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社会文化角度看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成败之原因 被引量:3
1
作者 林志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从中日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从两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是外向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中国则是单一型。从两国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 从中日两国文化的心理传统来看,日本是无我为中心型,中国则是以我为中心型。从两国文化的历史传统来看,日本是外向开放型,中国则是内向封闭型。从两国文化的基本形态来看,日本是并存型,中国则是单一型。从两国文化的摄取形态来看,日本是全面摄取型,中国则是部分摄取型。从两国社会的协作形态来看,日本是非亲族协作型(忠),中国则是亲族协作型(孝)。从两国社会的教育形态来看,日本是普及、提高能力型,中国则是选拔、达到目的型。由于中日两国各自独特文化形态的差异,决定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的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文化 成功 失败
下载PDF
从《日本杂事诗》的修改看黄遵宪日本观的嬗变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立群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9期87-91,共5页
作为国内最早出现的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著作之一,《日本杂事诗》对于当时国人了解日本、认清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杂事诗》的“定本”和“原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黄遵宪在... 作为国内最早出现的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著作之一,《日本杂事诗》对于当时国人了解日本、认清中国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起到了重大作用,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杂事诗》的“定本”和“原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出版十余年后对其进行有意识的修改,包含着对日本的重新审视和评价。通过考察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看出通过担任驻日文化参赞等一系列外交职务,黄遵宪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近代民主观念逐步形成,对日本的认识也进一步深化。这无疑代表了当时先进的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日本观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遵完 明治维新 《日本杂事诗》 日本观
下载PDF
历史的比较与思考——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
3
作者 张琪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2002年第3期85-86,共2页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维新派效法日本明治维新 ,以图挽救民族危亡 ,但结果迥异。究其原因是 :两者的前提条件不同 ,方法、途径不同 ,国际环境不同。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 ,离开中国实际 。
关键词 中国 戊戌变法 日本 明治维新 比较 前提条件 变革方法 多革模式
下载PDF
论近代日本、朝鲜两国的社会变革——以日本明治维新与朝鲜甲申政变之比较为中心
4
作者 姜秀玉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47-53,共7页
日本明治维新和朝鲜甲申政变,可谓是东亚日朝两国试图把封建国家变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首次尝试。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而欲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的朝鲜甲申政变却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朝鲜最终坠入殖民地的深渊。综观近代日朝... 日本明治维新和朝鲜甲申政变,可谓是东亚日朝两国试图把封建国家变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首次尝试。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而欲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的朝鲜甲申政变却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朝鲜最终坠入殖民地的深渊。综观近代日朝两国社会变革,就不难发现两国的变法维新历史背景相近,时间相隔不远,都是以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手段,试图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同时,也能发现两国进行改革的斗争路线和手段、变革领导集团的实力、两国的文化特点却不尽相同。两国变革成败的历史必然性也寓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治维新 甲申政变 社会变革 近代化
下载PDF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科技教育之比较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邱龙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36-39,共4页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两国在科技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及为科技教育紧密联系的其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从科技教育这一侧面找出两国科技发展差距的原因... 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重要阶段。本文通过对洋务运动时期和明治维新时期中日两国在科技教育领域采取的措施,及为科技教育紧密联系的其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力图从科技教育这一侧面找出两国科技发展差距的原因,为今后中国科技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科技教育 科技人才
下载PDF
曲折中艰难前行——辛亥后社会长期动乱的困惑与思考
6
作者 陈奇 陈瑜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11年第3期6-10,共5页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对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感到困惑。然而纵观英、法、美、日诸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无一例外都经历过曲折与反复。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政治近代化是一个...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长期军阀割据、国家分裂、战争频仍、社会动乱的现实,让人们对革命的成果和意义感到困惑。然而纵观英、法、美、日诸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无一例外都经历过曲折与反复。中国的政治近代化进程亦然。政治近代化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须有一个起点、开端,然后才有可能继续前进。中国的民主革命,从辛亥算起,到1949年真正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时近40年,这较之英、法、美、日政治近代化所经历的反复与曲折、所经历的时间,并不为过。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近代化过程的起点和开端,没有辛亥革命,就没有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革命 政治近代化 起点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 曲折漫长
下载PDF
试论康有为明治改革思想之来源 被引量:1
7
作者 朱忆天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107-112,共6页
康有为的明治日本认识,不仅成为他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变法运动指导思想的主干。本文通过对清末摄取明治日本知识的概况、康有为获取明治日本改革思想的渠道,以及康有为编撰《日本变政考》时具体使用的日文参考读物等... 康有为的明治日本认识,不仅成为他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构成了变法运动指导思想的主干。本文通过对清末摄取明治日本知识的概况、康有为获取明治日本改革思想的渠道,以及康有为编撰《日本变政考》时具体使用的日文参考读物等的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康有为提出的"以日本为师"的口号,规定了中国近代变革运动的一大方向,意义深远,但由于当时有关明治日本研究的资料严重不足,加上浓厚儒家传统背景的重压,以及语言理解上的限制等,康有为对明治日本的把握,和当时的清朝官僚和其他知识阶层一样,依然处于零碎、肤浅的层面,不宜评价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明治日本 黄遵宪 日本国志 日本变政考
下载PDF
从《日本国志》看黄遵宪明治维新观
8
作者 黄涛 黄伟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7期64-66,共3页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将驻日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笔而书成《日本国志》,借以抒发他的改革理念。从黄遵宪写作《日本国志》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实可以揭示出该书及作者真实的明治维新观。
关键词 黄遵宪 《日本国志》 明治维新观 启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