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腹膜间皮细胞的培养及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刘伏友 段绍斌 +5 位作者 龙志高 肖平 陈星 潘乾 罗季安 彭佑铭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 :建立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培养模型 ,检测HPMC细胞外基质蛋白及白细胞介素 (IL - 8)的表达。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 -EDTA消化法 ,从人的腹膜组织中分离HPMC。采用形态学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即SP法 ) ,对培养... 目的 :建立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培养模型 ,检测HPMC细胞外基质蛋白及白细胞介素 (IL - 8)的表达。方法 :采用胰蛋白酶 -EDTA消化法 ,从人的腹膜组织中分离HPMC。采用形态学和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 (即SP法 ) ,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采用SP法检测HPMC纤维连接蛋白 (FN)、胶原Ⅲ和胶原V及转化生长因子 (TGF) β1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HPMCIL - 8mRNA和FNmRNA的表达。结果 :光镜示细胞融合后呈多边形 ,超微结构下可见丰富的微绒毛和内质网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HPMC可表达角蛋白 ,波形蛋白 ,胶原Ⅲ ,FN ,TGFβ1蛋白 ,Ⅷ因子、胶原V表达阴性。人腹膜间皮细胞亦表达FNmRNA和IL - 8mRNA。结论 :HPMC培养模型的建立 ,可为进一步研究腹膜纤维化的防治及IL - 8在腹膜透析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间皮细胞 基质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细胞介素-8 细胞培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人腹膜间皮细胞结缔组织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浩 刘伏友 +5 位作者 刘映红 廖琴 龙志高 吴鼎文 敖翔 陈仙花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82-285,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GF-a1 on the mRNA and prot ei n express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in human peritoneal mesot helial cells (HPMCs) and the probable mechanism. Methods Greater omen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GF-a1 on the mRNA and prot ei n expression of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 in human peritoneal mesot helial cells (HPMCs) and the probable mechanism. Methods Greater omenta from hea lthy adults were used for primary culture of HPMCs. The third generation cells w ere stimulated by 5 ng/ml TGF-a1. Immunohistochemistry, Western blot, ELISA an d RT-PCR were employed to examine the follows: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 f CTGF,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fibronectin (FN) and collagen type Ⅰ (ColⅠ),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p-Smad2/3 and its migration in HPMCs. Result s (1)The mRNA expression of CTGF in the treatment groups increased obviously a 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peaked at 48 h. (2)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intracellular CTGF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very little, whereas it increase d markedly 24 h after TGF-a1 stimulation, and peaked at 48 h. The mRNA express ion of intracellular FN, and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supernatent FN, as well a s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intracellular ColⅠin the treatment group u p-regulated significantly in a time dependent manner as compared to those in th e control group. (3)p-Smad2/3 in HPMCs hardly expressed in the control group( 3%p-Smad2/3-positive cells), and remarkably expressed 15 min after TGF-a1 s timulation(29%), peaked at 1 h (84%) and then decreased after 2 h(37%). Meanw hile, p-Smad2/3 mainly distributed in cytoplasm at 15 min, concentrated in cell nucleus and peri-nucleus at 1 h, and distributed in cytoplasm again at 2 h. Co nclusions TGF-a1 can induce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CTGF