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贴敷疗法的理论基础及目前应用现状 被引量:149
1
作者 张艳宏 《甘肃中医》 2007年第2期1-3,共3页
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理论基础为整体观念、经络学说以及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处,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几个方面。通过药物的吸收作用、激发经气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穴位贴敷疗法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各种... 穴位贴敷疗法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其理论基础为整体观念、经络学说以及腧穴作为脏腑经络气血汇聚之处,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几个方面。通过药物的吸收作用、激发经气作用来达到治疗的目的。目前,穴位贴敷疗法多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各种痛症的治疗。在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还发挥了经络腧穴对人体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疗法 整体观念 经络学说 应用
下载PDF
论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 被引量:33
2
作者 董宝强 李曦明 董刚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研究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丰富经络学说的理论内容。方法:通过整理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理论的相关经典文献,结合临床,分析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探讨十二经脉气血多少对经筋病的指导作用。结果:十二经气血濡... 目的:研究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丰富经络学说的理论内容。方法:通过整理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理论的相关经典文献,结合临床,分析十二经脉气血多少与经筋的关系,探讨十二经脉气血多少对经筋病的指导作用。结果:十二经气血濡润、营养着经筋,而经筋也反过来影响着十二经脉气血的盛衰。结论:引入十二经气血多少理论,完善了经筋病的针灸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十二经脉 气血多少 经筋
下载PDF
萹蓄化学成分及其归经药性初探 被引量:22
3
作者 许福泉 刘红兵 +2 位作者 罗建光 张京良 管华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1-104,110,共5页
对中药萹蓄化学成分及归膀胱经的药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抑菌活性有效部位,并采用植化方法分离鉴定了化学成分;利用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技术,研究入血成分及其在体内脏器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总黄酮是萹蓄抑菌活性的有效部位,主要含有... 对中药萹蓄化学成分及归膀胱经的药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抑菌活性有效部位,并采用植化方法分离鉴定了化学成分;利用高效液相和液-质联用技术,研究入血成分及其在体内脏器中的分布。结果表明,总黄酮是萹蓄抑菌活性的有效部位,主要含有山奈酚(Ⅰ),槲皮素(Ⅱ),杨梅素(Ⅲ),杨梅树皮苷(Ⅳ),胡桃宁(Ⅴ)和萹蓄苷(Ⅵ)。大鼠口服萹蓄总黄酮后,在其血浆中可以检测到化合物Ⅴ和Ⅵ。Ⅵ在膀胱经脏腑中有分布,初步验证了萹蓄归膀胱经的药性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萹蓄 归经 黄酮 萹蓄苷
下载PDF
从经络学说角度探讨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19
4
作者 徐振华 符文彬 薄智云 《针灸临床杂志》 2011年第6期59-60,共2页
从经络学角度探讨腹针疗法的理论基础,认为腹针的基础为腹部脏腑、水谷之海、血海、与腹部联系密切的十二经脉、任、督、冲、带脉及相关经别、络脉、经筋等,并根据其组织分布的深浅探讨腹针针刺深浅的依据。
关键词 经络学说 腹针疗法 学术探讨
下载PDF
论古代经络学说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莹莹 杨金生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5,79,共4页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人通过对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解释,逐渐认识腧穴、经络,并发展为经络学说。应正确对待不同时期的古代传统文化对经络学说形成的影响,认真区别"经络"现象与经络学说,正确认... 经络学说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古人通过对经络现象客观存在的解释,逐渐认识腧穴、经络,并发展为经络学说。应正确对待不同时期的古代传统文化对经络学说形成的影响,认真区别"经络"现象与经络学说,正确认识古代经络学说的精髓所在,还原古代经络学说的真正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 经络学说 古代传统文化
下载PDF
经络学说研究的新发现及其对生命科学的启迪 被引量:6
6
作者 黄龙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1-244,共4页
