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王安石的学术渊源考论 被引量:5
1
作者 刘成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0-96,共7页
王安石的启蒙老师明确可考者有杜子野、张铸、谭三人。王安石的学术思想上可追溯至孟子,下可从同时代的王景山、刘敞等人处窥见若干端倪。而向来遭受质疑的周敦颐与李觏,也应与王安石存在着人际上的交往与思想上的交流。
关键词 王安石 学术渊源 孟子
下载PDF
浩然之气:孟子人生最高精神境界 被引量:6
2
作者 刘玉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8-10,共3页
孟子一生十分重视人的精神境界的培养和提升 ,他提出的“浩然之气”说对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至大至刚 ,配义与道是浩然之气的重要内涵 ;与人为善 ,忧患意识是“浩然之气”的修炼方法 ;动心忍性 ,反求诸己是“浩然之气”
关键词 孟子 “浩然之气” 精神境界
下载PDF
先秦时期的生态美思想──孟子、庄子解读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磊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45,共5页
先秦时期,孟子以生态美比喻人性善,认为生态美是自然界的本来面目,生态丑是人为破坏的结果。生态美的特征是绿色,其本质是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要保护生态美,就必须制止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庄子力图摆脱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局限... 先秦时期,孟子以生态美比喻人性善,认为生态美是自然界的本来面目,生态丑是人为破坏的结果。生态美的特征是绿色,其本质是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要保护生态美,就必须制止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庄子力图摆脱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局限,强调"无用之用"和生态美的超功利性质,主张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并无意中揭示了审美活动的个性化和自由的本质属性。同时,庄子否定人类中心主义,认为天生万物,本无贵贱,都有同样的生存发展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 生态环境 人类中心主义 孟子 庄子 先秦时期 孟子 庄子 审美价值 价值观
下载PDF
“徒法不能以自行”究竟何意——兼与张岱年、郭道晖等先生商榷 被引量:5
4
作者 林桂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35-40,共6页
“徒法不能以自行”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一章 ,原句是 :“故曰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对孟子这句话的解读 ,学界历来众说纷纭 ;但宋代大儒朱熹和清代张岱、焦循等以及不少近人的解读 ,都是值得认真商榷的。据《孟... “徒法不能以自行”出自《孟子·离娄上》第一章 ,原句是 :“故曰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对孟子这句话的解读 ,学界历来众说纷纭 ;但宋代大儒朱熹和清代张岱、焦循等以及不少近人的解读 ,都是值得认真商榷的。据《孟子·离娄上》的上下文甚至《孟子》整本书以及孙、赵岐等人的有关注疏 ,“徒法不能以自行”不是指“法”离开了“善”就不能“行”,而是指“法”离开了人的运用就不能“行”,就不能自己运作起来。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强调“善”的重要性 ,也不是强调“法”的重要性 ,更不是强调“善”与“法”相结合的重要性 ;而是强调人的“推行”的重要性 ,强调人的“运用”的重要性 ,强调人“行先王之道”的“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十三经注疏》 徒善 徒法 自行 孙Shi 赵岐
下载PDF
《礼记·乐记》之“心”与《孟子》之“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29-33,共5页
今本《礼记.乐记》言心计三十处。共有内在心智、常情、心术品性、百姓的情感意愿所向四种内涵。《乐记》言心构建了"心-物"互动的"应感论",注重人内在主观能动性的双向调整作用。与之时代相近的孟子同样也认识到... 今本《礼记.乐记》言心计三十处。共有内在心智、常情、心术品性、百姓的情感意愿所向四种内涵。《乐记》言心构建了"心-物"互动的"应感论",注重人内在主观能动性的双向调整作用。与之时代相近的孟子同样也认识到这一点。但二者在依心立言的其它方面却呈现出不同。其一,二者对于"欲"的态度不相同。其二,二者对于"诚和伪"的认识不同。其三,二者对于"觉"的理解不同。其四,二者对于"礼仪教化"的看法也不相同。唐君毅先生称孟子之心为"性情心或德性心",文中则概括《乐记》之心为"应感心或省察心"。思想之分异,正根源于人心所见之分异。比察《乐记》与孟子之心异,以略见二者思想之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乐记》 孟子 唐君毅 中国哲学
下载PDF
论孟、荀“礼”之差异及其与传统道德相异倾向的内在联系
6
作者 王旭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117-119,共3页
中国传统道德存在"私德"和"公德"两种道德倾向,这与孟子、荀子"礼"思想的差异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孟子的"礼"强调个人内在修为,追求由内及外的道德指标,带有明显的"私德"倾向。荀子... 中国传统道德存在"私德"和"公德"两种道德倾向,这与孟子、荀子"礼"思想的差异有着内在必然的联系。孟子的"礼"强调个人内在修为,追求由内及外的道德指标,带有明显的"私德"倾向。荀子之"礼"多注重以社会群体为单位、以公共关系为视角的外塑原则,带有明显的"公德"倾向。以孟、荀"礼"思想的差异为出发点来探讨其与中国传统道德的联系,无疑是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荀子 “礼” “私德” “公德”
