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颌鲂含肉率及生化成分的分析 被引量:68
1
作者 谭德清 王剑伟 +1 位作者 但胜国 李文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2,共6页
研究了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 :厚颌鲂的含肉率为72 72 % ;其肌肉生化成分 (鲜重百分比 ) :水分含量为 79 2 6%、蛋白质 16 82 %、脂肪 2 10 %、灰分 1 0 8%、无氮浸出物 0 73 %、比能值 4... 研究了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的含肉率及其肌肉生化成分和能值。结果表明 :厚颌鲂的含肉率为72 72 % ;其肌肉生化成分 (鲜重百分比 ) :水分含量为 79 2 6%、蛋白质 16 82 %、脂肪 2 10 %、灰分 1 0 8%、无氮浸出物 0 73 %、比能值 4 93KJ/g及E/P2 9 3 3KJ/g。肌肉生化成分含量与体长变化无明显关系。经单因素方差分析 5— 6月份样品与 10月份样品在脂肪和无氮浸出物含量上有显著差异 (P <0 0 5)。肌肉中含有 17种氨基酸 ,总量为69 54% (干重百分比 ) ;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是 3 3 0 7% ,占氨基酸总量比例为 47 55% ;必需氨基酸指数 (EAAI)是 61 75。缬氨酸和异亮氨酸为限制性氨基酸 ;四种鲜味氨基酸含量为 5 85% (鲜重百分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含肉率 生化成分 氨基酸 营养价值评价
下载PDF
厚颌鲂和圆口铜鱼耗氧率与窒息点的测定 被引量:35
2
作者 孙宝柱 黄浩 +2 位作者 曹文宣 王剑伟 谭德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8-93,共6页
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2.3—4.7g厚颌鲂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用封闭静水式和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9.9—55.1g圆口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15—27℃条件下,厚颌鲂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耗氧率与水温呈线性关... 用封闭静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2.3—4.7g厚颌鲂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用封闭静水式和封闭流水式装置测定了体重9.9—55.1g圆口铜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结果表明:在15—27℃条件下,厚颌鲂的耗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耗氧率与水温呈线性关系;在水温24.8℃时厚颌鲂的窒息点为(0.91±0.08)mg/L。在水温23—27℃、封闭静水实验条件下,圆口铜鱼的耗氧率随体重增加而降低,两者呈指数关系;圆口铜鱼耗氧率昼夜变化明显,夜间耗氧率大于白天,推测圆口铜鱼夜间活动较多。在水温24.5—26.0℃条件下,体重21.8—46.3g圆口铜鱼的窒息点变幅较小,平均(1.14±0.23)mg/L。研究表明两种鱼都为耗氧率和窒息点较高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圆口铜鱼 耗氧率(OCR) 窒息点(AP)
下载PDF
厚颌鲂人工繁殖初报及胚胎发育观察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剑伟 谭德清 李文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0-136,共7页
从长江支流泸州龙溪河收集野生厚颌鲂 ,直接或经驯养后进行人工繁殖 ,并对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描述 ,旨在为厚颌鲂资源的增殖与开发提供参考。 3次未催产的人工授精实验 1次成功 ,受精率 12 0 % ;16次催产试验共注射了 32尾雌鱼 ,平均... 从长江支流泸州龙溪河收集野生厚颌鲂 ,直接或经驯养后进行人工繁殖 ,并对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描述 ,旨在为厚颌鲂资源的增殖与开发提供参考。 3次未催产的人工授精实验 1次成功 ,受精率 12 0 % ;16次催产试验共注射了 32尾雌鱼 ,平均催产率 6 2 5 % ;12次有效催产的平均受精率 6 2 1% ,孵化率 4 4 7%。每千克鱼注射 3mgPG +3ugLRH A2 ,可以获得较好的催产效果。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 18个时期 ,温度对发育进程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报 受精率 催产率 催产试验 催产效果 发育进程 人工繁殖 注射 观察 增殖
下载PDF
6种常用渔药对厚颌鲂鱼苗的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28
4
作者 李代金 黄辉 谭德清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5-29,共5页
在水温29-30℃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甲醛共6种药物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6种药物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78、6.50... 在水温29-30℃条件下,用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比例5:2)、高锰酸钾、晶体敌百虫、强氯精、溴氯菊脂、甲醛共6种药物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鱼苗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6种药物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5.78、6.50、4.90、2.55、0.042、12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445、0.528、0.268、0.190、0.003、7.500mg/L,厚颌鲂鱼苗对药物敏感性比一般鱼类高,实际用药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用药时间和用药量,溴氯菊脂不宜作为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下载PDF
