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上颌骨骨折LeFort分类的改良补充方案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益 顾晓明 +1 位作者 蔡业军 段登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探讨上颌骨骨折LeFort分类的改良原则和方案。方法 以 193例上颌骨骨折为研究样本。按LeFort分类的Ⅰ型、Ⅱ型、Ⅲ型骨折,增加Manson分类的矢状骨折和牙槽突骨折,列出诊断条目。根据华特位X线片和CT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骨折线走行... 目的 探讨上颌骨骨折LeFort分类的改良原则和方案。方法 以 193例上颌骨骨折为研究样本。按LeFort分类的Ⅰ型、Ⅱ型、Ⅲ型骨折,增加Manson分类的矢状骨折和牙槽突骨折,列出诊断条目。根据华特位X线片和CT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骨折线走行,对研究样本进行条目诊断和统计分析,比较LeFort分类和增加分类条目后的诊断覆盖率与未覆盖率。依据分析要素,提出对LeFort分类的改良补充方案。结果 185例被纳入诊断条目的样本按例统计,符合LeFort分类条目的单处骨折和多处骨折诊断率分别为 30 81%和 34 06%,增加条目后的单处骨折和多处骨折诊断率分别提高 13 51%和 21 61%,总体覆盖率达 95 86%。193例样本中被纳入诊断条目的 344处骨折按骨折处统计,符合LeFort分类条目者 279处(81 10% )。其中LeFortⅢ型骨折 65处, 98 46% (64处)与LeFortⅡ型合并,或与LeFortⅠ型和Ⅱ型同时合并发生。结论 LeFort分类的缺陷在于缺少矢状骨折和牙槽突骨折诊断条目,LeFortⅢ型骨折很少单独发生。建议上颌骨骨折做如下改良分类:低位水平骨折;高位水平骨折;矢状骨折;牙槽突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LeFort分类 改良补充方案 诊断
原文传递
生物吸收性接骨材料在口腔颌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明 刘燕 +4 位作者 席庆 步荣发 张海钟 杨舸 陈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0期2131-2133,共3页
目的应用生物吸收性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骨坚强内固定,评价其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以飞硕^TM-MX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面部内固定的57例患者病历资料,使用夹板201块,... 目的应用生物吸收性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骨坚强内固定,评价其生物学特点及临床应用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以飞硕^TM-MX可吸收夹板及螺钉行颌面部内固定的57例患者病历资料,使用夹板201块,其中骨折53例,185块夹板,正颌外科手术4例,16块夹板。术后选择性使用颌间弹性牵引。结果术后创口均一期愈合,无明显不良反应。追踪观察3个月~3年,平均12个月,56例创口无感染及材料排出,骨断端对位愈合良好。结论生物吸收性可吸收夹板是一种易于使用并且有较好弹性和强度的内固定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内固定器 可吸收夹板
原文传递
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PCIA应用不同镇痛剂量舒芬太尼的镇痛、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9
3
作者 张诚章 李振威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819-823,共5页
目的观察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应用不同镇痛剂量舒芬太尼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73例择期行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镇痛、... 目的观察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应用不同镇痛剂量舒芬太尼镇痛和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73例择期行颌面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给予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进行镇痛、镇静,随机分为A组(21例)给予舒芬太尼0.02μg·kg^-1·h^-1、B组(27例)给予舒芬太尼0.04μg·kg^-1·h^-1、C组(25例)给予舒芬太尼0.06μg·kg^-1·h^-1。比较各时间点用药总量、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视觉模拟疲劳评分(Visual Analogue Fatigue Score,VAFS)及White镇静评分情况,统计患者术后镇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B组和C组术后6 h、12 h、24 h、48 h时VAS和VAFS镇痛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而B组与C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和VAFS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后各时间点White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A、B组(P<0.05);而A组与B组各时间点White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04μg·kg^-1·h^-1适宜用于颌面部截骨整形术后PCIA,可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下颌骨骨折 舒芬太尼
下载PDF
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 被引量:9
4
作者 高宁 付坤 +3 位作者 张瑞璞 陈浩 许曼君 何巍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 目的探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例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8〜43岁[(31.9±9.0)岁]。术前均采用数字化技术对上颌骨进行重建,根据缺损区需要恢复的最佳形态确定截取髂骨的范围,利用31)打印技术打印出头模及导板,在头模上进行钛网的预弯制,术中根据导板进行取骨和Onlay植骨。术后6〜9个月进行种植修复,4〜6个月后行烤瓷冠修复。观察植骨术后6个月髂骨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种植体植入前测量牙槽睹近远中、垂直向及唇腭侧的骨量提升高度,烤瓷冠修复6个月后观察种植体周围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髂骨移植后、种植体植入后疼痛进行评估,手术当天及术后4个月采用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估种植体稳定性。结果患者均获随访24-48个月[(33.3±9.7)个月]。8例非血管化髂骨全部成活。植骨后轻度感染1例,种植体植入后出现牙龈炎性增生1例,经治疗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种植体周围炎,移植骨未见明显吸收。缺牙区牙槽嵴近远中骨量提升为30.28-39.67mm,垂直向骨量提升为9.58-11.32mm,唇腭向骨量提升为2.06〜7.41mm.种植体均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体植入后VAS为(3.4±0.7)分,较髂骨移植后的(7.3±2.0)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4个月的ISQ(84.4±1.9)与手术当天(72.9±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数字化及3D打印技术结合非血管化髂骨修复外伤性上颌骨前牙区严重骨缺损,可提高移植骨成活率;术后给予种植修复,可减轻疼痛,能够较好地恢复患者面部外观,获得满意的口腔生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髂骨 牙种植 数字化技术
