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放管服背景下的高校科研财务助理制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雪丽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1年第7期80-82,共3页
在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如何重构高校财务助理角色与职能,精准搭建科研团队与科研经费管理职能审批部门之间的桥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本文通过剖析科研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对高校科研财务助理进... 在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如何重构高校财务助理角色与职能,精准搭建科研团队与科研经费管理职能审批部门之间的桥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本文通过剖析科研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对高校科研财务助理进行角色调整与职能重塑,来建立高校科研财务管理体系良性运行机制,促进高校科研团队高效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助理 放管服 职业化 机制增能 科研经费报销
下载PDF
吸收式热泵中表面活性剂的强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孙健 付林 张世钢 《制冷与空调》 2010年第3期16-19,共4页
溴化锂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水蒸气吸收过程的传热与传质系数显著提高。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对此强化过程进行研究,但目前尚未有被普遍认可的机制理论。研究人员普遍认同马拉格尼对流(marangoni convection)的强化作用,但是... 溴化锂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水蒸气吸收过程的传热与传质系数显著提高。20世纪50年代,国内外就开始对此强化过程进行研究,但目前尚未有被普遍认可的机制理论。研究人员普遍认同马拉格尼对流(marangoni convection)的强化作用,但是缺乏对其合理的解释。以往的研究大都基于静态池实验,这与实际吸收式热泵内吸收器的动态吸收过程(如液膜的形成等)相距甚远。另外,研究人员大都主要研究溴化锂水溶液与水蒸气的气液界面的强化作用,而忽视了溴化锂水溶液与铜管壁面的固液表面的强化过程。本文从微观的角度对2个强化界面进行分析,解释"马拉格尼对流"强化作用产生的原因,结论与诸多研究人员的实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式热泵 表面活性剂 强化机制 传热传质 溴化锂
下载PDF
荧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效机理研究概况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绪友 彭建新 洪华珠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共4页
荧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增效作用的机制或作用方式存在歧异,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学术观点:一种认为荧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强效应是通过作用于昆虫中肠细胞实现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荧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强作用是通过破坏昆虫围食膜结... 荧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增效作用的机制或作用方式存在歧异,目前主要存在两种学术观点:一种认为荧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强效应是通过作用于昆虫中肠细胞实现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荧光增白剂对杆状病毒的增强作用是通过破坏昆虫围食膜结构的完整性实现的。就这两种学术观点及荧光增白剂增效作用研究概况作详细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杆状病毒 中肠 围食膜 增效机理
下载PDF
碎软低渗高突煤层井下长钻孔整体水力压裂增透工程实践 被引量:75
4
作者 孙四清 张群 +3 位作者 闫志铭 张俭 王永伟 郑凯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37-2344,共8页
针对阳泉矿区碎软低渗高突煤层开展了井下长钻孔整体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的工程试验研究,工程实现了井下一次性整体压裂煤孔段长度达307 m,单孔注入水量达1 510 m3,最大注水压力达26.09 MPa。效果检测表明钻孔压裂影响半径最大达58 m,压裂... 针对阳泉矿区碎软低渗高突煤层开展了井下长钻孔整体水力压裂增透技术的工程试验研究,工程实现了井下一次性整体压裂煤孔段长度达307 m,单孔注入水量达1 510 m3,最大注水压力达26.09 MPa。效果检测表明钻孔压裂影响半径最大达58 m,压裂后煤层透气性系数提高了2.67倍,百米钻孔瓦斯流量衰减系数降低了55%,230 d内钻孔日抽采纯甲烷1 395~2 810 m^3,平均2 173 m^3,钻孔累计抽采纯甲烷50.86×10~4m^3,抽采瓦斯浓度为49.38%~83.70%,平均64.31%。分析认为:水力压裂能改善煤层裂隙和孔隙的连通性、降低煤层有效应力、提高煤层渗透率,注水能促进煤层瓦斯从吸附态向游离态转化,是煤层压裂后钻孔高效抽采瓦斯的关键,依据填砂堵缝压裂技术原理提出了碎软低渗煤层长钻孔整体水力压裂煤层裂隙开启、扩展和延伸机制。工程试验成果及认识可为井下长钻孔整体水力压裂增透高效抽采瓦斯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软低渗高突煤层 长钻孔 整体水力压裂 增透机理
下载PDF
碱复合驱数学模型 被引量:20
5
作者 袁士义 杨普华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76-88,共13页
