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鼠骨棘球蚴杀灭效果及Fa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徐万龙 瓦热斯江.尼牙孜 +5 位作者 孙俊刚 徐江波 周文正 赵喜滨 王浩 袁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11期1069-1071,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子午沙鼠骨棘球蚴的杀灭效果及Fas表达影响。方法股骨继发性棘球蚴病大鼠30只,对大鼠左侧股骨棘球蚴病区给予剂量40Gy的IMRT放疗,右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区仅...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对子午沙鼠骨棘球蚴的杀灭效果及Fas表达影响。方法股骨继发性棘球蚴病大鼠30只,对大鼠左侧股骨棘球蚴病区给予剂量40Gy的IMRT放疗,右侧股骨骨细粒棘球蚴病区仅给予假照射作为阴性对照。于放疗1周后取大鼠左、右股骨棘球蚴包囊行电镜观察,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骨棘球蚴包囊中凋亡相关基因Fas的表达情况。结果放疗1周后,大鼠左侧股骨棘球蚴包囊可见大量变性坏死生发细胞,所有正常细胞形态消失,细胞核崩裂、固缩,可见凋亡小体;右侧股骨棘球蚴包囊细胞正常形态存在,胞质内细胞器形态完整,细胞核居中,无固缩;大鼠左侧股骨骨棘球蚴包囊细胞Fas表达水平(RQ值为12.44±3.74)明显高于右侧(RQ值为0.63±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可促进大鼠继发性骨棘球蚴包囊生发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Fas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棘球蚴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大鼠 FAS
原文传递
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的种群生态位 被引量:24
2
作者 赵天飙 张忠兵 +3 位作者 李新民 张春福 邬建平 齐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79,共4页
关键词 大沙鼠 子午沙鼠 种群 生态位
下载PDF
灰仓鼠和子午砂土鼠实验感染多房棘球蚴的比较观察 被引量:26
3
作者 伊斯拉音.乌斯曼 焦伟 +1 位作者 廖力夫 柴君杰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寻求一种对多房棘球蚴易感和实验周期短的动物模型。方法:3种动物在实验感染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后不同时期剖检,观察多房棘球蚴在其体内的发育状况。结果:在感染后第91d剖检的3种动物平均湿囊重和囊重占体重的百分比分别为... 目的:寻求一种对多房棘球蚴易感和实验周期短的动物模型。方法:3种动物在实验感染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后不同时期剖检,观察多房棘球蚴在其体内的发育状况。结果:在感染后第91d剖检的3种动物平均湿囊重和囊重占体重的百分比分别为:灰仓鼠15.0±2.1g和32.3%;子午砂土鼠3.3±1.1g和6.9%;NIH小鼠0.6±0.6g和2.4%。第188d时各为11.8±2.7g和21.7%;8.1±5.1g和15.4%;8.4±8.3g和26.7%。灰仓鼠和子午砂土鼠在第91d时,原头节已发育成熟。而NIH小鼠在188d原头节才发育成熟。结论:灰仓鼠感染多房棘球蚴的易感性高于其他两种动物,其感染率高,囊泡发育佳,生长速度快。该鼠是感染多房棘球蚴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蚴 灰仓鼠 子午砂土鼠 实验感染
下载PDF
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天飙 李新民 +2 位作者 张忠兵 张春福 齐林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136,共6页
采用最近邻体法、T形取样法和负二项分布法对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腾格淖尔地区的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沙鼠一年四季均为聚集分布,子午沙鼠在冬春季为均匀分布,在夏秋季为聚集分布。二种群间在冬春季为... 采用最近邻体法、T形取样法和负二项分布法对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腾格淖尔地区的大沙鼠和子午沙鼠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沙鼠一年四季均为聚集分布,子午沙鼠在冬春季为均匀分布,在夏秋季为聚集分布。二种群间在冬春季为聚集或均匀分布,在夏秋季为明显的聚集分布。对二者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相关性检验,冬春季二者为负相关,夏秋季为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沙鼠 子午沙鼠 种群 空间分布格局
下载PDF
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动态及预测 被引量:10