The new discovery of the formation of “Meridian” and “Meridian doctrine” based on a full exploration of the typical example of “Jueyin Meridian” will provide,a significant evidence for u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new discovery of the formation of “Meridian” and “Meridian doctrine” based on a full exploration of the typical example of “Jueyin Meridian” will provide,a significant evidence for u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and evaluate “Meridian doctrine” an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t ingredients of this doctr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足厥阴经脉 足厥阴络脉 史学研究
下载PDF
整体经络针刺法理论依据探讨 被引量:5
7
作者 唐曦 周国平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3期82-84,共3页
文章介绍了整体经络针刺法的取穴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立论依据。整体经络针刺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指导下,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每次针刺一条经脉相关腧穴,十二次针刺完所有十二经脉相关腧穴作为一疗程的针刺治疗方法。主要... 文章介绍了整体经络针刺法的取穴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立论依据。整体经络针刺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指导下,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每次针刺一条经脉相关腧穴,十二次针刺完所有十二经脉相关腧穴作为一疗程的针刺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整体上疏通十二经脉,全面调整各经脉、脏腑、系统的功能,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辨证涉及多经脉、多脏腑、多系统,甚至十二经脉的病证。其立论依据主要是中医整体观、经络学说和经络整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整体经络针刺法 经络疗法 经络学说 中医整体观
下载PDF
沿人体经络穴位排汗现象的发现
8
作者 常振战 赵钟玉 +1 位作者 严靓 黄力新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229-1232,共4页
经络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许多中医文献载有经络与穴位的内容,针灸铜人等教具亦标有穴位,常见的针灸经穴图通常标有十四经穴位。但是经络与穴位究竟是如何发现的至今仍是一个谜,经络与穴位的真实性也一度受到质疑。道家认为练功者能... 经络学说是中医核心理论之一,许多中医文献载有经络与穴位的内容,针灸铜人等教具亦标有穴位,常见的针灸经穴图通常标有十四经穴位。但是经络与穴位究竟是如何发现的至今仍是一个谜,经络与穴位的真实性也一度受到质疑。道家认为练功者能够通过返观内视觉察到经络穴位的存在,这些主观觉察结果尚需客观证据的证明及科学方法的验证。笔者发现在练拳、针刺、喝黄酒等刺激之后,人体会有十四经穴位排汗现象,该现象在冬至等节气前后更明显。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揭示经络穴位发现之谜、证实经络穴位的客观存在,也为深入探索经络本质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十四经脉 排汗现象
下载PDF
经脉理论起源和演变规律的探讨
9
作者 刘庆宇 《中医药文化》 2023年第4期297-305,共9页
中医经脉理论的起源和演变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和不断研究的问题。从文字、文化与中医学角度探讨经脉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歧到统一的三个规律,认为三者之间似分实合、具体中有复杂、抽象中有简单、简单中亦有分歧,最终... 中医经脉理论的起源和演变一直是学界高度关注和不断研究的问题。从文字、文化与中医学角度探讨经脉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歧到统一的三个规律,认为三者之间似分实合、具体中有复杂、抽象中有简单、简单中亦有分歧,最终发展成为《内经》中一套较为系统完善的经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脉理论 经络学说 起源 演变 规律
下载PDF
从经络学说看《伤寒论》太阳经病证提纲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峰 黄梅 +1 位作者 孙志斌 赵荣 《中医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985-987,共3页
以经络学说为切入点探讨《伤寒论》太阳经病证提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文献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经络学说和《伤寒论》太阳病证提纲的"源"和"流"... 以经络学说为切入点探讨《伤寒论》太阳经病证提纲的演变和发展过程。通过对《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黄帝内经》《伤寒论》等文献进行考证和分析,梳理经络学说和《伤寒论》太阳病证提纲的"源"和"流"。可见,经络学说对所蕴含的早期"伤寒提纲"的雏形和对《伤寒论》的影响。张仲景不仅通过经络学说的显性来表达,更是通过隐性的学说来解读《伤寒论》。如此梳理经络学说和太阳病证提纲理论完善的脉络,使我们看到伤寒六经学说形成与演变的雏形,和经络学说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从而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络学说 《伤寒论》 太阳经病证提纲
