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70
1
作者 齐鸿雁 薛凯 张洪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1576-1582,共7页
应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技术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定量分布 ,克服了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和显微技术的局限性。介绍了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 ,包括对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结构、营养状况和新陈代谢活动... 应用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技术对微生物群落进行定量分布 ,克服了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和显微技术的局限性。介绍了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及其在微生物生态学领域中的应用 ,包括对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量、群落结构、营养状况和新陈代谢活动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生态 PLFA 微生物群落 营养状况 新陈代谢活动 磷脂脂肪酸谱图分析方法
下载PDF
湿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2
作者 裴希超 许艳丽 魏巍 《湿地科学》 CSCD 2009年第2期181-186,共6页
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湿地土壤微生物研究的现状,总结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研究主要的几个方面,包括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代谢活性研究和生态学功能的... 微生物是湿地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员,对湿地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能量流动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国内外湿地土壤微生物研究的现状,总结了湿地土壤微生物研究主要的几个方面,包括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研究、代谢活性研究和生态学功能的研究。对天然湿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以及多样性研究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 代谢活性 生态学功能
下载PDF
身体活动与运动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与作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田露 刘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6-302,共7页
背景:目前,代谢综合征呈现出“高龄化”和“低龄化”两大趋势。增加身体活动量和积极运动能有效提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度,调节机体脂代谢和糖代谢,以及有降血压的作用,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目的:全面评述身体活动及运动介入... 背景:目前,代谢综合征呈现出“高龄化”和“低龄化”两大趋势。增加身体活动量和积极运动能有效提高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胰岛素敏感度,调节机体脂代谢和糖代谢,以及有降血压的作用,降低代谢综合征发病率。目的:全面评述身体活动及运动介入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作用,进一步揭示身体活动、有氧运动、抗阻运动等对儿童青少年和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产生的正向效益,从而为有效预防、缓解及治疗代谢综合征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方法:利用PubMed、ElsevierSDOL以及CNKI等中、英文资料数据库,以“代谢综合征”“身体活动”“运动”等中英主题词搜索研究文献,关键词主要有“代谢综合征、身体活动、运动”“Metabolic syndrome,physical activity,exercise”。针对代谢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身体活动和运动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等进行归纳、整理,以确保最终入围的文献符合研究目的。结果与结论:①充分的身体活动是代谢综合征的保护独立因素,少坐多动、改变出行方式、增加家务活动等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加快能量代谢,提高各人群胰岛素敏感度,降低代谢综合征及各个组分疾病的患病率;②规律运动对防治代谢综合征具有显著正向效益,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均可降低机体脂含量及胰岛素抵抗等危险因素;其中抗阻运动在增加骨骼肌含量、提升基础代谢率和胰岛素敏感度,控制血糖效果更为显著;但仅有氧运动可纠正代谢综合征的炎症反应,并在减少体脂和降血压方面更有优势;③儿童、青少年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身体活动及运动对预防及改善代谢综合征有显著作用,而代谢综合征的改善则可控制儿童及青少年肥胖,从而有利于减少其成年后发病率;中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生存率降低,血管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及死亡率升高,生活方式的转变及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发病机制 儿童青少年 中老年人 久坐少动 身体活动 有氧运动 抗阻运动 联合运动 综述
下载PDF
转Bt-cry1 Ab玉米花粉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及体内三种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永军 孙毅 +3 位作者 袁海滨 吴孔明 彭于发 郭予元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98-902,共5页
用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饲喂异色瓢虫,初步研究了转基因玉米花粉对瓢虫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时与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玉米花粉时相比,各虫态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取食... 用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饲喂异色瓢虫,初步研究了转基因玉米花粉对瓢虫的影响。结果显示,异色瓢虫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时与取食混有适量蚜虫的非转基因亲本玉米花粉时相比,各虫态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差异;取食转Bt-cry1 Ab基因玉米花粉对异色瓢虫的体重增加无明显影响。多数龄期内取食转基因玉米花粉的异色瓢虫体内的α-乙酸萘酯酶活性、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以及谷光甘肽-S-转移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在取食转Bt-cry1Ab基因玉米花粉的瓢虫体内未检测到Bt杀虫蛋白。转Bt-cry1Ab玉米花粉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没有显著负面影响,初步证明Bt玉米MON810花粉对异色瓢虫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Bt-cry1Ab基因玉米 花粉 异色瓢虫 生长发育 代谢解毒酶 酶活性
