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42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 被引量:178
1
作者 郁琦 +2 位作者 谢梅青 陈蓉 任慕兰 《协和医学杂志》 2018年第6期512-525,共14页
《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的全体专家在2012版指南基础上修订,并采纳了国内相关学术领域专家的修改意见,旨在指导医疗保健专业人士优化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妇女的健康管理。本指南综合... 《中国绝经管理与绝经激素治疗指南(2018)》由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的全体专家在2012版指南基础上修订,并采纳了国内相关学术领域专家的修改意见,旨在指导医疗保健专业人士优化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妇女的健康管理。本指南综合了本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也借鉴了近几年全球各大绝经学会相应指南中的重要信息,并纳入了证据水平和建议等级;保留了2012版指南中的规范绝经激素治疗(menopause hormone therapy,MHT)诊疗流程,并有所改进;增加了绝经的分期系统——生殖衰老研讨会分期+10,便于理解生殖衰老过程的临床、生物学、内分泌变化;肯定了MHT的最佳适应证是治疗血管舒缩症状(vasomotor symptoms,VMS)、生殖泌尿道萎缩相关问题和预防绝经相关的低骨量及骨质疏松症。MHT的风险取决于药物类型、剂量、使用时间、管理方式、启动时间以及是否使用孕激素。MHT应依据现有最好的证据个体化进行,定期重新评估是否继续或停止MHT,以获得最大收益及最小风险。对年龄小于60岁或绝经10年内无MHT禁忌证的妇女,针对VMS、骨量丢失和骨折,启动MHT治疗的收益风险比最高。只要无禁忌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应给予激素补充治疗至普通女性自然绝经的平均年龄,之后按照绝经后MHT原则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南 绝经 绝经激素治疗 激素补充治疗 血管舒缩症状 乳腺癌 心血管疾病 认知 绝经生殖泌尿综合征
下载PDF
围绝经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5
2
作者 徐苓 赵珩 葛秦生 《生殖医学杂志》 CAS 1993年第1期23-27,共5页
1990年5~12月在北京东城区40~65岁妇女中进行了围绝经期流行病学调查。随机抽样得调查对象5000余名,应答率97.1%。共有5134名妇女进入分析,其中54.4%已绝经。绝经者中自然绝经占93.8%,手术绝经占5.4%。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岁。既... 1990年5~12月在北京东城区40~65岁妇女中进行了围绝经期流行病学调查。随机抽样得调查对象5000余名,应答率97.1%。共有5134名妇女进入分析,其中54.4%已绝经。绝经者中自然绝经占93.8%,手术绝经占5.4%。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9岁。既往月经多,曾用甾体避孕药,肥胖及多次妊娠等与绝经晚有关;而吸烟及绝经前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可导致提早绝经。更年期症状不如西方妇女严重,与亚洲一些国家的研究结果接近,表明了种族和社会文化的不同对更年期症状的影响。产次、教育水平、绝经年龄、月经状况、哺乳、绝经时婚姻状态,以及生活中重大事件或环境变化等,均可以其特有方式影响更年期症状的轻重、出现早晚和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流行病学 更年期综合征
下载PDF
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中文版本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74
3
作者 杨洪艳 成芳平 +2 位作者 王小云 温泽淮 张春玲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引入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 (MENQOL) ,并测定其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将MENQOL译成中文并回译 ,30例预调查后 ,对 4 0 9例确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描述性分析 ,推断性分析等方法 ,测评量表的信度、效度、反... 目的 引入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 (MENQOL) ,并测定其信度、效度和反应度。方法将MENQOL译成中文并回译 ,30例预调查后 ,对 4 0 9例确诊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描述性分析 ,推断性分析等方法 ,测评量表的信度、效度、反应度。结果 因子分析得出 7个公因子 ,累积贡献率为 5 9.4 76 % ,与各维度的相关系数比较 ,表明中文版可产生 4个维度 ,包括 (血管舒缩症状、心理状态、生理状态、性生活 ) ,与英文版本的 4个维度相同 ;重测 4个维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0 6、0 .80 4、0 .94 1、0 .94 0 ;量表 4个维度的克朗巴赫系数分别为 0 .72 5 8、0 .82 34、0 .84 75和 0 .86 4 1;量表能敏感地反应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结论 MENQOL中文译本经初测效度、信度和反应度比较满意 ,适合中国更年期妇女的生存质量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生存质量量表 绝经期 反应度 信度 效度 更年期妇女 维度 版本 结论
原文传递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性激素、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及关系 被引量:68
4
作者 易伟莲 廖德权 +2 位作者 林柏云 肖亚景 袁汉尧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患者性激素、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腰椎骨密度(BMD)扫描结果将受试者分为3组,即POP组48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NOP)组32例及绝经前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P)患者性激素、细胞因子及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根据腰椎骨密度(BMD)扫描结果将受试者分为3组,即POP组48例、绝经后非骨质疏松(NOP)组32例及绝经前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放射免疫法、化学发光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110例受试者血清雌二醇(E2)、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骨碱性磷酸酶(BAP)及氨基端中段骨钙素(N-BGP)的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OP组患者血清IL-6、N-BGP及BAP水平增高,高于NO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而BMD和E2、IGF-1的水平则低于NOP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r=0.572、0.436,P<0.01),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541,P<0.01);IL-6与BMD、E2呈负相关(r=-0.584、-0.435,P<0.05),与N-BGP、BAP呈正相关(r=0.546、0.354,P<0.05);BMD与IL-6、年龄、N-BGP、BAP呈负相关(P<0.05),与E2、IGF-1呈正相关(P<0.05)。结论 POP患者IL-6、N-BGP、BAP、E2及IGF-1水平可作为临床诊治POP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激素 细胞因子 骨代谢指标 骨质疏松 绝经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 被引量:65