in the pro gression of human peritoneal fibrosis. The probably mechanism is that signaling through Smad pathway in HPMCs can be activated by TGF-a1 stimu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人腹膜间皮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HPMCs CTGF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创伤性肠粘连形成过程中腹膜组织变化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俊英 曾广仙 +2 位作者 郑勇斌 任玉霞 代丽红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3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肠粘连形成过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索肠粘连的可能发病机理。方法:SD大鼠35只,5只作为正常对照,30只按Harris方法形成腹膜粘连模型。分别于术后3小时至7天处死,动态取粘连形成过程中创面部位盲肠浆膜、壁层腹膜和腹膜粘... 目的:通过研究肠粘连形成过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探索肠粘连的可能发病机理。方法:SD大鼠35只,5只作为正常对照,30只按Harris方法形成腹膜粘连模型。分别于术后3小时至7天处死,动态取粘连形成过程中创面部位盲肠浆膜、壁层腹膜和腹膜粘连部位组织,置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以上粘连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1-3天粘连的腹壁和盲肠正常结构破坏,纤维蛋白渗出渐形成一条红染的边缘清楚的粘附带。4-5天表面炎性渗出,以及新鲜肉芽组织形成,间皮细胞减少或消失。6-7天间皮细胞与纤维细胞之间融合在一起,不易辨认出肠与腹膜组织的明确界限,于粘连缝隙的表面可见一层不连续的扁平的间皮细胞。结论:纤维蛋白渗出增加和间皮细胞在腹膜粘连形成中可能扮演重要作用。肠粘连预防的重点放在尽量减少纤维蛋白渗出和促进腹膜间皮的生长可能是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方向。通过观察腹膜粘连的病理改变,对外科手术以及其它创伤所引起的腹膜病变的去粘连有非常实际的理论价值及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粘连 腹膜 纤维蛋白 间皮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Astragalus extract inhibits destruc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to mesothelial cells by anti-apoptosis 被引量:17
4
作者 Di Na Fu-Nan Liu Zhi-Feng Miao Zong-Min Du Hui-Mian X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70-577,共8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stragalus memebranaceushas on gastric cancer cell supernatant- 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METHODS: 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 (HPMC)... AIM: To determine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Astragalus memebranaceushas on gastric cancer cell supernatant- induced apoptosis of 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s. METHODS: 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 (HPMC) line HMrSV5 was co-incubated with gastric cancer cell supernatant (MKN45) and/or Astragalus memebranaceushas.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gastric cancer cells were observed under 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Quantitative cell damage was determined by MTT assay. Apoptosis was determine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quantified by detectinr, 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stained (AO/EB) condensed nuclei under fluorescent microscope or by flow cytometry. Expressions of Bcl-2 and Bax were evaluated with immunostai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Stomachneoplasm Astragalus plant mesothelial cell APOPTOSIS
下载PDF
氨基酸腹膜透析液与传统腹膜透析液对腹膜间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孙玉玲 Susan Yung +3 位作者 余学清 梁国雄 曾志伟 陈德瑁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照观察了含氨基酸腹膜透析液(1.1%Nutrineal)和传统葡萄糖腹膜透析液(1.5%Dianeal)对正常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的生物相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用1.1%Nutrineal和1.5%Dianeal进行腹膜透析,4h后引流。观察两种不同透...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对照观察了含氨基酸腹膜透析液(1.1%Nutrineal)和传统葡萄糖腹膜透析液(1.5%Dianeal)对正常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的生物相容性及功能的影响。