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居民健康教育资料需求调查 被引量:9
1
作者 辜鸣 邓桂妹 +1 位作者 徐凯 孙文文 《中国健康教育》 2008年第12期931-933,共3页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资料的需求,为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3600名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家中健康教育资料拥有率:慢性病防治资料居第1位,传染病防治资料居第2位...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资料的需求,为有针对性的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对深圳市福田区益田社区3600名居民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居民家中健康教育资料拥有率:慢性病防治资料居第1位,传染病防治资料居第2位,心理保健资料居第3位,其他顺位依次为消防、交通安全、环保、妇幼保健、伤害急救、康复、优生优育及其他资料。居民最想获取的健康教育资料:心理保健资料和慢性病防治资料并列第1位,传染病防治资料居第2位,伤害急救资料居第3位,其他顺位依次为环保、康复、妇幼保健、消防、交通安全、其他及优生优育等资料。居民获取健康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居第1位,互联网居第2位,报纸居第3位,其他顺位依次为杂志、宣传册或折页、医务人员健康教育、家人、朋友或同事、健康教育活动、宣传栏及其他。结论健康教育资料供给派发不足,人际传播的效能未能充分发挥,居民消防、交通安全意识有待加强,要积极利用电视、互联网和报刊杂志等传播媒介开展健康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健康教育 资料需求
下载PDF
反思物质需求:无限还是有限 被引量:7
2
作者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4-68,共5页
认为“人的物质需求是无限的”这种观点 ,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批判地反思人的物质需求无限的观念 ,确立人的物质需求有限的观念。在此基础上 ,认真研究人的需求的质和量 ,设计合理的需求构成 ,是建设现代... 认为“人的物质需求是无限的”这种观点 ,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必须批判地反思人的物质需求无限的观念 ,确立人的物质需求有限的观念。在此基础上 ,认真研究人的需求的质和量 ,设计合理的需求构成 ,是建设现代人合理的、可持续的生存方式的首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需求 无限 有限 精神需求
原文传递
异化理论与现代化诉求——马克思人学理论的当代意义 被引量:5
3
作者 陶渝苏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7-11,共5页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向我们昭示 :商品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是一种典型的物对人的统治 ,这一统治成为西方现代文明过度发展给人类留下的负面后果。然而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 ,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问题意识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的...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向我们昭示 :商品拜物教和金钱拜物教是一种典型的物对人的统治 ,这一统治成为西方现代文明过度发展给人类留下的负面后果。然而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 ,正在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应该有自己的问题意识 ,中国人的人文精神的重塑必须与现代化目标相匹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化 物质需要 人文精神 价值理念 马克思 人学理论 精神文明建设
下载PDF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应急物资动态需求预测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王英辉 王肖红 张庆红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5-141,共7页
[研究目的]应急物资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救援工作的物质保障,其需求量的精确性预测对提高救援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方法]根据每日确诊人数预测防疫物资的需求数量,建立匹配实时预测确诊人数的应急物资动态需求模型,从而精准... [研究目的]应急物资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救援工作的物质保障,其需求量的精确性预测对提高救援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方法]根据每日确诊人数预测防疫物资的需求数量,建立匹配实时预测确诊人数的应急物资动态需求模型,从而精准预测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物资需求变化规律,更精准的满足防疫需要。[研究结论]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灰色模型和目前用于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并以此来构建的应急物资动态需求预测模型也更加具有及时性和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物质 物质需求 需求预测 灰色组合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用户需求的过时用品再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杨梅 马龙晨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09-113,共5页
目的时代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新设计的产生和过时设计的淘汰,过时的设计产品也是一种可以深度挖掘的设计资源,也是很多人心灵和回忆的寄托,将伴随着社会迅速发展过程中淘汰的过时用品进行再设计以赋予过时用品新的生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 目的时代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新设计的产生和过时设计的淘汰,过时的设计产品也是一种可以深度挖掘的设计资源,也是很多人心灵和回忆的寄托,将伴随着社会迅速发展过程中淘汰的过时用品进行再设计以赋予过时用品新的生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需求以及满足人们的怀旧情感需求。方法通过对现代用户对产品的基本需求的分析,来判断和得出过时用品存在的问题及可再次利用的点,以再设计理论方法为指导,并通过对相关案例的分析,提出过时用品再设计的途径和方法。结论过时用品的再设计是在保存部分旧元素的基础上,通过功能再设计、形态结构再设计、审美再设计、情感再设计等方式对过时用品进行再设计,实现过时用品对用户物质功能需求和精神情感需求的再次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时用品 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 再设计
下载PDF
数字乡村发展能使农村居民更幸福吗?——基于美好生活需要的视角
6
作者 巫强 胡蕾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4-74,共11页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趋向高级化与多样化,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落脚点。文章匹配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准分析... 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趋向高级化与多样化,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落脚点。文章匹配县域数字乡村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基准分析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发展显著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机制分析表明,数字乡村通过满足物质性需要、心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经济、生活、治理数字化通过提高收入、促进生活便利和增强政府公信力来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而新冠疫情弱化了数字乡村发展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青年和男性群体的幸福感提升作用更强。文章结论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提供了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幸福感 农村居民 物质性需要 心理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
