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髓牙本质与无髓牙本质的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郑庄 唐亮 黎明庆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测试人类牙本质的力学性能,比较活髓牙本质与根管治疗过的无髓牙本质的力学性能是否有差异。方法:收集20颗活髓牙和9颗根管治疗过的无髓牙,将牙本质磨制成实性块状标本,置于9g/L生理盐水中。采用位移法测试其压缩力学性能,所得数... 目的:测试人类牙本质的力学性能,比较活髓牙本质与根管治疗过的无髓牙本质的力学性能是否有差异。方法:收集20颗活髓牙和9颗根管治疗过的无髓牙,将牙本质磨制成实性块状标本,置于9g/L生理盐水中。采用位移法测试其压缩力学性能,所得数据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活髓牙本质的弹性模量为(15.77±1.52)GPa,比例极限为(157.07±13.79)MPa,压缩强度为(257.67±10.23)MPa;无髓牙本质弹性模量为(12.08±1.71)GPa,比例极限为(144.30±9.76)MPa,压缩强度为(235.26±9.12)MPa。活髓牙本质的力学性能明显强于无髓牙本质(P<0.05)。结论:标本的制备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活髓牙本质的力学性能明显强于无髓牙本质,与临床观察结果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 力学性能 弹性模量 比例极限 压缩强度
下载PDF
关于材料屈服强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于贤 王红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3-45,共3页
基于厚壁圆筒的弹性失效准则所确定的圆筒的初始屈服压力与材料的屈服极限的关系,设计了一种测定材料屈服极限的实验方法,并测得了一组实验数据。通过对该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圆筒的初始屈服压力,最终求得了材料的屈服极限。由于该实... 基于厚壁圆筒的弹性失效准则所确定的圆筒的初始屈服压力与材料的屈服极限的关系,设计了一种测定材料屈服极限的实验方法,并测得了一组实验数据。通过对该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圆筒的初始屈服压力,最终求得了材料的屈服极限。由于该实验值与理论值误差较小,表明了该实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该方法对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压力容器的失效规律具有一定的工程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圆筒 失效 力学性能 屈服极限
下载PDF
交错巷道巷间围岩承载结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卜庆为 辛亚军 +2 位作者 王超 郭东旭 叶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866-1877,共12页
针对普遍存在的矿井交错巷道围岩体稳定性及支护问题,运用极限平衡分析和弹塑性力学建立交错巷道巷间围岩稳定性分析判别方程,探讨了交错巷道巷间围岩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交错巷道巷间围岩体受围岩水平应... 针对普遍存在的矿井交错巷道围岩体稳定性及支护问题,运用极限平衡分析和弹塑性力学建立交错巷道巷间围岩稳定性分析判别方程,探讨了交错巷道巷间围岩稳定性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交错巷道巷间围岩体受围岩水平应力集中叠加影响,围岩破坏自巷间围岩体上下表面向中部延伸,加之巷间围岩体尺寸有限,一旦破坏贯通将致使巷间围岩承载存在失稳隐患;交错巷道巷间距越小,越近乎平行布置都会加剧巷间围岩破坏且诱发巷间围岩破坏贯通,合理设计断面尺寸及下方巷道合理支护强度可有效控制并维持围岩稳定;现场采用交错巷道联合支护方案后,交错位置上巷道断面完整无较明显变形且下巷道围岩最大变形量小于100 mm,支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错巷道 力学模型 极限平衡 影响因素 联合支护 围岩稳定性
下载PDF
双相钢的力学性能和对成形极限的影响 被引量:11
4
作者 孔政 孔宁 +1 位作者 张杰 李洪波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0-146,共7页
对两个来自不同生产线的冷轧双相钢DP780试样的主要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牌号的DP钢产品性能有显著差异。建立拉伸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将拉伸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利用材料失效点主应变二次导数的变化规律准确预测DP780在拉伸过... 对两个来自不同生产线的冷轧双相钢DP780试样的主要力学性能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牌号的DP钢产品性能有显著差异。建立拉伸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将拉伸试验和有限元仿真相结合,利用材料失效点主应变二次导数的变化规律准确预测DP780在拉伸过程中的缩颈和破裂。研究发现相同牌号的DP钢产品成形极限亦有明显不同。最后从延伸长度和极限应变两方面定量分析应变强化指数n值和强度系数K值的变化对拉伸过程成形极限的影响。发现应变强化指数n值的变化对成形极限影响较大,强度系数K值的变化对成形极限影响较小。增大n值可以提高发生缩颈和破裂时的延伸长度和极限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轧双相钢 力学性能 成形极限 拉伸试验