下载PDF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谭春玲 刘洋 +2 位作者 黄雪刚 张峻源 罗文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33-342,共10页
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及环境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不仅能够增强土壤肥力,还能固定与降解土壤污染物,从而降低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是驱动土壤元素循环和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动力,也是反映土壤... 近年来,生物炭在农业及环境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不仅能够增强土壤肥力,还能固定与降解土壤污染物,从而降低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毒性效应。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是驱动土壤元素循环和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主要动力,也是反映土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生物炭的上述正面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来实现的。而目前对各类生物炭影响下微生物代谢活动存在的差异认识仍不全面,不利于生物炭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因此,考察生物炭的施用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丰度、多样性、群落结构及活性变化的影响机制:生物炭的多孔结构可为微生物提供栖息地,其灰分可为微生物提供养分;高温生物炭可提高酸性土壤pH,这为大部分微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生物炭的活性官能团可介导微生物的电子传递促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但生物炭含有的多环芳烃(PAHs)、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境持久性自由基(EPFRs)和重金属等对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具有抑制作用。因此,本文结合生物炭的原料来源、热解温度等重要因素,深入探究了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正面与负面作用;以及生物炭与微生物作用对土壤的肥力提升、污染修复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影响,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机制。最后,本文就如何高效应用生物炭提出建议,并对生物炭与微生物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微生物 代谢活动 电子传递 土壤养分 土壤污染物 病原微生物
下载PDF
药用植物穿心莲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芳 孙铭阳 +5 位作者 梅瑜 顾艳 徐世强 李静宇 蔡时可 王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1期9-16,共8页
穿心莲为传统大宗中药材,爵床科,以地上部分入药,可抗菌和抗病毒,主要产自我国华南地区,是规模化种植水平较高的南药品种之一。穿心莲体内发挥主要药效的化合物为二萜类内酯和黄酮类物质,二者也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之一,可作为兽药的主... 穿心莲为传统大宗中药材,爵床科,以地上部分入药,可抗菌和抗病毒,主要产自我国华南地区,是规模化种植水平较高的南药品种之一。穿心莲体内发挥主要药效的化合物为二萜类内酯和黄酮类物质,二者也是多种中成药的原料之一,可作为兽药的主要成分。穿心莲的临床作用为保肝利胆、清热解毒和抗菌消炎等,有"中药抗生素"之称。学者对穿心莲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其体内二萜类内酯的药理活性上。随基因组数据库的成功注释,其药用成分生成等内在分子机理的相关研究将得以顺利开展。穿心莲品质不稳定,体内有效活性成分含量受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收获时间和加工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作为一类植物源抗生素,规范化种植穿心莲带来的应用前景将十分广阔。从穿心莲的药理活性、活性成分代谢、种质资源评价、创新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有关穿心莲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心莲 代谢成分 药理活性 种质创新 基因组学
下载PDF
An overview on antidiabetic medicinal plants having insulin mimetic property 被引量:15
7
作者 Patel DK Prasad SK +1 位作者 Kumar R Hemalatha S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4期320-330,共11页
Diabetes mellitus is one of the common metabolic disorders acquiring around 2.8%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is anticipated to cross 5.4%by the year 2025.Since long back herbal medicines have been the highly este... Diabetes mellitus is one of the common metabolic disorders acquiring around 2.8%of the world's population and is anticipated to cross 5.4%by the year 2025.Since long back herbal medicines have been the highly esteemed source of medicine therefore,they have become a growing part of modern,high-tech medicine.In view of the above aspects the present review provides profiles of plants(65 species) with hypoglycaemic properties,available through literature source from various database with proper categor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rts used,mode of reduction in blood glucose(insulinomimetic or insulin secretagugues activity) and active phyloconsliluents having insulin mimetics activity.From the review it was suggested that,plant showing hypoglycemic potential mainly belongs to the family Leguminoseae,Lamiaceae,Liliaceae,Cucurbitaceae, Asteraceae,Moraceae,Rosaceae and Araliaceae.The most active plants are Allium sativum. Gymnema sylvestre,Citrullus colocynthis,Trigonella foenum greacum,Momordica charantia and Ficuts bengalensis.The review describes some