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展70年: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建立与思考 被引量:364
1
作者 齐庆新 李一哲 +4 位作者 赵善坤 张宁博 郑伟钰 李海涛 李宏艳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0,共40页
文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从理论、监测与预警装备、防治技术及法律法规与标准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兼顾国外主要采矿国家在冲击地压研究上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煤... 文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冲击地压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主要从理论、监测与预警装备、防治技术及法律法规与标准构建等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同时,兼顾国外主要采矿国家在冲击地压研究上开展的工作。可以看到,随着我国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矿井数量和灾害危害程度显著增加,而国外冲击地压因煤矿开采的萎缩,只在个别一些国家偶尔发生冲击地压;对于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的研究,国外对此研究的工作主要是停留在20世纪50—90年代,而我国主要研究成果是近30年的事情,主要包括“三因素”机理、强度弱化减冲机理、应力控制理论、冲击启动理论和扰动响应失稳理论等;在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方面,国外主要集中在微震与地音监测方面,并配合钻屑法,而我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动应力监测方法,并开发了相关技术装备,现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煤矿冲击地压监测与预警;在冲击地压防治方面,以往重点关注在煤层和顶板冲击危险性的消除和解危上,而最近10年来,在巷道支护及煤岩体结构控制的研究与工程实践方面开展了有益的探索,旨在加强局部巷道支护的同时,从区域上控制煤岩体结构稳定性和应力分布,开发了分级分类的冲击地压巷道支护技术,采用水力压裂与深孔爆破等技术实现了对坚硬顶板岩层的有效控制;在冲击地压相关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最近10年来,我国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制订工作,包括《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在内的规程及相关标准已制订并实施,现已初步建成冲击地压标准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矿井数量不断增加,研究冲击地压的人数不断增加,冲击地压发生机理不断完善,冲击地压监测技术及仪器与装备从无到有,性能不断提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与方法不断完善,有效性不断提高,冲击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发生机理 监测 防治 标准 技术体系
下载PDF
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初探 被引量:179
2
作者 吴能友 张海啟 +7 位作者 杨胜雄 梁金强 王宏斌 苏新 卢振权 付少英 张光学 陆敬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6,共6页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去的有关研究不多。为此,根据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基本条件、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气源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结合刚刚结束的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实钻采样成果,... 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去的有关研究不多。为此,根据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基本条件、浅表层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所反映的气源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特征,结合刚刚结束的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首次实钻采样成果,初步探讨了我国南海北部陆坡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系统。结果认为:研究区温度、压力和气体组分有利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在空间尺度上不均匀分布,纵向上主要分布于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底界以上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甲烷气体很可能来源于原地微生物成因甲烷;扩散型原地生物成因甲烷产生低甲烷通量,形成了具有明显不同的分布和饱和度特征的分散型天然气水合物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神狐海域 天然气水合物 气藏形成 机理 成藏系统 钻探 样品
下载PDF
市场失灵还是体制扭曲——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研究中的争论、缺陷与新进展 被引量:175
3
作者 江飞涛 曹建海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64,共12页
