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总结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或重建钛板联合颏下岛状瓣嵌合下颌下腺治疗下颌骨3期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目的总结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或重建钛板联合颏下岛状瓣嵌合下颌下腺治疗下颌骨3期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3期MRONJ患者。患者采用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治疗,组织缺损范围较大者需联合颏下岛状瓣嵌合下颌下腺,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术后2周和复查时口内外切口是否愈合,以及并发症(钛板折断)的发生情况,并计算患者的黏膜初期愈合率(术后2周,黏膜愈合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64.6±8.9)岁;其中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患者33例,重建钛板联合颏下岛状瓣嵌合下颌下腺患者7例。患者骨缺损长度为(4.5±1.4)cm(2.1~8.0 cm),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90%(36/40)的患者黏膜初期愈合,10%(4/40)的患者出现钛板折断。结论对3期下颌骨MRONJ患者,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或重建钛板联合颏下岛状瓣嵌合下颌下腺治疗的效果可靠。展开更多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系统评价使用双膦酸盐药物(bisphosphonates,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种植术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发生率,为临床评估相关风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i...目的系统评价使用双膦酸盐药物(bisphosphonates,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种植术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发生率,为临床评估相关风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纳入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5月发表的关于使用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或种植术后发生MRONJ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5.0软件对种植体早期失败率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口服BPs患者植入1182颗种植体,静脉注射BPs患者植入79颗,共计1261颗种植体。口服BPs患者合并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1.7%(95%CI:0.3%~3.9%),MRONJ发生率为0。静脉注射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0,MRONJ发生率为5.6%。结论口服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术后MRONJ发生率低,与健康人群基本相当。静脉使用BPs患者种植术后发生MRONJ风险较高,临床适应证选择应慎重。展开更多
目的评价翻瓣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潜在风险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目的评价翻瓣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潜在风险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应用抗骨吸收和(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史患者。按照患者用药方案特点分为低剂量抗骨吸收药物组、高剂量抗骨吸收药物组和高剂量抗骨吸收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组三类。其中女性15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62.4岁(范围:27~87岁)。共有31颗患牙有拔牙指征。采用翻瓣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进行患牙拔除,术后密切随访。观察拔牙创伤口黏膜愈合状态,是否肿胀、有无瘘管、有无脓液及骨质暴露,评价患者拔牙窝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计18例,其中骨质疏松9例,恶性肿瘤9例。用药方案中采用低剂量抗骨吸收药物10例,高剂量抗吸收药物5例,高剂量抗骨吸收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3例。本组18例患者共31颗患牙采用翻瓣联合骨管技术进行拔除,局部麻醉下完成13例,全身麻醉下完成5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3~51个月)。18例患者绝大多数拔牙创[97%(30/31)]恢复理想。1例患者右下颌第三磨牙拔牙位点在术后1个月时出现颌骨暴露,形成MRONJ,其余6个拔牙位点愈合理想。结论在MRONJ潜在风险患者中,应用翻瓣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可以安全、有效缓解口腔内牙齿炎症。展开更多
目的:探究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单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引起的发生在下颌骨的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目的:探究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单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引起的发生在下颌骨的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病区经手术治疗的中早期下颌骨MRONJ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疾病、伴发疾病、用药方案(药物种类、用药时长)、MRONJ分期、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所有患者在手术中行下颌骨边缘切除术去除坏死骨,运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定期复查随访,评价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女12例,男1例),年龄(66.69±13.14)岁。原发疾病包括骨质疏松7例,肺癌2例,乳腺癌3例,前列腺癌1例;2例伴发糖尿病,2例伴发心血管疾病,1例伴发干燥综合征。