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基质收缩对渗透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0
1
作者 傅雪海 李大华 +3 位作者 秦勇 姜波 王文峰 李贵中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9-131,137,共4页
在具有围限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了煤岩体氦气和甲烷渗透率的平行实验 ;采用控制有效应力的方法 ,消除了因流体压力降低和气体解吸引起的渗透率变低问题 ;同时 ,利用克林伯格公式 ,校正了因气体分子沿壁面滑移而受影响的渗透率 ,并定量地推... 在具有围限压力的情况下进行了煤岩体氦气和甲烷渗透率的平行实验 ;采用控制有效应力的方法 ,消除了因流体压力降低和气体解吸引起的渗透率变低问题 ;同时 ,利用克林伯格公式 ,校正了因气体分子沿壁面滑移而受影响的渗透率 ,并定量地推导了煤基质收缩引起的渗透率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渗透率增量随绝对渗透率的增加而增大 ,随流体压力的减少而呈对数形式减少 ;煤岩体氦气的绝对渗透率大于甲烷的克氏渗透率 ,在有效应力不变的情况下 ,流体压力愈小 ,滑脱效应愈明显 ;滑脱效应引起的渗透率增量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质 收缩 渗透率 煤储层 围限压力 氦气 甲烷
下载PDF
高煤级煤基质力学效应与煤储层渗透率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55
2
作者 傅雪海 秦勇 张万红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73-377,共5页
基于吸附膨胀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瘦煤至无烟煤阶段煤基质的自调节特征,分别探讨了煤层气排采过程煤基质收缩和有效应力变化对煤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构建了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与煤储层渗透率之间耦合的数学模型,揭示出高煤级煤储层渗透... 基于吸附膨胀物理模拟实验,揭示了瘦煤至无烟煤阶段煤基质的自调节特征,分别探讨了煤层气排采过程煤基质收缩和有效应力变化对煤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构建了有效应力、煤基质收缩与煤储层渗透率之间耦合的数学模型,揭示出高煤级煤储层渗透率在煤层气排采过程中的递减变化规律,并讨论了这一发现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基质 力学效应 煤储层 渗透率
下载PDF
高煤阶煤层气储层动态渗透率特征及其对煤层气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2
3
作者 陈振宏 陈艳鹏 +3 位作者 杨焦生 邓泽 赵玉红 王一兵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66-969,974,共5页
通过开展干样煤储层地质效应实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煤储层渗透性在开发过程中呈不对称"U"型变化,初期以应力敏感性为主,随着开发进程深入,基质收缩... 通过开展干样煤储层地质效应实验,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煤储层渗透性在开发过程中呈不对称"U"型变化,初期以应力敏感性为主,随着开发进程深入,基质收缩效应逐步增强。当压力从2MPa增加到10MPa时,气相渗透率降低90%;应力降低后,渗透率不能恢复到原始水平。P&M渗透率模型模拟结果说明,渗透率初期减小,后期增大;压力降至临界解吸压力4.4MPa时,渗透率降低了34%;继续降压至2.5MPa时,渗透率提高至初始水平,压力递减至0.7MPa时,渗透率增至初始渗透率的2.8倍。同时,煤储层地质效应严重影响煤层气井产能。因此,煤层气生产应以渗透率动态变化为依据,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储层 地质效应 基质收缩 渗透率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改进的单元渗透矩阵调整法求解无压渗流场 被引量:25
4
作者 朱军 刘光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9-52,共4页
针对现有单元渗透矩阵调整法解决无压渗流问题的不足 ,本文提出了改进算法 ,该法在调整渗透矩阵时对单元不同高斯点取不同的渗透系数 ,水上高斯点取原值的千分之一 ,水下高斯点取原值 ,以此原则计算单元渗透矩阵 ,从而避免了单元被自由... 针对现有单元渗透矩阵调整法解决无压渗流问题的不足 ,本文提出了改进算法 ,该法在调整渗透矩阵时对单元不同高斯点取不同的渗透系数 ,水上高斯点取原值的千分之一 ,水下高斯点取原值 ,以此原则计算单元渗透矩阵 ,从而避免了单元被自由面切割部分的体积求解 ,文中同时对溢出面的处理提出了新的见解 .经实例证明 ,本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渗透矩阵调整法 无压渗流 自由面 溢出面 水利工程
下载PDF
煤层气测井资料解释初探 被引量:36
5
作者 高绪晨 张春才 段铁梁 《中国煤田地质》 2003年第4期54-57,共4页
探讨了用于煤层气测井资料解释的煤层气储层的组成模型。煤层气储层具有双重孔隙结构,因此它可以分成裂隙和含微孔隙的基质两部分。就煤层气储层的组成成分而言,它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和气四个部分组成。从此组成模型出发,用以“岩心... 探讨了用于煤层气测井资料解释的煤层气储层的组成模型。煤层气储层具有双重孔隙结构,因此它可以分成裂隙和含微孔隙的基质两部分。就煤层气储层的组成成分而言,它由有机质、矿物质、水和气四个部分组成。从此组成模型出发,用以“岩心刻度测井”为主的解释方法,对煤层气储层的灰分、含气量和渗透率等储层参数进行了实测解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测井 资料解释 裂隙 基质 灰分 含气量 渗透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储集层物性断裂对超低渗油气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5
6
