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2年7月4日河南大暴雨过程的短时强降水成因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宇星 张宁 王超杰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4年第4期40-49,共10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4 5日河南黄淮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过程发生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的背景下,由两种性质的强降水构成,一种强降水持续时间短但强度大,而...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雷达和区域自动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4 5日河南黄淮大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暴雨过程发生于副热带高压加强西伸北抬的背景下,由两种性质的强降水构成,一种强降水持续时间短但强度大,而另一种持续时间长但强度相对弱。低涡切变是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低涡东南象限的低空西南急流不仅为暴雨过程提供了充分的水汽、能量条件,而且为强降水的发生提供了动力辐合条件。冷空气及地面辐合线对强降水的形成起触发作用。午后强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大,主要是由暖切变附近迅速发展的伴有中气旋的强降水对流单体造成的,中气旋活动频繁,最强降水位于"人"字形雨带交叉点处;夜间持续时间长、强度相对弱的强降水由强降水回波"列车效应"造成,中气旋不活跃,但地形对夜间降水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中尺度对流系统 列车效应 地面辐合线 中尺度锋
下载PDF
台风残涡北上引发东北地区北部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任丽 赵玲 +1 位作者 马国忠 林嘉楠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71-1683,共13页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 25°×0. 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710号台风"海棠"残余环流北上引发的东北地区北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 25°×0. 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1710号台风"海棠"残余环流北上引发的东北地区北部的大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台风残余环流移入东北地区后再度加强。地面上负变压中心位于气旋北侧倒槽切变处,气旋的快速发展和加强的变压风辐合,造成低层辐合加强,导致大暴雨的出现。暴雨区呈带状分布,出现向北增强的趋势,在时空分布上都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探空分析显示暴雨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对流发展。暴雨是由MCS活动造成的,每次短时强降水均与TBB低值中心相对应,并滞后1 h左右。对流云团自南向北传播,暴雨主要出现在冷云区内或是云团后部边缘TBB大梯度区处。雷达回波的后向传播造成暴雨区一直有强回波活动,降水持续时间长;强降水是暖云降水,降水效率高,雨强大。引发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深厚的垂直运动,加强了低层热量和水汽的向上输送。中低层正涡柱迅速增强,水汽辐合增强,加强了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和持续时间。中高层有干冷空气活动,不仅触发对流,而且大大降低了大气稳定度,为对流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槽切变 冷空气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下载PDF
一次梅雨期暴雨的中尺度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徐双柱 邹立维 《暴雨灾害》 2008年第1期17-23,共7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AREM模式输出资料,对发生在2005年梅雨期湖北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时,在对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存在两个分别位于300 hPa和600 hPa附近的强上升运动中心,低层辐合、高层...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AREM模式输出资料,对发生在2005年梅雨期湖北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中尺度数值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时,在对应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存在两个分别位于300 hPa和600 hPa附近的强上升运动中心,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单模态分布是上升运动得以维持的重要条件;环境风场并不能控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移动方向,中尺度对流系统向低层涡度增加的地方移动;强降水形成可概括为低层切变线东移诱发地面低压发展、引起垂直上升运动迅速增加、触发低层水汽的垂直输送和高不稳定能量强烈释放等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AREM模式 中尺度对流系统 切变线 涡度
下载PDF
