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6省2005年麻疹病毒分离株分子特征分析 被引量:44
1
作者 姬奕昕 许文波 +11 位作者 张燕 朱贞 蒋小泓 梁勇 周淑洁 詹军 陈慧 张杰 司源 冯燕 芦起 许松涛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7-415,共9页
研究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型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为进一步的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用RT-PCR方法,从2005年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 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 研究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基因型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为进一步的麻疹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用RT-PCR方法,从2005年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株中扩增出核蛋白(nucleoprotein, N)基因C末端676个核苷酸片段.再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并以C末端456个核苷酸片段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6省分离的48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其中两株为H1b亚型, 其余为H1a亚型.48株野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5.1%~100%(核苷酸差异为0~22bp),氨基酸同源性为92.7%~100%;与我国疫苗株S191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8.7%~92.5%,氨基酸同源性为88.0%~91.2%.其中Shaanxi05-1和Yunnan05-1,Anhui05-2和Ningxia05-9的N末端456个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Hebei05-19、Anhui00-2和Liaoning02-2,Hebei05-1和Chongqing04-3的核苷酸的同源性为100%.引起2005年我国6省麻疹暴发流行的野毒株为H1基因型,并以H1a为绝对优势亚型.各省之间存在相同毒株引起的传播链,不同年份之间存在相同麻疹野毒株的持续循环传播.同时提示,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由核苷酸变异引起的氨基酸变异及中和抗原位点等生物学性状的改变,可能影响麻疹病毒的毒力和传播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H1基因型 序列测定和分析
下载PDF
麻疹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军 赵晓 侯存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3期261-264,共4页
麻疹是一种致病力很强的传染病,当前仍不时有疫情暴发。其临床诊断准确率不高,需实验室检查辅助确诊。麻疹病毒Ig M抗体检测易操作,结果可靠,但发病早期易出现假阴性。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能在发病早期检出病毒RNA。操作简单、快... 麻疹是一种致病力很强的传染病,当前仍不时有疫情暴发。其临床诊断准确率不高,需实验室检查辅助确诊。麻疹病毒Ig M抗体检测易操作,结果可靠,但发病早期易出现假阴性。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RT-PCR能在发病早期检出病毒RNA。操作简单、快速、结果敏感。使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脱落细胞内麻疹病毒抗原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研究。病毒分离和蚀斑中和实验不宜作为常规诊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实验室诊断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原文传递
2002-2007年福建省麻疹野病毒的分离与基因特性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杨秀惠 何爱华 +6 位作者 许江阳 陈雅红 张宏 陈前进 陈昌福 张红榕 周勇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收集福建省流行的麻疹野毒株,分析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应用B95a或Vero/slam细胞,从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麻疹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病毒的N基因3'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分析其基因型别及遗传特征。[结果]2... [目的]收集福建省流行的麻疹野毒株,分析麻疹野病毒的基因特征。[方法]应用B95a或Vero/slam细胞,从疑似病例的咽拭子或尿液标本分离麻疹病毒,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病毒的N基因3'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分析其基因型别及遗传特征。[结果]2002年、2006-2007年共从5个设区市分离了14株麻疹野病毒,均为H1a基因亚型。14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7.8%-100%,在遗传树图中分属于4个独立分支,具有不同的来源。福建省分离株与H1基因型中国代表株、H2基因型及疫苗株S191相比,与S191差异性最大(核苷酸同源性91.0%-92.0%,氨基酸同源性88.1%-90.1%)。MV06-32、MV07-30、MV07-39和MV07-46这4株间N基因3'端450个核苷酸间同源性为100%,显示不同地区和年份来源的病毒株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福建省目前监测到的麻疹野病毒均为H1基因型、H1a基因亚型,未发现其它型别;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内存在多传播链同时循环,也存在同一野病毒株可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持续循环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基因型别 福建省
原文传递
麻疹病毒N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兔抗血清的制备
4
作者 杨志辉 安欢欢 +3 位作者 吴杰 孟胜利 郭靖 申硕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025-1029,1036,共6页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核蛋白(N),免疫家兔后制备兔抗MV N抗血清,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以MV-S191疫苗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N基因3个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MV-N1、pGEXMV-N2和pGEX-MV-N3,分别转化至E.coli...