作者 邸领军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7-670,共4页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岩心观察中,发现砂岩中发育大量的雁行状和X共轭状节理、裂缝、微裂缝以及局部断裂,以“超稳定地块”为前提的传统构造学说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基底断裂及后期构造活动衍生的一系列剪... 在鄂尔多斯盆地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钻井岩心观察中,发现砂岩中发育大量的雁行状和X共轭状节理、裂缝、微裂缝以及局部断裂,以“超稳定地块”为前提的传统构造学说无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研究发现,基底断裂及后期构造活动衍生的一系列剪切变形所产生的储集层物性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不容忽视。鄂尔多斯盆地中,所谓“超低渗透”是指基质渗透率,不能代表地层总渗透率。储集层中剪切、挤压等构造应力产生的节理以及沿这些微破裂派生的溶蚀孔缝形成良好物性区带才是油气相对高产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寻找勘探靶区时应重视构造因素对成岩作用、酸性流体输导、次生溶孔形成等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超低渗透 基底断裂 物性断裂 基质渗透率
下载PDF
水基压裂液对煤层储气层伤害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24
7
作者 丛连铸 汪永利 +1 位作者 梁利 李安启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4-336,共3页
在煤粉填充物理模型 (煤心 )上 ,在室温下考察了过滤活性水、线性胶、滤去残渣的冻胶破胶液对渗透率的伤害。讨论了伤害煤层渗透率的两大因素 :压裂液堵塞煤层割理 ;煤基质吸附压裂液而膨胀。所设计的煤心实验反映后一种因素的影响。实... 在煤粉填充物理模型 (煤心 )上 ,在室温下考察了过滤活性水、线性胶、滤去残渣的冻胶破胶液对渗透率的伤害。讨论了伤害煤层渗透率的两大因素 :压裂液堵塞煤层割理 ;煤基质吸附压裂液而膨胀。所设计的煤心实验反映后一种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对于两种煤心的渗透率 ,线性胶的伤害率高达 82 .7%和 91.4 % ,活性水的伤害率很小 ,仅为 11.5 %和 3.2 % ;冻胶破胶液对另外两种煤心渗透率的伤害也相当高 ,达 81.1%和 5 4 .5 %。这些数据反映水基压裂液对不同煤化阶段煤层的伤害程度有较大差别。以羟丙基瓜尔胶作降阻剂的线性胶 ,其严重伤害来自吸附膨胀和残渣堵塞两个方面 ,但在地面压力太高的深井仍需使用此种压裂液。冻胶压裂液极易对煤层造成严重而不能解除的伤害 ,应慎重选择配方。对于煤层井的压裂 ,活性水压裂液的伤害最小。图 6表 1参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基压裂液 煤层储气层伤害 室内研究
下载PDF
库车山前裂缝性砂岩气层裂缝对地层渗透率的贡献率 被引量:21
8
作者 张福祥 王新海 +2 位作者 李元斌 牛新年 秦世勇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9-152,11,共4页
研究了库车山前裂缝对地层渗透率的贡献率与裂缝对产量的贡献率,并给出了裂缝对地层渗透率贡献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基质渗透率与基质孔隙度关系,由测试层孔隙度得到基质渗透率,由试井得到地层的渗透率,由此研究裂缝对地层渗透率的贡献率... 研究了库车山前裂缝对地层渗透率的贡献率与裂缝对产量的贡献率,并给出了裂缝对地层渗透率贡献率的计算方法。根据基质渗透率与基质孔隙度关系,由测试层孔隙度得到基质渗透率,由试井得到地层的渗透率,由此研究裂缝对地层渗透率的贡献率。并得到如下认识:裂缝对产量的贡献率近似等于裂缝对地层渗透率的贡献率;库车山前裂缝性砂岩气层裂缝对地层渗透率的贡献都很大,大北气田裂缝对地层渗透率贡献率平均值为99.08%,迪那气田裂缝对地层渗透率贡献率的平均值为77.88%,大北气田裂缝对渗透率的贡献大于迪那气田裂缝对渗透率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渗透率 裂缝性砂岩 贡献率 大北气田 迪那气田
下载PDF
不同类型储层驱替速度对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计秉玉 李莉 李群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8-60,65,共4页
从渗流力学的基本规律出发 ,对几种不同类型储层驱替速度对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一维均质储层 ,加大水湿层内垂向非均质储层和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储层的驱替速度 ,能提高油气采收率 ;对于水湿... 从渗流力学的基本规律出发 ,对几种不同类型储层驱替速度对提高油气采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对于一维均质储层 ,加大水湿层内垂向非均质储层和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低渗透储层的驱替速度 ,能提高油气采收率 ;对于水湿双重介质储层 ,如果基质渗透率很低 ,应适当降低驱替速度 ,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基质与裂缝系统间毛管力窜流的交换作用 ,有利于提高油气采收率。对于水湿层内垂向非均质储层和基质渗透率较大的双重介质储层 ,要平衡毛管力的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的作用 ,驱替速度过大或过低都会影响采收率的提高 ,因而存在一个最佳驱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驱替速度 采收率 基质渗透率 毛管力 启动压力梯度
下载PDF
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模型和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张宏学 刘卫群 朱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19-729,共11页
