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及耐久性综述 被引量:32
1
作者 李恒 郭庆军 +1 位作者 王家滨 张凯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3050-13057,共8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废弃混凝土产量与日俱增,其处理方式以堆放、填埋为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推广使用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并用于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再生混凝土已应用于城市新建结构中。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废弃混凝土产量与日俱增,其处理方式以堆放、填埋为主,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推广使用废弃混凝土生产再生骨料并用于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已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再生混凝土已应用于城市新建结构中。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具有高孔隙率,水分及侵蚀性离子的扩散作用会加剧界面结构劣化,使界面成为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限制相。近年来,众多学者通过改善再生混凝土内界面过渡区结构,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增强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相关学者分别从细、微观角度对界面结构展开深入研究,揭示了新、旧骨料砂浆间界面结构对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并以再生骨料及界面结构的多孔性为切入点进行了诸多改善研究,包括骨料预浸、骨料裹浆、骨料碳化、掺加矿物掺合料、完善再生混凝土制备方法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降低了再生骨料性质和界面结构对再生混凝土的消极作用。在我国温差较大、盐渍土丰富的西北地区,再生混凝土结构主要面临抗冻融循环和抗盐侵蚀耐久性问题。目前,相关学者通过一系列试验研究已基本探明再生混凝土的冻融循环和盐侵蚀机理,关于盐侵蚀研究,建立了氯离子迁移模型以用于氯离子迁移评估,并对单一种类离子侵蚀界面结构进行了显微分析。另外,提出降低再生混凝土水灰比、选用高品质再生骨料、掺加适量矿物掺合料和掺加剂,有助于减少界面过渡区生成,增强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本文归纳了再生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对再生混凝土的界面结构、力学性能、抗冻融循环、抗盐侵蚀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述,梳理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改善方法,分析了再生混凝土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展望其前景,以期为今后我国西北地区废弃混凝土可循环利用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界面结构 力学性能 冻融循环 盐侵蚀
下载PDF
Cr含量对WC基硬质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胡道平 何宝山 孔德会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382-386,421,共6页
以WC-10(CoNi)合金为基础,在粘结剂中加入不同含量的Cr,对合金的力学性能以及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合金的抗弯强度随着Cr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硬度随着Cr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浸泡腐蚀试验中,添加Cr后就会使合金的... 以WC-10(CoNi)合金为基础,在粘结剂中加入不同含量的Cr,对合金的力学性能以及腐蚀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合金的抗弯强度随着Cr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而硬度随着Cr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在浸泡腐蚀试验中,添加Cr后就会使合金的耐腐蚀能力显著增强。在冲刷腐蚀试验中,各试样在冲蚀角度为60°时有最大腐蚀速率;当旋转圆盘的转速达到1000r/min以上时,合金的腐蚀速率显著增加,力学协同破坏的影响开始明显表现出来。通过对冲刷腐蚀后的合金试样表面及断面进行SEM观察,含Cr合金在腐蚀液中形成的钝化膜更加完整、致密,和基体金属的结合力也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 粘结剂 冲刷腐蚀
下载PDF
酸性溶液浸泡下原状黄土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王绪民 陈善雄 程昌炳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19-1626,共8页