9例患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平均用药时间(37.7±20.0)个月,7例患者同时服用了来曲唑片等其他药物;3例患者应用地舒单抗注射液,平均用药时间(10.3±11.9)个月;5例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平均用药时间(55.20±27.20)个月,2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或阿卡波糖片。MRONJ 1期4例,2期9例。13例患者均采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平均随访11.9个月(9~17个月),13例患者皆治愈,无溢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为(68.46±14.05)分,术后评分为(82.31±1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77±0.73)分,术后评分为(0.3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中早期单纯使用抗骨吸收类药物的下颌骨MRONJ患者中可以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稳定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模型,探究特立帕肽对MRONJ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月龄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唑来膦酸(80μg/kg),每周1次,持续7周,第8周拔除右上颌第一、第二磨...目的:建立稳定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模型,探究特立帕肽对MRONJ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月龄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唑来膦酸(80μg/kg),每周1次,持续7周,第8周拔除右上颌第一、第二磨牙。拔牙术后8周,观察大鼠颌骨坏死情况。将颌骨坏死建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和特立帕肽(60μg/kg,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micro-CT检测,评价特立帕肽对MRONJ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大鼠颌骨坏死未见愈合,且坏死程度加重;micro-CT影像见颌骨纹理紊乱,边缘粗糙,死骨形成,骨破坏区与鼻旁窦相通。实验组见大鼠拔牙创逐渐缩小,67%的大鼠拔牙创完全愈合;micro-CT影像见拔牙创内新骨形成,牙槽骨愈合征象。结论:特立帕肽对大鼠MRONJ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分析药物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的病例资料,提出一种用于指导MRONJ临床诊疗的新分期方法。方法:总结2008—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MRONJ患者的影像学资...目的:通过分析药物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的病例资料,提出一种用于指导MRONJ临床诊疗的新分期方法。方法:总结2008—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MRONJ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式,将下牙槽神经管、下颌骨下缘及上颌窦底等作为划分骨质破坏严重程度的解剖学标志,再根据病损组织是否存在明确的界线,提出了一种新的MRONJ四分期二亚分类法及相应的治疗策略。结果:根据骨坏死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4期,0期(7例),Ⅰa期(18例),Ⅰb期(14例),Ⅱa期(12例),Ⅱb期(15例),Ⅲ期(8例)。治疗后62例患者病情稳定,12例出现骨坏死进展。结论:新的分期方法及相应治疗策略适用于MRONJ的临床诊疗。展开更多
目的:总结药物相关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标本病理特点,结合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工作中有效治疗MRONJ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目的:总结药物相关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标本病理特点,结合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工作中有效治疗MRONJ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颌骨刮治术和颌骨区段截骨术进行治疗的23例MRONJ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MRONJ病理特点,并结合手术治疗方式,探讨基于病理表现特征下的临床治疗策略。MRONJ诊断标准和疾病分期依据2014年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会专家共识进行判定。结果:本组患者5例采用颌骨区段截骨治疗,均为Ⅲ期;18例采用颌骨刮治治疗,其中Ⅱ期5例,Ⅲ期13例。5例颌骨区段截骨术的MRONJ标本病理特征从浅至深分为炎症区、骨硬化区、骨反应带,为更好分析颌骨刮治术的标本病理表现特征,我们将仅包括炎症区的表现定义为Ⅰ类病理特征,包括炎症区和骨硬化区的表现定义为Ⅱ类病理特征,而包括炎症区、骨硬化区和骨反应带的表现定义为Ⅲ类病理特征。18例颌骨刮治术患者病理特征分布如下:Ⅰ类38.9%(7/18),Ⅱ类44.4%(8/18),Ⅲ类16.7%(3/18)。5例患者采用颌骨区段截骨术治疗,术后完全愈合。18例患者采用颌骨刮治术治疗,术后完全愈合的患者中病理特征分别为Ⅰ类2例,Ⅱ类和Ⅲ类各1例;而术后出现MRONJ复发的患者中病理特征分别为Ⅰ类5例,Ⅱ类7例和Ⅲ类2例。结论:MRONJ病变由浅至深的病理表现可分为炎症区、骨硬化区、骨反应带;颌骨刮治术治疗MRONJ复发的常见原因可能为术中未充分去除骨硬化区,而遗留的骨硬化区可能阻断了骨创愈合所需要的血运、营养因子及间充质干细胞。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上颌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8例上...目的探讨上颌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8例上颌骨MRONJ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发病时的年龄、病变阶段、治疗方法和预后等)。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发病时年龄为(65.6±11.1)岁。根据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协会的指南,将患者的病变分成2、3阶段,第2阶段的病变10例,进行颌骨部分切除术后严密缝合,其中直接拉拢缝合4个病灶,邻近瓣覆盖4个病灶,颊脂垫瓣和邻近瓣联合使用覆盖2个病灶;第3阶段的病变18例,采用死骨摘除术,并形成引流通道。术后定期随访,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口腔局部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价手术疗效。结果第2阶段的病变患者在切除坏死骨后,随访12~52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评分[(1.20±2.53)分]显著低于术前[(6.70±0.95)分](P<0.05)。