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针实物遗存的医学考古学解读--兼论中医对民族医学内容的影响
1
作者 赵丛苍 吕亚宁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中医学与民族医学中普遍存在针刺法的治疗手段,不同地域与时段的考古发现中,医用针具逐渐增多,以已确认的医针遗存为参照,从医学考古学角度科学识别和深入解读民族医用针具成为可能。结合考古学研究方法、中医针灸学知识及民族医学的调... 中医学与民族医学中普遍存在针刺法的治疗手段,不同地域与时段的考古发现中,医用针具逐渐增多,以已确认的医针遗存为参照,从医学考古学角度科学识别和深入解读民族医用针具成为可能。结合考古学研究方法、中医针灸学知识及民族医学的调查研究可以发现,民族医学文化中的医针形制存在一些地方性特色,这与当地的自然资源条件、医疗理念及民族间的文化交流脱不开干系。中医理论及中医九针体系对民族地域的医药文化构成了一定影响。民族医学的医针选用因病症的地域性而存在差异,中医九针体系则最终实现了不同医针功能与医疗技术的整合。该命题的设置与研究实施,有望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文化经典与学术信息为大众所知晓,从而共同推进中华传统医药文化的保护与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考古学 汉医 针灸 九针 交流与影响
下载PDF
医学考古学视野的丝绸之路香药交流之考察 被引量:2
2
作者 曾丽 祁翔 赵丛苍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3-330,F0003,共9页
本文以医学考古学的视野,在对相关考古发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香料交流的历时性出发,将中国古代香药的发展分为发生期(先秦)、发展期(秦汉)、成熟期(魏晋至唐)、兴盛期(宋元)、普及期(明清)。而丝绸之路则为香药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 本文以医学考古学的视野,在对相关考古发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香料交流的历时性出发,将中国古代香药的发展分为发生期(先秦)、发展期(秦汉)、成熟期(魏晋至唐)、兴盛期(宋元)、普及期(明清)。而丝绸之路则为香药文化交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自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东南亚、南亚、中亚、地中海东岸等地的香药纷纷输入我国。香药文化的交流,与丝路的发展态势相契合;这种交流具有双向性,国外香药不断输入中国的同时,中国的医药理念、医疗技术也推广于域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具有多方面效应,不但推动了医药的进步,更增进了中外友好往来以及思想文化的传播,极大地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与文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药 丝绸之路 医学考古学 中外交流
下载PDF
中医药对外交流的医学考古学观察
3
作者 赵丛苍 祁翔 曾丽 《中原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54-63,共10页
古代中医药对外交流历史久远,大致经历了发展、兴盛和沉寂的动态发展阶段,存在双向交流、文化推动、循序渐进、因势变迁等特点。中国古代先进的医药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既促进了传入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又对世界医... 古代中医药对外交流历史久远,大致经历了发展、兴盛和沉寂的动态发展阶段,存在双向交流、文化推动、循序渐进、因势变迁等特点。中国古代先进的医药文化传播到周边国家和地区,既促进了传入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又对世界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通过相互间药材的交流、方剂的收集、医书的撰写等,也不断充实着中医药宝库,推动了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从中医药交流和发展的角度,应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医药对外交流的自信和自觉,在加强科学与文化研究及转化的基础上努力提升大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推动中医药可持续地“走出去”,更好地满足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增进人们健康福祉,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对外交流 医学考古学 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下载PDF
论情境分析法在医学考古学中的应用——以先秦时期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赵丛苍 祁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15,共11页
在医学考古学研究中,古代实物资料的医学遗存认知无疑是最基础和重要的环节。而情境分析法可作为判定医学遗存的有益途径。本文尝试分析情境分析法在先秦医学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先秦的工具并未严格分化,而同式器物可能具有不同的... 在医学考古学研究中,古代实物资料的医学遗存认知无疑是最基础和重要的环节。而情境分析法可作为判定医学遗存的有益途径。本文尝试分析情境分析法在先秦医学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认为先秦的工具并未严格分化,而同式器物可能具有不同的用途,充分考虑遗存所在的特定历史情境,并与情境内各种因素关联进行分析,从而使碎片化的遗存得以整合变得系统化。鉴于先秦时期巫师在当时驱除病魔活动中的特殊地位,判定墓葬中的医学遗存时,除了关注遗存的形态特征并结合史料予以考证外,考察墓主是否为巫师或类似身份,为值得重视的要素。具有相同或相近自然环境和文化系统的区域,通常拥有相似的典型医具。将情境分析理念融入考古发掘与研究过程,有助于实现对出土物性质的科学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境分析法 医学考古学 先秦时期 巫医身份辨识 科技分析
