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冰从肝论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被引量:6
1
作者 石琳 张冰(指导)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37-2740,共4页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表现出很多新的发病特点。张冰教授作为孟河京派的传承人,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认为消化系统疾病多具有心身疾病的特点,可以分为"脾属病证"和"胃属病证"两大类,与五脏六腑中...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表现出很多新的发病特点。张冰教授作为孟河京派的传承人,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认为消化系统疾病多具有心身疾病的特点,可以分为"脾属病证"和"胃属病证"两大类,与五脏六腑中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并提出对"肝决中焦"的认识和从肝论治的学术思想,治疗上以调畅气机、恢复脾胃正常的升降功能为要务,按照在上、在中、在下病位之不同,因势利导分而治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肝论治 消化系统疾病 肝决中焦 临床经验 张冰 孟河京派 心身疾病
原文传递
孟河医派膏滋药方调治内科病证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文翠芳 顾振宁 刘华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80-782,共3页
目的研究孟河医派膏滋药方调治内科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内科病证膏滋药方,采取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调治病证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了孟河医派223首膏滋药方,共调治内科病症45种,以虚劳、眩晕、血证... 目的研究孟河医派膏滋药方调治内科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内科病证膏滋药方,采取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调治病证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了孟河医派223首膏滋药方,共调治内科病症45种,以虚劳、眩晕、血证、痰饮和腰酸腰痛为主要病症,虚劳最多;调治证型28种,以气虚、阴虚为主。涉及药物(不含收膏药物)390味,以补气药、补阴药为主。虚劳常用药为当归、熟地、白芍等,眩晕常用药为白术、生地、白芍等,血证常用药为白芍、茯苓、人参等,痰饮常用药为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腰酸腰痛常用药为熟地、当归、白芍、杜仲等。孟河医派膏滋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当归-白术、当归-熟地、当归-白芍等,当归在膏滋常用中药组合关联规则网络图中居核心位置。结论孟河医派膏滋调治内科病证虚实兼顾,调虚为主。擅以心肝入手,以养血和血调治虚劳;益气升清调治眩晕;益脾统血,敛肝泻热调治血证;健脾理气,利水燥湿调治痰饮;补肾益精,强健腰脊调治腰酸腰痛等病。整体上膏滋用药主和缓调补而不伤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医派 膏滋 内科病证 用药规律
下载PDF
王跃“连苏饮”异病同治内科杂病
3
作者 周慎 王跃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年第9期6-7,17,共3页
王跃主任医师认为薛生白"连苏饮"辛开苦降,治肺胃不和之湿热证,药味少,药量轻,与孟河医派清润平稳,用药轻、巧、灵特点不谋而合;辛以开郁,苦以降上逆之火,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紫苏叶行气宽中,二药相和,中焦痰湿得化... 王跃主任医师认为薛生白"连苏饮"辛开苦降,治肺胃不和之湿热证,药味少,药量轻,与孟河医派清润平稳,用药轻、巧、灵特点不谋而合;辛以开郁,苦以降上逆之火,黄连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紫苏叶行气宽中,二药相和,中焦痰湿得化,郁结得开,热邪得以清散。呕吐伴胸脘部痞满、咽干、口苦、烦躁不安、夜寐不宁、舌红、苔黄、脉沉而数,夹湿浊,当伴头沉身困重等,苔黄腻,脉沉数而濡,均为胃中郁热、湿热中阻,皆可以连苏饮主之;内伤致湿热、湿毒蕴结中焦而呕吐;妊娠胎热上攻,胃气上逆致妊娠呕吐;外感致肺胃郁热而呕吐;若不吐,胸闷脘满、嗳气泛酸,烦躁不安,夜寐不宁等,亦属胃中郁热、湿热中阻、肺胃不和,亦均可用。所谓辨证论治,异病同治是也。附胃肠型感冒、妊娠剧吐、糖尿病胃轻瘫、肾衰呕吐验案4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苏饮 黄连 紫苏叶 清润平稳 薛生白 异病同治 胃肠型感冒 妊娠剧吐 糖尿病胃轻瘫 肾衰呕吐 孟河医派 王跃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孟河四大医家用方思想剖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承艳 张蕾 +1 位作者 吴承玉 任威铭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62-1365,共4页