8例患者的病变区黏膜完全愈合,无新的死骨形成;2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就诊时发展为第3阶段。首次就诊的18例第3阶段病变患者,在摘除死骨后术后随访2~67个月,患者感染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疼痛评分[(3.40±0.51)分]显著低于术前[(7.06±1.00)分](P<0.05)。结论颌骨部分切除彻底去除病变骨质后软组织瓣封闭创口是针对上颌骨MRONJ第2阶段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而上颌骨第3阶段病变在采用死骨摘除术建立通畅的引流后,能快速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展开更多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于使用双膦酸盐类等药物的患者身上,主要表现为颌骨坏死。目前,MRONJ的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缺乏明确的治疗金标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于使用双膦酸盐类等药物的患者身上,主要表现为颌骨坏死。目前,MRONJ的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缺乏明确的治疗金标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第二代富血小板血液浓缩物,其制备相较于第一代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更为简便,且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危险和感染风险。然而,PRF在MRONJ的手术辅助治疗方面是否能起到促进创口愈合和软硬组织再生的作用尚不明确。文章就近年来关于PRF在MRONJ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PRF在预防和治疗MRONJ中的效果。展开更多
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是一类骨吸收抑制剂,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各种骨质降解类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肿瘤源性高钙血症、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等[1]。随着其在临床...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是一类骨吸收抑制剂,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各种骨质降解类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肿瘤源性高钙血症、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等[1]。随着其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有关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的报道日渐增多,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重视[2-4]。展开更多
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MRONJ)是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后出现的一类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骨改建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及炎症等相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感染迁...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MRONJ)是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后出现的一类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骨改建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及炎症等相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感染迁延不愈、反复肿胀疼痛、影响患者生命质量。MRONJ症状严重,治疗方法不明确,已引起广泛重视。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MRONJ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但仍无明确证据证明现有治疗及预防方法的效果,且缺乏统一公认的标准。本综述回顾了现有的MRONJ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并阐述了其相关作用机制。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总结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或重建钛板联合颏下岛状瓣嵌合下颌下腺治疗下颌骨3期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纳入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下颌骨3期MRONJ患者。患者采用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治疗,组织缺损范围较大者需联合颏下岛状瓣嵌合下颌下腺,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术后2周和复查时口内外切口是否愈合,以及并发症(钛板折断)的发生情况,并计算患者的黏膜初期愈合率(术后2周,黏膜愈合的病例数÷总病例数×100%)。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0例患者,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64.6±8.9)岁;其中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患者33例,重建钛板联合颏下岛状瓣嵌合下颌下腺患者7例。患者骨缺损长度为(4.5±1.4)cm(2.1~8.0 cm),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90%(36/40)的患者黏膜初期愈合,10%(4/40)的患者出现钛板折断。结论对3期下颌骨MRONJ患者,重建钛板联合下颌下腺转位或重建钛板联合颏下岛状瓣嵌合下颌下腺治疗的效果可靠。
文摘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因治疗全身其他疾病需要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双膦酸盐类药物等)、抗血管生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发生的颌骨坏死并发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咀嚼障碍、面部软组织瘘管经久不愈、骨外露等,严重者可伴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迄今为止,国内对于MRONJ缺乏统一的分类、分期及相关治疗共识或指南,不同单位对于MRONJ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科学的诊疗标准及客观的疗效评价体系。为统一和规范MRONJ的诊疗标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提高治疗效果,国内MRONJ研究领域的专家经反复讨论,汇集全国12家著名医学院校及附属医院专家的诊治意见,同时借鉴和参考国内外近年来对MRONJ的研究成果与诊治经验,制订本专家共识,供相关临床医师参考。