厚颌鲂的年龄结构及生长特性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文静 王剑伟 +1 位作者 谢从新 谭德清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5-222,共8页
以鳞片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对龙溪河厚颌鲂(Megalobramapellegrini)种群开展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轮特征显著,可用于年龄鉴定,3~4月是年轮形成高峰时间。种群由0~7龄共8个龄... 以鳞片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对龙溪河厚颌鲂(Megalobramapellegrini)种群开展年龄结构与生长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鳞片年轮结构呈疏密切割型,年轮特征显著,可用于年龄鉴定,3~4月是年轮形成高峰时间。种群由0~7龄共8个龄组组成,以低龄个体为主,1-3龄个体占83.14%,体长分布主要集中在130~250mm间(77.71%)。体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50-250g(64.33%)。群体总性比为♀:♂=1:1.03,符合1:1理论比值。体长和鳞径呈直线关系,体长和体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且幂指数接近3,属于匀速生长类型,因此用VonBertalanffy方程描述其生长特性,相关生长参数分别为:渐近体长L∞=488.89min,渐近体质量W∞=2486.96g,k=0.1648,t0=-0.5453龄。体质量生长拐点t=6.40龄,对应体长、体质量分别为Lt=333.14mm,Wt=746.06g。厚颌鲂的总体生长性能逊于同属其他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特有鱼类 年龄 生长
下载PDF
厚颌鲂年龄材料的比较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明生 王剑伟 李文静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1,共4页
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的鳞片和骨组织中的耳石、鳃盖骨、匙骨、基枕骨五种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年轮特征进行了研究 ,对用不同材料鉴定年龄的优缺点和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认为鳞片、耳石和基枕骨是鉴定厚颌鲂年龄的较理想材料 ,用鳞片... 对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的鳞片和骨组织中的耳石、鳃盖骨、匙骨、基枕骨五种材料的形态结构及年轮特征进行了研究 ,对用不同材料鉴定年龄的优缺点和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 ,认为鳞片、耳石和基枕骨是鉴定厚颌鲂年龄的较理想材料 ,用鳞片和基枕骨鉴定年龄结果的相符率为 95 5 %;鳞径和骨径均与体长呈线性关系 ,并以鳞片和基枕骨为材料进行了生长退算 ,以骨径进行生长退算更接近于实测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年龄 鳞片 耳石 匙骨 主鳃盖骨 基枕骨
下载PDF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繁殖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文静 王剑伟 +1 位作者 谢从新 谭德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917-1925,共9页
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收集了1382尾厚颌鲂开展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繁殖期为4~7月份,盛期为4~5月份,在繁殖季节可借第二性征辨别性别。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个体组成,总性比♀∶♂=1∶1.83。厚颌鲂2龄初次性成熟(♀∶7... 从长江上游一级支流龙溪河收集了1382尾厚颌鲂开展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表明,厚颌鲂繁殖期为4~7月份,盛期为4~5月份,在繁殖季节可借第二性征辨别性别。繁殖群体主要由2、3龄个体组成,总性比♀∶♂=1∶1.83。厚颌鲂2龄初次性成熟(♀∶75%;♂∶94.7%),3龄个体全部成熟。最小性成熟雌性全长189.0mm,体长158.0mm,体重72.1g,成熟系数2.7%;雄性全长179.0mm,体长149.0mm,体重57.1g,成熟系数2.2%。厚颌鲂绝对怀卵量为(59587.22±59018)粒,相对怀卵量为(212.64±89.50)粒/g或(230.96±137.63)粒/mm,绝对怀卵量和相对怀卵量均在5龄大幅增长。比较繁殖力以3龄组最高,2、4、5龄组相近。集群繁殖需要18℃以上水温和其他一些生态因子刺激,亲鱼追逐约1h左右产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特有鱼类 繁殖 生物学
下载PDF
RACE法分离团头鲂生长抑素全长cDNA及其序列测定 被引量:20
8
作者 俞菊华 夏德全 +3 位作者 杨弘 贺艳辉 陈勇军 吴婷婷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3-539,共7页
