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lico技术对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人体暴露风险评价
1
作者 程艳 郑洪艳 +8 位作者 白桦 王军兵 董银卯 何聪芬 董益阳 李铭 杨晓冉 任冬梅 邹运动 《职业与健康》 CAS 2009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将国外先进的in silico技术应用于毒性评价实践中,探讨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毒性作用途径并评价其人体暴露风险。方法采用国外先进的QSAR(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测试模块,对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皮肤接触... 目的将国外先进的in silico技术应用于毒性评价实践中,探讨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毒性作用途径并评价其人体暴露风险。方法采用国外先进的QSAR(quantitative 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测试模块,对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皮肤接触过敏性、人体感觉刺激性以及眼刺激性分别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并针对其人体感觉刺激性预测结果,计算三聚氰胺、三聚氰酸和三聚氰酸一酰胺的无可观察效应水平(no-observed-effect-level,NOEL)值。结果皮肤接触过敏性的可能性为环丙氨嗪(灭蝇胺)(97%)>三聚氰胺(80%)>三聚氰酸一酰胺(75%)~三聚氰酸二酰胺(75%)>三聚氰酸(18%)。感觉刺激性的可能性为三聚氰酸(88%)~三聚氰酸一酰胺(88%)>三聚氰胺(22%)~三聚氰酸二酰胺(22%)~环丙氨嗪(灭蝇胺)(22%)。眼刺激性的可能性均为23%左右。针对感觉刺激性作用途径,NOEL值为三聚氰胺(60ppm)>三聚氰酸(2.7ppm)~三聚氰酸一酰胺(2.7ppm)。结论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可能存在感觉刺激性和皮肤接触过敏性等作用途径。而且针对感觉刺激性作用途径,三聚氰酸和三聚氰酸一酰胺的NOEL值远低于三聚氰胺,提示其风险较高,需要引起注意。NOEL数值不仅为科学上对三聚氰胺以及类似物进行定量风险评价提供了依据,也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对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的风险管理和监督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 silico melamine:analogues:human EXPOSURE RISK Assessmen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