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MV)核蛋白(N),免疫家兔后制备兔抗MV N抗血清,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以MV-S191疫苗株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N基因3个片段,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MV-N1、pGEXMV-N2和pGEX-MV-N3,分别转化至E.coli BL21(DE3)中诱导表达N-末端带有GST标签的融合蛋白GST-MV-N1、GST-MV-N2和GST-MV-N3,纯化后,分别与等体积弗氏完全佐剂(初次免疫)、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混合,乳化均匀后各免疫1只雌性家兔,共免疫6次,采集全血,分离血清获得兔抗MV N抗血清,Western blot法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鉴定其特异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GEX-MV-N1、pGEX-MV-N2和pGEX-MV-N3经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GST-MV-N1和GST-MV-N3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42000和39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度分别为96%和85%,而上清和沉淀中均未见GST-MV-N2融合蛋白的表达;兔抗MV N3抗血清能特异性识别MV-S191感染细胞后表达的N蛋白,且特异性高于兔抗MV-N1抗血清。结论成功制备了兔抗MV N抗血清,为重组MV疫苗的研发以及MV结构蛋白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核蛋白 兔抗血清 原核表达 纯化
原文传递
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原及其抗原性检测(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蓟斌 李凌云 +1 位作者 齐义鹏 刘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3-698,共6页
将麻疹病毒 (Nepal株 )的血凝素 (hemagglutinin)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 EGFP ,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 .因其较低的表达量 ,所以将其截短 ,去除跨膜区 .使这个截短的HA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 ,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2 8b中 .... 将麻疹病毒 (Nepal株 )的血凝素 (hemagglutinin)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IRES EGFP ,并在HeLa细胞中表达 .因其较低的表达量 ,所以将其截短 ,去除跨膜区 .使这个截短的HA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 ,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 2 8b中 .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表达 ,产生了分子量约为 90kD的融合蛋白 .通过ELISA和Western印迹来检测这个基因工程蛋白的抗原性 .在检测一系列的血凝素阳性或阴性的人血清中 ,这个融合蛋白的阳性检出率为 90 % ,阴性检出率为 10 0 % (与市售麻疹病毒诊断试剂盒相比较 ) .由于此HA蛋白是原核表达产物 ,回避了真核表达系统复杂的操作过程和昂贵的费用 ,所以 ,这个麻疹病毒血凝素基因工程抗原有望成为一种新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血凝素 基因工程抗原 抗原性 检测
下载PDF
福建省2012-2020年麻疹野毒株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苏晗 杨秀惠 +3 位作者 陈致飞 李东 郑凝旋 尤娜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63-572,共10页
为了解2012-2020年福建省麻疹野毒株病毒核蛋白N基因及H基因的变化,探讨其流行规律,本研究收集2012年-2020年福建省各地市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的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应用RT-PCR方法扩增MV的N基因... 为了解2012-2020年福建省麻疹野毒株病毒核蛋白N基因及H基因的变化,探讨其流行规律,本研究收集2012年-2020年福建省各地市级麻疹风疹网络实验室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阳性的麻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开展病毒分离,应用RT-PCR方法扩增MV的N基因羧基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通过与WHO推荐24个麻疹病毒基因型参考株、中国S(Shanghai,上海)191疫苗株、H1a中国代表株(China93-2)进行对比分析,从2012-2020年共收到1217例麻疹核酸检测阳性的疑似麻疹病例的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出83株麻疹病毒野毒株,其中76株为H1a亚型,5株B3基因型,2株D8基因型。H1a亚型可分为2个独立谱系Lineage1~2,MV H1a基因型毒株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为99.82%~99.98%和99.91%~100%。2018年及2019年福建省首次分离到B3基因型麻疹病毒及D8基因型麻疹病毒为输入性基因型,B3基因型毒株高度同源,D8基因型毒株同源性100%。H1a基因型为福建省本土野毒株优势基因亚型,不同地区不同年代存在同一野毒株持续循环,同一地区同一年份也具有不同的传播链。从83株麻疹野毒株中随机选择51株进行H基因全长序列(1 854bp)进行序列测定。根据H基因序列的亲缘性关系图,51株野毒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之间的同源性为97.24%~98.01%和97.53%~98.64%。与S191疫苗株相比,在氨基酸200位点N天冬酰胺→D天冬氨酸,240位点S丝氨酸→N天冬酰胺,导致潜在糖基化位点的改变,但重要的氨基酸功能位点仍高度保守,目前我国使用的麻疹疫苗对流行麻疹野毒株仍有效果,仍需加强输入型麻疹病例的监测,避免造成本地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mv) 基因型 核蛋白(N) 血凝素蛋白(H)
原文传递
福州市麻疹病毒分离株基因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姚栩 杨秀惠 +4 位作者 陈智伟 郭燕 黄晓霞 张宏 陈艳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2129-2132,共4页
目的:探究福州市麻疹病毒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及种系进化分布,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病毒的N基因C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N基因核苷酸序列... 目的:探究福州市麻疹病毒基因的遗传变异特点及种系进化分布,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Vero/slam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分离,用RT-PCR方法扩增分离株病毒的N基因C末端450个核苷酸片段,扩增产物经纯化后,进行N基因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aa序列,然后用DNASTAR MegAlign序列分析软件进行基因种系进化特性分析。结果:福州市麻疹分离株均为H1a基因亚型,3株病毒核苷酸同源性为99.3%~100%,在遗传树图中分属于1个独立分支,与疫苗株S191相比核苷酸同源性为87.5%,aa同源性为91.9%~92.1%。结论:福州麻疹野病毒与疫苗株S191在核苷酸与aa序列均存在较大差异,在麻疹监测工作中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病原学的监测和麻疹遗传变异特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疹病毒 基因特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