“6.18”梅雨锋西段黔东南大暴雨个例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聂云 周继先 +2 位作者 顾欣 周艳 杜小玲 《暴雨灾害》 2018年第5期445-454,共10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C云顶亮温(TBB)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7—18日发生在黔东南地区的典型梅雨锋西段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500 h Pa两槽一脊单阻型梅雨形势下,...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站资料、FY-2C云顶亮温(TBB)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17—18日发生在黔东南地区的典型梅雨锋西段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在500 h Pa两槽一脊单阻型梅雨形势下,冷空气沿贝加尔湖阻塞高压东侧南下与来自南海、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在黔东南交汇,500 h Pa短波槽东移促使低空切变线东移南压和地面梅雨锋发展,配合200 hPa南亚高压东部脊附近的"辐散抽吸"作用,共同触发了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而造成暴雨;(2)大暴雨由多个MCS新生、东移、合并与发展加强造成,强降雨主要发生在对流云团发展到成熟阶段,TBB降低过程与降雨增强过程较为一致;(3)梅雨锋雨带上一镶嵌若干γ、β中尺度云团的α中尺度对流系统在黔东南地区维持是造成该地区清水江流域持续强降雨的直接原因;(4)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中高层负螺旋度中心均向下移动,且低层正螺旋度迅速增大,有利于低层切变线快速发展和降水增强;(5)低层850 h Pa水汽通量辐合带与强降雨带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梅雨锋 中尺度对流系统 垂直螺旋度 黔东南
下载PDF
陆面过程对2007年淮河流域强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陈晓丽 沈学顺 陈活泼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7-679,共13页
基于GRAPES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究了不同复杂程度陆面过程和不同土壤初始条件对2007年中国夏季淮河流域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下垫面非均匀性对造成我国夏季强降水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启动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小尺度... 基于GRAPES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研究了不同复杂程度陆面过程和不同土壤初始条件对2007年中国夏季淮河流域降水数值预报的影响。重点分析了下垫面非均匀性对造成我国夏季强降水的中小尺度对流系统的启动和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小尺度对流发生发展中陆气相互作用的可能影响。对2007年7月8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对流过程采用两组敏感性试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对流启动对陆面过程有很强的敏感性。Noah陆面模式能合理地模拟出对流的启动,而Slab陆面模式模拟的对流会延迟1~2小时,这与Noah陆面模式能合理描述地表感、潜热通量有关。GLDAS初始土壤资料能更加合理地描述实际土壤温湿的分布状况,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模拟出对流降水的启动和分布位置。另外,对2007年7月淮河流域的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模拟,研究表明:不同复杂程度陆面过程对连续强降水数值预报有明显的影响。使用Noah陆面模式能提高对强降水预报的能力,而且随着模式分辨率的提高,降水的TS评分也在提高,Noah的TS评分总体上高于Sl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降水 陆面过程 GRAPES模式 中小尺度对流系统 对流启动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ies of Different Mesoscal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the Simulation of Mei-Yu Front Heavy Rain 被引量:2
6
作者 Ping Fan Luo Zhe-Xian 《Atmospheric and Oceanic Science Letters》 2010年第3期132-138,共7页
The mei-yu front heavy rainstorms occurred over Nanjing on 3 5 and 8 9 July 2003 and were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v3.1) with various mesoscale convection parameteri... The mei-yu front heavy rainstorms occurred over Nanjing on 3 5 and 8 9 July 2003 and were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v3.1) with various mesoscal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MCPSs).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ainstorms can be modeled; however, there was incongruity between the comparative simulations of four different MCPSs and the observed data. These disparities were exhibited in the simulations of both the 24-hour surface rainfall total and the hourly precipitation rate.