页岩储层的裂隙渗透率是评价页岩气开采的重要参数,基于裂隙法向刚度的概念,考虑页岩储层变形过程中裂隙系统和基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页岩气解吸引起的体应变,提出了与有效应力相关的页岩储层的渗透率模型。然后分别分析了页岩气... 页岩储层的裂隙渗透率是评价页岩气开采的重要参数,基于裂隙法向刚度的概念,考虑页岩储层变形过程中裂隙系统和基质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页岩气解吸引起的体应变,提出了与有效应力相关的页岩储层的渗透率模型。然后分别分析了页岩气藏在单轴应变和常体积条件下的渗透率模型,分析表明,单轴应变和常体积条件下(3个方向的总应变都为0)的裂隙渗透率模型完全一致。采用脉冲衰减渗透率仪测试了煤系页岩的裂隙渗透率,当有效应力从0.7 MPa增加到14.5 MPa时,渗透率从41.81×10-17m2降到5.43×10-17m2。为了阐述渗透率模型的有效性,利用煤系页岩的渗透率数据对有效应力-渗透率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裂隙的法向刚度、张开度和煤系页岩的初始渗透率分别为57 922.5 MPa/m、0.000 17 m和50.15×10-17m2时,有效应力-渗透率模型和煤系页岩的渗透率拟合程度较好。然后利用现场渗透率数据对该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当裂隙的法向刚度和张开度的关系符合反比例函数时,拟合程度非常好。该渗透率模型适合于单轴应变、常体积和常围压条件,可用于描述页岩气开采过程中页岩储层裂隙渗透率随孔隙压力的变化规律。同时,该渗透率模型和P&M模型以及S&D模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渗透率模型的拟合结果与S&D模型基本一致,但与P&M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页岩 基质收缩 双重孔隙介质 裂隙渗透率 裂隙法向刚度
下载PDF
黏质土石混合体渗透特性试验及演化机制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鲁洋 刘斯宏 +1 位作者 张勇敢 杨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40-1548,共9页
为探究含黏土基质的土石混合体的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及其物理机制,分别对不同含石量的黏质土石混合体开展重型击实试验和三轴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0%~70%含石量的黏质土石混合体,击实曲线形态呈单峰状,与纯黏土类似;当含石量大于70... 为探究含黏土基质的土石混合体的渗透特性演化规律及其物理机制,分别对不同含石量的黏质土石混合体开展重型击实试验和三轴渗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0%~70%含石量的黏质土石混合体,击实曲线形态呈单峰状,与纯黏土类似;当含石量大于70%时,压实效果开始下降;随着含石量的增加,最优含水率持续降低,而最大干密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约70%含石量时达到最大值;当黏质土石混合体达到最优压实状态时,其中黏土基质部分的含水率不依赖于含石量而基本保持一致;含石量为0%~30%时,黏土基质达到较高的压实程度,孔隙比基本保持不变,随着含石量的进一步增加,黏土基质孔隙比逐渐增大,当含石量超过70%时,急剧增大。渗透系数随含石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并在30%含石量附近达到最小值。基于土石细观结构分布和黏土基质压实孔隙比演化规律,提出一个黏质土石混合体渗透路径概念模型,将不同含石量混合体试样的渗透路径划分为:低渗透性压实黏土路径、超低渗透性含砾石黏土路径、中渗透性土石结合面路径、高渗透性骨架空隙路径,较好地解释了黏质土石混合体渗透特性随含石量的演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体 黏土基质 含石量 压实 三轴渗透 细观结构
下载PDF
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的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翠然 李红帅 贺鹏程 《云南水力发电》 2005年第1期11-15,35,共6页
利用改进的非饱和土三轴仪,对非饱和土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基质吸力与含水量关系的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围压-基质吸力关系曲线。分析曲线规律,拟合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量之间的函数,并通过土水特征曲... 利用改进的非饱和土三轴仪,对非饱和土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基质吸力与含水量关系的试验研究。并根据试验结果,绘制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与围压-基质吸力关系曲线。分析曲线规律,拟合基质吸力与体积含水量之间的函数,并通过土水特征曲线计算非饱和土的渗透系数及预测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基质吸力 土水特征曲线 土-水特征曲线 围压 抗剪强度 试验研究 三轴仪 含水量 渗透系数
下载PDF
煤层气排采时渗透率动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蔡振华 廖新维 +2 位作者 杜志强 张倩 范希良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3,共5页