5
作者 张颖 陈梅 +1 位作者 郭银树 段华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403例,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样癌5...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宫腔镜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6月至2014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收治的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共403例,其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样癌5例,均为腺癌;癌前病变22例,均呈不典型增生。回顾性分析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点、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结果,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宫腔镜的诊断价值。结果(1)临床特点: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27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376例)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0±8)、(58±6)岁,平均绝经年限分别为(9.8±8.1)、(8.3±6.9)年,出现绝经后阴道流血、排液等症状者分别为13例(48.1%,13/27)、159例(42.3%,159/376),合并高血压病者分别为12例(44.4%,12/27)、140例(37.2%,140/376),合并糖尿病者分别为5例(18.5%,5/27)、43例(11.4%,43/376),两者间以上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超声检查: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为(1.3±0.7)cm,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0.8±0.4)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P=0.001)。(3)宫腔镜检查: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的息肉平均直径为(2.4±1.0)cm,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为(1.6±1.0)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P=0.004)。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共6例,其中腺癌4例,不典型增生2例。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22.2%(6/27)、100.0%(376/376)、100.0%(6/6)、94.7%(376/397)及94.8%(382/403)。结论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样癌及其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息肉 癌前状态 子宫内膜肿瘤 宫腔镜检查
原文传递
电针“关元”与“三阴交”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性激素及下丘脑β-EP调整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54
6
作者 胡玲 汪惠丽 +4 位作者 高忻洙 沈晓明 金荣 朱齐超 何宗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49-651,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关元”“三阴交”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整作用及二穴间相互影响。方法 :复制大鼠去卵巢模型 ,测定电针各单穴及配伍后对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 (E2 )、促卵泡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下丘脑β EP、子... 目的 :探讨电针“关元”“三阴交”对围绝经期模型大鼠神经内分泌的调整作用及二穴间相互影响。方法 :复制大鼠去卵巢模型 ,测定电针各单穴及配伍后对模型大鼠血清雌二醇 (E2 )、促卵泡激素 (FSH)、促黄体生成素 (LH)、下丘脑β EP、子宫脏器指数、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结果 :电针能降低围绝经期模型大鼠血清LH、FSH含量 ,升高血清E2 和下丘脑 β EP的含量 ,增加子宫脏器指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在对下丘脑 β EP的影响上 ,二穴配伍作用强于任一单穴。结论 :在对下丘脑 β EP的影响方面 ,“关元”与“三阴交”存在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大鼠 下丘脑 关元 三阴交 β—EP 电针 围绝经期 复制 降低
下载PDF
绝经后宫腔积脓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7
7
作者 何跃东 王晓丽 高雪梅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69-271,共3页
关键词 绝经 宫腔积脓 卵巢功能
原文传递
中国14家医院妇科门诊40~60岁患者绝经相关特征的调查 被引量:53
8
作者 陈蓉 郁琦 +12 位作者 徐克惠 谢梅青 雷小敏 任慕兰 阮祥燕 丁岩 符书馨 杨欣 林元 王惠兰 吴宜勇 张绍芬 郭雪桃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723-727,共5页
目的调查中国妇科门诊40~60岁患者的绝经相关特征。方法2008年3月至9月对中国14家医院妇科门诊40~60岁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其绝经过渡期、出现绝经症状和自然绝经的年龄以及对激素补充治疗的认知程度。结果共有1641... 目的调查中国妇科门诊40~60岁患者的绝经相关特征。方法2008年3月至9月对中国14家医院妇科门诊40~60岁患者采用统一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其绝经过渡期、出现绝经症状和自然绝经的年龄以及对激素补充治疗的认知程度。结果共有1641例患者完成了问卷调查。进入绝经过渡期、出现绝经症状和自然绝经的年龄分别为(47±4)、(46±4)和(49±3)岁。78.43%(1287/1641)的患者在绝经过渡期存在绝经相关症状,以轻、中度为主;最常见的5种绝经相关症状是乏力(71.48%,1173/1641)、易激动(68.68%,1127/1641)、失眠(67.65%,1110/1641)、骨关节和肌肉痛(64.11%,1052/1641)及潮热(57.90%,950/1641)。在绝经过程的不同亚阶段,出现绝经相关症状的程度不同,以绝经过渡期晚期和绝经后期最为明显,出现中、重度绝经相关症状者分别占59.1%(189/320)和51.1%(291/570)。76.5%(750/981)的患者在月经变化的过程中出现了绝经相关症状,17.5%(172/981)的患者是先有绝经相关症状后发生月经改变,6.0%(59/981)的患者在绝经后才出现绝经相关症状。在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激素补充治疗的知晓率达56.39%(733/1300),信息来源主要是妇产科医师,占54.08%(703/1300)。结论到医院就诊的绝经过渡期患者大部分有绝经相关症状,但以轻、中度为主;尽管大多数妇女是在月经变化的过程中出现绝经相关症状,但仍有一部分妇女是先有绝经相关症状后发生月经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期 绝经后期 疲劳 入睡和睡眠障碍 关节痛 激惹心境