生长抑素具有抑制脑垂体GH释放的作用,是调控鱼类生长的主要激素之一。本研究采用RT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法,分离和测定了团头鲂脑中生长抑素PSSI cDNA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3’R... 生长抑素具有抑制脑垂体GH释放的作用,是调控鱼类生长的主要激素之一。本研究采用RT和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法,分离和测定了团头鲂脑中生长抑素PSSI cDNA的全长核苷酸序列,并对该基因进行了结构和系统进化分析。3’RACE扩增得到700bp左右的片段,5’RACE分离得到500bp左右的片段,把3’片段与5’片段拼接得到全长cDNA。cDNA全长735bp[不含poly(A)],5’端非翻译区有100nt,3’端290bP[不包含poly(A)],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345bp。该序列与金鱼PSSI cDNA序列同源性为90%,主要差异在5’端非翻译区。团头鲂生长抑素mRNA阅读框编码114个氨基酸,包括一些酶切位点,产生26个氨基酸的大分子态生长抑素,进一步加工成与人等结构相似的14个氨基酸的生长抑素;团头鲂生长抑素前体氨基酸序列与金鱼、虹鳟、鲶鱼、鮟鱇、蛙、牛、鼠、鸡、猴、人等的比较发现,它与金鱼的同源性最高达95%,与鮟鱇最低50%,与人68%。这说明生长抑素基因在长期的进化中相当保守,同时,也因为鱼类生活环境多样导致基因变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E法 分离鉴定 团头鲂 生长抑素 CDNA 序列测定
下载PDF
厚颌鲂胚后发育观察 被引量:21
9
作者 李文静 王剑伟 +1 位作者 谭德清 但胜国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29-736,共8页
以人工繁殖所得的仔鱼为材料,观察了厚颌鲂胚后发育过程,对各个发育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厚颌鲂胚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16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4.78±1.12) mm,肌节数43对.孵出后115.5 h卵黄吸尽,仔鱼完全依... 以人工繁殖所得的仔鱼为材料,观察了厚颌鲂胚后发育过程,对各个发育期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结果表明,厚颌鲂胚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2个阶段16个时期.初孵仔鱼平均全长(4.78±1.12) mm,肌节数43对.孵出后115.5 h卵黄吸尽,仔鱼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营养,进入晚期仔鱼阶段,此时仔鱼全长(7.11±0.90) mm.发育至47 d时开始出现鳞片,标志着进入了幼鱼阶段,此时全长(19.75±3.71) mm.在22.2~25.0 ℃条件下经过68 d的发育,全长(31.82±3.87) mm的鱼苗,鳞片出齐,基本具备成鱼特征.在胚后发育过程中,鱼体长度生长、鱼体长度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其中,孵出期的生长速度最大;肛后长/全长比例随胚后发育逐渐增加,最后稳定在45%左右;体长/体高比值逐渐减小,并逐渐与成鱼的比例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胚后发育
下载PDF
厚颌鲂种群遗传结构及哑基因问题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焕章 汪亚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4-196,共3页
关键词 鱼纲 厚颌鲂 种群遗传结构 哑基因
下载PDF
Cu^(2+)、Zn^(2+)、Cd^(2+)对厚颌鲂幼鱼的联合致毒效应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程霄玲 郑永华 +2 位作者 唐洪玉 金素雅 谢全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9,共6页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 采用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方法与加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Cu2+、Zn2+、Cd2+对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结果显示:3种重金属离子对厚颌鲂幼鱼的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Cu2+、Cd2+、Zn2+,其中Cu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54 mg/L、0.38 mg/L、0.27 mg/L、0.23 mg/L;Cd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14.32 mg/L、8.34 mg/L、6.36 mg/L、4.44 mg/L;Zn2+对厚颌鲂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21.95 mg/L、17.56 mg/L、15.33 mg/L、14.62 mg/L。Cu2+、Cd2+、Zn2+对厚颌鲂幼鱼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56 mg/L、0.849 mg/L、3.372 mg/L。Cu2+、Cd2+、Zn2+两两共存时对厚颌鲂幼鱼96 h的联合毒性效应均表现为毒性增强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 Zn2+ Cd2+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 幼鱼 联合毒性
下载PDF
厚颌鲂两个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王瑾瑾 童金苟 +1 位作者 张耀光 彭作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75-979,共5页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俗称乌鳊,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鲂属(Megalobrama)[1],是长江上游特有的经济鱼类之一。厚颌鲂曾被认为是三角鲂(M.terminali)的同种异名,后经罗云林[2]...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俗称乌鳊,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鲌亚科(Cultrinae)、鲂属(Megalobrama)[1],是长江上游特有的经济鱼类之一。厚颌鲂曾被认为是三角鲂(M.terminali)的同种异名,后经罗云林[2]对鲂属物种的性状差异进行详细分析后,将其确立为有效种。然而,近年来,由于栖息地不断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微卫星标记 线粒体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长江上游龙溪河厚颌鲂种群资源的利用现状和保护 被引量:8