下载PDF
让中医五运六气学说重放光芒 被引量:19
11
作者 顾植山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7-142,共6页
SARS的发生,使运气学说“三年化疫”的理论得到了完全应验;运气学说对SARS的临床辨证论治也具有很大指导意义。“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课题所作近二年疫情预测,与实际情况也基本相符。实践证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时,采... SARS的发生,使运气学说“三年化疫”的理论得到了完全应验;运气学说对SARS的临床辨证论治也具有很大指导意义。“运用五运六气理论预测疫病流行的研究”课题所作近二年疫情预测,与实际情况也基本相符。实践证明,运用五运六气理论时,采用多因子综合和从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方法,可以取得较为准确的预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运气学说 中医基本理论 阴阳五行 六经辨证 藏象经络学说
下载PDF
从“厥阴脉”概念的形成过程看经络学说的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11
12
作者 黄龙祥 《针刺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0-287,共8页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揭示 :足厥阴脉“是动”病描述的是阴疝的症状 ,古人从阴疝发病部位特点及对该病的针灸诊疗经验中抽提出“足背 前阴 少腹 腰 (舌 )之间相关联系”的规律 ,而所谓“足厥阴脉”则是古人对这一规律的直觉解释。这一新... 本文通过系统分析揭示 :足厥阴脉“是动”病描述的是阴疝的症状 ,古人从阴疝发病部位特点及对该病的针灸诊疗经验中抽提出“足背 前阴 少腹 腰 (舌 )之间相关联系”的规律 ,而所谓“足厥阴脉”则是古人对这一规律的直觉解释。这一新发现为考察经络学说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关键证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脉 概念 形成过程 经络学说 史学研究
下载PDF
孙思邈的针灸学说及其学术贡献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艳 庄虔东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6期526-528,共3页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唐初著名医学家,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孙氏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其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如重视医德与医术相结合,将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重视对药学和方剂学的研究,被... 孙思邈,自号孙真人,唐初著名医学家,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著《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孙氏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其学术思想是多方面的,如重视医德与医术相结合,将医为仁术的精神具体化;重视对药学和方剂学的研究,被后世誉为药王;研究伤寒的观点和方法对后世启发颇多;提倡食治与养性、养老等。此外,孙思邈在针灸学研究方面亦十分突出,他保存了唐以前重要的针灸文献史料,并首绘彩色《明堂经图》;明确指寸取穴法,勘定穴位,发展经穴理论;完善针灸治疗大法,重视针灸预防与治疗作用;临证重视诊脉刺灸,治疗疾病针、灸、药并重,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今以《备急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二书中的针灸内容为据,探讨孙思邈在针灸学方面的主要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思邈 针灸学说 《明堂经图》 诊脉刺灸 经穴理论
下载PDF
也谈中医思想的文化内涵及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洪 《中医药导报》 2009年第9期1-3,共3页
探究了中医思想中相关理论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中医一方面讲求整体、注重传承,另一方面又具有全方位的开放性;阴阳平衡方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将其玄学化,将增加对中医的误解;脏腑理论有助于认识和把... 探究了中医思想中相关理论的文化内涵和现代价值。整体观念和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中医一方面讲求整体、注重传承,另一方面又具有全方位的开放性;阴阳平衡方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若将其玄学化,将增加对中医的误解;脏腑理论有助于认识和把握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实质和规律,经络是促进人体气血流通、协调脏器组织生理的信息网线;藏象学说规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性质和走向,论治过程是根据全息进行的整体调整,不是针对局部某个细胞、分子、基因进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理论 文化 整体观念 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 藏象及辨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