原文传递
226例上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曹清清 李祖兵 周鑫才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05年第2期120-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26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年龄构成,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26例患者中,20~29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占33.2%;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占5...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226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年龄构成,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226例患者中,20~29岁年龄组患者最多,占33.2%;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占58.0%;LeFortⅡ型骨折为主要的骨折类型,占49.1%;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占53.1%,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面形和功能疗效。结论上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LeFortⅡ型骨折,其治疗目前是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它具有复位精确,固定稳定,病人痛苦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治疗 临床分析 致伤原因
下载PDF
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6
作者 段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7期27-28,共2页
目的探讨研究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对上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的68例上颌骨骨折患者,随即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颌间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 目的探讨研究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对上颌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8月的68例上颌骨骨折患者,随即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颌间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手术后口臭情况以及咬错乱的情况,并对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时间、口臭情况以及咬错乱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85.29%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8.8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方法具有较快恢复咬关系、口腔功能等效果,且治愈率较高,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 坚固内固定 上颌骨骨折 咬情况
下载PDF
上颌骨额突区骨折继发鼻面部畸形手术整复效果评估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钟颖 陈东 +2 位作者 汪涛 徐洲 王珮华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7期730-736,共7页
目的评估上颌骨额突区骨折继发鼻面部畸形的手术整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处理的上颌骨额突区骨折继发鼻面部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评估上颌骨额突区骨折继发鼻面部畸形的手术整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手术处理的上颌骨额突区骨折继发鼻面部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鼻中隔矫正术、眼眶壁骨折整复术等对鼻面部畸形进行手术治疗。术后3个月,从以下3个方面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1)鼻面部形态,由2位医生和患者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级别。(2)鼻腔通气功能客观评估,采用鼻声反射仪和鼻阻力仪进行检测,包括鼻腔最小截面积(MCA)、距前鼻孔7 cm的鼻腔容积(NV)、鼻腔吸气总阻力(TRi)和鼻腔呼气总阻力(TRe)。为了消除鼻黏膜肿胀带来的差异,按照外伤后至术前检查的时间将患者分为<7 d、7~14 d、>14 d 3组分别进行术前后比较。(3)鼻腔通气功能主观评估,采用鼻腔阻塞症状评估(NOSE)量表进行评分,总分为0~20分,分数越高鼻阻塞症状越重。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术前和术后3个月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男53例,女30例;年龄7~78岁,中位数为35岁。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软组织切口均愈合良好,鼻面部形态得到改善。术后3个月,医生对鼻面部形态表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患者分别为49例(59%)和34例(41%),自评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分别有51例(61%)、29例(35%)、3例(4%)。术前<7 d(14例)、7~14 d(28例)、>14 d(41例)组MCA分别为(0.43±0.10)cm^(2)、(0.51±0.15)cm^(2)、(0.50±0.14)cm^(2),NV分别为(9.76±2.20)cm^(3)、(12.40±4.15)cm^(3)、(12.40±3.87)cm^(3),TRi分别为(1.93±0.28)kPa·L^(-1)·s^(-1)、(1.96±0.24)kPa·L^(-1)·s^(-1)、(1.96±0.23)kPa·L^(-1)·s^(-1),TRe分别为(2.02±0.35)kPa·L^(-1)·s^(-1)、(2.08±0.38)kPa·L^(-1)·s^(-1)、(2.08±0.34)kPa·L^(-1)·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鼻面部畸形 鼻腔通气堵塞 鼻声反射 鼻阻力 修复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tongue blade test combined with clinical signs to detect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fractur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8
