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a分析的统计学方法 被引量:58
1
作者 杨娟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309-1314,共6页
Meta分析是对具有共同研究目的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合并,剖析研究间差异特征,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它在国内外医学文献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统计学方法也在发展。根据研究的资料类型及统计指标,Meta分析可选用... Meta分析是对具有共同研究目的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合并,剖析研究间差异特征,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的统计方法。它在国内外医学文献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其统计学方法也在发展。根据研究的资料类型及统计指标,Meta分析可选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本文综述了目前Meta分析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和成熟的统计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固定效应模型 随机效应模型 异质性检验 比数比
下载PDF
重大装备形性一体化数字孪生关键技术 被引量:38
2
作者 宋学官 来孝楠 +3 位作者 何西旺 杨亮亮 孙伟 郭东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98-325,共28页
重大装备形态和性能的精准预测与分析是实现其智能化和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孪生作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纽带,可用于在数字世界中建立物理实体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加工制造和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真实镜像。面向重大装... 重大装备形态和性能的精准预测与分析是实现其智能化和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之一。数字孪生作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纽带,可用于在数字世界中建立物理实体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加工制造和运维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真实镜像。面向重大装备几何形态和结构力学性能,通过分析当前建立数字孪生的需求与难点,提出机理模型与实测数据联合驱动的“算测融合”解决方案;综合考虑孪生模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要求,构建重大装备“形性一体化”的数字孪生框架。详细论述当前构建重大装备数字孪生所面临的“算不了”、“算不准”、“算不快”、“测不了”、“测不全”和“测不准”六个具体问题,并给出相关解决方案和关键技术。通过典型案例验证了所提框架与关键技术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数字孪生在重大装备中的落地应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参考。最后,探讨了重大装备数字孪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所面临的进一步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重大装备 形性一体 算测融合 机理模型 实测数据
原文传递
偏压滑坡地段围岩受力特征测试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王英学 周佳媚 高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92-794,799,共4页
通过对担架哨隧道偏压滑坡地段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工字钢和锚杆等支护构件的受力状况与围岩地质状况之间的必然联系,并表明可以通过埋设测试元件来了解围岩的地质状况,合理设计隧道的支护措施。
关键词 隧道 围岩 应力 滑坡 量测数据
下载PDF
基于生成对抗和双重语义感知的配电网量测数据缺失重构 被引量:29
4
作者 杨玉莲 齐林海 +2 位作者 王红 苏林萍 徐永海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46-54,共9页
传统的数据缺失重构技术大多依赖数理统计方法和先验知识结合机理分析构建数学模型,但是配电网量测数据具有高维、时变、非线性特征,复杂度高、表征难度大,难以保证高精度重构。文中提出一种利用无监督生成对抗训练方式自主提取数据特... 传统的数据缺失重构技术大多依赖数理统计方法和先验知识结合机理分析构建数学模型,但是配电网量测数据具有高维、时变、非线性特征,复杂度高、表征难度大,难以保证高精度重构。文中提出一种利用无监督生成对抗训练方式自主提取数据特征并结合双重语义感知重构约束实现数据缺失重构的方法。其中,基于二维卷积的重构模型和量测数据二维灰度图像化训练增强了模型泛化能力和稳定性。该方法无需先验知识的分布假设与显式物理建模,在保证数据特征提取最大化的同时,有效提高了重构数据的精确性。最后,利用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在重构缺失数据上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对抗网络 双重语义感知 量测数据 数据缺失重构
下载PDF
测量数据粗大误差的非统计判别 被引量:15
5
作者 朱坚民 宾鸿赞 +1 位作者 王中宇 周福章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7-19,共3页
提出了基于信息熵和灰色理论的测量数据粗大误差判别方法 ,该方法对测量数据没有分布要求 ,计算简单可行 ,经多个实例的计算 ,取得了较好的判别结果 .