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iscrepancies of vertical velocity and the convective vorticity vector (CVV) between the four simulation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deviation of rainfall values. In addition,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mid-scale convection, particularly the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 (MCS) formation, can be well simulated with the proper mesoscal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and may be a crucial factor of the mei-yu front heavy rainstor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an effort to enhanc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heavy rainfall and rainstorms, subsequent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C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soscal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vertical velocity the convective vorticity vector the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
下载PDF
用香港风廓线雷达资料看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模拟能力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淑媛 孙健 陶祖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5-380,共6页
利用 1998年华南暴雨科学实验期间香港风廓线雷达的高时空分辨率资料考察了中尺度数值模式MM5对 6月 8日到 9日香港特大暴雨个例的风场模拟结果。研究表明MM5模式输出的风廓线和风廓线雷达的观测结果有很好的相似性 。
关键词 数值模式 风廓线雷达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云微物理对一次吉林暖区降水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祁璇 平凡 沈新勇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3-964,共22页
本文运用WRF3.9区域数值模式模拟了2017年7月13日吉林省永吉县暖区暴雨,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单体触发、线状对流群触发、组织化发展以及弓状回波等典型阶段的细致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暖区降水的中尺度对... 本文运用WRF3.9区域数值模式模拟了2017年7月13日吉林省永吉县暖区暴雨,较好地再现了此次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单体触发、线状对流群触发、组织化发展以及弓状回波等典型阶段的细致过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暖区降水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云微物理特征,探讨了其影响暖区降水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吉林永吉暖区降水发生在东北冷涡主导的有利的多尺度环境配置下,引发暖区降水的中尺度系统主要是冷云系统,暖区范围大,过冷水分布位置高,冰晶粒子与过冷水并存,并存区的“播种”效应使得其下方生成大量霰。雨水质量收支及热量收支分析表明:暖区降水系统的触发及组织化阶段,雨水的主要来源是云滴碰并增长,主要汇项是冰晶对雨水的收集;而弓状回波阶段,降水的主要源项除了云滴碰并增长之外,霰融化作用也起到关键的作用,降水主要汇项在低层为雨水蒸发,高层为霰对雨滴的收集;暖区降水的主要热源是水汽凝结潜热释放,主要冷却项是雨水和云水的蒸发。弓状回波阶段,其前部的入流与地面冷垫上方的后向入流汇合后将水汽带入高层;“播种”效应使距地面8 km高度附近的霰粒子含量显著增多,该高度与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形成的高温区重合,故霰粒子大量融化为雨水,产生强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微物理过程 暖区暴雨 数值模拟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东北冷涡背景下中尺度低涡的演变成因及其对MCS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乔娜 钱鹏 +2 位作者 周勍 张晨昕 吴昕悦 《暴雨灾害》 2021年第5期474-483,共10页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8月3日发生在山东地区附近的一次东北冷涡背景下中尺度低涡伴随MCS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了东北冷涡影响下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MCS发展的...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5年8月3日发生在山东地区附近的一次东北冷涡背景下中尺度低涡伴随MCS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研究了东北冷涡影响下中尺度低涡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对MCS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天气尺度的东北冷涡槽前,高层高空急流入口区右侧存在强辐散场,低层有不稳定能量释放为中尺度低涡以及对流发生提供有利背景场,低层中尺度低涡的生成促进了MCS的形成;(2)中尺度低涡形成和发展时期,低层正涡度主要受到水平散度项和垂直输送项的影响,水平散度项作用更大,中层正涡度主要受到垂直输送项的影响,由于两项的正贡献作用,中低层正涡度增加,低涡发展;中尺度低涡减弱时期,中低层水平散度项减弱,垂直输送项变为负值,正涡度制造减弱,负涡度制造增加,低涡消亡;(3)在MCS发展过程中,扰动有效位能的增加主要由于潜热释放作用和中尺度低涡纬向平均有效位能向扰动有效位能转化,之后扰动有效位能通过垂直运动向扰动动能转化,扰动动能的增加促进强对流发展。中尺度低涡不仅为强对流的发展提供能量,其中风场变化也是影响强对流演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低涡 MCS 东北冷涡 涡度收支 能量方程
下载PDF
2012年7月14—17日娄底市持续性暴雨原因分析
10
