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冲击载荷作用下液压支架的力传递分析 被引量:36
1
作者 梁利闯 田嘉劲 +1 位作者 郑辉 焦素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22-2527,共6页
为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液压支架的力传递特性,利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液压支架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液压支架的立柱液压缸、平衡液压缸、顶梁、前连杆、后连杆以及掩护梁等效为弹性体,用预载荷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静载荷,用阶跃... 为研究冲击载荷作用下液压支架的力传递特性,利用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液压支架的多体动力学模型。模型中将液压支架的立柱液压缸、平衡液压缸、顶梁、前连杆、后连杆以及掩护梁等效为弹性体,用预载荷模拟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静载荷,用阶跃载荷模拟基本顶断裂或垮塌时对支架的冲击力。基于此数值仿真模型,计算分析了冲击载荷作用于顶梁不同位置时液压支架各铰接点的力传递系数和各铰接点力对冲击载荷作用位置的敏感度。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作用位置对液压支架各铰接点力传递特性的影响不同,各铰接点对冲击载荷作用位置的敏感度也不相同。这些计算结果对于液压支架的自适应控制和等强度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动力学模型 冲击响应 力传递特性
下载PDF
基于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围岩-支架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周凯 李明瑞 焦素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34-2539,共6页
液压支架处于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工作环境中,因此掌握其耦合作用规律,对于液压支架的抗冲击、自调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ZY12000/28/64支顶掩护式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运用拉格朗日第二类动力学理论建立6自由度围岩-支架耦合动力学... 液压支架处于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工作环境中,因此掌握其耦合作用规律,对于液压支架的抗冲击、自调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ZY12000/28/64支顶掩护式液压支架为研究对象,运用拉格朗日第二类动力学理论建立6自由度围岩-支架耦合动力学方程。应用该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基本顶质量、基本顶初始高度及断裂点位置对液压支架动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立柱千斤顶、平衡千斤顶的受力随着基本顶质量和基本顶初始高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大;随着断裂点位置的前移,立柱千斤顶受力增大、平衡千斤顶受力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支架 围岩-支架耦合 动力学模型 动力学响应
下载PDF
基于模态应变能分布的压电致动器/传感器位置优化遗传算法 被引量:10
3
作者 钱锋 王建国 +1 位作者 汪权 逄焕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61-166,共6页
由线弹性压电结构有限元动力方程推导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程;建立准确模拟层合压电结构动力行为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主结构模态应变能分布提出新的优化目标函数,将压电致动器/传感器位置编号作为优化变量,建立用离散变量表示的智能结... 由线弹性压电结构有限元动力方程推导压电智能结构振动控制方程;建立准确模拟层合压电结构动力行为的有限元模型。基于主结构模态应变能分布提出新的优化目标函数,将压电致动器/传感器位置编号作为优化变量,建立用离散变量表示的智能结构优化问题,并通过二进制编码的遗传算法(GA)求解。以四边固支复合层合压电智能板为数值算例,采用比例反馈控制,研究最优位置配置致动器/传感器智能结构目标模态的控制效果。数值结果表明基于模态应变能分布的遗传算法所得优化解振动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致动器/传感器 主动振动控制 位置优化 遗传算法 模态控制
下载PDF
Morphing wing flaps for large civil aircraft:Evolution of a smart technology across the Clean Sky program 被引量:9
4
作者 Rosario Pecora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13-28,共16页
Abstract Morphing wing structures are widely considered among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in large civil aircraft.The controlled adaptation of the wing shape to exte... Abstract Morphing wing structures are widely considered among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in large civil aircraft.The controlled adaptation of the wing shape to external operative conditions naturally enables the maximization of aircraft aerodynamic efficiency,with positive fallouts on the amount of fuel burned and pollutant emissions.The benefits brought by morphing wings at aircraft level are accompanied by the criticalities of the enabling technologies,mainly involving weight penalties,overconsumption of electrical power,and safety issues.The attempt to solve such criticalities passe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 design approaches,ensuring the consolidation of reliable structural solutions that are adequately mature for certification and in-flight operations.In this work,the development phases of a multimodal camber morphing wing flap,tailored for large civil aircraft applications,are