5
作者 侯希贤 董维惠 +2 位作者 周延林 王利民 鲍伟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11-714,共4页
子午沙鼠 ( Merionesmeridianus)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常见的鼠种之一。作者于 1 991~ 1 996年 4~ 1 0月每月中旬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利用直线夹日法在站内的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 子午沙鼠 ( Merionesmeridianus)是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常见的鼠种之一。作者于 1 991~ 1 996年 4~ 1 0月每月中旬 ,在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鄂尔多斯沙地草场改良试验站。利用直线夹日法在站内的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固定沙地、丘间滩地、林地和农田中开展了种群数量调查。 6a共布放 1 2 4 2 4 5个夹日 ,捕获鼠 74 98只 ,其中子午沙鼠1 4 0 8只 ,在各种鼠中占 1 8.78% ,居第三位。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季节消长特点 ,4~ 1 0月数量波动曲线有两个波峰 ,1 0月数量最低。种群数量季节消长有年间差异 ,6a中年度数量变动经历了“低谷→上升→高峰→下降→低谷”5个期。 1 991年为低谷期 ,1 992年为上升期 ,1 993~1 994年为高峰期 ,1 995年为下降期 ,1 996年又为低谷期 ,显示了一个变化周期。以捕获率为指标 ,分别作出短、中期预测模型 ;用繁殖指数为指标 ,作出长期预测模型。并开展了预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数量动态 种群数量 预测
下载PDF
几种啮齿动物食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周延林 王利民 鲍伟东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6期613-617,共5页
采用笼养饲喂法、野外个体颊囊内含物统计法和胃内含物分析法 3种方法 ,于 1 997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中的 4种主要啮齿动物 (小毛足鼠 Phodopus roborovskii、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 Meriones meridianus和黑线仓鼠 Cricet... 采用笼养饲喂法、野外个体颊囊内含物统计法和胃内含物分析法 3种方法 ,于 1 997年对内蒙古鄂尔多斯沙地中的 4种主要啮齿动物 (小毛足鼠 Phodopus roborovskii、三趾跳鼠Dipus sagitta、子午沙鼠 Meriones meridianus和黑线仓鼠 Cricetulus barabensis)的食性进行了研究 .3种方法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 .从胃内含物和颊囊内含物分析结果看 ,小毛足鼠和黑线仓鼠主要以各种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 ;从饲喂结果看 ,也主要以种子为食 (因在饲喂时未喂昆虫 ) ,并以含水量高的绿色植物体补充水分 .三趾跳鼠主要以绿色植物体为食 ,其次为植物种子(主要是牧草种子 ) .子午沙鼠的食性则介于三趾跳鼠与小毛足鼠 (和黑线仓鼠 )之间 ,对种子的喜食程度类似于三趾跳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毛足鼠 三趾跳鼠 食性 啮齿动物 笼养饲喂法
下载PDF
骨细粒棘球蚴动物模型放射性治疗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振环 谢增如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601-603,共3页
目的:探讨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动物模型放射性试验治疗的效果及合适的放射剂量。方法:随机选择140只健康雄性SD子午沙鼠,鼠龄2~3个月,体重(40±5)g,建立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动物模型。将接种成功的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动物模型... 目的:探讨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动物模型放射性试验治疗的效果及合适的放射剂量。方法:随机选择140只健康雄性SD子午沙鼠,鼠龄2~3个月,体重(40±5)g,建立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动物模型。将接种成功的子午沙鼠骨细粒棘球蚴动物模型共72只随机分成4组,其中3组用不同放射剂量(40Gy/5次,50Gy/5次,60Gy/5次)进行治疗,每次间隔2d。放疗结束3个月后,观察大体变化并计算病灶处头节死亡率。结果:各组均有死亡病例,参与治疗的3组均有后爪肿胀病例,且中、高剂量组出现后腿脱毛及皮肤溃疡病例。各组存活沙鼠均未出现腹泻等放射性症状,一般行为均正常。各组头节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13,P<0.01)。结论:细粒棘球蚴头节死亡率在不同放射剂量上有明显的不同,且随着剂量的增大头节死亡率有上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骨细粒棘球蚴动物模型 放射治疗