黄土中存在大量碳酸钙胶结物,该胶结物对黄土力学性状的影响很大。采用浓度为0.1,1和2 mol/L的盐酸溶液,开展了原状黄土试样的浸泡试验,测定了不同时间浸泡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开展了经不同时间浸泡土样的颗粒分析试验、固结试验及剪切... 黄土中存在大量碳酸钙胶结物,该胶结物对黄土力学性状的影响很大。采用浓度为0.1,1和2 mol/L的盐酸溶液,开展了原状黄土试样的浸泡试验,测定了不同时间浸泡溶液中钙离子的浓度,开展了经不同时间浸泡土样的颗粒分析试验、固结试验及剪切试验,分析了酸性溶液浸泡下原状黄土力学特性及其变化规律。试验表明:黄土中胶结物主要是以粒径小于0.01 mm的颗粒存在,在酸性溶液浸泡作用下,土中钙质胶结物逐渐被溶蚀,试样中细小颗粒逐渐减少,尤其是颗粒直径小于0.005 mm的含量明显减少,浸泡液酸性越强,土体中钙质胶结物溶蚀的速度越快并且溶蚀得越充分。胶结物在土体中的作用主要是连接骨架颗粒,因此,胶结物对土体的黏聚力影响较大,而土体内摩擦角受胶结物溶蚀的影响不明显。经盐酸溶液浸泡后,试样的黏聚力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降低,浸泡60 d后,土体的黏聚力逐步趋于稳定。经0.1,1,2 mol/L盐酸溶液浸泡120 d后,试样的黏聚力分别降低约47%,63%,87%,且呈现出浸泡液酸性越强,黏聚力减少越多的情形。胶结物的溶蚀引起土体孔隙增加,压缩系数增大。随着胶结物的减少,土体的快剪应力–应变关系逐渐由应变硬化型向应变软化型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作用 钙质胶结土 胶结物 力学特性 溶蚀
下载PDF
C/C复合材料烧蚀形貌测量及烧蚀机理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俞继军 马志强 +1 位作者 姜贵庆 童秉纲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对C/C复合材料试件的表面细观烧蚀进行了常压下的亚、超声速和高压下的亚音速烧蚀形貌的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 ,分析了C/C复合材料在上述情况下的质量损失规律。结果表明 :C/C复合材料在亚音速流场的条件下 ,z向纤维束首先发生剥蚀 ,当压... 对C/C复合材料试件的表面细观烧蚀进行了常压下的亚、超声速和高压下的亚音速烧蚀形貌的测量 ;根据测量结果 ,分析了C/C复合材料在上述情况下的质量损失规律。结果表明 :C/C复合材料在亚音速流场的条件下 ,z向纤维束首先发生剥蚀 ,当压力升高时 ,碳布会发生层间剥蚀的现象 ;而在超音速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热化学烧蚀 机械剥蚀 航天器 测量
下载PDF
表土粒度特征对风蚀荒漠化的响应 被引量:17
5
作者 高君亮 高永 +3 位作者 罗凤敏 党晓宏 冯伟 蒙仲举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20-25,共6页
为了阐明风蚀对表土粒度特征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毛乌素沙地5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草地、新垦耕地、7~8年耕地、〉20年耕地、沙丘),以其表层土壤(0~1、1~2、2~3、3~4、4~5 c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和室内实验... 为了阐明风蚀对表土粒度特征的影响,采用时空替代法选择毛乌素沙地5种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地(草地、新垦耕地、7~8年耕地、〉20年耕地、沙丘),以其表层土壤(0~1、1~2、2~3、3~4、4~5 cm)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采样和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颗粒分形分析。结果表明:1)5个样地表层土壤机械组成均以细沙质量分数最高,为62.52%~80.40%,粗沙质量分数最低,仅为0.16%~0.43%,不同粒级土壤颗粒的质量分数高低排序为:细沙〉中沙〉极细沙+粉沙〉粗沙,说明研究区土壤基质组成以细沙为主,沙物质分选好;2)5个样地不同采样深度上的粗沙和中沙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为0~1 cm〉1~2 cm〉2~3 cm〉3~4 cm〉4~5 cm;细沙质量分数各层次之间差异不显著(P=0.4558),以0~1 cm层的质量分数最低;极细沙+粉沙的质量分数0~1 cm和1~2 cm层显著低于其他3层(P=0.0126),表明从草地到沙丘的演化是一个主要以极细沙+粉沙质量分数减少的风蚀荒漠化过程;3)土壤颗粒分形维数与极细沙+粉沙的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D=0.3661lnx+1.3409(P〈0.0001)。5个样地的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01),从大到小依次为:草地(2.579)、新垦耕地(2.479)、7~8年耕地(2.361)、〉20年耕地(2.100)、沙丘(1.716)。因此认为土壤颗粒分形维数可替代土壤机械组成来表征土地风蚀荒漠化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组成 分形维数 表层土壤 风蚀 毛乌素沙地
原文传递
海水海砂混凝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关国浩 王学志 贺晶晶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3-1493,共11页
利用海水海砂替代淡水河砂制备混凝土不但能缓解土木工程行业对资源的消耗,而且对于沿海城市及远海岛礁建设而言,就地取材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对于海水海砂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海水海砂混凝土为研究对象... 利用海水海砂替代淡水河砂制备混凝土不但能缓解土木工程行业对资源的消耗,而且对于沿海城市及远海岛礁建设而言,就地取材节约了大量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因此,对于海水海砂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以海水海砂混凝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国内外学者对海水海砂特性的研究,综合分析了海水海砂混凝土力学性能以及干湿循环和冻融循环下耐久性能以及海水海砂混凝土与纤维增强聚合物(FRP)筋组合结构粘结性能的发展规律。最后对目前海水海砂混凝土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海砂混凝土 力学性能 干湿循环 冻融循环 FRP筋 侵蚀机理
下载PDF
大陆剥蚀速率与造山隆升速率研究的某些进展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坤光 马昌前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9-96,共8页