outlined with specific reference to the activities addressed by the author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Clean Sky program.The flap is morphed according to target shapes depending on aircraft flight conditions and defined to enhance high-lift performances during takeoff and landing,as well as wing aerodynamic efficiency during cruise.An innovative system based on finger-like robotic ribs driven by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 is proposed as morphing-enabling technology;the maturation process of the device is then traced from the proof of concept to the consolidation of a true-scale demonstrator for pre-flight ground validation tests.A step-by-step approach involving the design and testing of intermediate demonstrators is then carried out to show the compliance of the adaptive system with industrial standards and safety requirements.The technical issu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intermediate demonstrator are critically analyzed,and justifications are provided for all the adopted engineering solutions.Finally,the layout of the true-scale demonstrator is presented,w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mechanical actuators(EMA) Green regional aircraft mechanical systems Morphing flap Morphing wing Smart aircraft Smart structures Variable camber airfoil
原文传递
Adaptive Control of MIMO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Unknown Actuator Nonlinearities Based on the Nussbaum Gain Approach 被引量:4
5
作者 Ci Chen Zhi Liu +2 位作者 Yun Zhang C.L.Philip Chen Shengli Xie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EI 2016年第1期26-34,共9页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MIMO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unknown actuator nonlinearities. A novel Nussbaum analysis tool for MIMO systems is established such that unknown time-varying control coefficients are tackled. In ...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MIMO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unknown actuator nonlinearities. A novel Nussbaum analysis tool for MIMO systems is established such that unknown time-varying control coefficients are tackled. In contrast to existing literatures on continuous-time systems, the newly-developed Nussbaum tool focuses on extending the traditional Nussbaum result from one dimensional case to the multiple one. Specifically, not only the multiple unknown input coefficients are extended to the time-varying, but also the limitation of the prior knowledge of coefficients' upper and lower bounds is removed. Furthermore, an adaptive robust controller associated with the proposed tool is presented. The asymptotic tracking of MIMO mechanical systems is guaranteed with the help of the Lyapunov Theorem. Finally, a simulation example is provided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scheme. © 2014 Chinese Association of Auto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uators 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Control nonlinearities mechanical actuators mechanICS MIMO systems Time varying control systems
下载PDF
摆杆式操作机钳杆平升降缓冲刚度与阻尼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晋 何琪功 同新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5-109,共5页
针对摆杆式锻造操作机钳杆吊挂系统的液压缸与蓄能器组合缓冲装置,以平升降运动为例,提出基于动力学理论分析获得缓冲刚度与阻尼的思路,据设备结构形式简化吊挂系统的物理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法分析平升降运动的动能及势能,建立吊挂系统... 针对摆杆式锻造操作机钳杆吊挂系统的液压缸与蓄能器组合缓冲装置,以平升降运动为例,提出基于动力学理论分析获得缓冲刚度与阻尼的思路,据设备结构形式简化吊挂系统的物理模型,利用拉格朗日法分析平升降运动的动能及势能,建立吊挂系统平升降动力学模型。以50 kN操作机为例,在Matlab中求解动力学方程,获得缓冲装置刚度及阻尼对吊杆摆动角、工件质心位置、钳杆摆角的变化规律,分析刚度及阻尼对平升降运动的影响,提出确定缓冲装置刚度及阻尼的方法,为摆杆式锻造操作机缓冲装置油缸与蓄能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操作机 吊挂系统 缓冲装置 刚度与阻尼
下载PDF
A Parametric Study of Mechanical Cross-Coupling in Parallel-Kinematics Piezo-Flexural Nano-Positioning Systems