下载PDF
桥梁缆索检测攀爬蛇形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武 李钟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2-158,共7页
为了实现桥梁缆索缺陷的检测,针对桥梁缆索攀爬机器人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种适合桥梁缆索缺陷自动检测,具有强攀爬能力和高机动性的攀爬蛇形机器人。它由具有单自由度的模块组成,可根据缆索特征灵活增减模块数量实现手动重构。模块中的超... 为了实现桥梁缆索缺陷的检测,针对桥梁缆索攀爬机器人进行研究,开发了一种适合桥梁缆索缺陷自动检测,具有强攀爬能力和高机动性的攀爬蛇形机器人。它由具有单自由度的模块组成,可根据缆索特征灵活增减模块数量实现手动重构。模块中的超大扭矩舵机、轻质铝合金机械构件和高摩擦系数的外皮等,增强了机器人的攀爬能力。模块正交连接与P-R连接结合应用,使得机器人可有效完成缆索攀爬运动和检测作业。设计一种主从分布式多级闭环运动控制系统,引入电池供电和扭矩限制,增强了机器人的机动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缆索模拟攀爬试验结果证明机器人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和攀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工程 缆索检测机器人 模块化设计与实现 闭环运动控制 扭矩限制 机载电池 蛇形
原文传递
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材料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代东 郑建玉 《铸造设备研究》 2004年第4期18-20,24,共4页
纳米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Alloying简称MA)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本文对纳米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球磨技术、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材料的过程及原理、利用... 纳米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机械合金化(MechanicalAlloying简称MA)作为一种极具价值的制备纳米材料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本文对纳米材料的结构、材料的球磨技术、机械合金化制备纳米材料的过程及原理、利用机械合金化制备电触头材料及扩展端际固溶度等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机械合金化 电触头 端际固溶度
下载PDF
采用墙式整体桥台的无缝桥受力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朱伟庆 衡江峰 +1 位作者 刘永健 王卫山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45,共10页
建立了考虑桥台-土相互作用的墙式整体桥台无缝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荷载工况下主梁与桥台的受力特征,研究了温度、台后填土密实度与桥梁跨径对桥梁受力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同等跨径... 建立了考虑桥台-土相互作用的墙式整体桥台无缝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采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了不同荷载工况下主梁与桥台的受力特征,研究了温度、台后填土密实度与桥梁跨径对桥梁受力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同等跨径简支梁桥相比,墙式整体桥台无缝桥受力最不利主梁的跨中弯矩降低了20%~40%,跨中与梁端弯矩之和降低了约28%,说明主梁内力分布比较均匀,结构纵、横桥向整体性增强;桥台顶部存在较大的弯矩和剪力,桥台变形比较复杂;墙式整体桥台无缝桥的内力和变形受温度作用的影响较为明显,且梯度升温与整体降温在梁端产生正弯矩,梯度降温与整体升温在梁端产生负弯矩,因此,设计过程中对于不同的构件应选用合适的荷载工况;台后填土密实度由松散变化至密实时,整体升温或降温作用下主梁梁端和跨中弯矩变化幅度小于5%,桥台变形幅度小于9%,说明台后填土密实度对主梁弯矩和桥台变形的影响较小;当桥梁跨径由6m增加至13m时,桥台顶部弯矩增加了1.781倍,桥台内力随跨径的增大而快速增大,因此,在墙式整体桥台无缝桥梁的设计时,建议最大跨径不超过10m,以控制桥台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混凝土裂缝宽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整体式无缝桥 有限元模型 受力特征 桥台-土相互作用 跨径限值