作者 Jee Yen Kuck Abdul Muhaimin Noor Azhar +1 位作者 Neena Wee Rishya Manikam 《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22-127,共6页
BACKGROUND: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linical signs combined with the tongue blade test(TBT) to detect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fractures.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enrolled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BACKGROUND: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clinical signs combined with the tongue blade test(TBT) to detect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fractures.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enrolled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injurie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and the TBT were performed, followed by radiological imaging(facial X-ray or computed tomography [CT]).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was calculated for individuals and a combination of clinical findings at predicting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fractures.RESULTS: A total of 98 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of whom 31.6% had maxillary fractures and9.2% had mandibular fractures. The combination of malocclusion, tenderness on palpation and swelling with positive TBT had 100% specificity to detect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fractures. In the absence of maloc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tenderness on palpation and swelling with positive TBT produced a specificity of 97.8% for maxillary fracture and a specificity of 96.2% for mandibular fracture. A clinical decision tool consisting of malocclusion, tenderness on palpation, swelling and TBT revealed a specificity of 100% and a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100%.CONCLUSION: The clinical decision tool is potentially useful to rule out mandibular fractures,thus preventing unnecessary radiation expos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illary fractures Mandibular fractures Tongue blade test Diagnostic accuracy Clinical decision tool Emergency department
下载PDF
上颌骨骨折的非手术牵引治疗 被引量:4
9
作者 朱国雄 杨春济 +1 位作者 黄迪炎 王昭领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7,共2页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上颌骨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上颌骨骨折早期和现场救治能力。方法1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均行上下颌牙弓夹板结扎,然后戴入并固定颌面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根据上颌骨骨折移位情况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牵引力的方向、... 目的研究一种新的上颌骨骨折非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上颌骨骨折早期和现场救治能力。方法12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均行上下颌牙弓夹板结扎,然后戴入并固定颌面骨折牵引复位固定器,根据上颌骨骨折移位情况和患者的耐受程度,决定牵引力的方向、时间和大小。牵引复位时采用自制的两端有钢丝小钩的输液用乳胶管,对上颌骨进行向前、向上下和向左右的牵引。如果上颌骨骨折发生向下移位,则需在固定器的上颌牙弓上安置口内托盘,利用两侧的上颌弓移动调节器进行弹性牵引。结果本组12例患者的最短牵引时间为2d,最长7d,平均4d,均完全恢复咬合关系和正常面容。结论上颌骨骨折非手术牵引治疗是一种新的、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牵引术 口外牵引器
下载PDF
上颌骨LeFortⅠ型骨折坚强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健 孙庚林 +2 位作者 吴炜 许崇涛 王鹏林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对应用不同数目的"L"形、直形四孔小型接骨板在上颌骨LeFort Ⅰ型骨折不同部位固定的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建立LeFort Ⅰ型骨折小型钛板四种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的方法对应用不同数目的"L"形、直形四孔小型接骨板在上颌骨LeFort Ⅰ型骨折不同部位固定的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建立LeFort Ⅰ型骨折小型钛板四种固定方式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不同固定方法在三种咬合情况下上颌骨的应力、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以及骨折段的位移,对比其固定效果以及不同咬合情况对固定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在相同咬合情况下,内固定系统的应力与骨折段位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均为:颧上颌和鼻上颌支柱以"L"形钛板固定,颧上颌和鼻上颌支柱以直形钛板固定,颧上颌支柱以"L"形钛板固定,鼻上颌支柱以"L"形钛板固定;相同固定方式下,骨折处位移从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磨牙咬合、前磨牙咬合、前牙咬合.结论 上颌骨LeFortⅠ型骨折应用"L"形钛板固定稳定性好于直形钛板;颧上颌支柱固定效果好于鼻上颌支柱固定;仅应用2块小型钛板固定存在隐患;磨牙咀嚼不利于骨折的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有限元