正确认识煤层气井开采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特征是实现煤层气科学高效开发的重要前提.目前,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渗透率随排采的变化时仅考虑压力敏感性,而没有考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基质收缩效应的影响.笔者提出一种动态分析方法,利... 正确认识煤层气井开采过程中的渗透性变化特征是实现煤层气科学高效开发的重要前提.目前,大量的室内实验研究渗透率随排采的变化时仅考虑压力敏感性,而没有考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基质收缩效应的影响.笔者提出一种动态分析方法,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分段拟合出不同生产时间下的煤层参数,包括渗透率和地层压力等,并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效应和基质收缩效应的渗透率数学模型,通过数据回归获得到模型的具体参数.该方法可以用于描述煤层渗透率的动态特征,预测煤层气产量变化,指导现场配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应力敏感 基质收缩 动态渗透率 生产动态分析
下载PDF
新型表活剂压裂液的实验特性及其在水锁气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牟善波 张士诚 +2 位作者 付道明 孟庆民 孙侃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5-67,共3页
水锁伤害是低渗透气层压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从两个方面对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展开了实验研究:①进行了岩心伤害实验,采用多次驱替方式发现,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在岩心孔隙中72h还呈现自由状态,能够被驱动,随着驱替次数增多,岩心渗透... 水锁伤害是低渗透气层压裂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从两个方面对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展开了实验研究:①进行了岩心伤害实验,采用多次驱替方式发现,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在岩心孔隙中72h还呈现自由状态,能够被驱动,随着驱替次数增多,岩心渗透率伤害程度减少,而其他液体没有这种现象;②进行了支撑裂缝导流伤害实验,通过不同驱替方式发现,采用不同液体驱替的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相差不大,通过氮气驱动后,新型表活剂压裂液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有所增加,继续通过CO2气体驱动后,该组裂缝导流能力继续增加,而胍胶类压裂液导流能力基本没有变化。通过实验认为:新型表活剂压裂液对岩石及裂缝的伤害可以改变,降低了对储层的水锁伤害,适合应用于易水锁气层压裂施工。现场试验证明,该类压裂液对低渗易水锁气层具有较好的压裂增产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气田 储集层 表面活性剂 压裂液 渗透率 裂缝(岩石) 实验 应用
下载PDF
考虑滑脱效应的低阶煤动态渗透率预测新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东振 申瑞臣 +6 位作者 薛华庆 陈艳鹏 陈姗姗 孙粉锦 张福东 刘人和 彭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70-4278,共9页
为准确预测低阶煤动态渗透率变化规律,在煤岩立方体模型基础上,考虑基质孔隙和滑脱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低阶煤动态渗透率预测新模型,并对影响绝对渗透率和滑脱系数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了甲烷和氮气对基质收缩与滑脱效应的影... 为准确预测低阶煤动态渗透率变化规律,在煤岩立方体模型基础上,考虑基质孔隙和滑脱效应对渗透率的影响,建立低阶煤动态渗透率预测新模型,并对影响绝对渗透率和滑脱系数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讨论了甲烷和氮气对基质收缩与滑脱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火柴棍"假设建立的模型是新模型不考虑基质孔隙时的一个特例,P-M、S-D模型与新模型相比基质收缩作用更加明显,考虑基质收缩与滑脱效应的新模型更具实用性。气体郎格缪尔应变是影响基质收缩的关键,煤岩绝对渗透率能否反弹是割理压缩、基质孔隙膨胀、基质弹性形变和基质收缩4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同条件下,甲烷的基质收缩强于氮气,氮气的滑脱效应强于甲烷,影响滑脱系数的因素包括内因和外因,滑脱系数与割理宽度随孔隙压力变化时呈现相反规律。滑脱效应和基质收缩效应共同提升气测渗透率,煤岩孔隙压力越低,二者对渗透率的提升作用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阶煤 基质孔隙 基质收缩 滑脱效应 动态渗透率
下载PDF
Hydromechan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gas transport amidst uncertainty for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 detection 被引量:1
16
作者 Wenfeng Li Chelsea W.Neil +3 位作者 J William Carey Meng Meng Luke P.Frash Philip H.Stauffer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24年第6期2019-2032,共14页
Given the challenge of definitively discriminating between chemical and nuclear explosions using seismic methods alone,surface detection of signature noble gas radioisotopes is considered a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of ... Given the challenge of definitively discriminating between chemical and nuclear explosions using seismic methods alone,surface detection of signature noble gas radioisotopes is considered