在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的研究中,以"市场失灵"来解释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形成的研究思路占据相对主流的位置.政策部门则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始终将对投资和市场准入的行政管制作为"重复建设"治理政策的核心。本文重新审... 在重复建设形成机理的研究中,以"市场失灵"来解释重复建设、产能过剩形成的研究思路占据相对主流的位置.政策部门则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始终将对投资和市场准入的行政管制作为"重复建设"治理政策的核心。本文重新审视遵循这一思路的主要研究文献.发现这些研究在理论上均存在根本性缺陷。进一步的研究表明.体制扭曲下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微观经济的行为。通过成本外部化效应、投资补贴效应和风险外部化效应扭曲企业的投资行为,正是导致企业过度投资、产能过剩和行业重复建设的主要原因。本文的核心观点是。以行政性管制政策治理"重复建设"是不合适的。解决"重复建设"问题,需要在土地产权、金融体制、财政体制等方面进一步推进改革,发挥市场竞争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建设 形成机理 市场失灵 体制扭曲 治理政策
原文传递
大孔道诊断和描述技术研究 被引量:132
4
作者 窦之林 曾流芳 +4 位作者 张志海 熊伟 田根林 刘学伟 黄立信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77,共3页
孤东油田七区西油藏埋藏浅 ,储集层胶结疏松、渗透率高 ,粒度多为正韵律分布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砂严重 ,特别是实施强注强采方案后出砂程度加剧 ,一些井间形成了特高渗透带 (即大孔道 )。采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大孔道形成的机理和影... 孤东油田七区西油藏埋藏浅 ,储集层胶结疏松、渗透率高 ,粒度多为正韵律分布 ,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出砂严重 ,特别是实施强注强采方案后出砂程度加剧 ,一些井间形成了特高渗透带 (即大孔道 )。采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大孔道形成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油层渗透率、岩石胶结程度、流体黏度、开采速率 )。由于用示踪剂诊断大孔道不经济 ,所以提出了利用生产数据诊断、描述大孔道的方法。用灰色理论计算各种因素间的相关关系 ,以诊断大孔道的存在 ;并利用简化的数学模型 ,计算大孔道参数(方向、厚度、渗透率、孔喉尺寸等 )。编制了具有以上功能的软件 ,利用该软件解释孤东油田七区西油藏 42井组单元的油、水井 2 90井次 ,诊断出 1 2 4口井存在大孔道 ,与实验区块示踪剂实验结果吻合。图 1表 1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东油田 油井 大孔道形成 胶结程度 渗透率 诊断 描述
下载PDF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探析 被引量:119
5
作者 邵云飞 谭劲松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1,共11页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分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区域创新系统的一个研究内容,是区域技术创新系统功能发挥程度的反映.在已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界定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在分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的条件及形成机理模型,并寻找具体的指标反映其相应的系统结构要素,通过模糊数学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界定的结构要素和机理模型可以解释目前中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 形成机理 系统结构
下载PDF
管理协同机制研究 被引量:104
6
作者 潘开灵 白列湖 《系统科学学报》 2006年第1期45-48,共4页
在提出管理协同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协同机制的过程模型,并将管理协同的机制构造分为形成机制和实现机制。给出了形成机制中的评估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定义和机理,对实现机制中的协同机会识别、协同价值预先评估、沟通、整合、支配、... 在提出管理协同涵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协同机制的过程模型,并将管理协同的机制构造分为形成机制和实现机制。给出了形成机制中的评估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定义和机理,对实现机制中的协同机会识别、协同价值预先评估、沟通、整合、支配、反馈等机制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协同 机制 系统理论
下载PDF
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 被引量:130
7
作者 周昌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2-81,共10页
制度安排对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促进资源与要素有效整合、推进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等功能。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还存在制度系统性差、层级较低、法律不完善等不足之处。科技金融要得以快速... 制度安排对科技金融发展具有弥补市场机制不足、促进资源与要素有效整合、推进科技企业发展壮大、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等功能。目前我国科技金融发展的保障机制还存在制度系统性差、层级较低、法律不完善等不足之处。科技金融要得以快速、稳定发展,需突破一些不利于创新的政策性和制度性障碍,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如出台《促进科技金融发展条例》、完善风险投资法律制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 保障机制 风险投资 制度
下载PDF
教育机制理论的新诠释 被引量:109