方法用1.1%Nutrineal和1.5%Dianeal进行腹膜透析,4h后引流。观察两种不同透出液及不同时间对体外培养的HPMC功能的影响。采用四甲基偶氮多胍(MTT)和细胞直接计数法测定HPMC增殖程度,以测定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示细胞损伤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与5%葡萄糖对照组相比,1.5%Dianeal透出液可显著降低HPMC细胞增殖能力、细胞总蛋白合成、IL-6分泌水平和细胞黏附能力(P<0.001、P<0.001、P<0.0001、P<0.0001),而细胞培养液上清中的LDH分泌水平明显提高(P<0.001)。1.1%Nutrineal透出液可降低HPMC细胞增殖能力(P<0.001)和明显增加IL-6的分泌水平(P<0.0001),但对HPMC的LDH分泌水平,细胞黏附能力,蛋白总合成量无明显影响。结论与传统的葡萄糖腹膜透析液相比,氨基酸腹膜透析液能更好地维持HPMC在细胞存活能力、细胞黏附功能及蛋白合成等方面的功能。氨基酸腹膜透析液可诱导HPMC分泌IL-6水平显著升高,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腹膜透析液 腹膜间皮细胞 生物相容性 细胞直接计数法 MTT法 肾功能衰竭
原文传递
TGF-β1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和bFGF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刘映红 袁芳 +6 位作者 肖平 李一宁 段绍斌 彭佑铭 李军 夏家辉 刘伏友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4期10-13,共4页
目的 :研究TGF - β1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和bFGF的影响。方法 :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作体外培养 ,在第三代 ,将细胞转板至细胞融合后 ,将其分为对照组 (F12 )和TGF - β1刺激组两组(F12 +TGF - β15ng/ml) ,分别在 2 4 ,4 8... 目的 :研究TGF - β1对人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和bFGF的影响。方法 :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作体外培养 ,在第三代 ,将细胞转板至细胞融合后 ,将其分为对照组 (F12 )和TGF - β1刺激组两组(F12 +TGF - β15ng/ml) ,分别在 2 4 ,4 8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 (FN)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PAI- 1)的含量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原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HPMC细胞内FN ,PAI - 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mRNA的表达。结果 :HPMC表达FN ,PAI - 1和bFGF ;HPMC在 5ng/mlTGF - β1刺激下分泌FN及PAI - 1明显的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HPMC经TGF- β1作用 12h后 ,FNmRNA ,PAI- 1mRNA和bFGFmRNA半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其表达量分别上调18.5 4 % ,8.6 %和 6 6 .9%。结论 :TGF - β1可促进HPMC合成与分泌细胞外基质和bF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间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BF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下载PDF
黄芪对TGF-β1致人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映红 刘伏友 +5 位作者 段绍斌 肖平 袁芳 彭佑铭 成枚初 夏家辉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41-144,共4页
目的 :探讨黄芪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作体外培养 ,在第三代 ,将细胞转板至细胞融合后 ,将其分为对照组 (F12 ) ,TGF β1组 (F12 +TGF β15ng/ml) ,TGF β1加黄芪 1组(F12加TGF β1加黄芪 ,黄芪终... 目的 :探讨黄芪对腹膜纤维化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人腹膜间皮细胞 (HPMC)作体外培养 ,在第三代 ,将细胞转板至细胞融合后 ,将其分为对照组 (F12 ) ,TGF β1组 (F12 +TGF β15ng/ml) ,TGF β1加黄芪 1组(F12加TGF β1加黄芪 ,黄芪终浓度为 10 0 μg/ml,TGF β1加黄芪 2组 (F12加TGF β1加黄芪 ,黄芪终浓度为 1mg/ml) ,分别在 2 4,48h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纤维连接蛋白 (FN)和纤溶酶原抑制剂 (PAI 1)的含量 ;FNmRNA ,PAI 1mRNA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mRNA的表达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结果 :①HPMC表达FN ,PAI 1和bFGF ;②HPMC在 5ng/mlTGF β1刺激下分泌FN及PAI 1明显的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③HPMC在TGF β1和不同浓度的黄芪刺激后 ,在 2 4h内可使FN及PAI 1减少 ,尤其是PAI 1与TGF β1组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④HPMC经TGF β1作用 12h后 ,FNmRNA ,PAI 1mRNA和bFGFmRNA半定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其表达量分别上调 18.5 4%,8.6 %和 6 6 .9%,HPMC经 10 0μg/ml和 1mg/ml黄芪作用 12h后FN ,PAI 1和bFGFmRNA的表达与TGF β1组比较均下调 ,其结果分别为5 .3 %,1.3%,3 .8%和 5 .4%,74.3 %,2 3 .7%。结论 :TGF β1可促进HPMC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TGF-Β1 腹膜间皮细胞 分泌 细胞外基质 影响
下载PDF