原文传递
胶结充填开采两端固定岩梁模型及梁式断裂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李石林 冯涛 朱卓慧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793-2798,共6页
考虑采空区胶结体在强度形成区内对顶板的支撑载荷与距离工作面长度呈线性关系,基于垮落法两端固定梁模型,建立胶结充填开采两端固定岩梁力学模型,得到岩梁剪切力、弯矩分布和两端支座反力的表达式;提出充填开采极限跨距概念,从岩梁抗... 考虑采空区胶结体在强度形成区内对顶板的支撑载荷与距离工作面长度呈线性关系,基于垮落法两端固定梁模型,建立胶结充填开采两端固定岩梁力学模型,得到岩梁剪切力、弯矩分布和两端支座反力的表达式;提出充填开采极限跨距概念,从岩梁抗拉、抗剪强度推导出极限跨距表达式;提出充填开采工作面极限推进速度概念,并推导出其表达式。应用模型和概念公式对某矿2414工作面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充填开采时,岩梁最大剪切力、弯矩位于煤壁处,与垮落法开采相比,剪切力和弯矩更小;增加支柱(架)的支撑力,可减小岩梁两端剪切力和弯矩;按抗拉和抗剪强度计算充填开采极限跨距分别为24.6 m和85.8 m,胶结体须在12.5 d内形成抵抗上覆岩层载荷的强度;岩梁剪切力和弯矩分布均为非对称性;煤壁处的支座反力、弯矩分别为采空区侧岩梁端2.28和1.49倍;充填开采有利于采空区后部沿空巷道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开采 胶结 力学模型 极限跨距 推进速度
下载PDF
采动与承压水耦合作用下煤层底板的力学效应及破坏机理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高召宁 郑志伟 +1 位作者 潘继良 张阳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14,共5页
应用三维弹性中厚板理论,分析了采动与承压水耦合作用下煤层底板的力学效应及破坏机理。基于Hamilton原理推导了采空区底板在采动和水压耦合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表达式,分析了其变形和应力的分布特征。最后,推导了在采动与承压水耦合作... 应用三维弹性中厚板理论,分析了采动与承压水耦合作用下煤层底板的力学效应及破坏机理。基于Hamilton原理推导了采空区底板在采动和水压耦合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表达式,分析了其变形和应力的分布特征。最后,推导了在采动与承压水耦合作用下煤层底板破坏极限载荷PS,讨论了影响煤层底板破坏极限载荷PS的因素。研究成果对揭示回采工作面开采时煤层底板隔水层变形破坏,预防煤层底板突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底板 中厚板 力学效应 极限载荷
下载PDF
球墨铸铁管道接口弯曲性能试验 被引量:4
10
作者 钟紫蓝 张亚波 +2 位作者 李锦强 韩俊艳 缪惠全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3-150,共8页
为了研究球墨铸铁供水管道承插式接口在拉弯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开展了系列管道接口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在外部无覆土、管内水压为0.2MPa条件下,考虑接口不同拉弯耦合形式、单调和往复加载形式,并分别对DN150和DN200型... 为了研究球墨铸铁供水管道承插式接口在拉弯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及破坏模式,开展了系列管道接口的极限抗弯承载力试验。在外部无覆土、管内水压为0.2MPa条件下,考虑接口不同拉弯耦合形式、单调和往复加载形式,并分别对DN150和DN200型管道承插式接口进行了四点弯曲加载,研究接口的力学性能变化过程及破坏形态。试验结果表明:根据承插式接口不同的初始张开量,管道接口的“弯矩-转角”曲线大致分为3个阶段(线性增长阶段、塑性发展阶段和承载力极限破坏阶段),当安装深度与承口深度比在0.67左右时,DN150和DN200型管道接口的弯曲转角变形能力最大,分别为15.9°和12.8°,对应抗弯承载力分别为7.8kN·m和9.2kN·m;往复加载下,安装较深的管道接口具有较高有效抗弯刚度,但在二次加载时刚度退化显著;承载力极限破坏时管道插口发生屈曲变形,管底最大残余应变为5.7×10^(-4),接口椭圆度达4.2%。相关结论可为埋地球墨铸铁管线的震害、抗震验算、设计与措施等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墨铸铁管道 承插式接口 抗弯强度 力学性能 极限状态
下载PDF
车身覆盖件用钢/铝组织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辉 张华 +2 位作者 王文武 祝贞凤 江海涛 《有色金属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24,共4页
