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科模式植物蒺藜苜蓿基因组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
作者 魏臻武 盖钧镒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83-90,共8页
鉴于豆科植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近年来国际上发起将蒺藜苜蓿作为豆科基因组研究模式植物。由于具有基因组小、染色体数为2×8(2n=16)、生长期短、自花授粉、根瘤固氮、遗传转化效率高、与豆科主要作物亲缘关系较近等特点,蒺藜苜蓿... 鉴于豆科植物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近年来国际上发起将蒺藜苜蓿作为豆科基因组研究模式植物。由于具有基因组小、染色体数为2×8(2n=16)、生长期短、自花授粉、根瘤固氮、遗传转化效率高、与豆科主要作物亲缘关系较近等特点,蒺藜苜蓿已代替百脉根(Lotus japonicusL.)做为豆科模式植物。国际蒺藜苜蓿基因组研究计划于2001年启动,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即将完成。目前已经构建了细胞遗传学图谱、物理图谱和遗传图谱,获得EST序列189714条。蒺藜苜蓿基因组长度470Mbp(1C=0.47pg,2C=1.15pg),基因密度7Kbp/基因,平均GC含量33.3%。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蒺藜苜蓿染色体基因组分成常染色质和异染色质两个明显的区域,常染色质区富集基因,异染色质区富集大量重复序列。蒺藜苜蓿80%的基因组以异染色质的形式聚集在着丝粒附近。蒺藜苜蓿与苜蓿和豌豆有非常高的共线性关系,与大豆在宏线性水平和微线性水平也有较高的共线性关系,是豆科作物比较基因组研究的好材料,有待在我国开展相关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豆科作物 基因组 比较基因组学 共线性
下载PDF
蒺藜苜蓿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在一年生苜蓿种质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张丽芳 魏臻武 杨占花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429-436,共8页
利用正交设计和完全随机试验优化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SSR标记的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适合于一年生苜蓿(Medicago L.)遗传分析的SSR技术体系为:10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为1U,dNTP浓度为0.20mmol/L,Mg2+浓度为2.0m... 利用正交设计和完全随机试验优化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SSR标记的PCR反应体系。结果表明,适合于一年生苜蓿(Medicago L.)遗传分析的SSR技术体系为:10μL反应体系中TaqDNA聚合酶为1U,dNTP浓度为0.20mmol/L,Mg2+浓度为2.0mmol/L,引物浓度为1.5umol/L,模板DNA用量为20ng/uL;利用该反应体系将2个蒺藜苜蓿亲本和杂交种有效鉴别;利用SSR标记对19个一年生苜蓿种质进行SSR-PCR扩增,用8%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不同种质间DNA谱带多态性丰富,通过UPGMA方法聚类分析可以明确区分19个一年生苜蓿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年生苜蓿 蒺藜苜蓿 SSR反应 正交设计 杂交种鉴定 种质鉴定
下载PDF
外源激素对蒺藜状苜蓿种子萌发、休眠的调控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建利 曹君迈 任贤 《辽宁农业科学》 2008年第5期54-55,共2页
用不同浓度的ABA和乙烯利对蒺藜状苜蓿种子处理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乙烯利可以促进种子萌发,其中20 uM处理促进效应显著,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分别比对照提高3倍和2.7倍,而ABA促进种子休眠。
关键词 蒺藜状苜蓿 种子萌发和休眠 ABA 乙烯利
下载PDF
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雷艳芳 魏臻武 +2 位作者 杨占花 盖钧镒 王仪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7-342,共6页
通过对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田间调查,解析影响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搜集的38份蒺藜苜蓿种质资源在种子产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选系J1.12单株平均种子产量明显高于... 通过对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 Gaertn.)种子产量相关性状的田间调查,解析影响蒺藜苜蓿种子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结果表明:搜集的38份蒺藜苜蓿种质资源在种子产量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选系J1.12单株平均种子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材料;不同种质在分枝数、伸展长度、小花数、结荚数和百荚重等构成因素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对蒺藜苜蓿种质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发现,伸展长度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大,相关系数为0.719,每荚种子数与种子产量相关性最小。通过系统聚类,参试蒺藜苜蓿种质可分为3个类群,并从中筛选6份种子产量特性差异大的蒺藜苜蓿种质作为杂交亲本,利用SSR、EST-SSR和SRAP引物检测亲本的多态性,发现6份亲本多态性差异明显;通过应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发现蒺藜苜蓿A17×A20组合的RILs群体种子产量性状的最佳遗传模型是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该组合群体种子产量遗传以主基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较低,第二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高于第一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种子产量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EST—SSR标记 SRAP标记
下载PDF
6-BA、GA_3对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建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103-7103,7115,共2页
[目的]探索6-BA和GA3对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用浓度5、10、20、1000μmol/L的6-BA和GA3分别浸湿滤纸发芽床,每组30粒蒺藜状苜蓿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以蒸馏水同样处理为对照,设3个重复,统计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 [目的]探索6-BA和GA3对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的影响。[方法]用浓度5、10、20、1000μmol/L的6-BA和GA3分别浸湿滤纸发芽床,每组30粒蒺藜状苜蓿种子进行发芽试验,以蒸馏水同样处理为对照,设3个重复,统计平均发芽率、平均发芽势和平均发芽指数。[结果]6-BA和GA3处理均未提高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只有20μmol/L6-BA和GA3处理,种子发芽势有显著提高,分别比对照提高3.0倍和2.6倍。[结论]6-BA和GA3对蒺藜状苜蓿种子发芽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状苜蓿 种子发芽 6-BA GA3
下载PDF
几种激素对蒺藜状苜蓿种子萌发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建利 任贤 +2 位作者 曹君迈 云天运 王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6-57,共2页
用不同浓度的NAAI、AA和IBA对蒺藜状苜蓿种子处理进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3种激素均未出现显著的促进种子萌发的效应,随着浓度的增大,反而出现促进种子休眠效应。
关键词 蒺藜状苜蓿 种子萌发 激素
下载PDF
离心对蒺藜苜蓿花药愈伤组织生长和分化的影响
7
作者 谷文英 祈新梅 +2 位作者 蒋晓云 魏臻武 高洪文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48-152,共5页
以蒺藜苜蓿杂交F1代花药为材料,检测了离心力、离心时间对不同基因型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能促进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对A基因型花药的诱导作用更明显;不同离心力处理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极显著(P<... 以蒺藜苜蓿杂交F1代花药为材料,检测了离心力、离心时间对不同基因型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及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能促进花药愈伤组织的形成;对A基因型花药的诱导作用更明显;不同离心力处理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1000×g,2min的效果最好;离心对愈伤组织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对抗氧化酶的活性强弱有影响;随离心力的增大,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逐渐增强,其变化趋势与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相反。离心处理可能增强了愈伤组织的分化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蒺藜苜蓿 离心 愈伤组织 花药 抗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