7
作者 Abbas Shafiee Amirhossein Ahmadian Amin Akbari 《Open Journal of Applied Sciences》 2021年第5期596-613,共18页
Piezo-electric nano-positioning stages are being widely used in applications in which precision and accuracy in the order of nano, and high scanning speeds are paramou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 Piezo-electric nano-positioning stages are being widely used in applications in which precision and accuracy in the order of nano, and high scanning speeds are paramou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 of the parallel piezo-flexural nano-positioning (PPNP) stages to investigate motion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ir different axes. Cross-coupling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ors to undesirable runouts in the precision positioning of PPNP actuators. Using ABAQUS/CAE 2018 software, a 3D model of a PPNP stage was developed. The model consists of a central elastic body connected to a fixed frame through four flexural hinges. A cylindrical stack of multiple piezoelectric disks is placed between the moving central body and the fixed frame. Extensive simulations were carried out for three different friction coefficients in the piezoelectric disks’ contact surfaces, different frame materials, and different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the stage and the hinges. As a result,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primary root cause of the mechanical cross-coupling effect could be realized i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lip and rotation of the piezoelectric disks due to their frictional behavior with the stage moving in the tangential direction, concurrent with changes in the geometry of th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ositioning Stages Piezoelectric actuators mechanical Cross-Coupl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RICTION
下载PDF
磁敏弹性膜的研制、性能表征及应用研究进展
8
作者 冯佳宾 赵悦 +2 位作者 姜宇佳 冯晓磊 李明捷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9-691,共23页
磁敏弹性膜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其力学、电学、磁学、声学等性质能够受外加磁场的控制,从而在多个领域展现在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首先从材料设计、制备工艺、结构设计等方面综述了磁敏弹性膜的研制方法,随后详细阐述了磁敏弹性膜的力... 磁敏弹性膜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其力学、电学、磁学、声学等性质能够受外加磁场的控制,从而在多个领域展现在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首先从材料设计、制备工艺、结构设计等方面综述了磁敏弹性膜的研制方法,随后详细阐述了磁敏弹性膜的力学、电磁、声学等性能表征及内部机理,最后介绍了磁敏弹性膜在传感器、执行器、柔性机器人等领域的应用,在上述基础上,展望了磁敏弹性膜的发展,也提出了面临的问题及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敏弹性膜 力学性能 传感器 执行器 柔性机器人
原文传递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技术发展分析
9
作者 邓美俊 孙仁云 +1 位作者 潘湘芸 何倩 《汽车零部件》 2021年第9期103-109,共7页
相比于传统汽车的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ing System,EMB)具有制动性能更优、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不会污染环境等优势。分别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制动器执行器技术、制动控制技术以及线控制动踏板技术进行了... 相比于传统汽车的制动系统,电子机械制动系统(Electro-mechanical Braking System,EMB)具有制动性能更优、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不会污染环境等优势。分别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制动器执行器技术、制动控制技术以及线控制动踏板技术进行了分析总结,指出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技术还存在的问题,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给出预测,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子机械制动 执行器 控制技术 线控制动踏板
下载PDF
微机械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6
10
作者 才海男 马秀兰 +2 位作者 李鹏生 浦昭邦 周兆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7-61,56,共6页
介绍了微/纳米技术和微型机械技术这一新兴学科的重要意义、主要技术内容和当前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关键词 微型机械技术 微电机 微传感器 微执行器
下载PDF
航天机电伺服系统非线性表征建模与动态特性精细化预示
11
作者 蒋孟龙 付剑 +3 位作者 刘轶男 孙明伟 黄玉平 于志远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2-95,共14页