分别对车身覆盖件用IF钢、DP 590钢和6016铝合金进行了研究,采用Jmat-Pro热力学软件计算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相演变规律,测试了力学性能和成形极限曲线,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IF钢与6016铝合金的屈服强度相当,DP ... 分别对车身覆盖件用IF钢、DP 590钢和6016铝合金进行了研究,采用Jmat-Pro热力学软件计算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相演变规律,测试了力学性能和成形极限曲线,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IF钢与6016铝合金的屈服强度相当,DP 590强度明显高于IF钢和6016铝合金;三种材料的n值在同一水平,IF钢的r值远超DP 590钢和铝合金;双向拉伸应变状态,DP 590成形性略高于IF钢,并且随应变量的增大,二者之间的差距也呈现增加的趋势,6016铝合金的成形能力基本为IF钢和DP 590钢的二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力学性能 成形极限 微观组织
下载PDF
三相异步电动机噪声和振动故障分析与处理
12
作者 杨金辉 陈飞 +2 位作者 王强 陈金刚 陈秀晶 《船电技术》 2024年第10期12-14,共3页
主要讲述三相异步电动机噪声和振动故障现象、原因、危害和限值,从电磁和机械两方面分析电机噪声和振动故障的产生原因和预防控制措施。
关键词 动态机械性能 机械噪声 电磁噪声 振动限值 电磁方案 转子平衡
下载PDF
恒牙胚对机械损伤耐受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继刚 古向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88-790,共3页
目的:观察手术损伤对牙胚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12只幼犬的48颗尖牙胚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对牙胚不进行损伤;实验组1:仅暴露牙胚;实验2、3、4组:暴露牙胚后分别给予3、6、9 kg/25 mm2挤压力;实验组5在开窗后刮除暴露的牙囊。8周后... 目的:观察手术损伤对牙胚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用12只幼犬的48颗尖牙胚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对牙胚不进行损伤;实验组1:仅暴露牙胚;实验2、3、4组:暴露牙胚后分别给予3、6、9 kg/25 mm2挤压力;实验组5在开窗后刮除暴露的牙囊。8周后处死动物,观察受试牙齿生长发育情况;测量其冠根长度,计算冠根长度均数和HE染色镜检。结果:对照组与实验1、2组均无明显异常,测量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3、4、5组冠根长度较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4与实验组5分别有2例和3例牙髓坏死,牙体呈灰褐色。结论:显露牙囊和轻度挤压不会对其发育造成明显影响,但当损伤超过一定限度,损伤是不可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胚 机械损伤 耐受性
下载PDF
紧急切断阀部分行程测试功能的实现方式与适用性分析
14
作者 李俊 《石油化工自动化》 CAS 2024年第5期57-63,共7页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针对一些重大风险源的联锁评估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项目SIL验证阶段出现结果不满足SIL定级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增加类似以降低SIL评估等级为目标的额外独立保护层的高成本方案,提出了紧急切... 随着石油化工行业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针对一些重大风险源的联锁评估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项目SIL验证阶段出现结果不满足SIL定级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增加类似以降低SIL评估等级为目标的额外独立保护层的高成本方案,提出了紧急切断阀部分行程测试作为一种缩短检测周期、提高检测覆盖率的有效手段。介绍了紧急切断部分行程测试功能的由来以及其具体要求,列举了不同形式的实现方式以及现有的一些产品,并在实际应用层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经济性、可用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比较,推荐了成本适中、适用性最广的气路设计类的测试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切断阀 部分行程测试 机械限位 PST专用执行机构 ESD阀门定位器
下载PDF
基于三维DIC方法的高强钢拉伸力学性能测定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飞鹏 孔德阳 +3 位作者 龚琰 白鹏翔 雷冬 康新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9-367,共9页
