计算,得到两个阶段的压力范围分别约为0.95 GPa和0.40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片岩 变质演化 澜沧江杂岩带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地区冲乎尔递增变质带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徐学纯 郑常青 赵庆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4-340,共7页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 新疆阿尔泰海西造山带主要发育两期区域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类型,第二期为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冲乎尔递增变质带是后者的典型代表之一,从火山沉积盆地边缘到中心发育十字石-蓝晶石带、黑云母-石榴石带、绿泥石-黑云母带、绢云母-绿泥石带,递增变质作用强度具有逐渐减弱的趋势。结合变质变形关系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将变质作用划分为早期、峰期和晚期3个阶段。早期和峰期为连续的递增变质过程,形成典型的中压型递增变质带,晚期则属于后期的退化变质过程。变质作用演化具有顺时针的p-t轨迹,这种递增变质带的发育特征和变质作用演化特点反映了阿尔泰造山带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和地壳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变质作用类型 递增变质带 变质作用演化 阿尔泰地区 新疆
下载PDF
西藏松多榴辉岩变质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丁丁 张立飞 赵志丹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西藏拉萨地块松多附近新发现一条榴辉岩带,长约100 km,宽约2-3 km。松多榴辉岩主要经历了进变质的绿帘石榴辉岩相—峰期的榴辉岩相—退变质的角闪岩相3个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峰期的特征矿物组合是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 西藏拉萨地块松多附近新发现一条榴辉岩带,长约100 km,宽约2-3 km。松多榴辉岩主要经历了进变质的绿帘石榴辉岩相—峰期的榴辉岩相—退变质的角闪岩相3个阶段。岩石学研究表明,峰期的特征矿物组合是石榴子石-绿辉石-多硅白云母-金红石,峰期温压条件是760-800℃,3.3-3.9 GPa。这表明松多地区可能曾经历超高压变质作用,之后快速返回,p-T轨迹呈"发卡"状,后期退变质经历了角闪石榴辉岩相阶段。研究松多榴辉岩表明,拉萨地块内部有一条新的缝合带,这对于了解拉萨地块和古特提斯洋的演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榴辉岩 变质作用 松多 西藏
下载PDF
中朝克拉通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演化的三种主要样式及其地质动力学 被引量:12
20
作者 卢良兆 徐学纯 董永胜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朝克拉通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演化及其PTt轨迹主要有三类样式:第一类以内蒙古集宁—怀安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形式,峰期温压高达800℃~850℃,0.90GPa~1.00GPa,峰期后为大幅度... 中朝克拉通北部早前寒武纪变质作用演化及其PTt轨迹主要有三类样式:第一类以内蒙古集宁—怀安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形式,峰期温压高达800℃~850℃,0.90GPa~1.00GPa,峰期后为大幅度等热减压,反映了板块碰撞造山带的陆壳成倍构造增厚和后期拉张减薄机制;第二类以冀东—辽西太古宙高级区为代表,PTt为逆时针形式,早期增温为主,峰期温压均较高,峰期后为近等压冷却过程,它们反映地壳因岩浆底侵而增厚的动力学机制;第三类以辽东—吉南早元古代变质地带为代表,PTt轨迹亦为逆时针,但特征是早期增压明显,继之以近等压增温,峰期为中低压,峰期后近等压冷却,这类样式反映了较稳定陆块壳内裂陷区的闭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t-D轨迹 地质动力学 中朝克拉通 变质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