蛙心包淋巴孔的发现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继承 Bruno Tota Giovanni Zummo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72-375,T004,共5页
首次报道蛙心包淋巴孔 ,揭示心包腔淋巴转归途径。本实验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包淋巴孔的超微结构 ,并使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淋巴孔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正常蛙心包腔面有一些散在分布的心包淋巴孔和少量淋巴窦。构成淋巴... 首次报道蛙心包淋巴孔 ,揭示心包腔淋巴转归途径。本实验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心包淋巴孔的超微结构 ,并使用计算机图象处理技术对淋巴孔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正常蛙心包腔面有一些散在分布的心包淋巴孔和少量淋巴窦。构成淋巴孔的间皮细胞常出现粗大的胞质突起 ,伸入淋巴孔 ,形成瓣膜状结构。淋巴孔的平均直径为 0 72±0 33μm ,平均分布密度是 3 57± 2 0 7个 /0 0 1mm2 ;心包间皮淋巴窦的面积是 995 0 8±2 2 1 74μm2 /0 0 1mm2 。蛙心肌无血管 ,其血供仅由心腔内血液直接进入心肌的小梁间隙。心包脏层未发现有淋巴孔。结果表明 :间皮淋巴窦是心包膜正常“漏出”的形态依据。心包淋巴孔的发现 ,证明心包腔淋巴引流途径的存在。淋巴引流对于心肌组织间液的平衡 ,清除组织间液蛋白质 ,防止心肌间质水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皮细胞 心包 淋巴孔 淋巴转归
下载PDF
黄芪注射液拮抗腹膜透析液诱导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苗 蒋春明 孙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液中添加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PDS),观察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方法以及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各组... 目的:了解黄芪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液中添加含不同浓度黄芪注射液的1.5%葡萄糖腹膜透析液(PDS),观察细胞caspase-3活性变化,应用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方法以及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各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情况。结果:以对照组caspase-3活性为1,PDS组细胞caspase-3相对活性为3.26±0.91,显著高于黄芪一组(1.87±0.43)和黄芪二组(1.67±0.32),P<0.05。An-nexin V-FITC/PI双标记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6.8±14.2)%和(25.7±1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4±4.86)%和(7.96±4.28)%,P<0.05;黄芪一组和黄芪二组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PDS组(P<0.05)。TUNEL研究结果显示,PDS组细胞凋亡明显高于对照组、黄芪一组和黄芪二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可抑制PDS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腹膜透析 间皮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改良法培养鼠腹膜间皮细胞 被引量:6
10
作者 樊敏 刘伏友 +3 位作者 段绍斌 彭佑铭 刘映红 袁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42-544,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从腹腔灌注消化液分离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培养模型。方法 :用 0 .12 5 %的胰蛋白酶 - 0 .0 1%EDTANa2 消化液注入鼠腹腔 ,抽取腹腔灌注液进行培养 ,采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免疫组化鉴定间皮细胞。结果 :分离并培养的细胞融... 目的 :建立一种从腹腔灌注消化液分离鼠腹膜间皮细胞的培养模型。方法 :用 0 .12 5 %的胰蛋白酶 - 0 .0 1%EDTANa2 消化液注入鼠腹腔 ,抽取腹腔灌注液进行培养 ,采用相差显微镜、电镜和免疫组化鉴定间皮细胞。结果 :分离并培养的细胞融合后在相差显微镜下呈铺路卵石状 ,纯度达 95 %以上。电镜下可见丰富的微绒毛。免疫组化鉴定角蛋白和波形蛋白阳性 ,Ⅷ因子和白细胞CD4 5抗原阴性。结论 :鼠腹膜间皮细胞培养模型建立成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法 腹膜 间皮细胞 细胞培养 大鼠
下载PDF
腹膜淋巴孔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慧 李继承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85-588,共4页
腹膜淋巴孔是腹膜下毛细淋巴管在腹膜间皮细胞间的开口。通过淋巴孔,腹膜腔与淋巴管系直接相通,它具有主动吸收功能,是腹膜腔内物质转归的最主要部位。淋巴孔与肝硬化腹水的转归、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失超滤、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 腹膜淋巴孔是腹膜下毛细淋巴管在腹膜间皮细胞间的开口。通过淋巴孔,腹膜腔与淋巴管系直接相通,它具有主动吸收功能,是腹膜腔内物质转归的最主要部位。淋巴孔与肝硬化腹水的转归、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的失超滤、肿瘤细胞的转移和扩散等密切相关。淋巴孔还具有调控和免疫功能。 NO对淋巴孔调控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它通过激活鸟苷酸环化酶途径,增加细胞内 cGMP,降低 Ca2+水平,使淋巴孔产生强烈的舒张,淋巴孔开放数目增多、孔径增大,淋巴引流作用增强。而中药通过提高内源性 NO水平,也能对腹膜淋巴孔进行调控,以促腹水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孔 腹膜 间皮细胞 淋巴引流 调控
下载PDF