高强度钢在建筑等工程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测定其力学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鉴于传统机械引伸计在小尺寸试样变形测试中的不便性,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3D-DIC)方法,对8.8级螺栓和Q690钢这两类试样在单轴拉伸试验全过... 高强度钢在建筑等工程领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准确测定其力学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鉴于传统机械引伸计在小尺寸试样变形测试中的不便性,利用三维数字图像相关(3D-DIC)方法,对8.8级螺栓和Q690钢这两类试样在单轴拉伸试验全过程中的变形进行了测试,分别得到了应力—应变曲线、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强度极限、断后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由于试样在屈服阶段应变增加而应力基本不变,因此同时研究了该阶段中试样从弹性变形演化到塑性变形的发展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三维DIC在小尺寸试样力学性能测试方面具有很强的优越性,可用来灵活地测量变形并研究变形的演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数字图像相关 高强度钢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曲线 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
下载PDF
不锈钢超薄板的力学性能及成形极限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杰锋 陈炜 +2 位作者 张玲 丁毅 雷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7-130,共4页
为了研究三种不同厚度的304不锈钢的力学行为和成形极限,进行了单向拉伸和胀形试验。使用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建立了刚模胀形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板料厚度的减小,材料的屈服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表现出明... 为了研究三种不同厚度的304不锈钢的力学行为和成形极限,进行了单向拉伸和胀形试验。使用材料力学性能参数建立了刚模胀形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随着板料厚度的减小,材料的屈服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先增大后减小,表现出明显的力学性能尺寸效应;超薄板的最大胀形深度和成形极限随着板料厚度的减小先增大后减小,表现出与宏观尺寸不同的变化规律;仿真与试验成形极限曲线较吻合,证明了该模型在预测金属超薄板成形极限上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效应 304不锈钢 拉伸试验 力学性能 成形极限
下载PDF
考虑载荷大小变化次序的球轴承寿命修正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关健 王黎钦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82-1189,共8页
为建立考虑载荷大小变化次序的球轴承疲劳寿命模型,在Miner理论和改进的Lundberg-Palmgren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新的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并考虑了材料疲劳极限应力对寿命的影响。以深沟球轴承6205为例,采用高速滚动轴承性能预测分析软... 为建立考虑载荷大小变化次序的球轴承疲劳寿命模型,在Miner理论和改进的Lundberg-Palmgren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了一种新的疲劳损伤累积理论,并考虑了材料疲劳极限应力对寿命的影响。以深沟球轴承6205为例,采用高速滚动轴承性能预测分析软件中的拟动力学计算模块,分析了等效载荷法和修正寿命模型中载荷类型、载荷均值、载荷振幅、载荷频率、转速等因素对寿命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等效载荷法,修正的寿命模型能更全面地反映上述5种因素对轴承疲劳寿命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设计 循环变载荷 球轴承 加载次序效应 疲劳极限 等效载荷法 寿命修正模型
下载PDF
基于力学性能的吸附砂浆界限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震 王新杰 +1 位作者 朱平华 刘少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3-491,共9页
