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联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2
1
作者 陈宇 邓小磊 +1 位作者 王有雪 王世轩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677-681,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牵引疗法。对照组配合单纯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麻木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PQ、NDI、麻木3个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突出,可改善患者颈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同时改善颈部功能障碍状态,降低血黏度,下调血清IL-6、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手法治疗 神经根型颈椎病 疗效评估 血液流变学 颈部残障指数 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麻木评分
下载PDF
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文炎 马志毅 +1 位作者 熊源胤 王进军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6期748-752,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针刺取穴均为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物温和灸肾俞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针刺取穴均为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物温和灸肾俞穴。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Gill疼痛问卷评分(MPQ)作为疗效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及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 1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为90.7%(39/43),两组近期疗效相当(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9/44),对照组为81.4%(35/43),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和3个月后随访时,两组NPQ评分、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时NPQ评分、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3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NPQ、MPQ评分较疗程结束时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与针刺相当,但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且复发的可能性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痛 针刺疗法 药饼灸疗法 艾条灸 隔物灸 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 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下载PDF
身痛逐瘀汤联合西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28
3
作者 胡学伏 刘超 伍新林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6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西医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身痛逐瘀汤。观察...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西医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炎症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身痛逐瘀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aire,SF-MPQ)评分、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临床疗效及炎症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isual inspection Analogue pain score,VAS)、疼痛情绪评分(pain emotion score,PRIS)和疼痛感觉评分(pain perception points,PRIA)等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RIA、PRIS、VAS评分分别为(1.34±1.14)分、(0.30±0.34)分、(2.12±0.89)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41±1.21)分、(0.94±0.56)分、(3.76±1.5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B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评分为(76.45±20.3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1.78±15.7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腰痛、下肢放射痛等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β及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7.6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3.81%(P<0.05),炎症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为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身痛逐瘀汤联合西医疗法能够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SF-MPQ评分、B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中IL-1β及TNF-α水平,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炎症反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身痛逐瘀汤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 白细胞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α 中医药治疗 中西医结合
下载PDF
电热砭石疗法结合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唐成剑 李叶舟 +1 位作者 叶贵生 周长征 《中国中医急症》 2019年第8期1452-1454,共3页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疗法结合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CPM治疗的基础上,电热砭石组予电热砭石治疗,西药组予塞来昔布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3 d、7 d、14 d、28 d简化McGill疼... 目的观察电热砭石疗法结合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CPM治疗的基础上,电热砭石组予电热砭石治疗,西药组予塞来昔布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3 d、7 d、14 d、28 d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CMS)及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ASES)。结果电热砭石组SF-MPQ评分、CMS评分及ASES评分在治疗后3 d开始明显改善(P <0.05),西药组SF-MPQ评分、CMS评分及ASES评分在治疗后7 d开始明显改善(P <0.05),两组SFMPQ评分、CMS评分及ASES评分在治疗后7 d、14 d、28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电热砭石组优于西药组(均P <0.05)。结论电热砭石结合CPM能迅速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塞来昔布结合CP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电热砭石 持续被动运动 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 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电流感觉阈值测定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感觉定量评估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潘婕 魏宇靖 +2 位作者 熊英琼 吴凌峰 屈新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3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测定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感觉定量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临床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下颌支受累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在... 目的探讨电流感觉阈值(CPT)测定对三叉神经痛患者感觉定量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0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部或门诊临床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下颌支受累的患者26例,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7、14 d对患者进行CPT测定和简化麦吉尔(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表(SF-MPQ)测评,比较CPT和SF-MPQ疼痛评分,评价CPT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用5、250 Hz刺激,患侧CPT高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用2000 Hz刺激,两侧C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治疗后7、14 d CPT与治疗前比较,5、250 Hz刺激下的CPT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2000 Hz刺激下患侧治疗后7、14 d CP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 d SF-MPQ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治疗后7、14 d的SF-MPQ疼痛评分与患侧下颌支5 Hz刺激下CPT呈正相关(r=0.656、0.418、0.697,P<0.05)。结论CPT可量化地检测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的感觉功能,客观地评估治疗前后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电流感觉阈值 简化麦吉尔(mcgill)疼痛问卷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