作者 肖波 黄卓禹 曾颖 《农业灾害研究》 2015年第11期32-36,共5页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和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资料等,从环流背景、形成机理、雷达回波与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12年7月14—17日娄底市持续性暴雨进行综合分...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再分析资料、地面自动站降水实况资料以及卫星云图资料和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资料等,从环流背景、形成机理、雷达回波与卫星云图特征等方面,对2012年7月14—17日娄底市持续性暴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高纬度不断有短波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和中低层切变线稳定维持,低空西南急流发展强盛,是持续性暴雨发生的有利大尺度环流背景;在中尺度回波团或回波带及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影响下产生暴雨;中尺度对流回波或云团一般发生在多个天气尺度系统的汇合处,对暴雨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水汽辐合贯穿整个降水过程,在低层出现强湿度中心时,对应强降水发生;中尺度对流系统表现在整个对流层为上升运动,暴雨区位于CAPE值梯度不断加大的密集带中,低层θse锋区不断增强为对流性强降水发生提供了有利的不稳定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暴雨 切变线 急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2013年8月16日抚顺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11
作者 全美兰 马晓晨 +5 位作者 赵宇 葛权哲 刘帅 李俊乐 赵思文 郑国伟 《农业灾害研究》 2017年第6期12-13,27,共3页
利用卫星、多普勒雷达、加密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等资料,分析了2013年8月16日抚顺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结果表明,抚顺"8.16"特大暴雨强降水是由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合并造成,且强对流云团的合... 利用卫星、多普勒雷达、加密站降水资料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集等资料,分析了2013年8月16日抚顺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结果表明,抚顺"8.16"特大暴雨强降水是由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的生成、合并造成,且强对流云团的合并与加密自动站逐时降水极值相对应。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后向传播特征导致了抚顺地区强降水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强对流主要是由抚顺地区西部向东南和西北向东2个方向发展和移动的雷暴所导致。整个降水过程中主要有3个强回波带发展东移影响抚顺地区,强回波的发展也与TBB场低值带的生成与合并时刻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暴雨 强降水 中尺度对流系统 后向传播 强回波
下载PDF
一次暴雨过程受不同系统影响的动力热力场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任丽 关铭 +1 位作者 李有缘 王深义 《气象科技》 2019年第6期959-968,共10页
本文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出现在东北地区北部受不同系统影响的连续2d暴雨过程的热力和动力场结构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4日为暖锋锋生暴雨,暴雨范... 本文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出现在东北地区北部受不同系统影响的连续2d暴雨过程的热力和动力场结构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4日为暖锋锋生暴雨,暴雨范围大;25日为台风暴雨,暴雨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上,为狭长带状。暴雨是由MCS活动造成的,每次短时强降水均与TBB低值中心相对应,台风倒槽内的MCS强度比暖锋云系内的MCS弱,但是降水强度却更大。台风安比携带大量暖湿空气,其东侧的低空急流向北输送热量和水汽,水汽辐合集中在边界层内,台风暴雨的水汽辐合强度比暖锋暴雨更强烈,所造成的雨强更大。暖锋暴雨期间,小兴安岭迎风坡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明显;高层强辐散及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对暴雨有较大贡献。台风暴雨期间,低空辐合,特别是水汽辐合作用对暴雨有较大贡献;辐合区位于台风倒槽附近,倒槽表现为冷锋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暖锋 倒槽 次级环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下载PDF
一次东北暖锋锋生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丽 孙磊 +2 位作者 张桂华 白雪梅 张天华 《暴雨灾害》 2019年第4期311-319,共9页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1日发生在黑龙江南部的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高加强西伸...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1日发生在黑龙江南部的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高加强西伸北抬及有台风活动的背景下,副高外围的水汽输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西南风的增大导致暖锋锋生,暖锋的辐合抬升作用加强,造成较大范围的暴雨天气;锋生区附近存在CSI,锋生作用及CSI的释放,加强了沿着锋面倾斜向上的斜升气流及锋面次级环流,CSI导致的斜升气流的发展进一步触发对流不稳定,导致大范围的垂直上升运动,降水显著加强;暖锋云带内部探空分析显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对流发展。