new bioactive drugs and isolated compounds from plants such as roseoside,epigallocatechin gallate,beta-pyrazol-1-ylalanine,cinchonain Ib,leucocyandin 3-O-beta-d-galactosyl cellobioside,leucopelargonidin-3- O-alpha-L rhamuoside,glycyrrhetinic acid,dehydrotrametenolic acid,strictinin,isostrictinin,pedunculagin, epicatechin and christinin-A showing significant insulinomimetic and antidiabetic activity with more efficacy than conventional hypoglycaemic agents.Thus,from the review majorly,the antidiabetic activity of medicinal plants is attributed to the presence of polyphenols,flavonoida, terpenoids,coumarin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which show reduction in blood glucose levels.The review also discusses the management aspect of diabetes mellitus using these plants and their active princi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ES INSULIN secretagogues INSULIN mimetics PHYTOCONSTITUENTS Pancrease Blood glucose INSULIN Beta cell ANTIDIABETIC activity Medicinal plant metabolic disorder Herbal medicine DIABETES mellitus HYPOGLYCAEMIC activity
下载PDF
根际促生菌应用于基质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8
作者 戚秀秀 魏畅 +3 位作者 刘晓丹 张林利 姜瑛 张登晓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25-1032,共8页
为了研究根际促生菌对水稻幼苗的促生效果,培育高效优质水稻育苗基质,本研究选用5株根际促生菌LY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Y1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2: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 为了研究根际促生菌对水稻幼苗的促生效果,培育高效优质水稻育苗基质,本研究选用5株根际促生菌LY5: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LY11: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X2:摩拉维亚假单胞菌(Pseudomonas moraviensis),X3:沙芬西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X8:绿针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hlororaphis)分别与本实验室已筛选出的最适配比基质进行混合制作高效水稻育苗基质,以不添加促生菌为对照,在盆栽条件下,研究根际促生菌对水稻幼苗生长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解淀粉芽孢杆菌(LY11)应用于育苗基质对水稻幼苗的促生效果及代谢活性最好。②在育苗基质中添加根际促生菌后,地上部生物量和壮苗指数均比对照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7.24%~31.19%和11.37%~23.28%。③添加根际促生菌的育苗基质能够促进水稻幼苗根系的生长,根体积、总根长等均比对照显著增加,且改善了根系形态结构,显著提高了根系活力。④根际促生菌处理显著促进了水稻幼苗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且氮、钾的转运系数显著提高。⑤水稻幼苗体内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在促生菌处理下均显著提高。因此,根际促生菌应用于水稻育苗基质能够促进秧苗的生长并提高其代谢活性,本研究结果能够为高效优质水稻育苗基质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际促生菌 育苗基质 根系构型 代谢活性
下载PDF
不同强度体力活动与代谢综合征现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姚崇华 左惠娟 +3 位作者 孔灵芝 杨晓光 翟凤英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0期2099-2104,共6页
目的分析体力活动强度、活动时间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调查目标总体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于2002年开展,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调查。50 494... 目的分析体力活动强度、活动时间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中国居民2002年营养与健康调查目标总体为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于2002年开展,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调查。50 494人完成体力活动调查同时测定快速空腹血糖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依据Gang及美国CDC成人运动建议对体力活动分级并对活动时间分组。结果调整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影响后,体力活动分级高者和低者相比可减少60%代谢综合征的发生率(95%CI:0.362-0.443)。中等强度体力活动151-300 min/周比90-150 min/周者代谢综合征的危险轻微降低(OR=0.935,95%CI:0.685- 1.277),活动超过300 min/周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反而升高(OR=1.269,95%CI:0.923-1.745)。低强度体力活动301-420 min/周比90-150 min/周者能减少35%代谢综合征的发生(95%CI:0.451 -0.933),超过420 min/周时代谢综合征的危险性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871,95%CI: 0.643-1.181)。高强度体力活动150 min以上/周比10-60 min/周能减少25%代谢综合征发生(95%CI:0.603-0.951)。结论低强度体力活动每周运动时间达到301-420 min,中等强度体力活动90-300 min,高强度体力活动每周150 min以上均有助于降低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体力活动 体育锻炼
原文传递
Current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with Lactic Acid Bacteria: A Review 被引量:13
10