13
作者 高欣 谭德清 +1 位作者 刘焕章 王剑伟 《四川动物》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9-333,共5页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种群资源显著减少。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支流龙溪河的厚颌鲂种群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现有的捕捞强度(0.94年-1... 由于栖息地被破坏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长江上游特有鱼类厚颌鲂M egalobrama pellegrini的种群资源显著减少。利用单位补充量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江上游支流龙溪河的厚颌鲂种群资源已经被过度开发,现有的捕捞强度(0.94年-1)远超过种群可承受的水平(F40%=0.18年-1,F0.1=0.20年-1和F25%=0.30年-1);繁殖潜力比为4.50%,低于25%,将造成种群的补充量不足,导致种群资源量下降;限制捕捞强度和捕捞规格是控制过度捕捞、保护种群资源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单位补充量模型 种群 保护
下载PDF
盐酸环丙沙星对厚颌鲂幼鱼GOT和GPT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洪泽 郑永华 +3 位作者 胡文达 唐洪玉 周梦 黎学练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5,共6页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对(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厚颌鲂的肝脏、肌肉和鳃组织GOT活性呈现不规则变化;随... 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研究了盐酸环丙沙星对(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厚颌鲂的肝脏、肌肉和鳃组织GOT活性呈现不规则变化;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试验前期肝脏GPT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试验中期以后则出现先升后降,然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肌肉和鳃组织GPT活性呈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总体则基本呈现不规则变化;盐酸环丙沙星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GOT和GPT活性大小依次为肝脏>鳃>肌肉;通过GO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29、27和32 d;通过GPT活性变化可判断,肝脏、肌肉和鳃组织的休药期分别为37、28和34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环丙沙星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 GOT GPT 休药期
下载PDF
养殖密度对厚颌鲂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肠道抗氧化应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尧 陈晨光 +1 位作者 张洁若 高煜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本研究拟通过养殖实验确定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最适养殖密度;同时,利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养殖密度对厚颌鲂幼鱼肠道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组,分别为0.15 kg/m^(3) (50尾... 本研究拟通过养殖实验确定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最适养殖密度;同时,利用酶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养殖密度对厚颌鲂幼鱼肠道抗氧化酶活性及氧化应激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实验设计5个密度处理组,分别为0.15 kg/m^(3) (50尾/桶)、0.24 kg/m^(3) (80尾/桶)、0.34 kg/m^(3) (110尾/桶)、0.42 kg/m^(3) (140尾/桶)和0.50 kg/m^(3) (170尾/桶),每组设置3个平行,实验周期为42 d。结果显示,当养殖密度从0.15 kg/m^(3) 逐渐升高到0.50 kg/m^(3) 时,厚颌鲂幼鱼生长(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最大密度时(0.50 kg/m^(3) )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0.34 kg/m^(3) 密度实验组(P<0.05)。同时,最高养殖密度处理组(0.50 kg/m^(3) )饲料系数显著高于中低密度实验组(0.15、0.24和0.34 kg/m^(3) )(P<0.05),说明过高养殖密度不利于厚颌鲂幼鱼的生长和饲料利用。实验表明,提高养殖密度并未影响厚颌鲂幼鱼成活率(P>0.05),各组存活率均较高(>97%)。当养殖密度为0.34 kg/m^(3) 时,厚颌鲂幼鱼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密度实验组(P<0.05)。