8
作者 孙绵涛 康翠萍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8,共7页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的层次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和教育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三类机制以及每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的层次机制主要包括宏观教育机... 教育机制是教育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包括教育的层次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和教育的功能机制三种基本类型。三类机制以及每类机制中的三种机制各自有着不同的内涵,又有着必然的联系。教育的层次机制主要包括宏观教育机制、中观教育机制和微观教育机制;教育的形式机制主要包括行政—计划式机制、指导—服务式机制和监督—服务式机制;教育的功能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和制约机制。教育机制与教育体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它们之间又是紧密相关的。探讨教育机制理论,有助于正确认识教育机制改革的内容,把握教育机制改革的规律,厘清教育机制改革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教育机制 教育体制 机制改革
原文传递
我国体育发展新视野:整体思维下的跨界整合 被引量:109
9
作者 杨桦 任海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体育问题的整体性和跨界性超越了既有的条块分割体制的承载能力和作用范围,导致中国体育出现发展瓶颈。整体思维与跨界整合是依据体育自身的规律来认识体育和运作体育,将分割的体育系统,进行跨界关联,来纠正条块分割带来的体制性和机制... 体育问题的整体性和跨界性超越了既有的条块分割体制的承载能力和作用范围,导致中国体育出现发展瓶颈。整体思维与跨界整合是依据体育自身的规律来认识体育和运作体育,将分割的体育系统,进行跨界关联,来纠正条块分割带来的体制性和机制性的障碍。用改革与创新去破解体育发展中的难题,需要勇气、智慧与能力,也需要思路、办法与途径。这就需要构建宽泛全面的观念体系、为国利民的目标体系、协同联动的制度体系、良性互动的组织和机制体系、发达完整的赛事体系。用整体思维去进行跨界整合,为中国体育突出重围提供了新的方向,也为中国体育改革提供了思想方法和实践途径,为解决体育实践难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发展 体育体制 整体思维 跨界整合 观念体系 目标体系 制度体系 组织体系 机制体系 赛事体系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与方法初探 被引量:88
10
作者 刘纪远 邵全琴 +9 位作者 延晓冬 樊江文 邓祥征 战金艳 高学杰 黄麟 徐新良 胡云峰 王军邦 匡文慧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15-1022,共8页
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等特点,提出并初步设计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星地一体化LUCC—气候—生态系统... 综合分析了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考虑各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耦合等特点,提出并初步设计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的星地一体化LUCC—气候—生态系统耦合研究技术方法体系,并就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的LUCC演变规律及动力学机制、LUCC影响生态系统与气候的机理与效应等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途径,以及星地一体化耦合研究技术体系在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气候影响研究中的应用技术路线进行了探讨。该研究途径的探讨与技术路线的设计,将有力支持下述科学目标的实现:①深入研究典型区、重要国家和全球3个尺度上的LUCC时空过程基本规律、驱动机制与区域差异及其气候/生态效应;②阐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LUCC过程的互馈机理,揭示大尺度LUCC过程对气候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③构建多尺度LUCC及其气候/生态效应综合模拟平台,定量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不同时空尺度LUCC变化趋势及其对气候与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厘定大尺度LUCC通过引发温室气体收支变化与改变地表陆—气界面过程2个方面影响气候变化的贡献率;④提出未来应对LUCC对气候与生态系统影响的策略,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气候/生态效应 驱动机制 研究途径 技术体系
原文传递
背景与困境:刑事和解制度的理性考察 被引量:63
11
作者 刘伟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1-44,48,共5页
刑事和解是西方社会在恢复性司法理念下所孕育的一种刑事案件解决模式。其理念产生和植根于其所存在社会的个人本位刑法观、刑事契约观和复合正义刑罚观。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方案。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 刑事和解是西方社会在恢复性司法理念下所孕育的一种刑事案件解决模式。其理念产生和植根于其所存在社会的个人本位刑法观、刑事契约观和复合正义刑罚观。刑事和解制度的出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刑事案件的方案。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中国,刑事和解本身的个人本位刑法观与国家本位刑法观之间、去刑化思维与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间以及复合正义刑罚观与公众的报应正义的刑罚观之间的对立、背离与对抗。而刑事和解在中国情境下将可能出现对人人平等的刑事法治理念的冲击,对加害人、被害人的合法利益的损害,形成不公正的司法制度从而毁灭刑法的公众认同的制度隐患。理性地对待刑事和解制度,应当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生成机理 理论困境 制度隐忧