大陆的机械剥蚀速率与区域高度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化学溶蚀速率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大陆地壳无升降运动条件下,现代大陆剥蚀夷平至海平面只需30~300Ma。大陆平均高度受控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热能,由于放射性... 大陆的机械剥蚀速率与区域高度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化学溶蚀速率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大陆地壳无升降运动条件下,现代大陆剥蚀夷平至海平面只需30~300Ma。大陆平均高度受控于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热能,由于放射性热能的缓慢衰减而引起大陆平均高度的缓慢降低。剧烈构造运动期间,隆升速率可以是剥蚀速率的数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剥蚀 化学溶蚀 剥蚀速率 隆升速率 地表径流量 造山带隆升
下载PDF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NiCr-Cr_3C_2涂层的结构及冲蚀磨损机理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秀从 李国禄 +2 位作者 王海斗 康嘉杰 林丽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2-37,共6页
目的改善流体机械部件的耐冲蚀磨损性能。方法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Supersonic Plasma Spraying)系统制备NiCr-Cr_3C_2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喷涂粉末和涂层的物相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配套的能谱分析仪(EDS)观... 目的改善流体机械部件的耐冲蚀磨损性能。方法采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Supersonic Plasma Spraying)系统制备NiCr-Cr_3C_2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喷涂粉末和涂层的物相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配套的能谱分析仪(EDS)观察和分析了涂层的微观形貌及化学成分。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从超微观角度分析了涂层的晶粒结构。采用Image J2x孔隙率计算软件测定了涂层的孔隙率。采用显微硬度仪、纳米压痕仪及万能拉伸试验机分别测定了涂层的显微硬度、弹性模量和结合强度。采用动载磨料试验机进行了冲蚀试验,冲蚀角度为90°,砂浆比为5:8,冲蚀时间为3 h。结果获得的超音速等离子喷涂Ni Cr-Cr_3C_2涂层主要含有NiCr、Cr_3C_2、Cr_7C_3等物相,至少含有单晶、纳米晶、过渡区三个区域。涂层的显微硬度值为911HV0.3,约为基体的3倍,孔隙率为1.4%,结合强度为66 MPa,弹性模量为215.3 GPa。在90°攻角下,涂层的冲蚀磨损失效以疲劳剥落磨损为主。结论用超音速等离子喷涂系统在基体表面制备的Ni Cr-Cr_3C_2涂层具有较好的耐冲蚀磨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音速等离子喷涂 NiCr-Cr3C2涂层 力学性能 冲蚀磨损 微观结构
下载PDF
低温烧结3Y-TZP陶瓷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被引量:10
9
作者 饶平根 叶建东 +1 位作者 岩佐美喜男 近藤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2-66,共5页
研究了低温烧结 3Y_TZP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磨性能 .经成型后的ZrO2(x(Y2 O3 ) =3% )在常压、12 5 0~ 145 0℃温度下 2h烧成 .由于该粉料有很高的烧结活性 ,在 130 0℃低温烧成下就获得了相对密度大于 99%的烧结体 ;在 140 0℃... 研究了低温烧结 3Y_TZP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磨性能 .经成型后的ZrO2(x(Y2 O3 ) =3% )在常压、12 5 0~ 145 0℃温度下 2h烧成 .由于该粉料有很高的烧结活性 ,在 130 0℃低温烧成下就获得了相对密度大于 99%的烧结体 ;在 140 0℃烧成温度下3Y_TZP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其抗弯强度、断裂韧性和维氏硬度分别达到95 3MPa ,9.1MPa·m1/2 和 12 .7GPa .应力诱导相变是主要的增韧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锆陶瓷 低温烧结 力学性能 磨损 耐磨性能 抗弯强度 断裂韧性
下载PDF
铁路机车受电弓碳滑板材料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华公平 丁春华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33,共6页
对电力机车碳滑板材料进行了研究。制备了浸铜碳滑板试样,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浸金属碳滑板和纯碳滑板的机械摩擦性能与电弧烧蚀性能。得出纯碳滑板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低于浸金属滑板的,浸铜合金滑板材料的摩擦性能优于浸铜滑板;纯碳滑... 对电力机车碳滑板材料进行了研究。制备了浸铜碳滑板试样,并通过试验研究了浸金属碳滑板和纯碳滑板的机械摩擦性能与电弧烧蚀性能。得出纯碳滑板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低于浸金属滑板的,浸铜合金滑板材料的摩擦性能优于浸铜滑板;纯碳滑板的电弧烧蚀速率低于浸金属滑板,浸铜合金滑板的电弧烧蚀速率高于浸铜滑板,浸水后试样在相同条件下发生电弧击穿的几率更大。通过XRD分析,得出导致国产纯碳滑板和进口纯碳滑板使用寿命相差很大的主要原因为石墨化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机车 受电弓滑板 机械磨损 电弧烧蚀