下载PDF
子午沙鼠感染戊肝病毒传代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赵素元 廖立夫 +1 位作者 邹林樾 于志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 :子午沙鼠实验感染HEV的传代研究。方法 :选健康子午沙鼠腹腔接种含HEV的人粪便悬液 ,接种后观察 43~ 5 0d ,分别记录临床表现、酶血症和排毒结果、肝组织学改变。第 1代 7只 ,第 2、3代各 2 0只 ,依次进行逐代感染 ,连续 3代。结... 目的 :子午沙鼠实验感染HEV的传代研究。方法 :选健康子午沙鼠腹腔接种含HEV的人粪便悬液 ,接种后观察 43~ 5 0d ,分别记录临床表现、酶血症和排毒结果、肝组织学改变。第 1代 7只 ,第 2、3代各 2 0只 ,依次进行逐代感染 ,连续 3代。结果 :临床表现不明显 ,酶血症反应 3代基本一致 ,第 6d开始 ,5 0d渐复常 ,呈双峰型 ;肝组织学改变 :经光镜和电镜检查显示 ,与人戊肝病理改变相似。结论 :实验证实子午沙鼠可连传 3代 ,有与人类戊肝相似的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戊肝病毒 HEV 传代 实验动物 感染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年龄鉴定及种群年龄组成的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林纪春 楚定成 +4 位作者 雷刚 张晓雪 王诚 冯玉明 钱存宁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目的 研究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年龄鉴定方法及种群年龄组成。方法  2 0 0 3年 9月 ,对在塔里木盆地捕获的867只子午沙鼠进行生物学测量和解剖 ,以胴体重为指标 ,经次数分配和参考体重、体长、尾长、繁殖及实验室饲养鼠数据作对比划分... 目的 研究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年龄鉴定方法及种群年龄组成。方法  2 0 0 3年 9月 ,对在塔里木盆地捕获的867只子午沙鼠进行生物学测量和解剖 ,以胴体重为指标 ,经次数分配和参考体重、体长、尾长、繁殖及实验室饲养鼠数据作对比划分年龄组。结果 以胴体重为指标将子午沙鼠划分为 5个年龄组 ,胴体重、体重、体长和尾长随其生长变化明显 ,且成正相关 ,其中胴体重生长增加相对稳定 ,各年龄组平均胴体重加减 1个标准差 ,和加减 3个标准差均无交差现象。各年龄组体重间差别显著 (P <0 . 0 0 0 5 ) ,Ⅰ~Ⅳ龄♀性和Ⅰ ,Ⅳ龄 性间体长差别显著 (P <0 .0 5 ) ,Ⅰ~Ⅴ龄间尾长差别显著 (P <0 . 0 5 )。结论 以胴体重为指标 ,划分子午沙鼠年龄是一种比较可靠、适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年龄鉴定 胴体重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生态学调查 被引量:8
10
作者 孙养信 白江春 +2 位作者 范锁平 阮春来 岳永杰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掌握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的生态学特征。方法在不同生境内逐月捕获夜行鼠,并梳检鼠体蚤、解剖观察、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捕获夜行鼠类8种192只,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夜行鼠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黑线仓鼠主要栖息于成年林... 目的掌握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的生态学特征。方法在不同生境内逐月捕获夜行鼠,并梳检鼠体蚤、解剖观察、细菌培养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捕获夜行鼠类8种192只,以黑线仓鼠为优势种;夜行鼠密度春夏季高于秋冬季;黑线仓鼠主要栖息于成年林地,子午沙鼠主要栖息于固定沙丘和半固定沙丘;采集夜行鼠鼠体蚤188匹,隶属于4科8属8种,以二齿新蚤和同型客蚤为优势种;夜行鼠繁殖高峰在夏季;主要夜行鼠能自然感染鼠疫。结论陕西省鼠疫疫区夜行鼠生态学指征有别于邻省(自治区),开展连续系统的夜行鼠密度及血清学监测对有效预防鼠疫的发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疫 夜行鼠 生态学 黑线仓鼠 子午沙鼠
下载PDF
荒漠区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动态及其预测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福顺 付和平 +3 位作者 武晓东 袁帅 张晓东 杨泽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54-458,共5页