暴雨是由云团的后向传播造成的,强降水以暖云降水为主,降水效率高,雨强大,暖锋稳定少动,由暖锋锋生所致的对流单体在同一区域重复新生,并沿暖锋自西向东传播,形成列车效应,暴雨中心一直有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45 d Bz且降水效率高的强回波活动,持续时间超过4 h,导致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累积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锋 锋生 条件对称不稳定(CSI) 次级环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台风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COLD AIR EFFECT ON AN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 TRIGGERED BY AN INVERTED TROUGH OF TYPHOON HAIKUI(1211)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海英 陈海山 +2 位作者 曾明剑 刘安宁 王伟丽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5年第3期211-221,共11页
Based on intensiv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satellite cloud imagery, NCEP reanalyzed data,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 Based on intensiv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data, satellite cloud imagery, NCEP reanalyzed data,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from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MCS) during the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 that was triggered by a weakened low-pressure inverted trough of Typhoon Haikui on August 10/2012.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 that cold air at the rear of a northeastern cold vortex creates thermodynamic conditions favorabl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The main body of the cold air is northward located so that the cold air invades only the middle layer of the periphery of the inverted trough. Thus, the cold air minimally affects the lower layer, which results in a vertically distributed structure of the temperature advection that augments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vective instability stratification. In the middle troposphere, the cold air encounters the convergent, ascending, warm moist air from the low-pressure inverted trough, leading to frontogenesis. The frontogenesis enhances wind convergence which, in turn, further enhances the frontogenesis, and the positive feedback between these two forces aug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meso- and small-scale convection systems in the rainstorm region and its vicinity, which strengthens the upward transportation of water vapor from low layers and thickening of water vapor convergence and results in local heavy r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rain cold air FRONTOGENESIS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MCS)
下载PDF
华南暴雨及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 被引量:3
15
作者 蒙伟光 张艳霞 +3 位作者 李江南 戴光丰 李昊睿 黄燕燕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3-645,共13页
采用WRF及其耦合的Noah LSM陆面过程模式,通过对发生在2009年3月28日(个例1)和2010年5月6日(个例2)两次暴雨过程的24 h模拟,研究了华南暴雨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展对初始土壤湿度(SM)的敏感性问题。首先采用源自NCEP-FNL和NASA-GLDA... 采用WRF及其耦合的Noah LSM陆面过程模式,通过对发生在2009年3月28日(个例1)和2010年5月6日(个例2)两次暴雨过程的24 h模拟,研究了华南暴雨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发展对初始土壤湿度(SM)的敏感性问题。首先采用源自NCEP-FNL和NASA-GLDAS的两种不同SM资料驱动模式进行对比试验,在此基础上,以NASA-GLDAS资料模拟结果为控制试验,通过不同程度(20%、60%)增减初始SM开展多个敏感性试验。对比试验分析表明,两种资料应用对24 h累积降水分布的模拟结果影响不大,但某种程度上可影响降水量的大小。预报技巧评分结果表明,采用NASA-GLDAS SM资料进行模拟得到的结果比采用NCEP-FNL SM资料的模拟结果有所改进,尤其是50 mm以上的暴雨预报,TS评分最大可提高5%。敏感性试验分析发现,两次暴雨过程降水与SM之间主要呈正反馈作用,但其表现出的特征不完全相同。暴雨过程中MCS的组织发展形式对SM与降水之间的反馈作用有影响,具有午后局地降水性质、对流组织性发展较弱的个例1,SM增大仅引起微弱的降水增多,SM减少则明显导致降水强度减弱,降水对SM的减少更为敏感;而具有持续降水性质、对流组织性发展较强的个例2,降水对SM的增大更为敏感,SM增大可带来更明显的降水增多。此外还发现,对流系统不同发展阶段的这种反馈作用也存在差异,MCS组织性发展较弱的个例,强的反馈作用主要出现在对流发展初期阶段,而MCS组织性发展较好的个例,强的反馈作用则主要出现在对流系统发展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湿度(SM) 华南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山东一次浅薄冷空气触发强降水过程的对流系统组织形态演变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帆 俞小鼎 +3 位作者 尹承美 李瑞 褚颖佳 焦洋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93-1006,共14页