建立了一个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夏合驱数学模型,它考虑了复合驱过程中各种主要的驱油机理(如降低界面张力、流度控制等)和物化现象(如化学剂的复合协同效应、碱耗、化学剂的扩散及碱环境下的吸附滞留损失、化学反应、残余饱和度... 建立了一个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夏合驱数学模型,它考虑了复合驱过程中各种主要的驱油机理(如降低界面张力、流度控制等)和物化现象(如化学剂的复合协同效应、碱耗、化学剂的扩散及碱环境下的吸附滞留损失、化学反应、残余饱和度和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聚合物溶液的特性等),具有较强的模拟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实用性能。该模型软件的研制成功,为我国油田的复合驱辅助进行机理世研究、现场应用的可行性预测、实施方案的优选、动态预测等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采油率 注碱水 化学驱油
下载PDF
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氧化剂对铅增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魏继中 林帆 王新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75-82,共8页
本文提出了用流动注射喷射式氢化法直接测定Pb的方法,并对测定条件及共存元素的允许存在量进行了研究,还就K_3Fe(CN)_6对Pb的增敏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以下反应模式:①K_3Fe(CN)_6首先将Pb~Ⅱ在碱性条件下氧化至Pb~Ⅳ:②K_3Fe(CN... 本文提出了用流动注射喷射式氢化法直接测定Pb的方法,并对测定条件及共存元素的允许存在量进行了研究,还就K_3Fe(CN)_6对Pb的增敏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以下反应模式:①K_3Fe(CN)_6首先将Pb~Ⅱ在碱性条件下氧化至Pb~Ⅳ:②K_3Fe(CN)_6再与Pb~Ⅳ发生化学反应:③上述的生成物在用NaBH_4还原时可大大提高Pb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敏 FIA 氢化物AAS
下载PDF
黑液体系驱油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赵福麟 孙士孝 +4 位作者 崔桂陵 秦积舜 张贵才 郭云尧 孙铭勤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3-60,共8页
黑液是碱法造纸时所产生的废液,具有潜在碱的性质,可作为三元复合驱的一种组分,配成黑液-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简称黑液体系),用于驱油。本文用准三组分相图,针对新疆试验区条件,研究了这一体系的采收率增值等值图,得到优... 黑液是碱法造纸时所产生的废液,具有潜在碱的性质,可作为三元复合驱的一种组分,配成黑液-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体系(简称黑液体系),用于驱油。本文用准三组分相图,针对新疆试验区条件,研究了这一体系的采收率增值等值图,得到优化配方。通过黑液体系各种性质等值图的研究,结合驱油产出液的分析结果和微观驱油的直接观察,证实了黑液体系主要通过低界面张力、乳化-携带、乳化-捕集、自发乳化、表面亲水性减小、刚性膜软化等机理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 配方 采油率 黑液 复合驱油 化学驱油
下载PDF
洲城油田开发后期提液增油技术探讨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建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20-122,共3页
提液增油是水驱油藏开发中后期保持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模式。针对洲城油田开发后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提液增油机理、提液时机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洲城油田矿场试验对提液参数及注水参数进行了研究,对提液后出现的增油和增水2种... 提液增油是水驱油藏开发中后期保持稳产和提高采收率的有效开发模式。针对洲城油田开发后期存在的诸多问题,对提液增油机理、提液时机进行了探讨,同时结合洲城油田矿场试验对提液参数及注水参数进行了研究,对提液后出现的增油和增水2种相反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建议。研究认为,注水开发油藏在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只要油藏不发生严重水淹或窜槽,适时放大生产压差,可提高油层单井产量;提液要与堵水相结合,当油层发生严重水淹、大孔道窜槽时要先堵水,否则提液无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后期 提液增油 提液机理 提液时机 增产建议 洲城油田
下载PDF
淬火-分配-回火工艺和多循环淬火-分配-回火工艺 被引量:7
9
作者 戎咏华 陈乃录 《热处理》 CAS 2011年第5期1-10,共10页
综述了由徐祖耀院士提出的淬火-分配-回火(Q-P-T)新工艺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总结了先进Q-P-T钢从超高强度到高强塑性的发展,重点论述了在形变中残留奥氏体增强超高强度钢的塑性的微观机制。鉴于单循环Q-P-T工艺对大尺寸工件和不同尺寸热... 综述了由徐祖耀院士提出的淬火-分配-回火(Q-P-T)新工艺的背景和发展现状。总结了先进Q-P-T钢从超高强度到高强塑性的发展,重点论述了在形变中残留奥氏体增强超高强度钢的塑性的微观机制。鉴于单循环Q-P-T工艺对大尺寸工件和不同尺寸热轧板(或H型钢)处理的局限性,提出了多循环淬火-分配-回火(MQ-P-T)工艺及其在冶金行业热轧板(或H型钢)的工程应用。最后列举了MQ-P-T工艺在机械行业的应用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分配-回火(Q-P-T)工艺 多循环淬火-分配-回火(MQ-P-T)工艺 超高强度钢 残留奥氏体 塑性增强的微观机制
下载PDF
自循环机匣处理周向覆盖比例和喷嘴轴向位置对轴流压气机扩稳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广 楚武利 +2 位作者 迟志东 陈向艺 张皓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37-1249,共13页