2002-2010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采用铗日法对禁牧区和轮牧区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分析子午沙鼠种群数量的季节和年间变动规律,同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种群预测。结果表明,9年共捕获子午沙鼠2 360只,占... 2002-2010年,在内蒙古阿拉善荒漠区采用铗日法对禁牧区和轮牧区子午沙鼠(Meriones meridianus)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分析子午沙鼠种群数量的季节和年间变动规律,同时利用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种群预测。结果表明,9年共捕获子午沙鼠2 360只,占总捕获量的39.68%,说明子午沙鼠为该地区的优势鼠种。在轮牧区,2008年子午沙鼠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其他年份,捕获率达到13.25%,为最低年份的57倍,其他年份捕获率均未超过3%;在禁牧区,子午沙鼠在9年中的种群数量波动较小,均低于4%。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用当年4月子午沙鼠捕获率预测7月捕获率,预测的准确率较高,可为啮齿动物防治提供实践指导。禁牧区的预测模型为y1=0.384 9+1.085 4x1(P=0.046,r2=0.456,df=8);轮牧区的预测公式为y2=-0.974 1+2.397 3x2(P<0.001,r2=0.925,df=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 子午沙鼠 种群数量 预测预报
下载PDF
封闭群子午沙鼠的寄生虫感染及药物净化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艺玫 王新国 +5 位作者 史深 罗芸 张燕 燕顺生 戴小华 赵红琼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为建立清洁级子午沙鼠种群奠定基础,为制定子午沙鼠寄生虫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封闭群子午沙鼠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胺菊·氯菊酯、吡喹酮、替硝唑三种药物,分为高、中、低剂量对子午沙鼠用药,观察子午沙鼠... 目的为建立清洁级子午沙鼠种群奠定基础,为制定子午沙鼠寄生虫检测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封闭群子午沙鼠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选择胺菊·氯菊酯、吡喹酮、替硝唑三种药物,分为高、中、低剂量对子午沙鼠用药,观察子午沙鼠体内外寄生虫驱除情况。结果在子午沙鼠体内检出鼠三毛滴虫和短膜壳绦虫两种体内寄生虫,体外寄生虫有鼠肉螨。高、中、低剂量组能不同程度杀死子午沙鼠体表食肉螨,鼠肉螨用1%的胺菊·氯菊酯药浴子午沙鼠三次即可驱除子午沙鼠体表的鼠肉螨,有螨动物只数为零。吡喹酮中剂量组(31 mg/kg)有完全杀死子午沙鼠体内短膜壳绦虫的作用,且为最佳给药剂量。替硝唑中剂量组(42 mg/kg)为净化子午沙鼠体内鼠三毛滴虫的最佳剂量。结论现有的子午沙鼠体内有鼠三毛滴虫和短膜壳绦虫感染,体外有鼠肉螨寄生,三种抗寄生虫药物具有选择性驱除这些寄生虫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寄生虫检测 药物净化 鼠三毛滴虫 短膜壳绦虫 鼠肉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对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鼠疫菌的感受性实验 被引量:6
13
作者 林纪春 雷刚 +4 位作者 布仁明德 彭奕 王诚 张晓雪 钱存宁 《地方病通报》 2004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 研究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 (Merionesmeridianus)对从新疆和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分离的 470 0 4号鼠疫菌、乌恰县灰旱獭体分离的 2 110 6号菌株和内蒙古长爪沙鼠体分离的 980 0 5号鼠疫菌株感染子午沙鼠在病理改变、感受性、... 目的 研究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 (Merionesmeridianus)对从新疆和田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分离的 470 0 4号鼠疫菌、乌恰县灰旱獭体分离的 2 110 6号菌株和内蒙古长爪沙鼠体分离的 980 0 5号鼠疫菌株感染子午沙鼠在病理改变、感受性、敏感性、二次感染后抗性等方面有无差异 ,仔鼠体内的母系抗体维持时间。方法 用分离自喜马拉雅旱獭体的鼠疫菌 470 0 4号 ,以 1× 10 1 ~ 1× 10 1 0 个菌皮下接种从塔里木盆地捕获的子午沙鼠。结果 本次试验株与 980 0 5株不同剂量感染后死亡情况大致相同 ,二者与 2 110 6株感染结果有较大差异。二次接种 1× 10 1 0 个鼠疫菌 ,存活鼠在饲养 5个月、10个月后产仔 ,从父本、母本、仔鼠体内均测出鼠疫F1抗体。结论  2 110 6株对子午沙鼠的LD50 与 980 0 5株和本次试验株LD50 有较大差异 ,前者毒力较强。再次证实子午沙鼠♀鼠抗体可通过胎盘传递 ,且仔鼠至少能维持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塔里木盆地 鼠疫菌感染实验 经代传递