下载PDF
筋膜学说解读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 被引量:70
12
作者 王春雷 吴金鹏 +1 位作者 王军 原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12-314,共3页
通过对筋膜结缔组织的发育生物学回顾,提出筋膜学假说,认为人体内可能存在一个有别于已知九大功能系统的新功能系统——筋膜系统,发挥机体的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功能,并从筋膜学角度,探讨中医经络实质及针灸作用机制。
关键词 筋膜学 经络 针灸机制 筋膜系统 自体监控修复与支持储备系统
下载PDF
基于CNN-BiLSTM-Attention的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 被引量:74
13
作者 任建吉 位慧慧 +4 位作者 邹卓霖 侯庭庭 原永亮 沈记全 王小敏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8-116,共9页
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的快速响应和实时调度至关重要,准确预测负荷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并提高用电效率。为获得准确可靠的负荷预测结果,针对电网负荷数据非线性和时序性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CNN-BiLSTM-Attention(AC-BiLSTM)... 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对电力系统的快速响应和实时调度至关重要,准确预测负荷能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并提高用电效率。为获得准确可靠的负荷预测结果,针对电网负荷数据非线性和时序性等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CNN-BiLSTM-Attention(AC-BiLSTM)的新型超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双向长短期记忆(BiLSTM)网络相结合充分提取负荷数据本身的时空特征。然后引入注意力(Attention)机制自动为BiLSTM隐藏层状态分配相应的权重,以区分不同时间负荷序列的重要性,能够有效减少历史信息的丢失并突出关键历史时间点的信息。最后通过全连接层输出最终负荷预测结果。以某地区真实负荷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通过两种实验场景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可以为电力系统规划和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预测 卷积神经网络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电力系统
下载PDF
我国全科医生制度面临的困难和发展建议 被引量:70
14
作者 侯建林 柯杨 王维民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10,14,共4页
基于文献评阅,总结了我国全科医生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并就完善该项制度提出建议。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有效激励机制缺失等是导致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全科医生教育工作,适时推行... 基于文献评阅,总结了我国全科医生制度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并就完善该项制度提出建议。全科医生数量不足、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有效激励机制缺失等是导致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全科医生教育工作,适时推行全科医生首诊制,并提高全科医生岗位的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科医生 全科医生教育 激励机制 卫生体系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维拉斯托大型锡多金属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9
15
作者 祝新友 张志辉 +4 位作者 付旭 李柏阳 王艳丽 焦守涛 孙雅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8-208,共21页
2014年发现的维拉斯托锡锌矿是继20世纪末该矿区铜锌矿之后的重要找矿进展,已控制Sn金属资源量10万t。成矿作用与隐伏花岗岩体有关,该岩体侵入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矿化类型包括岩体顶部的花岗岩型锡锌矿、岩体外侧的石英脉型锡锌矿以... 2014年发现的维拉斯托锡锌矿是继20世纪末该矿区铜锌矿之后的重要找矿进展,已控制Sn金属资源量10万t。成矿作用与隐伏花岗岩体有关,该岩体侵入于前寒武纪变质岩中。矿化类型包括岩体顶部的花岗岩型锡锌矿、岩体外侧的石英脉型锡锌矿以及外围的铜锌矿。针对花岗岩、各类矿体开展了岩石学、矿床学、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年代学等研究,初步查明岩浆演化机制、矿床成因及三类矿化的关系。细粒斑状碱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139.5±1.2)Ma(MSWD=3.3)。岩石中发育多级斑晶,结晶(沉淀)顺序为钠长石→石英→钾长石→钠长石→石英、黄玉、锡石、闪锌矿。花岗岩富Si O2贫Al2O3、Ti O2、TFe2O3、Ca O等,高Rb、Cs、Nb、Ta及W、Mo、Bi、Cu、Zn、In等元素,低Sr、Ba等,钠长石An<0.3,与锡钨多金属矿成矿花岗岩性质相似。岩浆晚期经历了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浆液过渡态流体),自硅酸盐相中分离出富Si、富F和富S的流体相,分别形成花岗岩型矿石中的石英、黄玉、锡石-闪锌矿囊状体(珠滴),伴随熔融包裹体和熔流包裹体,晚期逐渐、连续地向热液阶段过渡。岩浆-热液过渡阶段在岩体顶部形成花岗岩型锡锌矿石,热液阶段在岩体外侧和外围形成石英脉型锡锌矿及铜锌矿、铅锌银矿。这些矿体连同成矿花岗岩共同构成岩浆-热液型锡多金属矿床成矿系统。锡林郭勒—赤峰地区,很多脉状铅锌银矿的成矿作用与酸性侵入岩有关,深部可能存在大规模岩浆-热液型锡(钨)多金属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矿 铅锌银矿 花岗岩型 石英脉型 浆液过渡态流体 成矿机制 成矿系统 内蒙古