作者 Saeed A. Hayek Salam A. Ibrahim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2013年第11期73-87,共15页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food, agricultur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fast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B and their metabolic activity have been the key in most applications including f... Lactic acid bacteria (LAB)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food, agricultural,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The fast growing characteristics of LAB and their metabolic activity have been the key in most applications including food production,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probiotics. However, the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environment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and metabolic activity of LAB. While the biochemical conditions are most likely established, controlling and optimizing of biochemical conditions have many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In addition to selecting the right strain, desirable metabolic processes required optimizing and controlling the available nutrients including sugars, peptides, free amino acids, minerals, and vitamins in addition to buffering agents. Thus, much of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available nutrients on the growth and metabolic activities of LAB. However, only a few nutritional parameters could be controlled at a time while holding other parameters constant. The nutritional parameters may als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resulting in faulty results. Characteristics of LAB such as fastidiousness in their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ability to produce acid and antimicrobial compounds, and variations in th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among strains have added additional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in this regard. Thus, chemically defined media (CDM) were suggested to deal with different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Howev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growth conditions, results obtained in CDM may face some obstacles when it comes to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Thus, this paper aimed to review the recent data in regard to the role of the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of LAB in optimizing and controlling metabolic activities and to discuss the associated limitations and challe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CTIC Acid BACTERIA metabolic activity NUTRITIONAL Requirements LIMITATIONS CHALLENGES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玉米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陆思旭 贺丽燕 王旭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基础上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文以渭北旱塬玉米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研究了6种耕作措施,即连年翻耕(C/C)、连年免耕(N/N)、连年深松(S/S)、免耕/深松隔年轮耕(N/S)、翻耕/免耕隔年... 为研究秸秆还田基础上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文以渭北旱塬玉米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研究了6种耕作措施,即连年翻耕(C/C)、连年免耕(N/N)、连年深松(S/S)、免耕/深松隔年轮耕(N/S)、翻耕/免耕隔年轮耕(C/N)和深松/翻耕隔年轮耕(S/C)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碳源代谢活性(AWCD)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免耕、少耕的各耕作处理下碳源代谢活性较C/C处理显著提高了12.70%~54.54%,其中N/S和N/N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C/C处理。主成分分析对第1和第2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氨基酸类、糖类和羧酸类物质,且是该地区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冗余分析表明有机碳(SOC)是影响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从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角度考虑,N/S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较高,是适宜该地区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耕层土壤 耕作措施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碳源代谢活性 碳源利用
下载PDF
反应温度变化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晓东 毕学军 +2 位作者 初正崑 陈栋 刘长青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28-131,共4页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生产活性污泥系统内活性污泥SVI值、MLVSS/MLSS值和微生物脱氢酶活性(TTC-DHA)的长期监测分析,探讨了反应温度变化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反应温度、SVI值、MLVSS/MLSS值和脱氢酶...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生产活性污泥系统内活性污泥SVI值、MLVSS/MLSS值和微生物脱氢酶活性(TTC-DHA)的长期监测分析,探讨了反应温度变化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及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反应温度、SVI值、MLVSS/MLSS值和脱氢酶活性之间存在较高相关性,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变化是导致活性污泥沉降性能受温度影响的生物学原因,从提高微生物活性角度入手可能为解决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受温度影响问题找到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污泥 沉降性能 代谢活性 脱氢酶活性