下载PDF
2013-2021年气象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鼠密度的影响
14
作者 尚猛 王璐 +4 位作者 姜宛均 王晓旭 冀好强 梁莹 刘起勇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05-211,共7页
目的了解气象因素单独及其交互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鼠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21年鄂尔多斯市鼠密度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对鼠密度的影响。结果鄂尔多斯市鼠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鼠密... 目的了解气象因素单独及其交互作用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鼠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2021年鄂尔多斯市鼠密度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单独作用及交互作用对鼠密度的影响。结果鄂尔多斯市鼠密度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鼠密度与滞后2月的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气压呈非线性关系,与当月的平均日照时数呈线性关系。子午沙鼠密度与月平均气温呈非线性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呈波动下降趋势,在约12℃时鼠密度出现1个小高峰,而在18℃左右时达到最低谷,随后迅速上升;鼠密度随月平均气压的升高而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约864 hPa达到峰值;月平均日照时数对子午沙鼠密度呈现正向的线性关系。滞后2月的月平均气温与同期月累计降水量和当月的平均日照时数均有一定的交互作用,滞后2月的适宜温度(约12℃)下强降水和当月短平均月日照时数有利于子午沙鼠密度升高。结论月平均日照时数、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气压对子午沙鼠密度呈线性及非线性影响,各气象因素间有一定的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子午沙鼠 气象因素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放射治疗对子午沙鼠骨棘球蚴囊病理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亮 易成朋 +3 位作者 谢其鑫 陈永明 张耀 谢增如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9-394,共6页
目的观察骨棘球蚴病在放射治疗后棘球蚴囊的病理改变,探讨放射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羊肝脏中无菌取出子囊。剪碎、去除囊皮,用0.9%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沉淀,反复3次,HE染色计数,制成含头节为12&#... 目的观察骨棘球蚴病在放射治疗后棘球蚴囊的病理改变,探讨放射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羊肝脏中无菌取出子囊。剪碎、去除囊皮,用0.9%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沉淀,反复3次,HE染色计数,制成含头节为12×10^6个/L的混悬液20rrIl。健康子午沙鼠(简称沙鼠)140只,雌雄各半,鼠龄2—3个月,体质量(38±6)g。将含棘球蚴头节悬液按每只0.2ml注入沙鼠后腿胫骨骨膜下.12个月后拍摄X光片。根据接种部位骨骼破坏情况,以沙鼠后腿胫骨有明确锯齿状骨质破坏为纳入标准,选取沙鼠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72只,雌雄各半。将72只沙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40贝可勒尔放射(Gy)组、50Gy组、60Gy组,每组18只,雌雄各半。采用分次放疗法,分5次进行,每次放疗间隔2d,照射剂量率为300cGy/min。放疗后处死各组沙鼠,无菌条件下取出放疗区骨内细粒棘球蚴囊,用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抽取囊内囊液,将囊液用0.9%的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沉淀,取最后沉渣,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头节形态及活动情况。