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人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与人体测量因素、工作类型等关系的量化研究
1
作者 窦祖林 陶勤丰 +1 位作者 丘卫红 万桂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59-62,共4页
使用MVC1型电子肌力仪,对348名健康人四肢6组肌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进行定量测定,借此决定健康人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正常参考值,全面评价肌力与人体测量学因素、工作类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肌力15~49... 使用MVC1型电子肌力仪,对348名健康人四肢6组肌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进行定量测定,借此决定健康人群最大等长随意收缩肌力正常参考值,全面评价肌力与人体测量学因素、工作类型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测肌力15~49岁年龄组男性大于女性(P<0001),体重对肌力的影响最大(r=0.36~0.78,P<0.001);工作类型中以体力活动对肌力影响较大(r=0.17~0.27)。作者认为功能活动水平是人体测量学因素和工作类型对肌力产生影响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力 人体测量学 职业 MVC
下载PDF
MVIC运动不能提高大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激活后增强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史海鹏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15-82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上肢力量表现和肌肉损伤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时间诱发激活后增强效应后,对卧推(... 本研究旨在探讨激活后增强效应(post-activation potentiation, PAP)对大学生篮球运动员上肢力量表现和肌肉损伤指标的影响,以及不同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IC)时间诱发激活后增强效应后,对卧推(bench press throw, BPT)表现的影响。本研究招募30名大学生男性篮球运动员进行重复交叉实验。所有受试者均接受3组3 s卧推MVICs (3 MVICs)、3组5 s卧推MVICs (5 MVICs)、对照控制(CON)共3次干预,记录推掷高度与杠铃腾空时间,并分析推掷高度、力量与功率的峰值。研究表明:3 MVICs、5 MVICs、CON处理后,卧推高度在后测各时间点皆显著低于前测平均值,功率峰值在第4分钟、第8分钟及后测平均值上,皆显著低于前测平均值。但是,力量峰值在后测各时间点与前测平均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初步认为给予较长的组间恢复时间,3 MVICs、5 MVICs产生肌肉疲劳的程度可能高于诱发PAP的程度,进而无法提升训练良好运动员的上肢爆发力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身 激活增强效应(PAP) 最大自主等长收缩(MVIC) 卧推(BPT) 爆发力 运动表现
原文传递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
3
作者 于常晓 占江龙 +3 位作者 沈斌 周俊鸿 徐琳峰 傅维杰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3-298,共6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H-反射和M-波的调控效果,为HD-tDCS减轻神经肌肉疲劳的实际应用提供方向。方法招募20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 目的探究踝关节跖背屈疲劳任务中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high-definition 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HD-tDCS)对H-反射和M-波的调控效果,为HD-tDCS减轻神经肌肉疲劳的实际应用提供方向。方法招募20名健康青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真刺激组和假刺激组各10名。对受试者采取连续5 d的单盲HD-tDCS干预(时间20 min;强度2 mA;靶点Cz),干预前1天采集受试者安静条件下的H-反射和M-波,跖屈肌最大自主收缩(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MVIC)时的M-波,跖屈肌和背屈肌MVIC力矩,并进行一次踝关节跖背屈运动性疲劳任务,以确定受试者达到该任务疲劳的时间。干预后1天进行与第1次疲劳任务相同的运动时间,并进行后测的数据采集。采用重复测量双因素(刺激方案×疲劳前后)方差分析其自变量对受试者肌肉力学特性、α运动神经元传导特性各指标的影响。结果相较于疲劳前,两组疲劳后的自主激活值(voluntary activation,VA)、H-反射最大值(maximal H-reflex,H_(max))、M-波最大值(maximal M-wave,Mmax)、跖屈肌和背屈肌MVIC力矩均显著降低(P<0.05),但相比于真刺激组,假刺激组的VA和背屈肌MVIC力矩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连续5 d的HD-tDCS干预有助于提高脊髓节段α运动神经元的活性,且能抑制跖背屈疲劳诱发的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信息传递能力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精度经颅直流电刺激 最大自主收缩 神经冲动 皮质-脊髓通路 α运动神经元活性 肌肉疲劳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患者肌电标准化方法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庞娅娅 李立 +1 位作者 孙威 宋祺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4-810,共7页
目的评估标准等长收缩(standard isometric contraction,SIC)与最大随意等长收缩(maximum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MVIC)应用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肌电标准化的重测信度。方法采用无线肌电测试系统收集KO... 目的评估标准等长收缩(standard isometric contraction,SIC)与最大随意等长收缩(maximum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MVIC)应用于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肌电标准化的重测信度。方法采用无线肌电测试系统收集KOA患者患侧腿在慢跑、SIC测试和MVIC测试时臀大肌、半腱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胫骨前肌、外侧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电数据。使用组内相关系数和95%置信区间评估重测信度。结果KOA患者执行SIC测试时7块肌肉的重测信度均较好,执行MVIC测试时5块肌肉重测信度一般,2块肌肉重测信度较好,7块肌肉在SIC测试中的重测信度均高于MVIC测试;KOA患者慢跑时7块肌肉经SIC标准化后的重测信度均高于经MVIC标准化的重测信度,且股直肌经SIC标准化后的重测信度显著高于经MVIC标准化的重测信度。结论对于KOA患者,SIC是一种比MVIC更为可靠的表面肌电标准化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 标准化 信度 膝骨关节炎 最大随意等长收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