针对机、电、磁、控多非线性强耦合作用导致航天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预示难的问题,基于MBSE、层次分析法、增量式建模技术分别构建了机电伺服应用于推力矢量控制的V型需求模型、多层架构模型、精细化性能预示模型。一级模型通过调配电... 针对机、电、磁、控多非线性强耦合作用导致航天机电伺服系统动态特性预示难的问题,基于MBSE、层次分析法、增量式建模技术分别构建了机电伺服应用于推力矢量控制的V型需求模型、多层架构模型、精细化性能预示模型。一级模型通过调配电机功率和减速比,支持位置包络预示;二级模型增量电阻-电感(RL)电磁转换架构和运动三角关系,实现位置响应预示与尺寸估计;三级模型构建多物理域耦合关系;四级模型精细化关键参数非线性,达到转速和电流动态响应准确预示效果。通过3组时域测试验证了多层级模型预示精度。设计实例表明,所建多层级模型完成多约束下机电伺服设计优化获得的可行解数量比第四级高精度模型单独优化多3.6倍、计算耗时缩减50.6%;最优方案功重比达488.95 W/kg,相频带宽达9.87 Hz,有效支撑航天机电伺服系统的快速设计和精准迭代,同时为火箭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实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作动器 多物理域耦合 增量式非线性建模 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 推力矢量控制
原文传递
考虑粘结层和阻抗解析表达式的压电阻抗模型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迪 李继承 +1 位作者 林莉 李喜孟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64,68,共5页
引用根据自由梁振动原理得到的一维梁结构机械阻抗解析表达式,并考虑压电陶瓷锆钛酸铅(PZT)和梁结构之间的粘结层对二者的应力应变传递过程的影响,改进了一维梁结构压电阻抗模型。在粘结系数ξ分别为0.01、0.02和1.00的3种粘结状态下,对... 引用根据自由梁振动原理得到的一维梁结构机械阻抗解析表达式,并考虑压电陶瓷锆钛酸铅(PZT)和梁结构之间的粘结层对二者的应力应变传递过程的影响,改进了一维梁结构压电阻抗模型。在粘结系数ξ分别为0.01、0.02和1.00的3种粘结状态下,对5~80kHz频率范围内PZT耦合电阻抗进行了数值计算。测量计算得到α-氰基丙烯酸乙酯、环氧树脂和改性丙烯酸酯三种粘结剂的粘结强度,分别为0.882MPa、7.621MPa和10.198MPa,并在3种粘结状态下测量了5~80kHz频率范围内PZT的耦合电阻抗。研究表明,数值模拟和实验测量所得的耦合电阻抗谱符合良好,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峰值对应频率的相对误差范围是0.25%~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阻抗解析表达式 压电陶瓷 压电阻抗法模型 粘结强度
下载PDF
基于直接驱动技术的AMT换挡系统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思勤 林树森 李波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34-940,共7页
为减少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挡时间,研制了一种基于直接驱动技术的AMT换挡系统,核心器件是二自由度电磁执行器。描述了执行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建立执行器电、磁、机耦合的仿真模型。在保证较好的换挡品质的前提下,从高性能执行器的... 为减少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换挡时间,研制了一种基于直接驱动技术的AMT换挡系统,核心器件是二自由度电磁执行器。描述了执行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建立执行器电、磁、机耦合的仿真模型。在保证较好的换挡品质的前提下,从高性能执行器的应用、换挡分段控制方法、换挡力规律以及换挡重叠协调控制等方面分析了减少AMT换挡时间的可行性。通过台架试验获得了基于直接驱动技术的AMT换挡系统减少换挡时间的定量结果。结果表明在保证较好换挡品质的前提下,该系统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驱动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 二自由度 电磁执行器 换挡时间
下载PDF
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热机电稳定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冷劲松 张震 +2 位作者 刘立武 刘彦菊 杜善义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77,共17页
本文研究了硅橡胶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热机电稳定性.考虑温度、掺杂和电致伸缩变形的耦合影响,建立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模型,从而构建系统的电场能,基于此耦合发展的Ogden模型研究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热机电稳定... 本文研究了硅橡胶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热机电稳定性.考虑温度、掺杂和电致伸缩变形的耦合影响,建立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模型,从而构建系统的电场能,基于此耦合发展的Ogden模型研究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和热机电稳定性性能.结果表明,当电致伸缩系数减小,或材料常数比减小,或温度增加,或唯象学参数增加,或电致伸缩系数比增加时,介电弹性体临界名义电场增加,从而热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增强.这些结论对于硅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和制备及其应用器件研究有巨大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弹性体复合材料 热机电稳定性 应用器件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执行机构健康管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志毅 刘小雄 +1 位作者 王娟 章卫国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800-1802,1805,共4页
应用健康管理方法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针对飞机的执行机构,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方法;首先根据电液伺服执行器的特点建立故障参数模型,然后应用动态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故障特征提取,根据故障特征状况,应用模糊... 应用健康管理方法可大大提高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针对飞机的执行机构,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健康管理方法;首先根据电液伺服执行器的特点建立故障参数模型,然后应用动态k均值聚类算法进行故障特征提取,根据故障特征状况,应用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健康状况评估,根据健康状况的发展划定健康等级,最后根据健康评估结果应用卡尔曼估计方法进行健康预测;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管理 数据驱动 电液伺服执行器 故障