2015年7月30日山东突发较大范围暖区极端强降水,由于触发机制不明显、且对对流系统的发展方向判断不足,导致预报偏差较大。利用多源探测资料对此次过程对流系统的触发和组织形态演变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低空急流构成了深厚... 2015年7月30日山东突发较大范围暖区极端强降水,由于触发机制不明显、且对对流系统的发展方向判断不足,导致预报偏差较大。利用多源探测资料对此次过程对流系统的触发和组织形态演变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槽和低空急流构成了深厚湿对流生成发展的有利形势,对流发生前水汽和热力条件有利,云图和雷达上呈现的水平对流卷进一步提高了对流生成和发展的潜势。初始对流由浅薄冷空气经渤海南下侵入山东北部触发,发展加强后产生地面冷池和阵风锋,阵风锋继续触发对流,形成后向发展(相对于风暴承载层平均风向,即平流方向)的多单体风暴,此阶段环境低层风向决定了对流风暴的发展方向。对流系统组织维持的机制为:冷池加强和对流风暴发展形成正反馈,冷池与环境低层垂直风切变达到动态平衡,多单体逐渐发展为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LMCS),且随着深层垂直风切变逐渐增强,LMCS结构逐渐紧密。对流系统减弱消亡的机制为:地面冷池受鲁中山区地形阻挡,主体滞留在山东中部,冷池前沿阵风锋强度迅速减弱,LMCS断裂为东西两段,在不利的低层垂直风切变配置下先后减弱消亡。RKW理论适用于解释此次LMCS组织形态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薄冷空气 冷池 垂直风切变 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 组织形态演变
下载PDF
SENSITIVITY OF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 AND ASSOCIATED HEAVY RAINFALL TO SOIL MOISTURE OVER SOUTH CHINA 被引量:1
17
作者 蒙伟光 张艳霞 +3 位作者 李江南 戴光丰 李昊睿 黄燕燕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7年第1期91-102,共12页
The impacts of soil moisture(SM) on heavy rainfal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s(MCS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24-h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wo heavy rainfall events that occurred respectively ... The impacts of soil moisture(SM) on heavy rainfall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s(MCSs) are investigated through 24-h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wo heavy rainfall events that occurred respectively on28 March 2009(Case 1) and 6 May 2010(Case 2) over southern China.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WRF and its coupled Noah LSM(Land Surface Model). First,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were driven by two different SM data sources from NCEP-FNL and NASA-GLDAS. Secondary, with the run driven by NASA-GLDAS data as a control one, a series of sensitivity tests with different degree of(20%, 60%) increase or decrease in the initial SM were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M on the simulations. Comparativ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24-h simulated cumulative rainfall distributions are not substantially affec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wo different SM data,while the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is changed to some extent. Forecast skill scores show that simulation with NASA-GLDAS SM data can lead to some improvement, especially in the heavy rain(芏50 mm) forecast, where there is up to 5% increase in the TS score. Sensitivity test analysis found that a predominantly positive feedback of SM on precipitation existed in these two heavy rain events but not with completely the same features. Organization of the heavy rainfall-producing MCS seems to have an impact on the feedback process between SM and precipitation. For