为了揭示自循环机匣处理周向覆盖比例和喷嘴轴向位置对扩稳效果的影响规律,在固定引气位置于叶顶阻塞区域的前提下,设计了6个不同周向覆盖比例和4个不同喷嘴轴向位置的自循环机匣处理结构,并以一个高亚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为研究对象进... 为了揭示自循环机匣处理周向覆盖比例和喷嘴轴向位置对扩稳效果的影响规律,在固定引气位置于叶顶阻塞区域的前提下,设计了6个不同周向覆盖比例和4个不同喷嘴轴向位置的自循环机匣处理结构,并以一个高亚声速轴流压气机转子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周向覆盖比例增大,压气机的综合稳定裕度先增大后减小,峰值效率则单调降低,综合稳定裕度改进量最大的周向覆盖比例为90%,兼顾扩稳效果和效率损失的最佳周向覆盖比例为30%。随着喷嘴位置由叶顶前缘沿轴向逐渐前移,压气机的扩稳效果变化不大,但效率有所提升,而且喷嘴位置越往前移,效率提升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自循环机匣处理 周向覆盖比例 喷嘴轴向位置 扩稳机理
下载PDF
自循环机匣周向偏置对轴流压气机非定常流场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钟翌铭 楚武利 +1 位作者 杨晶晶 赵伟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193-2206,共14页
以NASA Rotor 35为研究对象,设置了15°,0°和-15°三种不同周向偏置度数的自循环机匣,利用NUMECA软件包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以研究机匣处理对压气机非定常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针对NASA Rotor 35,由通道激波与叶... 以NASA Rotor 35为研究对象,设置了15°,0°和-15°三种不同周向偏置度数的自循环机匣,利用NUMECA软件包进行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以研究机匣处理对压气机非定常流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针对NASA Rotor 35,由通道激波与叶顶泄漏涡相互作用导致的失速,不同周向偏置角度的自循环机匣处理均能够较好地拓宽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且几乎不影响压气机峰值效率。其中周向偏置15°的自循环机匣虽然流量裕度改进量最大,但是压气机的压比下降较大。周向偏置后自循环机匣的扩稳能力不再遵循传统上以回流量、喷嘴出口速度和自循环装置内的流动损失来关联扩稳效果的经验规律,而是由桥路和流场耦合的非定常过程导致的。其喷射和抽吸作用对叶顶流场的激励使得叶顶静压分布、泄漏流产生周期性波动,不同物理量峰值在时域上存在相位延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自循环机匣处理 周向偏置 非定常 扩稳机理
下载PDF
电子掺杂下FeSe二维性的增强
12
作者 王雪玮 江星宇 +3 位作者 张若舟 赵展艺 魏鑫健 陈其宏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0-217,共8页
本文利用离子液体调控对FeSe薄膜进行电子掺杂,研究了超导增强过程中FeSe超导涨落行为的演化.顺电导分析表明,随着温度降低,超导涨落维度从二维过渡到三维;并且,随着电子掺杂,三维涨落的温度区间逐渐减小,这表明FeSe层间耦合强度逐渐减... 本文利用离子液体调控对FeSe薄膜进行电子掺杂,研究了超导增强过程中FeSe超导涨落行为的演化.顺电导分析表明,随着温度降低,超导涨落维度从二维过渡到三维;并且,随着电子掺杂,三维涨落的温度区间逐渐减小,这表明FeSe层间耦合强度逐渐减弱,体系二维性增强.FeSe调控后的高T_(c)态与插层FeSe基材料不仅具有相近的T_(c)(~40 K),并且都表现出较强的二维性,这暗示着二维性的增强对于FeSe超导的增强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薄膜 超导增强机理 超导涨落维度 顺电导
原文传递
健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储东涛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8年第6期166-168,共3页
江苏历来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省份,在全国都具有一定代表性。十六大以来的五年中,江苏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令人振奋。但是,目前苏北、苏中还有不少指标在全省总量中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 江苏历来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省份,在全国都具有一定代表性。十六大以来的五年中,江苏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令人振奋。但是,目前苏北、苏中还有不少指标在全省总量中所占比重继续下降,特别是主要经济指标的绝对值与苏南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可小视。因此,江苏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的要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健全并增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争取有更大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现机制 健全体系 增强功能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35
14
作者 方晓阳 叶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8-190,W001-W002,共5页
中药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倍受药学界的关注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较多的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有薄荷醇、冰片、精油类等多种中药提取物 ,应用中可单独作用 ,也可与化学透皮吸收促进剂联合使用。对中药促... 中药以其自身独特的优势倍受药学界的关注 ,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已成为经皮给药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较多的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有薄荷醇、冰片、精油类等多种中药提取物 ,应用中可单独作用 ,也可与化学透皮吸收促进剂联合使用。对中药促透机制的研究也是当前药学界的热点之一。在概述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透皮吸收促进剂 联合应用 促透机制