下载PDF
基于DaLSTM组合模型的电动舵机故障诊断方法
16
作者 张晓瑜 邓佐青 +2 位作者 唐黎伟 郭润夏 吴军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0-78,共9页
为了实现电动舵机工作过程中多种故障的一体化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阶段注意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DaLSTM)组合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电动舵机的多源传感器信号作为输入,采用基于输入注意力和时间注意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 为了实现电动舵机工作过程中多种故障的一体化诊断,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阶段注意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DaLSTM)组合模型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电动舵机的多源传感器信号作为输入,采用基于输入注意力和时间注意力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自适应提取原始多源传感器数据中的相关特征,并通过DaLSTM组合模型实现多源传感器的时间序列预测。其次,在故障诊断时间窗口内,以不同工作状态下DaLSTM组合模型预测值与采样值的差值最小为决策函数诊断电动舵机的故障类型。最后,利用公开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数据集进行时间序列预测和故障诊断实验,对故障类别的平均识别率达到了98.76%,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舵机 故障诊断 组合模型 长短期记忆网络
下载PDF
基于压电驱动的多指微操作工具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孟凯 陈涛 +2 位作者 杨湛 刘会聪 孙立宁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2-46,共5页
针对目前微纳操作对微纳操作工具的需求,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结构简单、柔性模块化、高精度的压电驱动的多指微操作工具。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多指微操作工具在单指、双指及三指工作模式下均能良好地完成相应的微纳操作,操作成功率在85%以上,... 针对目前微纳操作对微纳操作工具的需求,设计并制造了一种结构简单、柔性模块化、高精度的压电驱动的多指微操作工具。通过实验验证了该多指微操作工具在单指、双指及三指工作模式下均能良好地完成相应的微纳操作,操作成功率在85%以上,夹持范围为10~800μm。通过改变执行末端,调整操作策略,可完成对不同尺寸、材质、结构的微球的拾取与释放。同时,使用多指微操作工具完成微球组装与超显微成像微球操作实验,证明了该操作工具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操作器 微机电系统 压电驱动器 柔性操作器 多指执行器
下载PDF
基于等效元素法的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18
作者 刘海 段小帅 黄建 《导航定位与授时》 2018年第5期49-53,共5页
目前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存在刚体数目多、传动链长、动力学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通过引入规范化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集中质量等效元素法,建立了某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包括等效系统质量阵、等效系统力系和系统自由坐标与广... 目前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存在刚体数目多、传动链长、动力学模型难以建立的问题。通过引入规范化的动力学建模方法——集中质量等效元素法,建立了某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包括等效系统质量阵、等效系统力系和系统自由坐标与广义坐标之间的雅克比关系阵,并得到了其解析动力学方程;结合方程在ADAMS平台进行动力学逆求解仿真,得到了30°大行程位移信号和8Hz频率信号两种工况下的系统载荷响应曲线。随着负载转动惯量增加,电机动载系数达到1.34,丝杠动载系数达到1.55;外部负载不变时,随着驱动信号幅值增加,电机动载最大系数达到1.23。分析表明随着机电作动器系统外部惯性负载及系统运动速度的提高,由外部惯性负载及自身传动机构产生的动载效应明显,为机电作动器传动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电作动器 单元等效 雅克比矩阵 动力学方程 ADAMS动力学分析
下载PDF
基于灵巧性的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输入优选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艳敏 李仕华 +2 位作者 牛云展 田志立 杨志浩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531-2536,共6页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选择不同的运动副作为主动输入的优劣问题,提出了1种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输入优选的新方法。分别建立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选择不同主动输入时的完整雅可比矩阵,并将其分为力矩阵、力矩矩阵2部分;计算力矩阵、力... 针对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选择不同的运动副作为主动输入的优劣问题,提出了1种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输入优选的新方法。分别建立3T1R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选择不同主动输入时的完整雅可比矩阵,并将其分为力矩阵、力矩矩阵2部分;计算力矩阵、力矩矩阵全域条件性指标,绘制机构在给定部分位姿参数的力矩阵、力矩矩阵灵巧性与其他可变位姿参数的关系图谱;根据全域条件性指标与关系图谱优选出最佳输入副。利用所提方法对4-UPU/SPS冗余驱动并联机构进行输入副的优选,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简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构学 并联机构 冗余驱动 主动输入副 输入优选 灵巧性
下载PDF
含压电致动器的四结点矩形复合材料夹层板单元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晖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6-161,共6页
依据Hoff型夹层板理论以及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和压电致动器的本构关系,首次建立了每个结点具有7个位移自由度的含压电致动器的四结点矩形复合材料夹层板单元。数值算例表明,方法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
关键词 固体力学 数值方法 有限元 压电致动器 复合材料夹层板 四结点矩形单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