原文传递
Female hepatology:Favorable role of estrogen in chronic liver disease with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被引量:49
9
作者 Ichiro Shimizu Nao Kohno +4 位作者 Katsuyoshi Tamaki Masayuki Shono Hui-Wei Huang Jiang-Hong He Deng-Fu Yao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32期4295-4305,共11页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ainly as a result of chronic necroinflammatory liver disease.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chro...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mainly as a result of chronic necroinflammatory liver disease. A characteristic feature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nd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is hepatic steatosis. Hepatic steatosis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lipid peroxidation in hepatocytes,which,in turn,activates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HSCs are the primary target cells for 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stimuli,and these cells produce extracellular matrix components. Chronic hepatitis B appears to progress more rapidly in males than in females,and NAFLD,cirrhosis and HCC are predominately diseases that tend to occur in men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Premenopausal women have lower hepatic iron stores and a decreased production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Hepatic steatosis has been observed in aromatase-deficient mice,and has been shown to decrease in animals after estradiol treatment. Estradiol is a potent endogenous antioxidant which suppresses hepatic fibrosis in animal models,and attenuates induction of redox sensitive transcription factors,hepatocyte apoptosis and HSC activation by inhibiting a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in primary cultures. Variant estrogen receptors are expressed to a greater extent in male patients with chronic liver disease than in females. These lines of evidence suggest that the greater progression of hepatic fibrosis and HCC in men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 may be due,at least in part,to lower production of estradiol and a reduced response to the action of estradiol.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ex-associated differences in hepatic fibrogenesis and carciogenesis may open up new avenu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liver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c fibrosi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epatic stellate cell ESTRADIOL Estrogen receptor Oxidative stress menopause Hepatic iron
下载PDF
激素治疗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0
10
作者 殷冬梅 刘真 +1 位作者 阮祥燕 王娟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428-431,共4页
目的综合评价激素补充治疗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理、心理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性研究125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有无经过激素治疗分为2组:A组65例患者未经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B组60例经过了6个月的激素补充治疗;测量基本参数,并填... 目的综合评价激素补充治疗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生理、心理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观察性研究125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按有无经过激素治疗分为2组:A组65例患者未经任何激素类药物治疗,B组60例经过了6个月的激素补充治疗;测量基本参数,并填写改良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menopau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ENQOL)。结果 60例实施激素补充治疗的更年期女性的Kupperman指数,SAS、SDS、MENQOL的结果均显著低于未经治疗者;35例患者治疗前后4项量表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补充治疗不仅可以显著缓解患者围绝经期出现的躯体不适,还能够改善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 生存质量 激素补充治疗