下载PDF
风力机叶片用复合材料的拉伸及冲蚀磨损性能 被引量:11
11
作者 董旭旭 李新梅 +1 位作者 董兰兰 曹祥辉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5-29,共5页
采用真空灌注成型工艺制备了风力机叶片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显微结构、拉伸性能以及在气固两相流下的冲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曲线呈Weibull分布,断裂前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铺设6层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拉... 采用真空灌注成型工艺制备了风力机叶片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其显微结构、拉伸性能以及在气固两相流下的冲蚀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曲线呈Weibull分布,断裂前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铺设6层纤维织物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456.87 MPa,12层的拉伸强度为646.69MPa,其弹性模量均为4 720.36MPa;复合材料冲蚀率分别随冲蚀颗粒冲击角和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大成波动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叶片 复合材料 真空灌注成型 力学性能 冲蚀磨损
下载PDF
热障涂层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美姮 管恒荣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09-314,共6页
热障涂层用于涡轮发动机的热端部件可显著提高其使用温度,延长部件的使用寿命,并提高发动机的效率。文中对热障涂层的力学性能、抗氧化和抗热腐蚀、抗磨蚀和热学特性等性能的评价及性能判断与分析进行了综合回顾。
关键词 热障涂层 隔热效果 力学性能 抗氧化 抗磨蚀
下载PDF
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的烧蚀性能 被引量:8
13
作者 宋桂明 武英 +3 位作者 白厚善 王玉金 周玉 雷廷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13-317,共5页
用自制的氧乙炔烧蚀装置对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 (TiCp/W )的烧蚀性能进行了测试 ,同时用多波长比色高温计对烧蚀试样表面温度和用热电偶对试样背面温度进行了在线监测。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 :W <... 用自制的氧乙炔烧蚀装置对TiC颗粒增强钨基复合材料 (TiCp/W )的烧蚀性能进行了测试 ,同时用多波长比色高温计对烧蚀试样表面温度和用热电偶对试样背面温度进行了在线监测。复合材料的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 :W <30 %TiCp/W <40 %TiCp/W。TiC颗粒加入到W中可明显提高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而且TiC颗粒含量越高 ,材料的抗烧蚀性能越好。TiCp/W复合材料的烧蚀机理是W和TiC的氧化烧蚀和燃气流的机械冲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烧蚀温度 氧化烧蚀 机械冲刷 钨基
下载PDF
藏东地区斜坡土壤冻融侵蚀力学机制及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海 田尤 +3 位作者 刘建康 张佳佳 杨东旭 杨顺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7-100,共14页
冻融侵蚀是青藏高原草甸覆盖区的主要侵蚀方式,以气候条件一致的藏东地区斜坡表层土壤侵蚀为对象,基于区域地质条件和土体赋存特征,分析了土壤剥蚀输移的力学过程,探索了缓变的隐性因子和灾变的显性因子对冻融侵蚀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 冻融侵蚀是青藏高原草甸覆盖区的主要侵蚀方式,以气候条件一致的藏东地区斜坡表层土壤侵蚀为对象,基于区域地质条件和土体赋存特征,分析了土壤剥蚀输移的力学过程,探索了缓变的隐性因子和灾变的显性因子对冻融侵蚀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地表冻融侵蚀是自基岩风化和土壤演化起始,经历冻融拉裂破坏与沙土输移,到重新裸露基岩的一个循环演化过程;②冻融侵蚀输移驱动力为受全因素控制的重力和径流动水压力,抗侵蚀力则由土壤二元结构特征和植被根系锚固力控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冻融侵蚀演化具有"多因素,同表观"的特征;③基于土体极限平衡状态的破坏机制,冻融侵蚀分为牵引式的逐级崩解型和牵引—推移复合式的多级崩解型,两者在侵蚀强度和触发因素上均存在显著区别;④引入冻融侵蚀强度特征参数并建立其与构造、地形、植被、岩性等因子之间的关系式,提出基于小流域土壤侵蚀观测的冻融侵蚀强度估算公式。基于力学过程和土体破裂机制建立的侵蚀强度多因素估算方法,可有效减小区域适宜性产生的误差,并且为制定精细化的不同工况下的冻融侵蚀防治对策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冻融侵蚀 受力过程 循环演化 敏感性 侵蚀强度
原文传递
硫酸亚铁侵蚀红土的受力特性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盼 黄英 +2 位作者 刘鹏 邓欣 樊宇航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2-116,138,共6页