厚颌鲂幼鱼肠道抗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受到养殖密度的显著影响,其中,0.24和0.34 kg/m^(3) 密度处理组鱼体肠道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最低密度组(0.15 kg/m^(3) )和高密度组(0.42、0.50 kg/m^(3) )(P<0.05);最高密度实验组(0.50 kg/m^(3) )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最低,而丙二醛(MDA)含量最高(P<0.05);谷胱甘肽(GSH)含量最高值出现在0.34 kg/m^(3) 处理组,显著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5)。最低密度实验组(0.15 kg/m^(3) )厚颌鲂幼鱼肠道细胞色素P450(CYP1 A)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较高密度实验组(0.42 kg/m^(3) )(P<0.05);最高养殖密度组(0.50 kg/m^(3) )鱼体肠道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基因相对表达量最高,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MnSOD)相对表达量最低,与0.34 kg/m^(3) 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 养殖密度 生长 饲料利用 肠道氧化应激
下载PDF
厚颌鲂仔稚鱼消化酶活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芹 唐洪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13,共5页
测定了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仔稚鱼从出膜到30日龄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即能检测到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2日龄检测到碱性磷酸酶活性。投喂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 测定了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仔稚鱼从出膜到30日龄的生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初孵仔鱼即能检测到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2日龄检测到碱性磷酸酶活性。投喂组可溶性蛋白含量随日龄的增加显著增加(P<0.05),饥饿组可溶性蛋白含量6日龄前增加不显著,6日龄后开始下降。所测消化酶的全活力与比活力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各消化酶的全活力基本是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投喂组胰蛋白酶比活力在10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胰蛋白酶比活力在4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投喂组淀粉酶在5日龄达到最大值,从6日龄到12日龄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随后增加至15日龄的(0.912±0.090)mU/mg,在试验后期均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饥饿组淀粉酶比活力的最大值出现在1日龄,从2日龄到8日龄变化不显著,8日龄后显著下降。投喂组脂肪酶比活力在18日龄达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脂肪酶比活力1日龄到6日龄变化不显著,6日龄后显著下降。投喂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从2日龄到12日龄显著上升,12日龄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饥饿组碱性磷酸酶比活力从2日龄到8日龄显著上升,8日龄达到最大值,随后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 发育 消化酶 活性
下载PDF
厚颌鲂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娜 杜长雷 +1 位作者 金丽 张耀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6-42,共7页
采用血细胞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厚颌鲂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三种类型粒细胞。红细胞有幼稚、成熟和衰老三种形... 采用血细胞常规染色和细胞化学染色对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外周血细胞形态及细胞化学特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厚颌鲂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血栓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三种类型粒细胞。红细胞有幼稚、成熟和衰老三种形态,其中幼稚和衰老红细胞较少见;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其次是淋巴细胞。粒细胞中Ⅰ型和Ⅱ型较常见,Ⅲ型粒细胞少有。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幼红细胞、血栓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呈ACP弱阳性;单核细胞呈ACP和ANAE阳性;Ⅰ型粒细胞是嗜中性粒细胞,POX、ACP和ANAE阳性;Ⅱ型粒细胞是PAS-GL,PAS强阳性和ACP阳性;Ⅲ型粒细胞是Ⅰ型粒细胞的晚期形态。厚颌鲂的PAS-GL可能是嗜酸性/嗜碱性粒细胞,而不是嗜碱性粒细胞的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 血细胞 细胞化学