下载PDF
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去留的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庄留琪 孙菊芳 +3 位作者 杨秀兰 吴萍清 徐鸣华 肖志琴 《生殖与避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2-208,共7页
自1960年全国推广宫内节育器(IUD)至今己有千万妇女进入绝经期,绝经后IUD应予取出,但因种种因素尚有相当比例绝经后妇女并未取出IUD。作为异物的IUD长期不取是否安全?尚未报道。本研究调查了普查对象中绝经后妇女... 自1960年全国推广宫内节育器(IUD)至今己有千万妇女进入绝经期,绝经后IUD应予取出,但因种种因素尚有相当比例绝经后妇女并未取出IUD。作为异物的IUD长期不取是否安全?尚未报道。本研究调查了普查对象中绝经后妇女2658例,其中未取IUD者302例(IUD组)和无IUD妇女254例进行比较。通过病史询问和妇科检查结果提示:1.绝经后未取IUD者平均绝经年龄为49.73岁,明显高于对照组(48.99);子宫明显萎缩者与对照组相似;对健康情况无明显影响;患病史中IUD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通过276例宫腔分泌物直接涂片检查,白细胞和细菌计数与对照组相似。3.128例同时取出IUD,取器困难率于绝经<2年者为5%,≥2年者18%~35%。根据本研究结果,绝经后未取IUD者未见明显的危害性,但建议有条件取器者应在1年内取器,如绝经2年以上遇有取器困难而临床又无症状,不宜强行取器,以免造成严重创伤,可严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妇女 宫内避孕器 安全性
下载PDF
围绝经期妇女就诊及激素替代治疗态度调查 被引量:39
12
作者 夏建红 田丰莲 +1 位作者 赵庆国 何少兰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4,共2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围绝经期妇女的医疗保健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年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珠江三角地区、山区、东西两翼地区的地市级、县级的围绝经期妇女4489人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我省围绝经期妇女... 目的了解广东省围绝经期妇女的医疗保健行为,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年期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广东省珠江三角地区、山区、东西两翼地区的地市级、县级的围绝经期妇女4489人进行问卷调查,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我省围绝经期妇女有更年期症状的比例较高,但自我保健意识薄弱,就诊率仅为19.9%,其中36.2%的妇女就诊于内科,34.1%的妇女就诊于中医科,仅20.3%的妇女就诊于妇产科;在被调查人群中使用激素替代(HRT)治疗的比例仅1.4%;围绝经期妇女的医疗保健行为受文化程度、职业、经济发展、是否绝经及不同地域等因素的影响。结论需要进一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山区等地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问卷调查 医疗保健行为 治疗态度 干预
下载PDF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43
13
作者 陈禄英 侯雪梅 +1 位作者 李波波 林建锋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1期114-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每天12.5mg的...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2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每天12.5mg的剂量服用米非司酮片,对照组的患者采用每天6.25mg的剂量服用米非司酮片,连续服用90天。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痊愈率为83.33%(50/60),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38/60)。观察组有4例患者出现乏力、恶心、眩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乏力、恶心、眩晕症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均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雌二醇、黄体酮以及促黄体激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用药3个月后,子宫内膜厚度均有显著的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子宫内膜厚度的对比,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每天12.5mg的米非司酮口服的方案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剂量 米非司酮 围绝经期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下载PDF
北京妇产医院就诊妇女更年期症状发生率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崔亚美 阮祥燕 +6 位作者 田玄玄 张颖 武红琴 刘玉兰 甄洁 Diethelm Wallwiener Alfred O.Mueck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通过对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妇女在绝经后的特征。方法对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的绝经后妇女进行更年期症状评分。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4名妇女完成调查,出现更年期症状的... 目的通过对更年期妇女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妇女在绝经后的特征。方法对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的绝经后妇女进行更年期症状评分。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4名妇女完成调查,出现更年期症状的前5位症状依次为疲乏(79.38%)、失眠(76.80%)、易激惹(74.23%)、抑郁(67.01%)、心悸(67.01%),绝经后妇女为膝关节疼痛(100.00%)、阴道干燥(100.00%)、尿失禁(100.00%)、疲乏(77.68%)、失眠(75.89%)。其中性交疼痛和蚁走感的发生率低于50.00%,潮热的发生率为55.36%。对194名妇女相关性分析显示:高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值、较大年龄、文化程度低妇女更年期症状重。结论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更年期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分布不同于西方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年龄、教育程度、FSH可能与更年期症状有相关性,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孕酮(progesterone,P)、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与更年期症状相关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更年期症状 调查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治方式的探讨 被引量:43