针对云南典型红土,考虑硫酸亚铁的浓度和试样养护时间,采用击实、直剪、固结、渗透等试验方法,研究硫酸亚铁侵蚀红土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硫酸亚铁的侵蚀改变了红土的击实特性,存在最佳浸润时间。随硫酸亚铁浓度的增大,红土的最大干密... 针对云南典型红土,考虑硫酸亚铁的浓度和试样养护时间,采用击实、直剪、固结、渗透等试验方法,研究硫酸亚铁侵蚀红土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硫酸亚铁的侵蚀改变了红土的击实特性,存在最佳浸润时间。随硫酸亚铁浓度的增大,红土的最大干密度逐渐增大,最优含水率逐渐减小;随浸润时间的延长,最优含水率出现谷值,最大干密度出现谷值和峰值,浸润时间较短,最大干密度出现谷值;浸润时间较长,最大干密度出现峰值。硫酸亚铁浓度较低,养护时间较短,红土的抗剪强度和压缩模量出现峰值,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出现谷值;随浓度的增大和养护时间的延长,红土的抗剪强度和压缩模量逐渐减小,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逐渐增大。硫酸亚铁侵蚀红土受力特性的变化可以从硫酸亚铁的胶结作用和侵蚀作用两个方面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亚铁侵蚀红土 击实特性 力学特性 胶结作用 侵蚀作用
下载PDF
高炉出铁过程中铁水非稳态流动对炉缸炉底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辉 金焱 +3 位作者 薛正良 王炜 罗霄 程常桂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44-550,共7页
基于有效容积为1 750m3的高炉炉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损状况,利用Fluent软件VOF方法建立高炉炉缸出铁过程的非稳态数学模型,探究铁水流动对炉缸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死料柱沉底时底部压力较大;剪应力在出铁口的底部、炉缸炉底与死料柱... 基于有效容积为1 750m3的高炉炉缸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受损状况,利用Fluent软件VOF方法建立高炉炉缸出铁过程的非稳态数学模型,探究铁水流动对炉缸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死料柱沉底时底部压力较大;剪应力在出铁口的底部、炉缸炉底与死料柱边缘的交线处较大。死料柱浮起时底部所受压力比沉底小,炉底中心的压力较小,而边缘位置则出现负压,剪应力在炉底中心、出铁口的底部等位置较大。无论死料柱沉底与否,出铁口附近的炉壁剪应力在垂直方向上距离出铁口越近则越大,而且出铁口下侧的剪应力高于上侧的剪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炉缸 数值模拟 机械冲刷 出铁口
原文传递
硅灰石增强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邬昊 王彦平 +1 位作者 陈昶旭 沈霁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110-12115,共6页
采用单掺硅灰石的方法,制备出纤维增强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利用万能试验机、喷砂试验机、硫酸盐侵蚀等方法,探究不同掺量硅灰石对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抗冲蚀磨损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灰石掺量为2.0%... 采用单掺硅灰石的方法,制备出纤维增强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利用万能试验机、喷砂试验机、硫酸盐侵蚀等方法,探究不同掺量硅灰石对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的力学性能、抗冲蚀磨损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灰石掺量为2.0%(质量分数)时,粉煤灰基地质聚合物性能最优,相较于未掺硅灰石的试样,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分别提高了49.7%和10.3%,冲蚀率降低54.3%。与标准养护相比,硫酸盐侵蚀会严重影响强度发展,且硅灰石掺量越高,其抗压强度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灰石 地质聚合物 力学性能 冲蚀磨损 硫酸盐侵蚀
下载PDF
Influence of nano-mechanical evolution of Ti_(3)AlC_(2) ceramic on the arc erosion resistance of Ag-based composite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被引量:2
18
作者 Xuelian Wu Chengzhe Wu +9 位作者 Xinpeng Wei Wanjie Sun Chengjian Ma Yundeng Zhang Gege Li Liming Chen Dandan Wang Peigen Zhang Zhengming Sun Jianxiang Ding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76-188,共13页
Al-containing MAX phase ceramic has demonstrated great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high-performance low-voltage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Elucidating the anti-arc erosion mechanism of the MAX phase is crucial for furt... Al-containing MAX phase ceramic has demonstrated great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high-performance low-voltage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Elucidating the anti-arc erosion mechanism of