活血通腑方优选方对TNF-α诱导下腹膜间皮细胞TGF-β_1、FN、CTGF蛋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曾莉 徐庆 +3 位作者 陈卫平 金桂兰 钱丽 夏卫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24-326,364,共4页
目的探讨活血通腑方优选方对TNF-α诱导下腹膜间皮细胞TGF-β1、FN、CTGF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TNF-α加入PMCs培养24 h,加入含药血清继续培养24 h。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TGF-β1、FN、CTGF蛋白含量,分优选处方组... 目的探讨活血通腑方优选方对TNF-α诱导下腹膜间皮细胞TGF-β1、FN、CTGF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TNF-α加入PMCs培养24 h,加入含药血清继续培养24 h。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TGF-β1、FN、CTGF蛋白含量,分优选处方组和空白对照组。结果优选处方组腹膜间皮细胞TGF-β1、FN、CTGF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活血通腑方优选处方可提高TGF-β1、FN、CTGF蛋白含量,具有抗腹腔粘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 间皮细胞 胰蛋白酶 ELISA法 活血通腑方 腹腔粘连
下载PDF
腹膜粘连动态过程的细胞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华雷 王晓晔 +2 位作者 董亮 王振芳 谷继卿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490-493,共4页
目的动态观察创伤、感染时的腹膜粘连,探讨腹膜粘连相关细胞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健康Wister大鼠240只,分为创伤粘连组、创伤感染组、正常组,每组80只。分别于1、3、7、14 d观察粘连情况、HE染色、测定血清t-PA、PAI、FDP含量。分离培... 目的动态观察创伤、感染时的腹膜粘连,探讨腹膜粘连相关细胞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健康Wister大鼠240只,分为创伤粘连组、创伤感染组、正常组,每组80只。分别于1、3、7、14 d观察粘连情况、HE染色、测定血清t-PA、PAI、FDP含量。分离培养巨噬细胞、间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分别经LPS、TGF、TNF处理后,测定TNF、PAI、t-PA及间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率。结果感染、炎症、间皮细胞损伤引起巨噬细胞活化,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及PAI;成纤维细胞在LPS、TGF-β及细胞因子的刺激下,增殖活跃;局部的炎症反应抑制间皮细胞的修复和t-PA的分泌。结论间皮细胞损伤、巨噬细胞活化、纤维蛋白渗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是粘连形成的病理生理基础,并存在着腹腔内感染、炎症反应、损伤纤维蛋白渗出、纤维蛋白基质形成成纤维细胞迁移、机化的时间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疾病 巨噬细胞 腹膜 间皮细胞 成纤维细胞
原文传递
Destruction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to Mesothelial Cells by Apoptosis in the Early Peritoneal Metastasis 被引量:5
14
作者 那迪 刘福囝 +2 位作者 苗志峰 杜宗敏 徐惠绵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09年第2期163-168,共6页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gastric cancer cells lead to early peritoneal metastasis. HMrSV5 cells, a 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 line, were co-incubated with the supernatants of gastric canc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mechanism by which the gastric cancer cells lead to early peritoneal metastasis. HMrSV5 cells, a human peritoneal mesothelial cell line, were co-incubated with the supernatant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HMrSV5 cells were observed. The cell damage was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MTT assay. The apoptosis of HMrSV5 cells was observe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Acridine orange/ethidium bromide-stained condensed nuclei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t microscopy and flow cytometry. The expressions of Bcl-2 and Bax was immunochemically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nspicuous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sis were observed in HMrSV5 cells 24 h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supernatant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The supematants could induce apoptosis of HMrSV5 cells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supernatants could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Bax and suppress that of Bcl-2 in HMrSV5 cells. Thes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gastric cancer cells can induce the apoptosis of HPMCs through supernatants in the early peritoneal metastasis, The abnormal expressions of Bcl-2 and Bax may contribute to the apoptosis. Anti-apoptosis drugs promise to be adjuvant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toneal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stomach neoplasms mesothelial cell APOPTOSIS