下载PDF
论医学考古学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被引量:3
5
作者 赵丛苍 张朝 +1 位作者 曾丽 祁翔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15,共11页
医学考古学是考古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其基本理论来源于考古学、哲学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诸如进化论、辩证法、系统论、中程理论等。其研究方法除了遵循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外,还有情境分析法、现代科学技术及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 医学考古学是考古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其基本理论来源于考古学、哲学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诸如进化论、辩证法、系统论、中程理论等。其研究方法除了遵循考古学的基本方法外,还有情境分析法、现代科学技术及文献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等方法。医学考古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体系的构建,将为古代医学的研究包括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提供新视角。希望通过医学考古学这一新兴学科和研究领域,以其所获得的理论、方法认知及研究成果对人类生命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理解,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考古学的力量与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考古学 辩证法 中程理论 情境分析 现代科学技术
下载PDF
医学考古学视野下的古代瘟疫遗存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丛苍 曾丽 祁翔 《中原文化研究》 2022年第2期76-83,共8页
哈民忙哈遗址和庙子沟遗址是考古发现古代瘟疫遗存的典型案例。已有研究从人体的死亡年龄段较年轻、死亡率较高、人骨堆积杂乱及房址内日常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保存状况良好等方面判断,两处遗址的居民多属于非正常死亡,应为瘟疫的爆发而... 哈民忙哈遗址和庙子沟遗址是考古发现古代瘟疫遗存的典型案例。已有研究从人体的死亡年龄段较年轻、死亡率较高、人骨堆积杂乱及房址内日常生活工具和生产工具保存状况良好等方面判断,两处遗址的居民多属于非正常死亡,应为瘟疫的爆发而造成的。而从医学考古学的视角对相关遗存再作解读,发现在史前时期为应对肆虐的瘟疫,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隔离区设置;人们采取以掩埋、火燎和置尸于房址窖穴等相对封闭的空间内为主的方式,对瘟疫遗尸进行处理,防止疫病的扩散;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可能被用于疫疾救治;还可能通过祭祀的方式以祈求神灵保佑、祛除疠疾。通过以上遗址中隔离区的设置、疫病尸体的处理、疫病人群的迁入、隔离人群的照看及医药救护的情况,可以发现史前人们在抗疫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抗疫管控措施,此或可视为中国隔离治疫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考古学 瘟疫遗存 隔离区 医药救治
下载PDF
论医学考古学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丛苍 《中原文化研究》 2021年第6期92-98,共7页
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医学考古学连接了医学与考古学,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其研究可聚焦古往今来人们都十分关注的医药学问题,从考古学的角度,依据实物资料,客观、真实地揭示古代医药学起源和发展的宏观脉络与诸多细节... 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学科,医学考古学连接了医学与考古学,是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有机融合。其研究可聚焦古往今来人们都十分关注的医药学问题,从考古学的角度,依据实物资料,客观、真实地揭示古代医药学起源和发展的宏观脉络与诸多细节,具有重要的医药学意义、疾病学意义、健康养生学意义、人文关怀意义、遗产学意义、学科意义和中医药国际化意义。提倡和推动医学考古学的学科构建与发展,必将促进考古学与医学边缘领域的研究,实现研究理念和研究目的的科学化转变,形成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统一的方法论,从而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医药文化,强化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合,更好地服务现实,可谓是科学研究“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具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考古学 交叉学科 现实意义 生命健康
下载PDF
中国古代灾疫疾病的伦理学思考——以公共卫生伦理学基本原则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赵丛苍 祁翔 赵若琳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3期243-249,共7页