15
作者 曹倩文 尤志学 +2 位作者 钱晓月 衡豆 唐梦莹 《中华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颈活检诊断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阴道镜下表现及其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诊断为HSIL,并接受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筋膜...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颈活检诊断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阴道镜下表现及其诊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1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诊断为HSIL,并接受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或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治疗的1 449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绝经组[已绝经者,213例(14.7%,213/1 449)]与未绝经组[未绝经者,1 236例(85.3%,1 236/1 449)]患者的阴道镜表现、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1)接受LEEP或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后,绝经组阴道镜下活检漏诊子宫颈癌的比例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9.4%(20/213)和3.8%(47/1 2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60,P<0.05).(2)绝经组阴道镜下图像评估≥HSIL的比例与未绝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6.1%(162/213)和78.2%(967/1 236),P=0.479];绝经组Ⅲ型转化区的比例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91.1%(194/213)和59.1%(731/1 236),P<0.05];Ⅲ型转化区者阴道镜下活检漏诊子宫颈癌的比例高于Ⅰ~Ⅱ型转化区者[分别为6.4%(59/925)和1.5%(8/524),P<0.05];绝经组单独由子宫颈管搔刮术(ECC)检出HSIL的比例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9.9%(21/213)和2.6%(32/1 236),P<0.05].(3)初始治疗采用LEEP的患者:绝经组的内切缘阳性率高于未绝经组[分别为20.5%(36/176)和10.5%(130/1 236),P<0.05];初始治疗采用LEEP并诊断为HSIL的患者中,绝经组的内切缘阳性率[分别为15.4%(25/162)和8.8%(105/1 189),P=0.008]及病变残留率[分别为52.0%(13/25)和26.7%(28/105),P=0.014]均高于未绝经组.(4)37例绝经组患者初始治疗采用筋膜外子宫全切除术,术后诊断子宫颈癌Ⅰa1期5例(13.5%,5/37).结论(1)与未绝经者相同,绝经后阴道镜下活检诊断为HSIL的患者,其阴道镜图像仍具有明确的≥HSIL病变表现.同时,绝经后ECC能增加HSIL的检出;相比未绝经者,绝经后HSIL患者合并子宫颈癌的风险增加,且易被阴道镜下活检漏诊.(2)LEEP具有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绝经期 阴道镜检查 锥形切除术 子宫切除术
原文传递
基于经验辨证的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分布 被引量:41
16
作者 辛意 王天芳 +11 位作者 杜彩凤 李力 任婕 金哲 赵红 经燕 邹小娟 刘宏奇 陈莹 王丽娜 刘瑞芬 王庆国 《中西医结合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22-526,共5页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个阶段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6月就诊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院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 目的:通过规范专家经验辨证,提取证候要素,总结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个阶段的常见证候及其证候要素的分布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6月就诊于全国7家三级甲等医院且符合疾病诊断和纳入标准的1582例更年期综合征门诊患者,对其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在专家经验辨证证候名称规范化的基础上,提取炳位和病性类证候要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初步规范后,涉及证候名称105个,常见证候是肾阴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和肾阴阳两虚证。在此基础上提取病位类证候要素6个,病性类证候要素17个。出现较多的病位类证候要素是肾、肝、脾、心,病,胜类证候要素是阴虚、气滞、气虚、阳虚、虚。围绝经期肝气郁结、脾肾两虚及气滞的分布较绝经后期明显增多,而绝经后期则多见肾阴虚证,且病位多在肾,其余证候与证候要素的分布趋势基本相似。结论:更年期综合征的证候分布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证候要素分布则相对简约。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两阶段的证候、证候要素在总体分布上具有一致性,但在一些证候及证候要素的出现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绝经前期 绝经后期 证候
下载PDF
绝经后妇女冠心病患者雌激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 被引量:38
17
作者 吕宝经 郭晋村 +3 位作者 陆尚彪 陈天适 荣烨之 沈霞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中内源性雌激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以正常绝经≥ 1年的 6 2例因胸痛收住本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的妇女为研究对象 ,且无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两组 ,... 目的 探讨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血中内源性雌激素、凝血及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以正常绝经≥ 1年的 6 2例因胸痛收住本院并经冠状动脉造影的妇女为研究对象 ,且无雌激素替代治疗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与非冠心病两组 ,空腹测定血中雌激素、凝血及纤溶系统指标。结果 两组间年龄、绝经年数差异无显著性。冠心病组较非冠心病组雌二醇、孕酮明显降低(P <0 0 0 1,P <0 0 5 ) ,促卵泡刺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升高 (P <0 0 1) ;而凝血系统中的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Ag)升高 (P <0 0 5 ) ;纤溶系统中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tPA)降低 (P<0 0 5 ) ,PAI 1升高 (P <0 0 5 )。结论 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较非冠心病患者血中雌二醇水平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妇女 冠心病 雌激素 凝血 纤溶系统