下载PDF
腹透液CA125水平与腹膜转运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方炜 钱家麒 +2 位作者 林爱武 顾爱萍 张凤棣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检测癌抗原125(CA125)的临床意义以及间皮细胞在腹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25%葡萄糖浓度的腹透液对34例腹透患者行腹膜平衡试验,于腹透液留腹4h时采集10mL用放免法测定CA125浓度,并用体表面积校正。收集0、1、4h的... 目的探讨腹透患者检测癌抗原125(CA125)的临床意义以及间皮细胞在腹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4.25%葡萄糖浓度的腹透液对34例腹透患者行腹膜平衡试验,于腹透液留腹4h时采集10mL用放免法测定CA125浓度,并用体表面积校正。收集0、1、4h的透析液及1h的血标本,测定肌酐和葡萄糖浓度,记录净超滤量(nUF),计算4h透析液肌酐与血肌酐浓度之比(D/Pcr)、肌酐转运面积系数(MTACcr)、葡萄糖吸收率(Glu%)、1h透析液钠与血钠比值(D/PNa+)等溶质和液体转运参数。结果腹透液CA125平均浓度为(7.39±4.47)U·mL-1·1.73m~2。腹透液CA125水平与患者腹透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D/PNa+弱正相关(P<0.05);与溶质转运参数D/Pcr、MTACcr、Glu%、nUF不相关。结论动态观察腹透液CA125水平可间接了解腹膜间皮细胞状态。随着腹透治疗时间的延长,腹膜间皮细胞的数量会逐渐减少。腹透时间皮细胞不是溶质转运的一道重要滤过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透液 CA125 腹膜转运 透析液 患者 腹膜间皮细胞 肌酐 水平 溶质 结论
下载PDF
胃癌细胞与腹膜间皮相互作进用促腹膜纤维化致腹膜转移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那迪 郭澎涛 +4 位作者 徐岩 刘福囝 王振宁 邢承忠 徐惠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研究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抵御作用,模拟游离癌细胞在接触腹膜前通过其分泌物导致的腹膜增厚、纤维化的过程,同时观察了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反作用。方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共培养时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抵御作用;... 目的:研究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抵御作用,模拟游离癌细胞在接触腹膜前通过其分泌物导致的腹膜增厚、纤维化的过程,同时观察了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反作用。方法: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共培养时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的抵御作用;体内实验观察腹膜变化;电镜、光镜下观察体外实验中间皮层在胃癌-腹膜相互作用中的损伤和细胞骨架变化;采用Millicell小室共培养观察间皮细胞对胃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反作用。结果:正常间皮细胞可防止肿瘤细胞对于腹膜的粘附,受损脱落后胃癌细胞可轻易粘附。体内外实验均显示接触胃癌细胞上清后腹膜间皮细胞受损、凋亡,并且受损残余的间皮可以反作用于癌细胞,使其迁移转移力提高。结论:正常间皮细胞可以抵御胃癌细胞的侵袭,受损伤刺激后的间皮细胞可以反作用于胃癌细胞促进其迁移及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腹膜转移 腹膜纤维化 间皮细胞
下载PDF
腹膜淋巴孔与淋巴转归NO-cGMP-Ca^(2+)信号转导途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燕园 李继承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3,共9页
为研究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调节大鼠腹膜淋巴孔和淋巴吸收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在体外培养的间皮细胞上,利用cGMP检测试剂盒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NO对间皮细胞内cGMP和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并利用动物实验研究NO... 为研究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调节大鼠腹膜淋巴孔和淋巴吸收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在体外培养的间皮细胞上,利用cGMP检测试剂盒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研究NO对间皮细胞内cGMP和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并利用动物实验研究NO-cGMP-Ca2+通路对大鼠腹膜淋巴孔和淋巴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NO供体Sper/NO(spermine/nitricoxidecomplex)可以剂量依赖性地升高间皮细胞内cGMP的浓度(P<0.01)。此作用可被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guanylylcyclase,sGC)特异性抑制剂1H-[1,2,4]噁二唑[4,3-a]喹喔啉-1-one酮(1H-[1,2,4]oxadiazolo[4,3-a]quinoxalin-1-one,ODQ)阻断(P<0.05,P<0.01)。Sper/NO可使间皮细胞内[Ca2+]i相对水平降低(P<0.05),但此效应可被ODQ阻断;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阻滞剂nifedipine,可使细胞内的[Ca2+]i在短时间内迅速明显下降(P<0.05),达平衡后再加入Sper/NO并不能引起[Ca2+]i的进一步改变(P>0.05);(2)NO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大鼠膈组织淋巴孔最大分布面积(P<0.01)和对示踪剂的吸收量(P<0.05),ODQ可明显抑制NO引起的淋巴孔和淋巴吸收的改变(P<0.01)。该结果首次发现nifedipine能显著增加淋巴孔最大分布面积(P<0.01)及膈组织对台盼蓝的吸收量(P<0.05),而且nifedipine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孔 信号转导 间皮细胞 一氧化氮 大鼠