《孟河四家医集》由张元凯、时雨苍等学者历时数年,经过广征博采整理而成的一部大型医籍。它总结了江苏孟河主要著名医家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体现了孟河医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用方经验... 《孟河四家医集》由张元凯、时雨苍等学者历时数年,经过广征博采整理而成的一部大型医籍。它总结了江苏孟河主要著名医家费伯雄、费绳甫、马培之、巢崇山、巢渭芳、丁甘仁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体现了孟河医派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用方经验。本文基于该书通过对孟河医派四大医家相关方剂信息的系统整理,剖析四大医家养生调摄、治疗内伤杂病及外感疫病的治疗思想。医家们在预防调摄时善用药膳,注重药食并补;治疗内伤杂病注重治病求本,强调补益为先;治疗外感时疫遵循三因制宜;具体遣方用药时以和缓轻灵简便为要,创制无名方,善用外治,活用鲜药,快捷廉验使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医家 用方思想 剖析
下载PDF
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临床用药经验传承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伟龙 张冰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06-209,共4页
孟河医派在近代中医药领域影响深远,医家已遍布全国。其中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坚持传承,不忘创新,在北京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孟河京派。文章针对眩晕的治疗,总结了费伯雄、马培之等孟河前辈滋肾... 孟河医派在近代中医药领域影响深远,医家已遍布全国。其中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坚持传承,不忘创新,在北京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孟河京派。文章针对眩晕的治疗,总结了费伯雄、马培之等孟河前辈滋肾柔肝、祛痰定风、顺气和中等临证经验,结合京派代表人物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传承人张冰教授潜镇浮阳、兼护脾胃的用药思路,梳理了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经验传承特色,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河京派 眩晕 颜正华 张冰
下载PDF
孟河明医隐故里 只因全豹历沧桑——杨博良先生家世暨生平简介 被引量:1
6
作者 邱浩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4期166-170,共5页
杨博良先生,世家子弟,舞象之年师从马培之弟子邓星伯,为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先生一生,鄙仕途黄粱之梦,淡泊荣华,任医道青囊之术,慈惠苍生。常有危急重证,洞见二竖,覆杯取效;无论贵贱妇儿,普同一等,倾力救治。药到春回,声名鹊起,口碑遐... 杨博良先生,世家子弟,舞象之年师从马培之弟子邓星伯,为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先生一生,鄙仕途黄粱之梦,淡泊荣华,任医道青囊之术,慈惠苍生。常有危急重证,洞见二竖,覆杯取效;无论贵贱妇儿,普同一等,倾力救治。药到春回,声名鹊起,口碑遐迩,传誉之后,若东进上海,仰仗师承、医术,显目民国医坛,蜚声海内,当非难事。然生性恬淡,隐归故里,埋名乡间,于家宅辟诊室,谨遵师授古训,恪守孟河家法,终日临证处方,课徒传艺;皓首平脉之时,安详辞世,可谓孟河衣钵传人、杏林隐士高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博良 孟河家法 醇正和缓 平淡神奇 医案古雅
下载PDF
孟河医家杨博良先生临证述要
7
作者 邱浩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405-7410,共6页
杨博良(1880—1952年)先生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授业老师。"醇正尚和缓,平淡见神奇",深得孟河神髓。尊《内经》为医道源头,奉《伤寒》《金匮》为论治根本,谙熟《本草》,师法前贤。辨证立法,依法组方,... 杨博良(1880—1952年)先生是孟河医派第三代传人。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授业老师。"醇正尚和缓,平淡见神奇",深得孟河神髓。尊《内经》为医道源头,奉《伤寒》《金匮》为论治根本,谙熟《本草》,师法前贤。辨证立法,依法组方,对证选药,应变配伍,环环紧扣,灵活自在。药尚冲和,巧用多效,慎用峻猛,讲究炮制,擅用药引,煎服精细。剂量据药物质地、病情需要而定。剂型据不同病证、疾病不同阶段调整。保养人身一团生气,善用轻巧灵动之品,拨动气机,给邪出路;疑难杂证,多以"从乎中治"为要取效;外科常从内治见功;医嘱反复叮咛"恬淡无为""怡悦性情"。于外感、内伤,妇、幼、外、五官等各科均有造诣。脉案文言撰写,舌脉症状推原病因病机,扼要引经据典,自然得出治则治法,理法方药,天衣无缝,文辞古雅,简明流畅,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博良 孟河医家 辨证准 药性熟 从乎中治 脉案古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