结果对照组囊液中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活动正常;40研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尚正常,活动较对照组差,但未被红染;50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异常、变形萎缩、红染;60Gv组细粒棘球蚴头节红染、变形,且有碎裂迹象,周围有不明颗粒包绕。光镜下,对照组照射区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生发层育囊及原头节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4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变性为主,结构失常,角质层广泛水肿,生发层变薄,育囊少见;50Gy组角质层广泛断裂,且生发层部分出现水肿,屈曲皱褶明显,细胞减少,少见育囊及头节;6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坏死为主,角质层广泛断裂,角质层与生发层分离,生发层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棘球蚴病 放射疗法 病理改变
原文传递
野鼠自然和实验感染戊肝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赵素元 蒋伟 +1 位作者 邹林越 廖立夫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 :研究 3种鼠 (小白鼠A、草原兔尾鼠B、子午沙鼠C)对戊肝病毒 (HEV)的反应。方法 :检查疫区捕获的小林姬鼠 ;对人工饲养繁殖后的B、C鼠实验感染HEV :第 1次用已证实含HEV·RNA的人粪便悬液攻击A、B、C 3种鼠 ;第 2次用已感染HE... 目的 :研究 3种鼠 (小白鼠A、草原兔尾鼠B、子午沙鼠C)对戊肝病毒 (HEV)的反应。方法 :检查疫区捕获的小林姬鼠 ;对人工饲养繁殖后的B、C鼠实验感染HEV :第 1次用已证实含HEV·RNA的人粪便悬液攻击A、B、C 3种鼠 ;第 2次用已感染HEV的小林姬鼠和B鼠肝组织攻击 ,观察各种反应。结果 :第 1次攻击后临床表现少而轻 ,仅 2 0 %B鼠出现精神萎靡 ,A、B、C鼠全部有酶血症 ,C鼠排毒HCV·RNA+占 2 5 % ,肝组织普遍有病理反应 (占 30 %~ 10 0 % )。感染后死亡仅见B鼠 (占 5 0 % )。结论 :实验用 3种鼠均可感染HEV ,应重视其在传播中的作用 ,并可从中筛选动物模型目的 :研究 3种鼠 (小白鼠A、草原兔尾鼠B、子午沙鼠C)对戊肝病毒 (HEV)的反应。方法 :检查疫区捕获的小林姬鼠 ;对人工饲养繁殖后的B、C鼠实验感染HEV :第 1次用已证实含HEV·RNA的人粪便悬液攻击A、B、C 3种鼠 ;第 2次用已感染HEV的小林姬鼠和B鼠肝组织攻击 ,观察各种反应。结果 :第 1次攻击后临床表现少而轻 ,仅 2 0 %B鼠出现精神萎靡 ,A、B、C鼠全部有酶血症 ,C鼠排毒HCV·RNA+占 2 5 % ,肝组织普遍有病理反应 (占 30 %~ 10 0 % )。感染后死亡仅见B鼠 (占 5 0 % )。结论 :实验用 3种鼠均可感染HEV ,应重视其在传播中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兔尾鼠 子午沙鼠 戊肝病毒 感染
下载PDF
利用红外相机监测荒漠林鼠类及天敌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程晓甜 杨永刚 +2 位作者 成东辉 吴世明 吴仪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7期23-26,共4页
为确切掌握荒漠林区主要害鼠大沙鼠的活动、为害规律及其天敌活动规律,查明荒漠梭梭林枝条啮食危害的具体种类,用红外相机对新疆昌吉州辖区荒漠林害鼠及其天敌的活动进行24h间隔记录。结果表明:大沙鼠在一年中有2个活动高峰(春季在2—4... 为确切掌握荒漠林区主要害鼠大沙鼠的活动、为害规律及其天敌活动规律,查明荒漠梭梭林枝条啮食危害的具体种类,用红外相机对新疆昌吉州辖区荒漠林害鼠及其天敌的活动进行24h间隔记录。结果表明:大沙鼠在一年中有2个活动高峰(春季在2—4月,秋季在9—10月底);不同季节的日活动高峰不同,活动高峰期间每天出现的3个高峰分别为8:00—9:00,10:00—12:00和17:00—19:00,大沙鼠为昼行鼠,是梭梭林的危害鼠种。子午沙鼠为夜行鼠,9月—10月底活动频繁。鼠类主要兽类天敌是赤狐和虎鼬,出现在2月—3月底;鸟类天敌是鵟,集中在3月—6月底活动。大沙鼠活动主要在春秋两季较频繁,不同季节日活动高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梭 大沙鼠 子午沙鼠 红外相机 天敌 活动规律
下载PDF
不同干扰荒漠生境中子午沙鼠的繁殖及种群动态特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素文 袁帅 +5 位作者 付和平 包达尔罕 满都呼 叶丽娜 岳闯 武晓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45-753,共9页