下载PDF
盆腹膜孔和计算机图象处理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继承 高永晟 雍泰巍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64-269,共6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人胎和小鼠盆腹膜孔,并应用扫描电镜和电镜与计算机联机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对人胎盆腹膜孔进行了研究。人胎和小鼠盆腹膜有两类间皮细胞,即扁平形和立方形间皮细胞。盆腹膜孔仅位于立方形间皮细胞之间,呈簇状排列,偏... 本文首次报道了人胎和小鼠盆腹膜孔,并应用扫描电镜和电镜与计算机联机数字图象处理系统,对人胎盆腹膜孔进行了研究。人胎和小鼠盆腹膜有两类间皮细胞,即扁平形和立方形间皮细胞。盆腹膜孔仅位于立方形间皮细胞之间,呈簇状排列,偏态分布。人胎盆腹膜孔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其孔面积离散度大,变异系数为94.40,平均孔面积为10.00±9.44μm2。标准差和标准误分别是9.44和0.98;盆腹膜孔面积主要分布于1.34~32.11μm2,最大和最小孔面积分别为43.4μm2和0.8μm2。盆腹膜孔区域的平均密度是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腹膜孔 间皮细胞 图象处理 电镜
下载PDF
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7在慢性腹膜透析大鼠腹膜间皮细胞肥大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琼琼 叶任高 +3 位作者 阳晓 郑智华 关伟明 余学清 《中华肾脏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84-387,共4页
目的 探讨含糖腹膜透析(腹透)液作用下慢性腹透大鼠模型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与P27表达的关系。方法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4.25%腹透液组(高糖组)、林格氏液组(林格组)和对照组3组。8周后进行细胞印片,并用IBAS... 目的 探讨含糖腹膜透析(腹透)液作用下慢性腹透大鼠模型腹膜间皮细胞的形态与P27表达的关系。方法 30只 SD大鼠随机分为 4.25%腹透液组(高糖组)、林格氏液组(林格组)和对照组3组。8周后进行细胞印片,并用IBAS2.0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P27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和林格组相比,高糖组细胞密度显著减少(P<0.01),表面积明显增大(P<0.0 1);。与对照组(22.4±0.99和林格组(2.52±1.25相比,高糖组间皮细胞 p27的表达显著增多(10.43±3.78,P<0.01)。腹膜间皮细胞p27的表达上调与高糖诱导的间皮细胞的肥大呈的著的正相关(r=0.998,P<0.01)。结论 p27的表达上调可能是长期腹膜透析高糖诱导间皮细胞肥大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P27 葡萄糖 间皮细胞 肥大 动物实验 腹膜
原文传递
吡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中大鼠腹膜间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光宇 杜丰 +1 位作者 李德天 马健飞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降血糖药)对高糖培养条件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活性氧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采用活性氧捕获剂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孵育...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降血糖药)对高糖培养条件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RPMCs)活性氧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采用活性氧捕获剂双氢-乙酰乙酸二氯荧光黄(DCFH-DA)孵育细胞;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的荧光强度,测得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分别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MCP-1 mRNA及蛋白含量。结果正常组和甘露醇组比较,ROS水平和MCP-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糖组ROS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采用吡格列酮和乙酰半胱氨酸干预后,ROS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糖组MCP-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小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和乙酰半胱氨酸组的MCP-1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高糖组(P<0.01);大剂量较小剂量吡格列酮干预组的ROS和MCP-1水平进一步降低。结论吡格列酮通过抑制氧化应激而降低高糖所诱导的MCP-1表达,这可能是吡格列酮保护腹膜功能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间皮细胞 腹膜透析 吡格列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