关键词 粗大误差 测量数据 非统计判别 数据处理 信息熵
下载PDF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of tip vortex flow field with/without cavitation in an elliptic hydrofoil 被引量:16
6
作者 彭晓星 徐良浩 +4 位作者 刘玉文 张国平 曹彦涛 洪方文 颜开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17年第6期939-953,共15页
In this paper, recent measurements of tip vortex flow with and without cavitation carried out in Cavitation Mechanism Tunnel of 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CSSRC) are presented. The elliptic hydrofoil with... In this paper, recent measurements of tip vortex flow with and without cavitation carried out in Cavitation Mechanism Tunnel of China Ship Scientific Research Center(CSSRC) are presented. The elliptic hydrofoil with section NACA 662-415 was adopted as test model. High-speed video(HSV) camera was used to visualize the trajectory of tip vortex core and the form of tip vortex cavitation(TVC) in different cavitation situations. Laser Doppler velocimetry(LDV)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tip vortex flow field in some typical sections along the vortex trajectory with the case of cavitation free. Stereo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SPIV) system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velocity and vorticity distributions with and without cavitation. Series measurement results such as velocity and vorticity distributions, the trajectory of tip vortex core, the vortex core radius, cavity size and cavitation inception number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minimum pressure coefficient in the vortex core obtained by flow field measurement was quite coincident with the tip vortex cavitation inception number obtain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incoming velocity and low air content. And TVC would decrease the vortex strength comparing with the case without cavi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p vortex flow field CAVITATION LDV SPIV HSV measurement data
原文传递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舰船磁场高精度建模方法 被引量:16
7
作者 戴忠华 周穗华 单珊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4-1529,共6页
在舰船消磁与防护中,需要利用混合模型对舰船磁场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数学建模,而混合模型将磁偶极子阵列等距分布忽视了舰船结构的影响,且没有考虑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导致所建模型精度不高、稳定性较差.文章以混合模型系数矩阵条件数为... 在舰船消磁与防护中,需要利用混合模型对舰船磁场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数学建模,而混合模型将磁偶极子阵列等距分布忽视了舰船结构的影响,且没有考虑测量数据的真实性,导致所建模型精度不高、稳定性较差.文章以混合模型系数矩阵条件数为目标函数,采用模拟退火算法(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SA)优化系数矩阵条件数,得到磁偶极子阵列的最优位置分布;然后通过考察单个点的拟合情况剔除误差大的测量点,优化测量数据;最后利用逐步回归求解模型方程,获得舰船磁场高精度稳定模型.实测数据建模表明:与磁偶极子等距分布的混合模型建模相比,本文方法所建模型精度可达96%,对测量数据误差的敏感性低,抗干扰能力强,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本方法可用于复杂海况背景下的舰船磁场高精度建模,以及水面磁性目标探测与定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磁场 磁偶极子阵列分布 测量数据 系数矩阵条件数 模拟退火算法 逐步回归
下载PDF
某深切峡谷区地应力场的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胡斌 张倬元 陶连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2期110-115,共6页
根据某深切峡谷岸坡中由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得到的实测数据,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应力场的总体变化特征以及地应力与高程、水平埋深、垂直埋深、剥蚀厚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在近于平行河谷的构造应力... 根据某深切峡谷岸坡中由应力解除法和水压致裂法得到的实测数据,运用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地应力场的总体变化特征以及地应力与高程、水平埋深、垂直埋深、剥蚀厚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说明在近于平行河谷的构造应力场作用下,河谷现今地应力场仅存在应力降低区和应力相对平稳区的特殊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坡中引起地应力方向变化及量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次级地质构造和岩体局部的模量值,同时证实了河谷底部水平应力的变化基本服从布林-哈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场 变化特征 统计分析 应力解除法 岸坡 布林-哈盖模型 水压致裂法 工程地质
下载PDF
工业测量数据的可视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贺磊 黄桂平 +1 位作者 李广云 毛悦 《测绘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5-307,310,共4页
简要介绍了测量获取离散点数据的一般手段,阐述了3维曲面重建的NURBS方法和空间Delauany三角剖分方法,简要说明了使用OpenGL进行3维开发的机制,并给出了3维空间交互和查询的实现步骤。为有效地发掘测量数据潜在的信息和规律提供了一条... 简要介绍了测量获取离散点数据的一般手段,阐述了3维曲面重建的NURBS方法和空间Delauany三角剖分方法,简要说明了使用OpenGL进行3维开发的机制,并给出了3维空间交互和查询的实现步骤。为有效地发掘测量数据潜在的信息和规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数据 3维重建 NURBS Delauany 散乱数据 可视化