Case 1, the MCS was poorly organized and occurred locally in late afternoon, and the increase of SM only caused a slight enhancement of precipitation. Drier soil was found to result in an apparent decrease of rainfall intensity,indicating that precipitation is more sensitive to SM reduction. For Case 2, as the heavy rain was caused by a well-organized MCS with sustained precipitation, the rainfall is more sensitive to SM increase, which brings more rainfall. Additionally, distinctive feedback effects were identified from different stages and different organization of MCS, with st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moisture Southern China heavy rainfall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基于降尺度方法的入海中尺度对流过程模拟
18
作者 胡田田 易笑园 +2 位作者 吴迪 林毅 朱男男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11-723,共13页
利用海-气-浪耦合模式和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并分析了2018年5月12日和7月13日两次东移进入渤海湾的中尺度对流过程,分别为入海减弱型和入海增强型。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低空西南气流强盛,且地面处于暖舌控制的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水汽和能量... 利用海-气-浪耦合模式和动力降尺度方法模拟并分析了2018年5月12日和7月13日两次东移进入渤海湾的中尺度对流过程,分别为入海减弱型和入海增强型。两次过程均发生在低空西南气流强盛,且地面处于暖舌控制的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水汽和能量条件。结果表明:海-气-浪耦合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减弱型过程的变化趋势,而对增强型过程的模拟效果较差,且模拟的两次过程对流强度整体偏弱;但经动力降尺度模拟后,两次过程的模拟效果均明显提升。敏感性试验对比表明:采用海-气-浪耦合模式结果为动力降尺度提供初边界条件具有一定优势,适用于入海中尺度对流过程模拟;两次过程对流系统入海前对流有效位能条件均较好,但垂直风切变条件增强型过程优于减弱型过程;对流系统入海后的冷池效应在减弱型过程中明显,而在增强型过程中强度较弱但范围较大;海洋下垫面为对流发展提供的热量和水汽输送在减弱型过程中较少,在增强型过程中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气-浪耦合模式 动力降尺度 入海中尺度对流过程 冷池
下载PDF
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的多尺度特征 被引量:193
19
作者 孙建华 赵思雄 +2 位作者 傅慎明 汪汇洁 郑淋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05-718,共14页
本文采用观测和NCEP分析场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来源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7.21"北京暴雨过程是高低空与中低纬系统共同配合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东... 本文采用观测和NCEP分析场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来源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7.21"北京暴雨过程是高低空与中低纬系统共同配合的结果,暴雨发生在"东高西低"的环流形势下,低涡、切变线、低槽冷锋和低空急流为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孟加拉湾至西太平洋地区热带辐合带(ITCZ)活跃,其中热带气旋的活动有利于水汽向东亚大陆输送,此次暴雨过程中华北地区的水汽源地包括孟加拉湾和我国东部的渤海、黄海等,低层的水汽主要来自东部,中层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北京的强降雨有两段,第1段降雨虽然发生在冷锋前,但有明显冷空气的侵入,并与地形和东风的作用有关,第2段降雨对流的组织和增强与冷锋强迫相关。在有利环境下,中尺度对流系统频繁发生发展,持续时间长,且稳定少动是此次特大暴雨形成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水汽来源 低涡 冷锋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登陆台风引发的暴雨过程之诊断研究 被引量:109
20
作者 孙建华 赵思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23-237,共15页
对 94 0 6 (Tim)台风登陆北上并与西风带槽相互作用 ,引发我国东部大暴雨的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 ,并与北美的个例进行了对比。发现Tim与北美的Hazel、Agnes、Camile飓风虽同属于低纬度系统北移被中纬度西风槽所“捕获” ,但上述北美飓风... 对 94 0 6 (Tim)台风登陆北上并与西风带槽相互作用 ,引发我国东部大暴雨的过程进行了诊断研究 ,并与北美的个例进行了对比。发现Tim与北美的Hazel、Agnes、Camile飓风虽同属于低纬度系统北移被中纬度西风槽所“捕获” ,但上述北美飓风均转变为锋面气旋 ,发展过程基本上与挪威学派经典的A类气旋及Petterssen定义的B类气旋相似 ,而Tim不属于上述两类情况。对涡度方程的诊断表明 ,此过程在低层除平流项外 ,散度项也比垂直输送项和扭转项大一个量级。而高空散度项、垂直输送项和扭转项同量级 ,此时扭转项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对水汽来源的诊断表明 ,对华北和东北的降水而言 ,尽管孟加拉湾有丰沛的水汽输送至东亚 ,但是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输送仍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