下载PDF
论我国现阶段社会精神需要的现状与变化趋势
7
作者 覃志红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9-62,共4页
在社会转型期 ,人们更需要有稳定的情感、社会认同和归属来适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社角色的频繁转换 ;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的是人的物质需要方面 ,以及与物质财富直接相关的精神需要 ;发展和创造层面的精神需要最容易被人们忽视 ,从而使理... 在社会转型期 ,人们更需要有稳定的情感、社会认同和归属来适应经济关系的变化和社角色的频繁转换 ;市场经济发展和满足的是人的物质需要方面 ,以及与物质财富直接相关的精神需要 ;发展和创造层面的精神需要最容易被人们忽视 ,从而使理想和信仰的需要长期处于“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需要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的层次
下载PDF
以心理学视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需求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娇 李莉 《职业技术》 201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问题日益显著,养老机构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抽取300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包括饮食、居住条件、医疗保健、行政管理的物质需求和包括文化学习、娱乐、情绪、人格的精神需求的问卷调查,研究养老机构老年...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养老问题日益显著,养老机构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抽取300名养老机构老年人进行包括饮食、居住条件、医疗保健、行政管理的物质需求和包括文化学习、娱乐、情绪、人格的精神需求的问卷调查,研究养老机构老年人的需求。数据表明物质需求水平总体偏向低层次需要,而较高层次需求较少;心理需求水平层次偏低;而高层次娱乐需求很高占49%。通过分析得出养老机构应对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具体方法。这将推动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解决我国养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 心理需求
下载PDF
高校教师利益机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文华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8-51,共4页
 高校教师的利益需求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部分,它符合人们一般的需求规律: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间存在替代性、互补性和交融性,并追求总效用最大化。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性,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又存在不同的特点:精神需求的强...  高校教师的利益需求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部分,它符合人们一般的需求规律: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之间存在替代性、互补性和交融性,并追求总效用最大化。由于高校教师职业的特性,其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又存在不同的特点:精神需求的强度更大,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交融性更强、起点更高。效用作为人的一种主观感受,同样的物质消费与精神享受会因人而异。只有通过对高校教师利益机制的分析,设计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教师 利益机制 物质需求 精神需求 效用 替代 互补 交融
下载PDF
扎根理论下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研究
10
作者 姜彧 《黑龙江科学》 2023年第13期100-102,共3页
利用扎根理论,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了解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根据因子旋转后各变量的聚合情况,剔除学科建设支持需求维度,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求、安全需求、指导需求、职业预期需求4个维度。高... 利用扎根理论,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了解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根据因子旋转后各变量的聚合情况,剔除学科建设支持需求维度,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需要主要包括物质需求、安全需求、指导需求、职业预期需求4个维度。高校可以积极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构建数字媒体专业毕业生就业需求评价指标,以此检验毕业生的就业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媒体专业 毕业生 就业需求 物质需求 安全需求 指导需求 职业预期需求
下载PDF
论人类物质需求的生态化调控 被引量:3
11
作者 易小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9-73,共5页
物质需求的生态化调控就是要求对人类的所有物质需求都要进行符合生态原则的考量与处理。要通过物质需求的生态化意识培养,物质需求的生态化自律,物质需求的生态化制度建设等途径来实现物质需求的生态化调控。
关键词 物质需求 生态化 调控
下载PDF
正确认识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琼玉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3期16-19,共4页
合理而健康的物质需要与科学而高尚的精神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理论上全面、科学地认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及其关系 ,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实践 ,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 合理而健康的物质需要与科学而高尚的精神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从理论上全面、科学地认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及其关系 ,将有助于指导我们的实践 ,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事业的顺利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小康社会 文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浅谈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洋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67-68,共2页
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思想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马克思也通过不同的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三种经典的论述反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是人,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通... 马克思对于人的本质思想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完善,在完善的过程中,马克思也通过不同的方面对人的本质进行阐述。通过三种经典的论述反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难发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是人,目的就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并通过研究、宣传、教育等手段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并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本质 实践 主观能动性 物质需要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代性研究