基于再生粗骨料吸附砂浆定量分析及文献数据,研究吸附砂浆含量变化与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吸附砂浆含量下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以吸附砂浆含量为自变量、力学性能为因变量、目标... 基于再生粗骨料吸附砂浆定量分析及文献数据,研究吸附砂浆含量变化与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在不同吸附砂浆含量下的力学性能演化规律;以吸附砂浆含量为自变量、力学性能为因变量、目标强度为限值,利用数学方法确定吸附砂浆界限含量.研究发现:随着吸附砂浆含量的增加,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逐渐下降;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随吸附砂浆含量的增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吸附砂浆含量对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要大于对其抗压强度的影响,弹性模量受吸附砂浆含量影响,试验结果波动较大;经过数值拟合后,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与吸附砂浆含量呈二次函数关系,弹性模量与吸附砂浆含量的关系符合Boltzmann公式.基于拟合结果,确定满足C40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的吸附砂浆界限含量分别为45%、43%和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粗骨料 吸附砂浆 力学性能 界限含量
下载PDF
考虑单向拉伸预应变的DP780高强钢成形极限
19
作者 蔡达 欧航 +3 位作者 蒋浩 丁小娜 李光耀 崔俊佳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6,共7页
为了建立双相钢DP780单向拉伸预应变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对厚度为1.6 mm的DP780高强钢进行考虑单向拉伸预应变的力学性能测试。首先,在大试样上制造不同程度的单向拉伸预应变,随后在预变形后的大试样中心截取小试样进行单向拉伸测试... 为了建立双相钢DP780单向拉伸预应变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对厚度为1.6 mm的DP780高强钢进行考虑单向拉伸预应变的力学性能测试。首先,在大试样上制造不同程度的单向拉伸预应变,随后在预变形后的大试样中心截取小试样进行单向拉伸测试并获取各向异性系数、断后伸长率和硬化系数等材料参数,从而基于半经验公式推导得到单向拉伸预应变条件下的成形极限曲线。单向拉伸预应变对材料性能参数和成形极限有显著影响。随着预应变程度的提升,断后伸长率逐步下降,当预应变达到12%时,断后伸长率下降幅度为35.4%。随着预应变的提升,平面应变到等双拉一侧区域内,成形极限点逐渐减小;单向拉伸一侧的成形极限曲线受预应变的影响向右偏移,但不随预应变的增加而改变。基于两步变形的物理实验和预测模型,能够高效地分析材料受特定预应变载荷下的力学性能,并建立准确反映预应变效应的成形极限图,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中对预应变板材的成形性能进行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钢 单向拉伸 预应变 力学性能 成形极限
原文传递
金属矿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范围理论分析初探
20
作者 马凯 杨天鸿 +7 位作者 赵永 刘洪磊 董鑫 高源 刘一龙 李金多 何荣兴 侯俊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11,共11页
为揭示金属矿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有效预测地表移动范围,以弓长岭铁矿急倾斜矿体开采上盘地表移动为例,考虑地形、废石回填、采深3个因素,建立了用于计算地表主应力分布与易开裂范围的力学模型。基于力学模型,将移动角与地表易... 为揭示金属矿急倾斜矿体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有效预测地表移动范围,以弓长岭铁矿急倾斜矿体开采上盘地表移动为例,考虑地形、废石回填、采深3个因素,建立了用于计算地表主应力分布与易开裂范围的力学模型。基于力学模型,将移动角与地表易开裂范围建立了力学联系,并对移动角进行了补充定义:由最深部开采层边缘向地表作直线,位移为0且使地表开裂范围最大的直线即为移动边界线,移动边界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即为移动角。提出了借助力学模型计算移动角的试算法:预设不同的移动角,由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地表最大易开裂范围所对应的预设移动角即为真实移动角。在得到真实移动角后,由力学模型可确定地表易开裂范围与深度。同时,借助极限平衡原理将地表易开裂范围与块体滑移建立了力学联系,提出了地表潜在陷落范围的计算方法:对地表易开裂区内不同开裂点对应的潜在滑移块体列极限平衡方程,依次判别块体是否会发生剪切滑移,可确定地表潜在陷落范围。经计算,弓长岭铁矿下盘含铁带地下开采对上盘地表的移动角为60°,上盘地表具有初次滑移风险的位置距离初采位置的水平距离为130 m,潜在滑移角为55°。根据弓长岭铁矿露天与地下联合开采的现场经验,利用废石及时对地下采空区进行密实回填,并通过优化联合开采时空顺序与开采强度可有效控制地表移动,实现露天与地下安全联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急倾斜矿体 地表移动 移动角 力学模型 极限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