下载PDF
简论诸子百家的廉政思想 被引量:2
7
作者 赖红卫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83-85,共3页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通过激烈的百家争鸣,阐发了丰富的廉政思想,其中尤以儒、墨、法、道这四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为大。诸子百家的廉政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廉政思想文化,并为它注入了新的内容。先秦思想家们的廉政思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当...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通过激烈的百家争鸣,阐发了丰富的廉政思想,其中尤以儒、墨、法、道这四家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为大。诸子百家的廉政思想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廉政思想文化,并为它注入了新的内容。先秦思想家们的廉政思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人民对廉政的渴求,对促进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 孟子 荀子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廉政思想
下载PDF
从孔孟“仁者爱人”到朱熹“仁者,爱之理,心之德” 被引量:4
8
作者 乐爱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14,共10页
对于孔子讲"仁",朱熹发挥孟子所言"仁,人心也",认为"仁"是以仁之性为体,发用于爱之情,由内而外不断生发的动态过程,兼性情、体用、仁爱、内外于一体,既不是汉唐诸儒"以爱为仁",又不是二程门人&... 对于孔子讲"仁",朱熹发挥孟子所言"仁,人心也",认为"仁"是以仁之性为体,发用于爱之情,由内而外不断生发的动态过程,兼性情、体用、仁爱、内外于一体,既不是汉唐诸儒"以爱为仁",又不是二程门人"离爱而言仁",因而是"爱之理"。同时,仁又具"生意",而包"仁义礼智"四德,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因而是"心之德",是"人心之全德""本心之全德"。相对于今天对孔子"仁"的解读,或只讲"仁"为外在道德,或只讲"仁"为内在心性,将二者分别开来,朱熹把"仁"界定为"爱之理,心之德",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孟子 朱熹 爱之理 心之德
下载PDF
《孟子》译本精神构式比较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翌 包通法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6,共7页
本研究基于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义理,力图给予和揭示同一《孟子》精神本体构式何以被表征为多样化的成因,并运用例证式研究手段,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对《孟子》所选的三个英译本—理雅各、大中华文库版和刘殿爵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 本研究基于功能学派翻译目的论义理,力图给予和揭示同一《孟子》精神本体构式何以被表征为多样化的成因,并运用例证式研究手段,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对《孟子》所选的三个英译本—理雅各、大中华文库版和刘殿爵译本进行对比分析,论证了译者在不同翻译目的和对目标读者期待关怀的驱使下,在翻译实践中会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因而造成上述现象的出现和译文表征与意义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目的论 精神构式
原文传递
老子的仁论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罗仲祥 《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 2003年第3期68-71,共4页
老子是第一个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和大道联系起来思考的思想家。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 ,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仁”的品格 ,从内涵上扩大了仁的人性表达 ,是真正意义上的仁论本体论思考 ;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 ,这是老子仁... 老子是第一个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和大道联系起来思考的思想家。把“仁”纳入大道的范畴 ,这从本质上提升了“仁”的品格 ,从内涵上扩大了仁的人性表达 ,是真正意义上的仁论本体论思考 ;老子“仁”的本质特征乃自然无为 ,这是老子仁论思想的逻辑起点和必然归宿 ;老子仁论思想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其思想奠定了中国仁学发展的基础 ,儒家仁学发展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 ,这与老子的仁论思想有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仁论 理论意义 人性 自然无为
下载PDF