原文传递
基于3D打印预前设计的上颌窦壁骨折精准修复
11
作者 龚龙岗 刘文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3年第6期395-397,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预前设计在上颌窦壁骨折精准修复中的作用。方法结合3D打印模型,精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上颌窦壁骨折患者53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术后面部形态、功能矫正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3D打... 目的探讨3D打印预前设计在上颌窦壁骨折精准修复中的作用。方法结合3D打印模型,精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上颌窦壁骨折患者53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53例患者随访1年以上,术后面部形态、功能矫正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运用3D打印头颅模型进行上颌窦壁骨折手术,可以再现手术过程,检验手术设计方法,预测手术效果,有利于个性化治疗,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减轻患者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 骨折 骨折固定术 治疗结果 3D打印
下载PDF
眶上颌颧骨骨折78例临床分析
12
作者 王铁生 林李嵩 +4 位作者 施斌 朱小峰 林耿冰 黄立 邱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眶上颌颧骨骨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2008年4月因眶上颌颧骨骨折住院并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术中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加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对有眶缺... 目的探讨眶上颌颧骨骨折的诊断方法与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1月-2008年4月因眶上颌颧骨骨折住院并治疗的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扫描和三维重建,术中采用头皮冠状切口或半冠状切口切开复位加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对有眶缺损畸形的患者应用Medpor、颅骨外板或钛网进行眼眶缺损修复和眼球内陷的复位。结果随防3~12月,除面部畸形1例、咬合不正1例、张口受限2例外,余病例治疗效果均较满意。结论CT三维重建技术为眶上颌颧骨骨折的手术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新的可靠的手段;头皮冠状切口开放复位内固定是合适的手术径路;对有眶缺损的患者应用Medpor、颅骨外板或钛网进行整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骨折 眶骨折 上颌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头皮 眼眶
下载PDF
上颌骨复合性损伤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毅 崔伟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分析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的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本院120例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120例生存患者的治愈率为65%(78/120),内固定手术的治愈率高于... 目的分析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的临床特点,探讨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的救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本院120例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120例生存患者的治愈率为65%(78/120),内固定手术的治愈率高于保守治疗(P<0.05),其中以咀嚼功能恢复情况最好,发音次之,外形恢复效果最差,内固定手术并发症比保守治疗少(P<0.05)。结论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的治疗效果受治疗时机、手术路径、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及早施行坚强内固定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有利于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内固定器 创伤和损伤
下载PDF
超声骨刀在上颌骨陈旧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附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照中 刘学 +2 位作者 李炎 邓艳芳 王杨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97-99,共3页
目的:利用超声骨刀切开、钛板/钛网固定,采用正颌外科手段治疗12例伴错位愈合的上颌骨陈旧性骨折,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上颌骨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进行治疗。术中应用意大利Mectron的超声骨刀代替摇摆据进行切... 目的:利用超声骨刀切开、钛板/钛网固定,采用正颌外科手段治疗12例伴错位愈合的上颌骨陈旧性骨折,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上颌骨陈旧性骨折患者,采用Le Fort I型截骨术进行治疗。术中应用意大利Mectron的超声骨刀代替摇摆据进行切开,微型钛板/钛网固定,随访6~12个月,评价术后功能和美观效果。结果:利用超声骨刀切骨,切割高度精确,并且上颌骨没有发生任何振动损伤。手术所需时间比常规钻所用时间稍长。骨愈合良好,无任何神经血管异常。伤口一期愈合,咬合关系及外观满意或基本满意。结论:超声骨刀可用于颌骨陈旧性骨折的切开,精确度高,损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超声骨刀 钛板 钛网
下载PDF
复位内固定治疗上颌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童勇 钟广发 《中国现代医生》 2008年第22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0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年龄构成、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以21 ̄3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33.2%);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 目的探讨上颌骨骨折的原因、类型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0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致伤原因、年龄构成、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本组100例患者中,以21 ̄30岁年龄组患者最多(33.2%);交通事故伤为主要的致伤原因(50.0%);LeFortⅡ型骨折为主要的骨折类型(50.0%);治疗方法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53.0%),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面形和功能疗效。结论上颌骨骨折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多为LeFortⅡ型骨折,其治疗目前是以切开复位内固定为主,它具有复位精确、固定稳定、病人痛苦少、疗效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治疗 复位内固定