原文传递
铁矿区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邢奕 张莹莹 +4 位作者 司艳晓 洪晨 王康 刘敏 赵晓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79-1886,共8页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色法、微量热法对铁矿区内各采样点土壤酶活性及其微量热代谢活性指标进行分析,以探究不同区位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壤中w(Cu)、w(Cd)、w(Zn... 以北京市密云水库上游某铁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比色法、微量热法对铁矿区内各采样点土壤酶活性及其微量热代谢活性指标进行分析,以探究不同区位重金属污染下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壤中w(Cu)、w(Cd)、w(Zn)、w(Cr)均超过北京市土壤相应背景值.在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的S6、S7、S8采样点,土壤脲酶、FDA酶(荧光素二乙酸脂酶)活性均较高,分别为0.64、1.22、0.64 mg/g和1.25、2.84、1.45μg/g.微量热代谢活性指标中,k(生长速率常数)在污染程度较低处的值均较高,而重度污染区域的S1、S4采样点的k为0.相关性分析显示,k是反映微量热中代谢热活性的最具代表性指标.RDA(冗余度分析)结果显示,w(Cd)、w(TN)、w(AP)、w(TOC)、内梅罗污染指数及w(Cu)是影响k、Pm(最大热输出功率)的主要因素.Cd、Cu污染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不同代谢活性指标对重金属的敏感程度表现为k最强,Pm、脲酶活性、FDA酶活性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脲酶活性 FDA酶活性 代谢活性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饮食和运动管理方案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2
14
作者 陈丹丹 张慧 +3 位作者 邵静 汤磊雯 吴静洁 叶志弘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37,共11页
目的:评价并总结代谢综合征患者饮食和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开展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饮食和运动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医疗... 目的:评价并总结代谢综合征患者饮食和运动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开展代谢综合征患者的饮食和运动管理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AHRQ)网站、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NICE)网站、苏格兰学院指南网(SIGN)、国际指南协作网(GIN)、中国医脉通指南网、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网站、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网站、新西兰指南协作组(NZGG)网站、加拿大医学会临床实践指南网站、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以获取与代谢综合征患者饮食和运动相关的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专家共识、最佳实践信息册、临床决策、推荐实践、系统评价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1月。由2名具有循证医学背景的研究人员对所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括3篇指南、5篇专家共识、1篇临床决策和27篇系统评价。总结了49条与代谢综合征患者饮食和运动相关的证据,包括饮食目标、饮食模式、饮食时间、碳水化合物摄入、脂肪摄入、纤维摄入、盐摄入、果蔬和谷物摄入、咖啡摄入、饮食效果、运动原则、运动强度/形式/时间、运动效果、代谢综合征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处方、饮食和运动联合效果等15个方面。结论:饮食和运动管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健康结局,医护人员应结合临床情境、患者偏好有针对性地选择并采用最佳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饮食 运动 循证护理学 证据总结
下载PDF
醋酸对巴氏醋杆菌生长和代谢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郑宇 姜春悦 +2 位作者 陈兴京 杨晟 王敏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49-153,共5页
醋酸对微生物具有较高的毒性,醋酸菌具有特殊的机制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醋酸,常用于醋酸的发酵生产。本论文以巴氏醋杆菌AC2005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醋酸对菌体生长、葡萄糖代谢和胞内ATP浓度的影响。与不含醋酸条件下相比,培养基中加入1%(V... 醋酸对微生物具有较高的毒性,醋酸菌具有特殊的机制能够耐受较高浓度的醋酸,常用于醋酸的发酵生产。本论文以巴氏醋杆菌AC2005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醋酸对菌体生长、葡萄糖代谢和胞内ATP浓度的影响。与不含醋酸条件下相比,培养基中加入1%(V/V)的醋酸,菌体的生物量增加了92%,单位菌体葡萄糖消耗速率增加了13%,细胞代谢活性增加了120%,代谢产物中丙酮酸浓度增加了约46%,柠檬酸和琥珀酸的浓度分别降低了80%和46%,胞内ATP浓度增加了171%。进一步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的方法分析了蛋白表达情况,发现加入醋酸后细胞内与三羧酸循环相关的蛋白明显上调。结果表明,醋酸菌可以通过提高菌体代谢活性,增加胞内ATP浓度,从而耐受较高浓度的醋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氏醋杆菌 醋酸耐受性 三羧酸循环 代谢活性
原文传递
中国18~45岁男性人群行为习惯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左惠娟 姚崇华 +1 位作者 胡以松 孔灵芝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8,共4页
目的 分析吸烟、饮酒、睡眠及体力活动等行为习惯因素与中国18~45岁男性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 目的 分析吸烟、饮酒、睡眠及体力活动等行为习惯因素与中国18~45岁男性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 资料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内容包括询问调查、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调查).结果 MS各项指标及行为习惯资料填写完整的共4937人.MS患病率为6.9%(329/4937);目前饮酒率为49.4%、吸烟率为54.4%,70.5%的被研究对象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8 h,41.9%的被研究对象每周体力活动时间超过7 h.单因素分析结果,吸烟量>600包以及饮酒与MS危险性增加有关,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及每周体力活动时间与MS无显著联系.多因素分析结果,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量>600包者的MS危险性增加;吸烟量为600~899包,RR=1.443,95%CI:1.044~1.993;吸烟量≥900包,RR=1.765,95%CI:1.150~2.708.与不饮酒者相比,每周饮酒1~2次,RR=1.525,95%CI:1.135~2.048;每周饮酒3~4次,RR=2.322,95%CI:1.671~3.255;几乎每天饮酒,RR=2.033,95%CI:1.478~2.796.结论 吸烟、饮酒与MS危险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吸烟 饮酒 睡眠 体力活动