爱的天空:探索先秦人性论的感性之纬 被引量:1
11
作者 池桢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1-41,共11页
"情"与人性论有密切关系,构成了人性论的基础。人性论最终要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社会以及如何去实现它。人性论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来自于情感,也就是对人类生存境地的关注、对苦难者的同情。从情感中来,诉诸于情感,最终去建立一个... "情"与人性论有密切关系,构成了人性论的基础。人性论最终要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社会以及如何去实现它。人性论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来自于情感,也就是对人类生存境地的关注、对苦难者的同情。从情感中来,诉诸于情感,最终去建立一个有着充沛情感的社会,这就是先秦人性论的感性之纬。孔孟把基于家庭的亲情和同情心作为其人性论的核心内容,并主张把这些感情扩充到整个社会;而老庄则主张内向的爱和同情,在个体人性完整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完美。这些思想家的共同点在于:他们都是从一种内在的、真实的情感出发来构建起其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论 孔子 孟子 老子 庄子
原文传递
从“圣之时者”看孟子的人生志趣
12
作者 谢凝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圣之时者"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这一概念既是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的体现,也是孟子对战国时代两种重要价值观念"圣人"与"时"的发展与提炼。孟子崇拜孔子,终其一生追随孔子精神,孔子自然是他心目中最完...  "圣之时者"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这一概念既是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的体现,也是孟子对战国时代两种重要价值观念"圣人"与"时"的发展与提炼。孟子崇拜孔子,终其一生追随孔子精神,孔子自然是他心目中最完美、最伟大的与时俱进的圣人。同时,"圣之时者"也是孟子对自身际遇的一种反思与感悟,是他一直渴望却难以实现的美丽憧憬。成为与时俱进的圣人是孟子的理想人生;固守信念,执着理想,以一身"浩然之气"行走于用兵争强、以功利相高的战国乱世却是孟子的现实人生。这两种不同的人生志趣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之时者 孟子 与时俱进 人生志趣
下载PDF
韩愈尊崇孟子探因——兼论唐人对孟子的接受 被引量:2
13
作者 兰翠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34,共8页
初盛唐人对孟子的接受,主要表现于引述孟子的言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中晚唐人发展为对孟子的学说进行专题讨论,显示出对孟子更高的兴趣。其中,韩愈崇孟最具推动力。韩愈自身的儒教学养及其欲以道统自振一代的抱负和理想是其崇孟的学缘基... 初盛唐人对孟子的接受,主要表现于引述孟子的言论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中晚唐人发展为对孟子的学说进行专题讨论,显示出对孟子更高的兴趣。其中,韩愈崇孟最具推动力。韩愈自身的儒教学养及其欲以道统自振一代的抱负和理想是其崇孟的学缘基础,而其崇孟的根本原因,在于孟子的思想可以为中唐存在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疗救的药方。韩愈以孟子的君臣之论反对藩镇分裂,以孟子的心性说为排佛的思想武器,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大一统的封建君主秩序,维护国家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韩愈 孟子
下载PDF
董仲舒人性论浅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春菊 《衡水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西汉中期 ,董仲舒在批判地继承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自己对人性的认识 :性未善 ;教而后善 ;性三品之分 ;义重于利。他的人性论观点是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综合 ,它的提出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
关键词 董仲舒 人性论 孟子 荀子 性未善论 性恶论 人性学说 思想家
下载PDF
《传习录》解《孟子》“尽心”三节辩误 被引量:2
15
作者 崔海东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3-18,共6页
阳明在解《孟子》"尽心"三节时,颠倒顺序,将本来的"庸→贤→圣"之为学次序,倒解为"圣→贤→庸"。其弊在于,误解了第一节上达工夫,遗漏了第二节涵养工夫,低看了第三节践履工夫。究其原因,是阳明反对朱子... 阳明在解《孟子》"尽心"三节时,颠倒顺序,将本来的"庸→贤→圣"之为学次序,倒解为"圣→贤→庸"。其弊在于,误解了第一节上达工夫,遗漏了第二节涵养工夫,低看了第三节践履工夫。究其原因,是阳明反对朱子所解三节义理,却沿袭朱子理路,以"格物致知"来解"尽心知性知天",又因他素以"致良知"来解"格物致知",故以"致良知"来解"尽心知性知天",从而判之为"生知安行"之圣人境,由此只能安排"存心养性事天"为"学知利行"之贤人境,"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为困学勉行之学者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 朱子 孟子 尽心三节
下载PDF