下载PDF
地区资源错配与交通基础设施: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7
16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1 位作者 谢呈阳 戴萌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0-113,共14页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 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地区间资源错配的内在根源之一。基于异质性企业垄断竞争模型,利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测算了中国制造业资源错配程度,并将其与省级层面交通基础设施数据组合成面板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实证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与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存在要素资源相对供给不足,而中西部地区却存在要素资源相对过剩。资本要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越来越严重,劳动力要素在这三个地区的错配程度则逐渐缓解。而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市场分割,提高分工精度这三条路径,减轻或消除要素资源错配。分地区比较还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系数,东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因此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应与技术水平提高、投资规模扩大、配套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改善等措施同步进行,才能充分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错配 交通基础设施 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机制 地区差异 系统GMM
原文传递
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机制与保障体系 被引量:52
17
作者 王前新 卢红学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4-26,共3页
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成为主体,然而高职教育中粗放型教学的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树立新型的人才质量观、人才培养观,正确构建高职教学质量机制与保障体系,向集约化教学迈进.
关键词 高职教育 质量 构建机制 保障体系
下载PDF
我国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43
18
作者 倪同云 林显鹏 +4 位作者 陈琳 杨新利 金仙女 刘红锦 王焕福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6,共6页
通过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以及个案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 ,探讨并构建了我国基层群众体育管理体制未来模式 ,并提出了政府与社团结合型管理体制的实施途径。
关键词 群众体育 机制 体制 管理 中国
下载PDF
数据要素定价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9
作者 欧阳日辉 杜青青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4-141,共18页
数据要素定价机制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买卖双方在制度、场景和技术等约束条件下进行数据要素交易价格确定的制度安排。本文首先在明确数据要素定价的客体是具备生产要素属性的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数据要素定... 数据要素定价机制是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买卖双方在制度、场景和技术等约束条件下进行数据要素交易价格确定的制度安排。本文首先在明确数据要素定价的客体是具备生产要素属性的数据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数据要素定价的成本、价值、场景等因素,归纳了数据要素定价的一般性原则和特定性原则。其中,制度设计是数据要素定价的关键,场景对数据要素定价影响很大。然后,本文梳理了数据要素的交易参与者、市场结构、交易机制和交易规则在交易制度设计中的作用,评述了交易场景和应用场景对数据要素定价的影响,综述了不同交易场景下数据要素定价的主要方法与模型。最后,本文介绍了机器学习、区块链、智能合约和密码技术等数字技术在数据要素定价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产品 定价机制 交易制度 数字技术
原文传递
管理机制的概念及设计理论研究 被引量:32
20
作者 李学栋 何海燕 李习彬 《工业工程》 1999年第4期31-34,39,共5页
基于系统目的性原理、系统功能原理与管理系统设计理论, 本文对管理机制的概念与作用、特征、分类等进行了讨论, 在此基础上对管理机制的设计问题进行了讨论, 包括机制的设计与选择、机制设计的前提、机制实现的条件、机制设计的步... 基于系统目的性原理、系统功能原理与管理系统设计理论, 本文对管理机制的概念与作用、特征、分类等进行了讨论, 在此基础上对管理机制的设计问题进行了讨论, 包括机制的设计与选择、机制设计的前提、机制实现的条件、机制设计的步骤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机制 设计理论 系统原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