14
作者 张馨艺 王昱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188-190,共3页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多重需求的人为对象。马克思认为,人的内在本质力量通过需要得到确证。本文将人的需要分为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以及当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所提出的不同...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多重需求的人为对象。马克思认为,人的内在本质力量通过需要得到确证。本文将人的需要分为物质性需要、社会性需要与精神性需要。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以及当代领导人在不同时期根据人民群众的需要所提出的不同方针政策的解读,提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体现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必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各方面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社会需要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与“三个代表”
15
作者 艾理生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10,共4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实质是创造先进的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基础;代表先进的文化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在贯穿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实质是创造先进的物质文明,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这是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基础;代表先进的文化方向的实质是创造先进的精神文明,满足人的精神需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前提;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实质是创造先进的政治文明,满足人们的利益诉求,为坚持"以人为本"提供政治保证与制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三个代表 物质需要 精神需求 利益诉求
下载PDF
品牌形象对消费者心理所产生的影响
16
作者 赖姝 《科教导刊》 2014年第11期152-153,共2页
我们正从满足物质需求的制度迅速过渡到创造一种与满足心理需求相联系的经济。要想赋予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信息,就必须要求企业作为"解释者"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在产品外观设计上、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宣传、销售展场... 我们正从满足物质需求的制度迅速过渡到创造一种与满足心理需求相联系的经济。要想赋予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信息,就必须要求企业作为"解释者"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在产品外观设计上、产品包装设计、广告宣传、销售展场设计等方面创造出能反映消费者个性、身份、地位、高品味或成就等产品形象信息。国际上的著名品牌无不注重对能够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信息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需求 心理需求 消费需求 品牌形象
下载PDF
试谈微分学的揭秘问题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桂林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4-47,共4页
微分学采用的是"纯粹数学"的抽象研究方法,尽管能得到正确结果,却变成"神秘的东西"。这种神秘性是科学尚未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象征,现在是彻底揭开这个秘密的时候了。地球和太阳系是在时间进程中形成的。微分现象... 微分学采用的是"纯粹数学"的抽象研究方法,尽管能得到正确结果,却变成"神秘的东西"。这种神秘性是科学尚未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的象征,现在是彻底揭开这个秘密的时候了。地球和太阳系是在时间进程中形成的。微分现象是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微分的运算过程是"否定之否定"。变数的数学-微积分本质上说是辩证法在数学方面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思维 0/0之迷 时间流过的比例运动 虚拟世界的东西不能充饥 雷达信息和数字滤波
下载PDF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代大学生的发展
18
作者 李可佳 《科教导刊》 2013年第17期39-39,69,共2页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知、情、意、信、行的一系列程序将思想传达给教育者,使教育者拥有更高的追求,逐渐加深形而上的思考,也增强自身发展的思考;使大学生在个人的物质需求层次,社会关系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逐渐... 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知、情、意、信、行的一系列程序将思想传达给教育者,使教育者拥有更高的追求,逐渐加深形而上的思考,也增强自身发展的思考;使大学生在个人的物质需求层次,社会关系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个人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上逐渐地发展;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水平、生活品位逐渐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物质需求 社会关系 精神生活
下载PDF
生态工业园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强 汤俊芳 钟书华 《科技与管理》 2006年第4期67-70,共4页
要保证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发展方向,就需要建构一套结构设计合理、指标选择恰当的评价体系,以研究制度环境与生态工业园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促进生态工业园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生态工业园 物质需求总量 物质生产力 生态包袱 评价指标体系
下载PDF
习近平民生重要论述中的两个关键概念——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 被引量:26
20
作者 郑功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64-74,共11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立足于让人民幸福的大民生观,是一个多维度结构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体系,其核心概念是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化。在经历近60年特别是近40年...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立足于让人民幸福的大民生观,是一个多维度结构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体系,其核心概念是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化。在经历近60年特别是近40年的持续发展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已经获得了极大满足,但这种需要在全面升级,并很自然地向更加高端的精神文化需要扩展,它们构成了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一进程既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决定了中国未来民生发展的目标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物质文化需要 美好生活需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