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维度的河南省历史文化街区分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帅 李睿祎 +1 位作者 肖威 卫红 《华中建筑》 2024年第8期149-154,共6页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典型的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对传承历史文脉、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2021年印发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提到要从分类、保护和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 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典型的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的记忆,对传承历史文脉、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在2021年印发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中提到要从分类、保护和管理三个方面着手建立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为我们提供了指导思想。该文基于国内现有的历史文化街区分类的常用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分析其概念认知、体系构建和适用性的不足之处。以河南省25片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为研究对象,从街区的功能和历史文化资源为核心的评价维度建立适用于历史文化街区分类体系,旨在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政策制定者提供新思维,为研究人员对河南省历史文化街区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河南省 分类 完整街道 物质文化资源
下载PDF
扬州文化资源的类型阐释与现代困境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兴龙 张雯迪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2-123,共12页
依据文化资源构成“三分法”,把扬州文化资源划分为物质、社会和审美文化资源三个谱系,其谱系内部最具典型和成熟特征的类型主要有古镇、饮食、城市、工业、运河、曲艺、园林等文化资源。扬州文化资源遭遇的现代困境有:一是“不保护”... 依据文化资源构成“三分法”,把扬州文化资源划分为物质、社会和审美文化资源三个谱系,其谱系内部最具典型和成熟特征的类型主要有古镇、饮食、城市、工业、运河、曲艺、园林等文化资源。扬州文化资源遭遇的现代困境有:一是“不保护”“等保护”;二是“伪保护”“破坏性保护”。这个困境的出现与其融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地理区位,以及扬州本土文化特性有关。就前者而言,扬州融入长三角城市群之后,也被裹挟进了以上海为核心的现代都市化建设的浪潮中,从而给扬州古城保护带来经济开发与文化传承撕裂的阵痛。就后者来说,江南诗性文化特质深刻地烙印在扬州社会文化资源和审美文化资源上,而现代化过程中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审美精神的迷失,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趣味对扬州传统审美文化精神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州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资源 社会文化资源 审美文化资源
下载PDF
论南海传统文化资源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温小平 《南海学刊》 2015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环南海区域、南海海域和南海诸岛,留下大量认识南海、利用南海、改造南海的文化资源,既有历史文物、文化遗址、文化建筑群等物质文化资源,也有以海为田的海耕文化、以海为商的海洋商业文化、南海海神崇拜... 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环南海区域、南海海域和南海诸岛,留下大量认识南海、利用南海、改造南海的文化资源,既有历史文物、文化遗址、文化建筑群等物质文化资源,也有以海为田的海耕文化、以海为商的海洋商业文化、南海海神崇拜和宗教信仰、南海海洋文学艺术等精神文化资源,更有包括制度化的文化、民俗、民风文化等在内的制度文化资源。从文化类型角度对南海文化资源进行分析,对南海文化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认知,是从事南海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实现南海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本前提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传统文化资源 物质文化资源 精神文化资源 制度文化资源
下载PDF
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应用于高职历史课堂初探——以运城地区为例
4
作者 郅永果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19年第8期182-183,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堪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副课”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认... 进入21世纪以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堪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副课”上,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文章认为,在历史课堂上可以充分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历史课的鲜活性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课堂 物质性文化资源 非物质性文化资源 鲜活性 运用原则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价值补偿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金霞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33-433,436,共2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上,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以至大量的资源未得到良好的保护,从而出现了质量问题,并最终影响到了旅游景点的收益。在先进的管理理念中,通过旅游开发创...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对旅游资源的利用上,仍然存在较多问题,以至大量的资源未得到良好的保护,从而出现了质量问题,并最终影响到了旅游景点的收益。在先进的管理理念中,通过旅游开发创造价值,并将部分收益用于对旅游资源的维护工作中,可有效促进该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本文将简要介绍非物质文化资源的重要性与开发价值,并具体分析其定价机制与补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资源 旅游开发 价值补偿 定价机制
下载PDF
怎样为文化资源分类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树榕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0-14,共5页
要解决目前为文化资源分类存在的不足,如标准不够明确或不够科学,逻辑不够严谨,覆盖不够周延等问题,首先就要以"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为逻辑起点,进而确立以"获取文化资源的途径"为基本的分类标准,这样,文化资源大... 要解决目前为文化资源分类存在的不足,如标准不够明确或不够科学,逻辑不够严谨,覆盖不够周延等问题,首先就要以"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为逻辑起点,进而确立以"获取文化资源的途径"为基本的分类标准,这样,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三个基本类别:一是物质实证性文化资源;二是文字与影像记载性文化资源;三是行为传承性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分类标准 物质实证性文化资源:文字与影像记载性文化资源 行为传承性文化资源
下载PDF
南京历史文化资源存量与价值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明 《现代城市研究》 2004年第5期21-27,共7页
首先对南京历史文化资源存量进行了梳理,以资料和数据说明六朝、明朝、民国文化资源是南京文化的精华;接着,对这三段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指出维修保护与开发利用两者兼顾,对于建设文化南京,... 首先对南京历史文化资源存量进行了梳理,以资料和数据说明六朝、明朝、民国文化资源是南京文化的精华;接着,对这三段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指出维修保护与开发利用两者兼顾,对于建设文化南京,促进现代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市 历史文化资源 城市建设 城市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补偿运行机制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郑四渭 贝勇斌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6期795-797,802,共4页
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有其积极意义。构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补偿运行机制,还原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以价值,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形成以资源养资源,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开发共生机制的构建,协调好保护与开... 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有其积极意义。构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补偿运行机制,还原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以价值,实现资源的有偿使用,形成以资源养资源,有利于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开发共生机制的构建,协调好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延长旅游地生命周期;有利于资源利用负外部性内部化。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补偿运行机制的建立首先要解决补偿强度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价值补偿评估体系的构建。在这个基础上,进而明确补偿主体、补偿渠道、补偿运行机制管理等多方面要素。在补偿主体明确、补偿强度合理的前提下,建立起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补偿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开发 价值补偿运行机制
下载PDF
旅游节庆移动开发的内在机理与优化路径研究——基于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移动的视角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河有 李文杰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4-99,共6页
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移动到旅游中心城市形成旅游节庆已成为典型的旅游开发现象。以郑州少林武术节和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为例,将旅游节庆移动开发的机理归纳为:以拉动城市与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为驱动力,将知名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移至旅游... 将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移动到旅游中心城市形成旅游节庆已成为典型的旅游开发现象。以郑州少林武术节和呼和浩特昭君文化节为例,将旅游节庆移动开发的机理归纳为:以拉动城市与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为驱动力,将知名的非物质文化资源移至旅游中心城市,通过政府主导的经营方式,推动开发地和原生地实现共赢。建议旅游中心城市打造拳头产品,避免节庆泛滥,应集聚区域内相关联资源,形成节庆后效应,实施政府引导和全民参与的运营方式,推进开发地与原生地深化合作,强化节庆的旅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节庆 移动开发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旅游中心城市
下载PDF
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潜力研究——以秦始皇陵兵马俑为例
10
作者 张良 朱 董菁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9-23,共5页
我国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物质文化旅游日益成为现代旅游者的追求。以秦始皇兵马俑为例,通过物质文化旅游资源发展潜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客观分析其作为著名物质文化旅游景区的优势与劣势,找出限制景区发展潜力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关键词 物质文化旅游资源 秦始皇陵兵马俑 发展潜力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