文摘目的系统评价使用双膦酸盐药物(bisphosphonates,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种植术后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发生率,为临床评估相关风险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Wiley Onli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收集纳入各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5月发表的关于使用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或种植术后发生MRONJ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 15.0软件对种植体早期失败率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口服BPs患者植入1182颗种植体,静脉注射BPs患者植入79颗,共计1261颗种植体。口服BPs患者合并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1.7%(95%CI:0.3%~3.9%),MRONJ发生率为0。静脉注射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为0,MRONJ发生率为5.6%。结论口服BPs患者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及术后MRONJ发生率低,与健康人群基本相当。静脉使用BPs患者种植术后发生MRONJ风险较高,临床适应证选择应慎重。
文摘目的评价翻瓣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潜在风险患者中临床应用的初步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应用抗骨吸收和(或)抗血管生成药物史患者。按照患者用药方案特点分为低剂量抗骨吸收药物组、高剂量抗骨吸收药物组和高剂量抗骨吸收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组三类。其中女性15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62.4岁(范围:27~87岁)。共有31颗患牙有拔牙指征。采用翻瓣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进行患牙拔除,术后密切随访。观察拔牙创伤口黏膜愈合状态,是否肿胀、有无瘘管、有无脓液及骨质暴露,评价患者拔牙窝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计18例,其中骨质疏松9例,恶性肿瘤9例。用药方案中采用低剂量抗骨吸收药物10例,高剂量抗吸收药物5例,高剂量抗骨吸收药物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3例。本组18例患者共31颗患牙采用翻瓣联合骨管技术进行拔除,局部麻醉下完成13例,全身麻醉下完成5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3.2个月(3~51个月)。18例患者绝大多数拔牙创[97%(30/31)]恢复理想。1例患者右下颌第三磨牙拔牙位点在术后1个月时出现颌骨暴露,形成MRONJ,其余6个拔牙位点愈合理想。结论在MRONJ潜在风险患者中,应用翻瓣联合骨管技术拔牙方案可以安全、有效缓解口腔内牙齿炎症。
文摘目的:探究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单纯应用抗骨吸收药物引起的发生在下颌骨的中早期药物相关性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病区经手术治疗的中早期下颌骨MRONJ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基线临床资料,包括原发疾病、伴发疾病、用药方案(药物种类、用药时长)、MRONJ分期、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等,所有患者在手术中行下颌骨边缘切除术去除坏死骨,运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定期复查随访,评价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和功能状态评价。结果:研究共纳入13例患者(女12例,男1例),年龄(66.69±13.14)岁。原发疾病包括骨质疏松7例,肺癌2例,乳腺癌3例,前列腺癌1例;2例伴发糖尿病,2例伴发心血管疾病,1例伴发干燥综合征。9例患者静脉注射唑来膦酸,平均用药时间(37.7±20.0)个月,7例患者同时服用了来曲唑片等其他药物;3例患者应用地舒单抗注射液,平均用药时间(10.3±11.9)个月;5例患者服用阿仑膦酸钠片,平均用药时间(55.20±27.20)个月,2例患者不同程度地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或阿卡波糖片。MRONJ 1期4例,2期9例。13例患者均采用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关闭伤口,术后平均随访11.9个月(9~17个月),13例患者皆治愈,无溢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分为(68.46±14.05)分,术后评分为(82.31±15.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前疼痛评估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为(5.77±0.73)分,术后评分为(0.38±0.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双层软组织缝合封闭技术在中早期单纯使用抗骨吸收类药物的下颌骨MRONJ患者中可以
文摘目的:建立稳定的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模型,探究特立帕肽对MRONJ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10月龄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唑来膦酸(80μg/kg),每周1次,持续7周,第8周拔除右上颌第一、第二磨牙。拔牙术后8周,观察大鼠颌骨坏死情况。将颌骨坏死建模成功的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接受生理盐水和特立帕肽(60μg/kg,每周3次)皮下注射治疗,4周后处死大鼠,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测、micro-CT检测,评价特立帕肽对MRONJ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大鼠颌骨坏死未见愈合,且坏死程度加重;micro-CT影像见颌骨纹理紊乱,边缘粗糙,死骨形成,骨破坏区与鼻旁窦相通。实验组见大鼠拔牙创逐渐缩小,67%的大鼠拔牙创完全愈合;micro-CT影像见拔牙创内新骨形成,牙槽骨愈合征象。结论:特立帕肽对大鼠MRONJ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文摘目的:通过分析药物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的病例资料,提出一种用于指导MRONJ临床诊疗的新分期方法。方法:总结2008—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MRONJ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诊疗方式,将下牙槽神经管、下颌骨下缘及上颌窦底等作为划分骨质破坏严重程度的解剖学标志,再根据病损组织是否存在明确的界线,提出了一种新的MRONJ四分期二亚分类法及相应的治疗策略。结果:根据骨坏死的不同程度将其分为4期,0期(7例),Ⅰa期(18例),Ⅰb期(14例),Ⅱa期(12例),Ⅱb期(15例),Ⅲ期(8例)。治疗后62例患者病情稳定,12例出现骨坏死进展。结论:新的分期方法及相应治疗策略适用于MRONJ的临床诊疗。
