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后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高利伟 罗文雄 +2 位作者 刘鸿 董川 梁健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的关系,观察Hp感染的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Hp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 79例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胃镜检查及Hp根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胃镜... 目的探讨小儿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的关系,观察Hp感染的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儿童根除Hp治疗的临床情况。方法 79例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行胃镜检查及Hp根除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胃镜检查、肠系膜淋巴结超声和Hp检测结果 ,计算患儿治疗后Hp根除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的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短径,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79例患儿中胃镜下诊断患有胃黏膜病变72例,占91.1%,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69例,其中伴十二直肠球炎16例、伴食管炎6例、伴胆汁返流12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所有患儿超声检查腹腔均可发现3个及以上淋巴结,在脐周部发现74例,回盲部和脐周部均发现5例。本组患儿Hp感染阳性率为96.2%(76/79),76例Hp感染患儿均完成随访治疗研究。在完成随访治疗的76例患儿中,治疗有效72例,治疗无效4例。Hp感染患儿治疗后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长径为(7.10±1.50)mm,明显小于治疗前的(13.10±2.9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02,P=0.00<0.05);治疗后肠系膜肿大淋巴结平均最大短径为(3.00±0.60)mm,明显小于治疗前的(5.75±1.1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3,P=0.00<0.05)。Hp感染患儿中有67例Hp根除,根除率为88.2%。结论 Hp感染及胃黏膜病变与小儿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关,根除Hp可显著减轻Hp感染的再发性腹痛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腹痛 肠系膜淋巴结 胃炎 儿童
下载PDF
Gaucher Disease with Mesenteric Lymphadenopathy: A Case with 13-year Follow-up 被引量:1
2
作者 Zi-Xing Ye Xiang Gao +2 位作者 Qiang Qu Xin Ye Xiao-Dong 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0期2502-2503,共2页
Mesenteric lymphadenopathy is a rare manifestation of Gaucher disease (GD) with only 26 cases reported worldwide and its outcome remains largely unknown.In this manuscript,we described a 17-year-old girl with GD who... Mesenteric lymphadenopathy is a rare manifestation of Gaucher disease (GD) with only 26 cases reported worldwide and its outcome remains largely unknown.In this manuscript,we described a 17-year-old girl with GD who has been treated with standard 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y (ERT) for 16 years.The follow-up of her mesenteric lymphadenopathy began 13 years ago,which is one of the longest follow-up for this condition worldw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LCIFICATION COMPLICATION Gaucher Disease mesenteric lymphadenopathy
原文传递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和鼻咽部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杜玉晗 王海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3期276-279,共4页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鼻咽部感染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鼻咽部感染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经超声诊查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目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鼻咽部感染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关系,探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与鼻咽部感染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经超声诊查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16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一时期诊断为慢性胃炎的63例患儿。分别统计合并鼻咽部感染的患儿的数量,对研究对象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组内性别、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9 6)。流黄涕≥10 d (P=0.000)、咽充血/不适(P=0.000)、恶心(P=0.000)、鼻后滴流(P=0.002)、颈淋巴结肿大(P=0.000)、OSAHS(P=0.000)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相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混杂因素得出流黄涕≥10 d(P=0.000)、咽充血/不适(P=0.000)、鼻后滴流(P=0.000)、颈淋巴结肿大(P=0.000)、OSAHS (P=0.000)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恶心(P=0.929)不是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鼻咽部慢性感染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具有显著相关性,但机制尚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慢性鼻咽部感染 儿童 肠-肺轴
下载PDF
小建中汤加减、灸法、超短波联合治疗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疗效和预后影响
4
作者 沈文清 温乐萍 陈燕美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0年第2期122-125,134,共5页
[目的]探讨小建中汤加减、灸法、超短波联合治疗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98例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4)、C组(n=24)和D组(n=25)。A组采用超短波治疗, B组采用超短波联合灸法治疗,C组... [目的]探讨小建中汤加减、灸法、超短波联合治疗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疗效和预后影响。[方法]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患儿98例随机分为A组(n=25)、B组(n=24)、C组(n=24)和D组(n=25)。A组采用超短波治疗, B组采用超短波联合灸法治疗,C组采用超短波联合小建中汤加减治疗,D组采用小建中汤加减、灸法、超短波联合治疗。10 d为1疗程,4组均治疗至少1疗程。评价比较4组疗效,比较4组腹痛消失时间、肠系淋巴结长径与短径变化、腹痛频率、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并统计比较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后2个月内复发率。[结果]与A组比较,B组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时间均缩短,腹痛频率降低,C组和D组治疗有效率升高,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腹痛频率降低、治疗后肠系淋巴结长径与短径减小,治疗后2个月内复发率减小(P<0.05);与B组比较,C组和D组治疗有效率升高,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腹痛频率降低、治疗后肠系淋巴结长径与短径减小,治疗后2个月内复发率减小(P<0.05);与C组比较,D组治疗有效率升高,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缩短,治疗后肠系淋巴结长径与短径减小,治疗后2个月内复发率减小(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肠系淋巴结长径与短径减小(P<0.05)。4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建中汤加减、灸法、超短波联合治疗可安全有效改善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疗效和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建中汤加减 灸法 超短波 小儿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疗效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