灾疫疾病防控中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简要梳理中国古代灾疫疾病事件,从公共卫生伦理学的几项基本原则入手,以疫病医疗卫生资源分配、隔离防控、骸骨收敛、公共卫生条件保护四个方面为例,辩证地看待古人应对灾害疫病事件的措施... 灾疫疾病防控中的伦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简要梳理中国古代灾疫疾病事件,从公共卫生伦理学的几项基本原则入手,以疫病医疗卫生资源分配、隔离防控、骸骨收敛、公共卫生条件保护四个方面为例,辩证地看待古人应对灾害疫病事件的措施,探讨中国古代灾疫疾病中的一些公共卫生伦理启示。中国古代防疫抗灾的举措有其自身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尽管历史局限无法逾越,但运用公共卫生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对其进行解读,有助于了解灾疫防控的发展历程,促进医学考古学的发展,同时可为当前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灾疫疾病 公共卫生伦理学 医学考古学 疫病防控措施
下载PDF
医学考古学视野下的商周军事医疗救治初探
9
作者 赵丛苍 曾丽 祁翔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71,共7页
中国古代军事医疗的进步,与医学及战争的发展密不可分。商周时期,医学有了一定的进步,频发的战争冲突也促使这一时期军事医疗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通过对相关考古学遗存的分析,商周军事活动造成的创伤主要有砍刺、箭伤、骨折及残疾等,... 中国古代军事医疗的进步,与医学及战争的发展密不可分。商周时期,医学有了一定的进步,频发的战争冲突也促使这一时期军事医疗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通过对相关考古学遗存的分析,商周军事活动造成的创伤主要有砍刺、箭伤、骨折及残疾等,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总结,其相应的伤情鉴别、药物治疗、手术疗法、感染防治等军事医疗救治方法亦随之产生和发展。有关伤员的处置、医护人员的监督等医事制度也逐渐形成,对古代军事医疗的进步、先秦医学理论方法的凝练等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考古学 商周时期 军事医疗 救治方法
下载PDF
先秦养生观念发展的医学考古学解读
10
作者 赵丛苍 祁翔 曾丽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79-790,共12页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先秦时期是传统养生发展的肇端。结合考古发现及相关文献材料,从运动、饮食、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三个方面,简要梳理先秦时期与养生有关或具有一定养生意义的行为和现象。以医学考古学的视角进行长时段考...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先秦时期是传统养生发展的肇端。结合考古发现及相关文献材料,从运动、饮食、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三个方面,简要梳理先秦时期与养生有关或具有一定养生意义的行为和现象。以医学考古学的视角进行长时段考察,先秦养生观念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时期和东周时期三个阶段,主要表现为由无意识逐渐到有意识、由单纯的经验积累阶段上升到了对理论的探索总结。此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医学和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等方面紧密相关,而这也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积淀凝聚历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和发展规律。医学考古学视角下先秦时期养生观念发展的认识,对现今人们了解养生起源及其早期发展,正确看待康养,提高健康养生的观念,推动良好生活方式的养成,以及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等有重要启示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考古学 先秦时期 养生 阶段性特征 古为今用
下载PDF
论医学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1
作者 赵丛苍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13-17,53,共6页
医学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兴学问,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与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考古学与考古学、中医学、医学史、体质人类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现代科技的关系较为密切。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有助于推动医学考古学学科理论... 医学考古学作为一门新兴学问,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与相关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医学考古学与考古学、中医学、医学史、体质人类学、生命科学等学科及现代科技的关系较为密切。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不但有助于推动医学考古学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的构建,也可能碰撞出与之相关新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领域,促进其他交叉学科和综合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医学考古学的倡导不仅使相关学科朝着更深层次和更高水平迈进,而且使中国古代医学这一关系人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是认识古代医学、服务现代社会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考古学 中医学 体质人类学 现代科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