原文传递
不同穴位组合对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疗效比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9
18
作者 杨松柏 梅志刚 +4 位作者 蔡三金 雷华平 孙承红 陈玲 周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共6页
目的:评价不同穴位组合针刺对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交通心肾组(32例)取穴心俞、肾俞、四神聪、神门、三阴交;针刺跷脉组(32例)取穴照海、交信、申脉、仆参;耳穴刺激组(32例)取穴耳... 目的:评价不同穴位组合针刺对女性更年期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女性更年期失眠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交通心肾组(32例)取穴心俞、肾俞、四神聪、神门、三阴交;针刺跷脉组(32例)取穴照海、交信、申脉、仆参;耳穴刺激组(32例)取穴耳神门及耳迷走神经分布区敏感点,6天为一疗程,各组针刺4个疗程结束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法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法对失眠改善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睡眠潜伏期(SL)、快波睡眠潜伏期(RL)以及睡眠效率(SE)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耳穴刺激组SL[(40.08±16.54)min]和觉醒次数AT[(4.87±2.64)次]较其他两组[SL(50.36±18.47)min、(54.87±20.92)min,AT(5.98±2.11)次、(6.13±3.04)次]显著改善(均P<0.05),慢波睡眠的S3+4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均P<0.05);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显示,耳穴刺激组睡眠质量(0.78±0.12)显著优于针刺跷脉组(1.32±0.29),而总积分(4.34±1.43)则显著优于交通心肾组(7.48±3.09);耳穴刺激组愈显率[68.8%(22/32)]显著高于交通心肾组[53.1%(17/32)](均P<0.05)。结论:耳穴刺激比交通心肾针法和针刺跷脉法疗效更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 失眠 针刺疗法 耳针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坤泰胶囊与雌激素治疗绝经综合征有效性与安全性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7
19
作者 张庆云 王继伟 余金明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3期3445-3449,共5页
目的 系统评价坤泰胶囊与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绝经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00至2013年来国内外针对坤泰胶囊和雌激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有效数据并利用Re... 目的 系统评价坤泰胶囊与雌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绝经综合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全面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收集2000至2013年来国内外针对坤泰胶囊和雌激素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通过严格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提取有效数据并利用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初检出196篇文献,经筛选最终纳入6篇RCT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Kupperman评分:坤泰组与雌激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2,95%CI(-1.14,1.58),P〉0.05].(2)雌二醇水平:坤泰组与雌激素组相比升高雌二醇水平的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59.59,95%CI(-87.35,-31.83),P〈0.01],且后者对雌二醇水平的升高影响更为明显.(3)不良事件发生率:与雌激素组相比坤泰胶囊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RR=0.61,95%CI(0.45,0.83),P〈0.01].结论 坤泰胶囊能有效改善潮热出汗等绝经征候群,其作用与雌激素类似,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雌激素低,说明其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绝经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宫瘤消胶囊联合甲睾酮和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6
20
作者 郑凤俊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335-337,共3页
目的观察宫瘤消胶囊联合甲睾酮和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进行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睾酮片,1片/次,1... 目的观察宫瘤消胶囊联合甲睾酮和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进行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甲睾酮片,1片/次,1次/d;并在睡觉前口服米非司酮片,1片/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宫瘤消胶囊,4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肌瘤体积、促卵泡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6%、91.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体积、肌瘤体积均明显缩小,两组E_2、P、FS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联合甲睾酮和米非司酮治疗绝经期子宫肌瘤效果较好,可显著缩小肌瘤体积,降低E_2、P、FSH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瘤消胶囊 甲睾酮片 米非司酮片 子宫肌瘤 绝经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