下载PDF
SLIP VELOCITY MODEL OF POROUS WALLS ABSORBED BY 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 SIO_2 被引量:13
15
作者 GU Chun-yuan DI Qin-feng FANG Hai-ping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7年第3期365-371,共7页
According to new slip effects on nanopatterned interfaces, the mechanism of enhancing water injection into hydrophobic nanomaterial SiO2 was proposed. When 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HNPs)are adsorbed on surfaces of ... According to new slip effects on nanopatterned interfaces, the mechanism of enhancing water injection into hydrophobic nanomaterial SiO2 was proposed. When 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HNPs)are adsorbed on surfaces of porous walls, 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 layers are formed instead of hydrated layer, and slip effects appear on the pore wall when a driving pressure is applied to the rock cores sample. It makes fluid to move more quickly and the flow capacity increases greatly. Experiments on changing wettability of porous walls were conducted, and the phenomenon that porous walls surfaces were adsorbed by nanoparticles was validated with the Environment Scan Electron Microscopy(ESEM). The results of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show that flowing resistance is greatly reduced, and water-phase effective permeability is increased by 47 % averagely after being treated by nanoflui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lip effect may occur on nanoparticle film of porous walls. Based on this new mechanism of enhancing water injection about hydrophobic nanomaterial SiO2, a slip velocity model in uniform porous media was introduced, and some formulas for the ratio of slip length to radius, slip length ,stream slip velocity and flux increment were deduced. and calc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tio of slip length to radius is about 3.54%-6.97%, and the slip length is about 0.024 μ m -0.063 μ m. The proposed model can give a good interpretation for the mechanisms of enhancing water injection with the HN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phobic nanomaterial SiO2 mechanism of enhancing water injection velocity slip model core displacement experiments ADSORPTION WETTABILITY
原文传递
Progres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in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绍富 张忠智 李术元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3-29,61,共8页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imple, easy process for screening microorganisms, and introduces a laboratory simulation device and proces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 which is a necessary research step for t... This paper describes a simple, easy process for screening microorganisms, and introduces a laboratory simulation device and process of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 which is a necessary research step for trial in oilfields. The MEOR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adsorption, diffusion, metabolism, nutriti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different microbes have different efficiencies in EOR and that different culture