文摘目的:总结药物相关颌骨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标本病理特点,结合患者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工作中有效治疗MRONJ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颌骨刮治术和颌骨区段截骨术进行治疗的23例MRONJ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MRONJ病理特点,并结合手术治疗方式,探讨基于病理表现特征下的临床治疗策略。MRONJ诊断标准和疾病分期依据2014年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学会专家共识进行判定。结果:本组患者5例采用颌骨区段截骨治疗,均为Ⅲ期;18例采用颌骨刮治治疗,其中Ⅱ期5例,Ⅲ期13例。5例颌骨区段截骨术的MRONJ标本病理特征从浅至深分为炎症区、骨硬化区、骨反应带,为更好分析颌骨刮治术的标本病理表现特征,我们将仅包括炎症区的表现定义为Ⅰ类病理特征,包括炎症区和骨硬化区的表现定义为Ⅱ类病理特征,而包括炎症区、骨硬化区和骨反应带的表现定义为Ⅲ类病理特征。18例颌骨刮治术患者病理特征分布如下:Ⅰ类38.9%(7/18),Ⅱ类44.4%(8/18),Ⅲ类16.7%(3/18)。5例患者采用颌骨区段截骨术治疗,术后完全愈合。18例患者采用颌骨刮治术治疗,术后完全愈合的患者中病理特征分别为Ⅰ类2例,Ⅱ类和Ⅲ类各1例;而术后出现MRONJ复发的患者中病理特征分别为Ⅰ类5例,Ⅱ类7例和Ⅲ类2例。结论:MRONJ病变由浅至深的病理表现可分为炎症区、骨硬化区、骨反应带;颌骨刮治术治疗MRONJ复发的常见原因可能为术中未充分去除骨硬化区,而遗留的骨硬化区可能阻断了骨创愈合所需要的血运、营养因子及间充质干细胞。
文摘目的探讨上颌骨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手术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手术治疗的28例上颌骨MRONJ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发病时的年龄、病变阶段、治疗方法和预后等)。其中男性20例,女性8例,发病时年龄为(65.6±11.1)岁。根据美国口腔颌面外科协会的指南,将患者的病变分成2、3阶段,第2阶段的病变10例,进行颌骨部分切除术后严密缝合,其中直接拉拢缝合4个病灶,邻近瓣覆盖4个病灶,颊脂垫瓣和邻近瓣联合使用覆盖2个病灶;第3阶段的病变18例,采用死骨摘除术,并形成引流通道。术后定期随访,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口腔局部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评价手术疗效。结果第2阶段的病变患者在切除坏死骨后,随访12~52个月,患者术后疼痛评分[(1.20±2.53)分]显著低于术前[(6.70±0.95)分](P<0.05)。8例患者的病变区黏膜完全愈合,无新的死骨形成;2例患者术后复发,再次就诊时发展为第3阶段。首次就诊的18例第3阶段病变患者,在摘除死骨后术后随访2~67个月,患者感染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疼痛评分[(3.40±0.51)分]显著低于术前[(7.06±1.00)分](P<0.05)。结论颌骨部分切除彻底去除病变骨质后软组织瓣封闭创口是针对上颌骨MRONJ第2阶段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而上颌骨第3阶段病变在采用死骨摘除术建立通畅的引流后,能快速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文摘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MRONJ)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发生于使用双膦酸盐类等药物的患者身上,主要表现为颌骨坏死。目前,MRONJ的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缺乏明确的治疗金标准。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是第二代富血小板血液浓缩物,其制备相较于第一代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更为简便,且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危险和感染风险。然而,PRF在MRONJ的手术辅助治疗方面是否能起到促进创口愈合和软硬组织再生的作用尚不明确。文章就近年来关于PRF在MRONJ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探讨PRF在预防和治疗MRONJ中的效果。
文摘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s,BPs)是一类骨吸收抑制剂,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破骨细胞活性增强所致的各种骨质降解类疾病,如骨质疏松症、多发性骨髓瘤、肿瘤源性高钙血症、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等[1]。随着其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有关双膦酸盐相关性颌骨坏死(bisphospho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BRONJ)的报道日渐增多,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重视[2-4]。
文摘药物相关性颌骨坏死(medication-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s,MRONJ)是使用抗骨吸收药物和抗血管生成药物后出现的一类严重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骨改建抑制、血管生成抑制及炎症等相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感染迁延不愈、反复肿胀疼痛、影响患者生命质量。MRONJ症状严重,治疗方法不明确,已引起广泛重视。已有大量研究探讨了MRONJ的治疗及预防方法,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为主,但仍无明确证据证明现有治疗及预防方法的效果,且缺乏统一公认的标准。本综述回顾了现有的MRONJ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并阐述了其相关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