下载PDF
建筑地基沉降预测的Usher-Spillman组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蒋建平 路倬 +1 位作者 高广运 顾宝和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07-514,共8页
从40处现场地基沉降实测资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7处资料,对建筑地基沉降-时间曲线进行了优化的拟合分析.针对建筑地基的沉降特性,提出了Usher-Spillman组合数学模型.对17处实测资料的拟合表明,Usher-Spillman组合模型对台阶型、L型、S型... 从40处现场地基沉降实测资料中选取有代表性的17处资料,对建筑地基沉降-时间曲线进行了优化的拟合分析.针对建筑地基的沉降特性,提出了Usher-Spillman组合数学模型.对17处实测资料的拟合表明,Usher-Spillman组合模型对台阶型、L型、S型、凹型、微凹型、直线型曲线都有高的拟合精度,相关系数R为0.997 68~1,平均为0.999 24;该模型拟合效果比双曲线模型、Usher曲线模型、Spillman曲线模型的都要好;基于该组合数学模型的建筑地基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一般为±0.969 18%.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Usher-Spillman组合数学模型适应性强,它对建筑地基沉降-时间曲线的拟合是较为可靠的,利用这些拟合方程式能对建筑地基沉降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模型 沉降 地基 实测资料
下载PDF
不规则基坑开挖导致支护结构变形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魏焕卫 孙元硕 尚文涛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2年第19期1-6,共6页
以某不规则深基坑内支撑支护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不规则土方开挖导致基坑两侧冠梁水平位移以及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建立PLAXIS 3D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在此模... 以某不规则深基坑内支撑支护为背景,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不规则土方开挖导致基坑两侧冠梁水平位移以及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并建立PLAXIS 3D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在荷载较小一侧坡顶施加土体堆载,模拟基坑两侧的桩体深层水平位移与弯矩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规则基坑开挖下会产生不对称荷载,荷载较大一侧桩体产生向基坑开挖侧的变形,变形较大,荷载较小一侧桩体产生背离开挖侧的变形,由于在不规则基坑开挖引起的荷载较小侧坡顶施加土体堆载,能够有效减小不规则基坑开挖引起的荷载较大一侧桩体的变形与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支护结构 实测数据 水平位移 不对称荷载
下载PDF
考虑量测数据质量的集成储能智能软开关数据驱动电压控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宋关羽 于川航 +3 位作者 冀浩然 赵金利 徐晶 李鹏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100,共11页
分布式电源的高比例接入使配电网电压控制问题日益显著。与配电网中传统电压调控设备相比,集成储能智能软开关(ESOP)等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具有更加灵活、快速的电压调节能力。实际配电网参数难以获取,运行场景复杂多变,基于物理模型的控... 分布式电源的高比例接入使配电网电压控制问题日益显著。与配电网中传统电压调控设备相比,集成储能智能软开关(ESOP)等新型电力电子设备具有更加灵活、快速的电压调节能力。实际配电网参数难以获取,运行场景复杂多变,基于物理模型的控制方法往往难以适应系统运行状态变化。为此,提出一种考虑量测数据质量的ESOP数据驱动电压控制方法。首先,基于无模型自适应预测控制方法,建立ESOP的数据驱动控制模型。然后,考虑数据驱动过程中实际量测数据存在量测误差的问题,采用坏数据辨识和量测扰动抑制方法对量测数据进行处理,提出考虑量测数据质量的ESOP数据驱动电压控制方法,以降低量测误差对数据驱动控制过程的影响。最后,在含四端ESOP的实际配电网算例中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所提ESOP数据驱动电压控制方法可以有效解决配电网参数难以准确获取的问题,显著降低量测误差带来的不良影响,全面提升配电网电压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智能软开关 储能 电压控制 数据驱动 量测数据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中测量数据的管理探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倪元龙 杨鲁 《山西建筑》 2019年第4期212-213,共2页
所谓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实就是指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用地理以及有关的视图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借助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来深度剖析这些数据信息,得出相应的信息。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中测量数据的管理方式,分析... 所谓的"地理信息系统",其实就是指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数据信息用地理以及有关的视图进行有效结合,进而借助数据库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来深度剖析这些数据信息,得出相应的信息。主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中测量数据的管理方式,分析有关空间数据的无缝管理,并且反思改变后的地理信息系统中测量数据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测量数据 管理方式
下载PDF
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动力特性识别及现场测试 被引量:9
14
作者 姜贞强 郇彩云 +2 位作者 王胜利 陈杰峰 刘福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21-326,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极值留数分解的模态参数识别新技术应用于海上单桩风力机结构动力特性识别。该技术首先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实现实测振动响应的极值、留数分解,并施加极值窗口,分离结构动力特征参数并以极值、留数为表征,进而识别海上风电机... 提出一种基于极值留数分解的模态参数识别新技术应用于海上单桩风力机结构动力特性识别。该技术首先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实现实测振动响应的极值、留数分解,并施加极值窗口,分离结构动力特征参数并以极值、留数为表征,进而识别海上风电机组的频率及阻尼系数。该文以中国黄海海域某5 MW海上风电机组实测数据研究方法的有效性,并与传统特征系统实现算法、随机子空间方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求得风电机组整机的前3阶模态参数,使得环境激励下的海上风电机组的模态参数识别变得准确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模态识别 实测数据 复指数 弱模态