下载PDF
钛合金小夹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16
作者 唐建民 孙亚夫 商红国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4年第4期244-245,共2页
探讨了钛合金小夹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198例颌骨骨折用微型和小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 ,术后长期随访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 ,疗效满意。钛合金小夹板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 ,效果可靠 ,操作简单 ,创伤小 ,是颌骨骨... 探讨了钛合金小夹板在颌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198例颌骨骨折用微型和小型钛板行坚固内固定 ,术后长期随访无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 ,疗效满意。钛合金小夹板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相容性 ,效果可靠 ,操作简单 ,创伤小 ,是颌骨骨折内固定的理想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小夹板 术中 内固定术 并发症 长期随访 小型钛板 组织相容性 创伤 坚固内固定
下载PDF
腭部骨折临床分型和治疗
17
作者 王俊文 彭国光 +1 位作者 严鑫 任美幸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5期33-35,共3页
目的探讨腭骨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型,分别对每一型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 目的探讨腭骨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型,分别对每一型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入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腭部骨折,能进一步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骨折 腭部骨折 分类 治疗
原文传递
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临床分类治疗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安新 白连营 +3 位作者 刘丽媛 韩树森 宋伟 王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03-205,共3页
目的:探讨眶-上颌-颧骨(OMZ)复合骨折三维立体结构上的分类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69例OMZ骨折病例,通过常规X线片、螺旋CT片检查,从三维立体结构角度将骨折分为四型,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4年,69例... 目的:探讨眶-上颌-颧骨(OMZ)复合骨折三维立体结构上的分类法,以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收集69例OMZ骨折病例,通过常规X线片、螺旋CT片检查,从三维立体结构角度将骨折分为四型,总结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2个月~4年,69例患者颧面部塌陷畸形均得到良好改善,咬合关系紊乱的患者均达到功能性咬合,通过训练后,张口度恢复满意,无面神经永久性损伤。A型骨折12例,无不良症状发生。B型骨折15例,有1例术后颧-眶外壁处仍稍显膨隆。C型骨折32例,有3例术后眶下神经麻痹症状未能恢复。D型骨折10例,术后眼球内陷1例,仍>2mm,复视未能恢复1例,眶下神经麻痹症状未恢复3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颧骨颧弓仍稍显膨隆3例。结论: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四型分类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 分类 外科手术
下载PDF
眼眶-上颌骨-颧骨复合骨折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军 宋维贤 殷卫红 《眼科》 CAS 2000年第2期87-89,共3页
目的:探讨眼眶-上颌骨-颧骨(orbital maxillary zygoma, OMZ)复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采用下睑袋延长切口和上颌龈颊移行沟切口,暴露骨折区后,对颧骨、上颌骨骨折进行精确复位,用微型钛板固... 目的:探讨眼眶-上颌骨-颧骨(orbital maxillary zygoma, OMZ)复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手术采用下睑袋延长切口和上颌龈颊移行沟切口,暴露骨折区后,对颧骨、上颌骨骨折进行精确复位,用微型钛板固定骨折断端,再用硅胶片或珊瑚多孔羟基磷灰石板充填眶壁骨缺损区。结果:经3个月以上的随访,14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OMZ复合骨折应早期诊断和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骨折 外科学 上颌骨骨折 颧骨骨折 治疗
原文传递
颧上颌复合体骨折坚固内固定 被引量:6
20
作者 颜学德 黄建华 +2 位作者 郭新程 陈良健 杨浩 《湖南医学》 2001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理想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头皮冠状切口径路 ,采用三维结构复位 ,小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颧上颌复合体骨折患者 46例。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 ,有 1例面部畸形 ,1例咬合不正 ,1... 目的探讨治疗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理想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通过头皮冠状切口径路 ,采用三维结构复位 ,小型钛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颧上颌复合体骨折患者 46例。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 ,有 1例面部畸形 ,1例咬合不正 ,1例张口受限 ,其余面部形态正常 ,无功能障碍。结论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治疗以颧蝶缝、眶下缘的及早复位和颧额支柱、颧上颌支柱的坚固内固定尤为重要。植骨和重建骨性眼眶能有效地减少颧上颌复合体骨折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骨折 上颌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