a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of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s(UNEs).However,the migration of signature radionuclide gases between the nuclear cavity and surface is not well understood because complex processes are involved,including the generation of complex fracture networks,reactivation of natural fractures and faults,and thermo-hydro-mechanical-chemical(THMC)coupling of radionuclide gas transport in the subsurface.In this study,we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hydro-mechanical(HM)coupling among gas flow,stress states,rock deformation,and rock damage using a unique multi-physics triaxial direct shear rock testing system.The testing system also features redundant gas pressure and flow rate measurements,well suited for parameter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Using porous tuff and tight granite samples that are relevant to historic UNE tests,we measured the Biot effective stress coefficient,rock matrix gas permeability,and fracture gas permeability at a range of pore pressure and stress conditions.The Biot effective stress coefficient varies from 0.69 to 1 for the tuff,whose porosity averages 35.3%±0.7%,while this coefficient varies from 0.51 to 0.78 for the tight granite(porosity<1%,perhaps an underestimate).Matrix gas permeability is strongly correlated to effective stress for the granite,but not for the porous tuff.Our experiments reveal the following key engineering implications on transport of radionuclide gases post a UNE event:(1)The porous tuff shows apparent fracture dilation or compression upon stress changes,which does not necessarily change the gas permeability;(2)The granite fracture permeability shows strong stress sensitivity and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shear displacement;and(3)Hydromechanical coupling among stress states,rock damage,and gas flow appears to be stronger in tight granite than in porous tu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ground nuclear explosion uncertainty quantification Radionuclide transport Biot effective stress coefficient Fracture permeability matrix permeability
下载PDF
解析法求解成层渗透各向异性地基Biot固结轴对称问题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开旭 陈光敬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1,共5页
采用解析法研究成层渗透各向异性地基 ,该法从渗透各向异性 Biot固结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 (静力平衡方程 ,物理方程及渗透连续方程 )出发 ,利用 L aplace~Hankel变换及有关矩阵理论等 ,得到 Biot固结基本量不同深度之间的传递矩阵。... 采用解析法研究成层渗透各向异性地基 ,该法从渗透各向异性 Biot固结轴对称问题的基本方程 (静力平衡方程 ,物理方程及渗透连续方程 )出发 ,利用 L aplace~Hankel变换及有关矩阵理论等 ,得到 Biot固结基本量不同深度之间的传递矩阵。利用传递矩阵 ,边界条件以及 Laplace~Hankel逆变换技术可求解多层渗透各向异性地基体系。采用更为有效的 F.Durbin的方法实现 L aplace逆变换。编制了计算程序 ,可更方便地计算成层渗透各向异性地基 ,且精度高 ,速度快 ,假定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T固结 地基 渗透各向异性 轴对称问题
下载PDF
The coalbed methane transport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matrix shrinkage 被引量:5
18