the MAX phase is crucial for further improving performance,but it is not well-understood.In this study,Ag/Ti_(3)AlC_(2)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 was synthesized by powder metallurgy and examined by nanoindent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constant loading rate indentation,creep testing,and continuous stiffness measurements.Our results indicated a gradual degradation in the 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_(3)AlC_(2) reinforcing phase with increasing arc erosion times,although the rate of this degradation appeared to decelerate over arc erosion times.Specifically,continuous stiffness measurements highlighted the uneven mechanical properties within Ti_(3)AlC_(2),attributing this heterogeneity to the phase’s decomposition.During the early(1-100 times)and intermediate(100-1000 times)stages of arc erosion,the decline in the 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_(3)AlC_(2) was primarily ascribed to the decomposition of Ti_(3)AlC_(2) and limited surface oxidation.During the later stage of arc erosion(1000-6200 times),the inner region of Ti_(3)AlC_(2) also sustained arc damage,but a thick oxide layer formed on its surface,enhanc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overall arc e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Ag/Ti_(3)AlC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 phase nano-mechanical properties decomposition surface oxidation anti-arc erosion mechanism
原文传递
固体火箭发动机碳基材料喷管机械侵蚀特性 被引量:6
19
作者 常桁 王一白 +2 位作者 刘宇 薛斌 曹熙炜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6-762,共7页
为研究碳基材料喷管的机械侵蚀特性,基于两相流理论和经验公式,考虑液滴的蒸发与反应,建立了二维轴对称碳基材料喷管机械侵蚀计算模型.针对15-lb BATES发动机喷管进行了机械侵蚀计算,研究了液滴轨迹、机械侵蚀情况的分布规律,以及推进剂... 为研究碳基材料喷管的机械侵蚀特性,基于两相流理论和经验公式,考虑液滴的蒸发与反应,建立了二维轴对称碳基材料喷管机械侵蚀计算模型.针对15-lb BATES发动机喷管进行了机械侵蚀计算,研究了液滴轨迹、机械侵蚀情况的分布规律,以及推进剂中Al质量分数和燃烧室压强对机械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侵蚀率计算最大值为55μm/s,在实验结果范围内.Al/Al2O3混合液滴是机械侵蚀的主要因素,Al液滴由于蒸发氧化而不对壁面造成碰撞.机械侵蚀发生在喷管收敛段,峰值位于喉部上游入口处,喉部和扩张段无机械侵蚀现象.推进剂中Al质量分数增加对机械侵蚀率无显著规律性影响.机械侵蚀率随燃烧室压强的增加呈超线性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喷管 碳基材料 两相流 机械侵蚀
原文传递
气体钻井中钻柱力学性能及冲蚀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东洋 王垒超 +1 位作者 张涛 王钱钱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58-164,共7页
由于在破岩过程中受到冲击,气体钻井中的钻柱产生了交变应力,而钻柱旋转加剧了交变应力的变化,同时气体携带岩屑对钻柱产生冲蚀,加速了钻柱的失效。钻柱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断裂,这跟钻柱所受应力大小及变化密不可分,因此,开展气体钻井... 由于在破岩过程中受到冲击,气体钻井中的钻柱产生了交变应力,而钻柱旋转加剧了交变应力的变化,同时气体携带岩屑对钻柱产生冲蚀,加速了钻柱的失效。钻柱主要失效形式为疲劳断裂,这跟钻柱所受应力大小及变化密不可分,因此,开展气体钻井过程中钻柱力学性能和冲蚀研究,掌握钻柱应力变化规律及岩屑对钻柱的冲蚀规律,是减小和防止钻柱失效的基础工作,对增加气体钻井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降低钻井成本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使用一种已开发出的可同时模拟气体钻井钻具振动和冲蚀的装置,进行了不同钻具组合情况下,气体钻井钻柱同时受振动和冲蚀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气体钻井过程中,配置扶正器将使钻柱所受交变应力值变化范围降低40%以上,扶正器和减振器的配合使用将使交变应力值变化范围下降50%,因此,扶正器和减振器的配合使用,将大幅降低钻柱所受交变应力,并延长交变应力作用周期,从而降低钻柱失效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钻井 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交变应力 冲蚀振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