下载PDF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周梦 郑永华 +3 位作者 胡文达 唐洪玉 李洪泽 黎学练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5-59,共5页
以(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通过观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酶活性的... 以(30±2.3)g/尾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幼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胸腔注射法,通过观察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对厚颌鲂幼鱼各组织酶活性的影响变化及其休药期。结果显示,在同一浓度下,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SOD活性出现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而随着浓度的增加,则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肝脏、肌肉和鳃组织MDA,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均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厚颌鲂各组织SOD和MDA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影响最小的是肌肉,其次是鳃、肝脏;通过SOD和MDA变化情况,确定休药期为28 d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 SOD MDA 休药期
下载PDF
鲂属4种鱼类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大龙 杜睿 +6 位作者 聂竹兰 杨振华 罗伟 易少奎 高泽霞 王卫民 陈柏湘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利用湖北鄂州梁子湖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T)、浙江钱塘江原种场的三角鲂Magalobrama terminalis(S)、四川泸州龙溪河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H)、广东西江肇庆的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G)野生亲鱼进行多种... 利用湖北鄂州梁子湖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T)、浙江钱塘江原种场的三角鲂Magalobrama terminalis(S)、四川泸州龙溪河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H)、广东西江肇庆的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G)野生亲鱼进行多种杂交组合与自交,所有杂交与自交组合为T♀×T♂、T♀×H♂、T♀×S♂、T♀×G♂、S♀×S♂、S♀×T♂、S♀×G♂、H♀×H♂、H♀×T♂,将各组合受精卵在室内同一水泥池不同孵化桶内孵化,并将各组合子代培育45日龄。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均相对较高,初步证明鲂属种间杂交具有可行性;团头鲂与厚颌鲂正反交子代除体高杂种优势不明显外,体长与体质量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团头鲂与三角鲂正反交子代的体长、体质量、体高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因广东鲂母本催产失败,团头鲂与广东鲂正反交以及三角鲂与广东鲂正反交子代是否有杂种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 三角鲂 广东鲂 厚颌鲂 种间杂交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对厚颌鲂稚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芹 唐洪玉 +1 位作者 郑永华 张伟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9-44,共6页
该试验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厚颌鲂稚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成5组,分别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10d(S10)、饥饿15d(S15)后再恢复投喂.选取样品分析测定厚颌鲂生长以及饥饿和再投喂后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 该试验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厚颌鲂稚鱼生长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成5组,分别饥饿0d(S0)、饥饿3d(S3)、饥饿6d(S6)、饥饿10d(S10)、饥饿15d(S15)后再恢复投喂.选取样品分析测定厚颌鲂生长以及饥饿和再投喂后胰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厚颌鲂稚鱼在饥饿后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S3表现出超补偿生长现象,S6表现出完全补偿生长现象,而S10,S15则表现出部分补偿生长现象.胰蛋白酶比活力在饥饿期间显著下降(p<0.05),恢复投喂后S3,S6与S0(p>0.05)无显著差异,而S10,S15则显著低于S0组(p<0.05).淀粉酶比活力在饥饿3d后升高,随后随饥饿时间增加而降低,恢复投喂后S3,S6的淀粉酶活性与S0无显著差异(p>0.05),S10,S15则显著低于S0(p<0.05).脂肪酶比活力在饥饿3d后显著降低(p<0.05),随后随饥饿时间增加而升高,恢复投喂后各组的脂肪酶活性均有上升,但均未达到S0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颌鲂Megalobroma pellegrini 稚鱼 饥饿 再投喂 消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