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是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鼠种。种群繁殖特征是动物生活史参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种群数量补充的重要来源,而干扰是影响繁殖特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于2012~2014年,在位于... 子午沙鼠(Merionesmeridianus)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地区,是荒漠啮齿动物群落的优势鼠种。种群繁殖特征是动物生活史参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种群数量补充的重要来源,而干扰是影响繁殖特征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于2012~2014年,在位于蒙古阿拉善左旗南部典型荒漠的野外实验区,设置禁牧、开垦、过牧、轮牧4种不同干扰样地,使用铗日法对实验样地子午沙鼠相对数量及繁殖特征进行调查。4种不同干扰生境中的子午沙鼠种群数量具有显著差异,禁牧<过牧<轮牧<开垦;雌雄性比在轮牧生境中最高,开垦生境次之,禁牧生境最低;4种干扰生境中,轮牧样地子午沙鼠雌鼠怀孕率显著高于禁牧、过牧和开垦样地;雄鼠的睾丸下降率在过牧干扰样地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样地,轮牧样地雄鼠睾丸下降率最低;雌鼠平均胎仔数在4种干扰生境间无显著性差异;轮牧干扰样地繁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样地;繁殖指数、怀孕率及睾丸下降率对密度的反馈作用最为明显,但在不同的干扰生境中其反馈特征有差异。综上,子午沙鼠在轮牧生境中各繁殖特征指数最高,繁殖能力最强,种群密度相对较高,更适合其生存,其密度制约效应表现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午沙鼠 繁殖特征 种群调节 荒漠 密度调节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鼠疫菌感受性实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纪春 徐菲莉 +5 位作者 张晓雪 冯玉明 王诚 雷刚 彭奕 钱存宁 《地方病通报》 2002年第4期23-25,共3页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 (Merionesmeridianus)对鼠疫菌的感受性、敏感性 ,用分离自新疆南天山乌恰灰旱獭体内的鼠疫强毒菌 2 110 6号 ,以 1× 10 1 ~ 1× 10 9个菌皮下接种从塔里木盆地捕获的子午沙鼠。1× 10 1 个菌...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 (Merionesmeridianus)对鼠疫菌的感受性、敏感性 ,用分离自新疆南天山乌恰灰旱獭体内的鼠疫强毒菌 2 110 6号 ,以 1× 10 1 ~ 1× 10 9个菌皮下接种从塔里木盆地捕获的子午沙鼠。1× 10 1 个菌可引起个别子午沙鼠死亡 ,1× 10 7个菌可使接种的子午沙鼠全部死亡。感染鼠的 95 %在 7d内死亡 ,1只鼠第 4 7d死亡细菌学培养仍为阳性。对初次感染后的存活鼠 ,再次接种 1× 10 8个菌 ,其耐受性有所增强。显示塔里木盆地子午沙鼠对从灰旱獭分离的强毒菌株敏感性较高 ,个体差异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子午沙鼠 鼠疫菌感受性 鼠疫菌感染 实验研究
下载PDF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万龙 周文正 +4 位作者 孙治国 孙俊刚 赵喜滨 王浩 袁宏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年第11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放射线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骨细粒棘球蚴病子午沙鼠20只,将骨细粒棘球蚴内囊中的生发细胞进行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对体外培养成...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的放射线对鼠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骨细粒棘球蚴病子午沙鼠20只,将骨细粒棘球蚴内囊中的生发细胞进行分离,并进行体外培养,对体外培养成功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分为IMRT放疗组和空白对照组。IMRT放疗组给予总剂量为40Gy的IMRT放疗,对照组仅给予假照射。于放疗结束24h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骨棘球蚴生发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定量检测骨棘球蚴生发细胞caspase-3mRNA表达水平。结果 IMRT作用24h后,IMRT放疗组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凋亡率、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灰度值((67.21±14.40)%、7.761±1.447、59.44±19.28)明显高于对照组((2.91±0.51)%、0.129±0.054、1.17±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RT对骨细粒棘球蚴生发细胞生长有明显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细粒棘球蚴病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大鼠 生发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