作者 ZHANG XianMin TONG DengK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8年第7期968-974,共7页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urface physical chemistry, theoretical formulations for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are presented which include both stress effect and matrix shrinkage in a single equation. Then, a three-dimen...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urface physical chemistry, theoretical formulations for permeability and porosity are presented which include both stress effect and matrix shrinkage in a single equation. Then, a three-dimensional, dual porosity, nonequilibrium adsorption, pseudosteady stat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gas and water is established and solved by the fully implicit method and the block precondition- ing orthomin algorithm. A history matching for the Qinshui Well TL003 is done. From the results, it is shown that the obvious enhancement of permeability occurs along with the passing time but the reservoir pressure of 15# coal seam cannot fulfill the critical adsorption pressure as a result of the water recharge of the aquifer. Hence, it is suggested to plug the 15# coal s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bed METHANE surface ENERGY matrix SHRINKAGE perme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裂缝性致密油藏CO_(2)吞吐开采孔隙原油动用特征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宾飞 郑磊 +3 位作者 柏浩 朱迪 李兆敏 许建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9-127,共9页
通过对天然致密岩心进行人工造缝,试验研究致密油储层CO_(2)吞吐开采特征,分析基质渗透率、裂缝数量对CO_(2)吞吐采出程度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探究CO_(2)吞吐动用孔隙范围及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基质渗透率从(0.1~0.2)×10^(... 通过对天然致密岩心进行人工造缝,试验研究致密油储层CO_(2)吞吐开采特征,分析基质渗透率、裂缝数量对CO_(2)吞吐采出程度的影响;通过核磁共振,探究CO_(2)吞吐动用孔隙范围及剩余油分布。结果表明:随着基质渗透率从(0.1~0.2)×10^(-3)μm^(2)增大至(0.4~0.5)×10^(-3)和(0.8~0.9)×10^(-3)μm^(2),无裂缝致密岩心采收率从15.81%分别提高至20.48%和26.18%,CO_(2)动用的最小孔径从0.034μm依次减小为0.023和0.012μm;在基质渗透率为(0.8~0.9)×10^(-3)μm^(2)的含单一裂缝和多裂缝的致密岩心中,采收率分别进一步提高至41.45%和52.46%,CO_(2)动用的最小孔径减小至0.003和0.005μm;基质渗透率和裂缝对采收率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吞吐前两周期,对第3周期采出程度影响甚小;孔径约为0.1μm的孔隙内的原油是多周期CO_(2)吞吐开采后期的主要增油来源;CO_(2)吞吐开采后,较高基质渗透率和多裂缝的致密岩心中剩余油分布更为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CO_(2)吞吐 裂缝 基质渗透率 核磁共振 开采特征 剩余油分布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体积改造增产效果数值模拟 被引量:6
20
作者 段瑶瑶 王欣 +2 位作者 王永辉 严星明 鄢雪梅 《非常规油气》 2015年第2期48-51,共4页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深入,致密砂岩气藏储量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体积改造是实现该类气藏突破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研究体积改造在致密砂岩气藏中的增产效果,采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以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为基础,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体积改... 随着勘探开发工作深入,致密砂岩气藏储量所占比例不断提高,体积改造是实现该类气藏突破的重要技术手段。为研究体积改造在致密砂岩气藏中的增产效果,采用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以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为基础,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对体积改造与常规压裂的开发效果进行对比,研究了不同基质渗透率和裂缝网络间距对体积改造增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渗透率和裂缝网络间距对体积改造的有效性起关键作用;基质渗透率越低,裂缝网络间距越小,体积改造的增产效果越好;当基质渗透率达到一定界限时,体积改造的增产效果有限,不适合大规模体积改造;降低裂缝网络间距,可提高体积改造有效性的基质渗透率界限。该研究对致密砂岩气藏进行体积改造,提高单井产量和气田开发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 体积改造 基质渗透率 裂缝网络间距 增产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