原文传递
UV-C光催化纳米TiO_2对蓝藻生长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廖兴盛 汪星 +1 位作者 赵开弘 周明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研究了UV-C光催化纳米TiO2对蓝藻生长的影响。从生理上分析了UV-C光催化纳米TiO2具有促进蓝藻中鱼腥藻7120体内活泼态氧化物O2,.OH和H2O2的产生,抑制藻体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歧化酶(SOD... 研究了UV-C光催化纳米TiO2对蓝藻生长的影响。从生理上分析了UV-C光催化纳米TiO2具有促进蓝藻中鱼腥藻7120体内活泼态氧化物O2,.OH和H2O2的产生,抑制藻体中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超氧歧化酶(SOD)在内的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藻蓝蛋白(C-PC)、叶绿素a(C-Chl a)和类胡萝卜素(C-Carotenoids)含量,最终表现为藻细胞生长代谢中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迅速降低,细胞增殖中遗传物质核酸含量下降,并出现几乎达到100%的细胞致死率;同时,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受试蓝藻细胞形态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可以看出,UV-C光催化纳米TiO2能够有效抑制蓝藻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鱼腥藻7120 代谢活性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两系稻结实期胚乳和茎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代谢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木英 石庆华 +2 位作者 潘晓华 张荣珍 谭雪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21-828,共8页
选用不同类型的两系杂交稻 ,研究结实期胚乳和茎、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及其对灌浆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胚乳中 ATPase和 Q酶活性与灌浆结实密切相关 ;胚乳中低含量可溶性糖表明了淀粉合成迅速。茎鞘中高含量的可溶性糖是茎鞘... 选用不同类型的两系杂交稻 ,研究结实期胚乳和茎、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及其对灌浆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 :胚乳中 ATPase和 Q酶活性与灌浆结实密切相关 ;胚乳中低含量可溶性糖表明了淀粉合成迅速。茎鞘中高含量的可溶性糖是茎鞘碳水化合物代谢活跃的特征 ;其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酶降解淀粉的活性显著相关 ;茎鞘在由临时库转变成源的转换期 ,SPS活性对转运启动起重要作用 ;此期茎鞘中较高的 Q酶活性 ,不利于碳水化合物的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实期 胚乳 茎鞘 非结构碳水化合物 两系杂交稻 代谢活性
下载PDF
狭叶红景天愈伤组织中红景天甙含量及相关代谢酶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伟 杜桂森 黄勤妮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645-1648,共4页
室温下分别对狭叶红景天的茎和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在24℃和4℃进行继代培养,测定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酪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红景天甙含量.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来源均影响红景... 室温下分别对狭叶红景天的茎和叶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在24℃和4℃进行继代培养,测定其苯丙氨酸解氨酶、肉桂酸-4羟化酶和酪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红景天甙含量.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愈伤组织的外植体来源均影响红景天甙的含量和3种代谢酶的酶活力;在24℃和4℃温度条件下,相同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中和相同培养温度条件下的茎和叶2种不同来源外植体的愈伤组织中,红景天甙含量和3种代谢酶活力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狭叶红景天 红景天甙 代谢酶 酶活力
下载PDF
种植年限对健康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常亚锋 于文豪 +5 位作者 陈厚朴 曹琪 魏富刚 张金波 蔡祖聪 赵军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39,共8页
为研究种植年限对健康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以种植一年和二年的健康三七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Biolog微平板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土壤微生物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碳源代谢... 为研究种植年限对健康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的影响,以种植一年和二年的健康三七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法、实时荧光定量PCR及Biolog微平板法等技术手段分析土壤微生物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碳源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结果表明,与未种植过三七的土壤相比,三七种植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氮素循环功能基因丰度(nifH和细菌amoA)、碳源代谢活性及其功能多样性,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活性及其功能逐渐增强。同时,种植年限能够改变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的碳源利用特征;但是,根际微生物对酚酸类物质的代谢能力并未随三七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这也从侧面说明,根际酚酸物质降解能力的不足可能是导致其积累并驱动根际微生态失衡和形成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这些研究结果不仅为深入了解健康三七根际微生物活性及其代谢功能特征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解析三七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 种植年限 根际微生物 碳源代谢活性 连作障碍 根际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