type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EOR. The effect of syrup is better than that of glucose, and larger porosity is favorable to the reproduction and growth of microbes, thereby improving the oil recovery. Using crude oil as a single carbon source is more appreciable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cost of oil recover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for the future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bial enhanced oil recovery (MEOR) screening process mechanism of enhancing oil recovery simulation device simulation process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慧 刘中春 吕心瑞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455-459,共5页
自2012年塔河油田开展了单井注氮气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不清。通过调研,世界范围内注气提高采收率通常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了物理实验,结合理论计算,对二氧化碳及氮气在塔河油田... 自2012年塔河油田开展了单井注氮气矿场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注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不清。通过调研,世界范围内注气提高采收率通常采用二氧化碳气体。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了物理实验,结合理论计算,对二氧化碳及氮气在塔河油田条件下的最小混相压力,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对原油密度、粘度的影响,以及在原油中的体积膨胀系数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得出了注入二氧化碳及氮气提高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采收率的机理。在塔河油田重质油条件下,二氧化碳/氮气与原油均不会发生混相。二氧化碳在原油中的溶解度大,对原油密度的改变作用更大,对原油的降粘作用更明显。因此,二氧化碳可以改善原油流动性,扩大波及体积。但是,氮气在原油中的混相压力更高,更容易形成气顶,对油水的重力分异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注气 提高采收率机理
下载PDF
“堵/调/驱”一体化提高采收率实验研究——以渤海Q油田为例
18
作者 刘进祥 崔龙超 +8 位作者 郝敬滨 唐晓旭 高建崇 卢祥国 李彦阅 鲍文博 王威 曹伟佳 何欣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4期30-35,共6页
为实现海上油田高效开发,该文针对渤海油藏环境,利用布什黏度计、扫描电镜和岩心驱替装置等开展了封堵体系优选、调驱体系基本性能和驱油效果的评价,并对比堵水、调剖、调驱单独施工和“堵水/调剖/调驱”一体施工的区别。研究表明,“无... 为实现海上油田高效开发,该文针对渤海油藏环境,利用布什黏度计、扫描电镜和岩心驱替装置等开展了封堵体系优选、调驱体系基本性能和驱油效果的评价,并对比堵水、调剖、调驱单独施工和“堵水/调剖/调驱”一体施工的区别。研究表明,“无机+有机”复合凝胶体系初始黏度低,成胶强度高,注入性能和封堵性能良好,含水率≥30%;表面活性剂H1浓度>800 mg/L时,稠油乳化降黏率超过80%。与分别实施“堵水、调剖和调驱”措施相比较,“堵/调/驱”一体实施降水增油效果显著,并且总注入量小,开发时间短,施工费用低,技术经济指标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封堵 微球调剖 稠油降黏剂 “堵/调/驱”一体化 提高采收率机理
下载PDF
关于表面活性剂对荧光反应增敏机理的讨论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海涛 皇启中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6年第1期93-97,共5页
根据近年来的一些文献资料,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对荧光反应增敏作用的机理,认为:增敏作用与胶束的形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以及活性基团的带电性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荧光反应 增敏机理
下载PDF
基于相渗时变的海上稠油油藏提液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洪福 徐中波 王鑫朋 《天然气与石油》 2022年第2期73-78,共6页
渤海稠油油田油井提液后出现含水稳定甚至下降、可采储量增加及采收率提高等现象,这与常规渗流理论不完全相符,导致采用常规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历史拟合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网络模型开展了微观提液机理分析研究,得到一条反映驱替压... 渤海稠油油田油井提液后出现含水稳定甚至下降、可采储量增加及采收率提高等现象,这与常规渗流理论不完全相符,导致采用常规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历史拟合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利用网络模型开展了微观提液机理分析研究,得到一条反映驱替压力梯度变化情况下的相对渗透率变形相渗曲线(相渗时变),以此提高历史拟合和指标预测的精度。微观网络模拟证实,提高驱替压力梯度后扩大了可动用孔喉的级别以及波及范围,同时增加了活塞式驱替发生的几率,从而提高了驱油效率,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利用变形相渗可较准确地拟合提液后生产动态,指导开发指标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 提液机理 微观 网络模型 波及系数 数值模拟 相渗时变 历史拟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