先秦时期儒家对孔子人道观的发展——以孟子、荀子为代表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军帅 苏文帅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7,11,共4页
孔子人道观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所提出的一系列问题皆在以后长期演变和不断完善,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依据。以先秦时期儒家孟子、荀子为代表,对孔子人道观发展的具体方面分别展开阐述。
关键词 孔子 人道观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20世纪《孟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论
17
作者 聂永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1-56,共6页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孟子以“永矢弗援”的批判精神与道德热忱而炳彪千秋。《孟子》一书立论更为详备 ,文字由简约而雄肆 ,文风亦由雍容和舒而为铺张扬厉 ,是极具感染力的文学散文。 2 0世纪的百年中 ,随着孟子思想研究的深... 作为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孟子以“永矢弗援”的批判精神与道德热忱而炳彪千秋。《孟子》一书立论更为详备 ,文字由简约而雄肆 ,文风亦由雍容和舒而为铺张扬厉 ,是极具感染力的文学散文。 2 0世纪的百年中 ,随着孟子思想研究的深入 ,《孟子》一书的文学价值和散文艺术成就为人所认识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纵观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有创获亦有偏蔽。回顾与总结百年《孟子》散文艺术研究 ,分析其得失 ,将会为进一步深化《孟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散文艺术 研究 述论
下载PDF
伦理文化浅议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绍侯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35-39,共5页
伦理文化或称伦理道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文化以人为本,以孝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家庭内部关系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故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伦理... 伦理文化或称伦理道德,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伦理文化以人为本,以孝为中心,强调个人道德修养,以家庭为单位,强调家庭内部关系和谐。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本保证,故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伦理文化,以期稳定、巩固其统治。对老百姓来说,在伦理道德的规范下,也可以享受到某种天伦之乐。但伦理文化也有糟粕,只有剔除“重人治轻法治”、“愚忠愚孝”、“歧视妇女”、“重义轻利”等糟粕,才能使伦理文化发扬光大,才能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特有的作用,并对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孝悌 仁义 五常 六纪 《论语》《孟子》《孝经》
下载PDF
关于孟子思想之新诠释——以政治思想为中心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源一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1-26,共6页
孟子的“仁义论”是综合原始儒家的“仁”论与前期墨家“义”论而形成,但是孟子将“仁义”概念结合于他的“心性”概念,从而创造出新的涵义。由此,孟子政治哲学确立了超阶级的普遍性与道德对于世俗权利的优越性。我们将具备此含义的孟... 孟子的“仁义论”是综合原始儒家的“仁”论与前期墨家“义”论而形成,但是孟子将“仁义”概念结合于他的“心性”概念,从而创造出新的涵义。由此,孟子政治哲学确立了超阶级的普遍性与道德对于世俗权利的优越性。我们将具备此含义的孟子之政治思想称为仁义的政治思想。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仁义政治思想的基本内涵;构成仁义政治思想的思维方式;以及其思维方式所蕴涵的意义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子 思维方式
下载PDF
朱熹对性善论与性恶论的“统合” 被引量:1
20
作者 乐爱国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114,共7页
朱熹既赞同程颐所言“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又赞同程颢所言“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以及与之相关的“善恶皆天理”;既讲孟子言性善“论性不论气,不备”,又讲荀子言性恶“论气不论... 朱熹既赞同程颐所言“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又赞同程颢所言“有自幼而善,有自幼而恶”,“善固性也,然恶亦不可不谓之性也”以及与之相关的“善恶皆天理”;既讲孟子言性善“论性不论气,不备”,又讲荀子言性恶“论气不论性,不明”,从而建构了兼性与气的人性论。这种对于孟、荀既有吸取又有批评的方式,可以为今人“统合孟荀”所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性善 性恶 孟子 荀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