下载PDF
软土地层双线盾构隧道横断面地表沉降预测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自锋 《铁道建筑技术》 2019年第10期23-28,68,共7页
以我国软土地区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后的地表沉降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调研的隧道地表沉降测线实测数据,对双线隧道横断面布置方式进行划分,研究了横断面地表沉降槽形态和预测方法.研究表明:双线隧道布置方式可分为双线平... 以我国软土地区双线盾构隧道施工后的地表沉降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实证研究方法,通过调研的隧道地表沉降测线实测数据,对双线隧道横断面布置方式进行划分,研究了横断面地表沉降槽形态和预测方法.研究表明:双线隧道布置方式可分为双线平行、上下错开和竖向重叠三种;当双线隧道平行布置时,地表沉降槽形态与隧道覆土厚度和隧道轴线间距有关,呈“W”和“V”两种形态;当双线隧道上下错开和竖向重叠布置时,沉降槽均呈“V”形.针对双线隧道不同的布置形式,以高斯函数为基础提出了横断面地表沉降预测模型,根据实测地表沉降的回归拟合得到模型参数的取值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软土 地表沉降 实测值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数据挖掘在计量增值服务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卜乐平 杨广益 《计量科学与技术》 2022年第2期38-43,共6页
计量业务管理信息化、证书报告数字化为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积累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大多用于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合法性判定,其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通过分类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数据挖掘在计量增值服务中的应... 计量业务管理信息化、证书报告数字化为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积累了海量数据,这些数据大多用于检定或校准结果的合法性判定,其潜在价值没有得到充分挖掘。本文通过分类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数据挖掘在计量增值服务中的应用途径和意义,并以实例的形式证明计量大数据挖掘可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增值服务,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数据 增值服务 数据挖掘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基于L1正则化的随机梁式结构静力损伤识别方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斌 鲁溢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9-74,共6页
提出了一种结合摄动法和L1正则化方法的随机梁式结构静力损伤识别方法。考虑初始模型误差和测量误差的影响,建立了关于随机损伤指数的控制方程,并将摄动法和L1正则化方法相结合,对随机损伤指数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进而从概率的角度对结... 提出了一种结合摄动法和L1正则化方法的随机梁式结构静力损伤识别方法。考虑初始模型误差和测量误差的影响,建立了关于随机损伤指数的控制方程,并将摄动法和L1正则化方法相结合,对随机损伤指数的控制方程进行求解,进而从概率的角度对结构的损伤进行识别。损伤试验结果表明,和传统的最小二乘求解法相比,本文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识别多处局部损伤的位置及大小,对实际结构损伤检测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梁式结构 损伤识别 测量数据 L1正则化 损伤概率
下载PDF
一种基于密度核估计的最大熵方法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钰 韩峰 +2 位作者 王玉恒 乔登江 王建国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5-292,共8页
针对未知概率分布类型的测量数据,采用最大熵方法可以确定被测量含有最少人为主观假设的概率分布.但经典最大熵方法由于其密度函数的数学形式导致全局优化难度较大,计算结果难以满足概率密度函数基本性质,需要截断及归一才能使用.本文... 针对未知概率分布类型的测量数据,采用最大熵方法可以确定被测量含有最少人为主观假设的概率分布.但经典最大熵方法由于其密度函数的数学形式导致全局优化难度较大,计算结果难以满足概率密度函数基本性质,需要截断及归一才能使用.本文通过引入概率密度核估计方法,对最大熵方法进行了改进,简化了计算过程,并证明了改进后计算结果能够满足概率密度函数基本性质,最后通过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量数据 最大熵方法 密度核估计 概率分布估计
下载PDF
利用测试模态数据识别结构有限元模型误差源的一种新方法 被引量:7
19
作者 臧朝平 马双超 《新型工业化》 2013年第8期1-9,共9页
本文在基于等效模态应变/动能识别误差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实际结构的测试模态数据识别结构有限元模型中误差源位置的新方法并应用于模型修正过程的参数选择。分别以一个平板结构和机匣结构为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这种方法... 本文在基于等效模态应变/动能识别误差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实际结构的测试模态数据识别结构有限元模型中误差源位置的新方法并应用于模型修正过程的参数选择。分别以一个平板结构和机匣结构为例,通过仿真分析研究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有限元模型中的误差位置。基于一阶优化方法对机匣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可以看出在识别出模型中误差的基础上,通过模型修正可以完全消除结构中的误差。本文中提出的方法对模型修正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模型修正 误差源识别 测试数据 等效模态应变能 等效模态动能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优化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媛媛 蒙恬 赵志刚 《微型电脑应用》 2019年第4期120-122,共3页
随着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道路施工及安全防护等技术都具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因为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国城市轨道工程信息化管理发展存在部分问题。因此,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 随着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道路施工及安全防护等技术都具有一定的成就。但是,因为科技水平的限制,我国城市轨道工程信息化管理发展存在部分问题。因此,提出基于GIS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优化,可以提高轨道工程数据管理、安全管理等数据使用的信息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测量数据 处理系统 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