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物质生态批评——生态批评的物质转向 被引量:48
1
作者 唐建南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作为生态批评的第四波浪潮,物质生态批评主要从新物质主义与生态后现代主义中汲取营养建构理论,从而构成了生态批评的物质转向。其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及其施事能力、物质与意义、物质与叙事。肯定人类与非人类自然物质的施事... 作为生态批评的第四波浪潮,物质生态批评主要从新物质主义与生态后现代主义中汲取营养建构理论,从而构成了生态批评的物质转向。其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物质及其施事能力、物质与意义、物质与叙事。肯定人类与非人类自然物质的施事能力有利于颠覆西方思想中人类优越于自然的传统理念;建构物质与意义的桥梁展示了语言与现实的紧密联系,反驳了后现代主义与后结构主义中社会话语主导一切的观点;认同物质的叙事能力肯定了人类与非人类自然物质通过内在互动生成故事的能力,从而否定了传统思想中叙事能力为人类专利的论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态批评 施事能力 意义 叙事
原文传递
21世纪生态批评理论的多元互补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慧荣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4-49,共6页
21世纪生态批评理论呈现新趋势,即物质性、叙事性和可持续性等多元理论的互补性。物质性肯定物质普遍存在的解释能力,物质皆有叙事力,物质与意义构成了"故事讲述的世界";叙事性意味着叙事在生态批评中得到认可,生态叙事研究... 21世纪生态批评理论呈现新趋势,即物质性、叙事性和可持续性等多元理论的互补性。物质性肯定物质普遍存在的解释能力,物质皆有叙事力,物质与意义构成了"故事讲述的世界";叙事性意味着叙事在生态批评中得到认可,生态叙事研究对于生态批评做出了贡献,实现了环境叙事的理论化;可持续性与阿莱莫关于"可持续性"忽视非人类自然的观点相呼应,生态批评以"可持续性"文学为文本,激发读者思考从气候异变,到日常生活中水和能源的使用、交通、建筑和食物等现实层面相关的可持续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生态批评多元理论之间形成了相互补充的关系,展现了克服二元对立思想和为保护环境而进行变革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态批评 物质性 叙事性 可持续性
原文传递
物质生态批评视域下《沙丘花园》中的植物及其叙事
3
作者 胡碧媛 李岚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8,共6页
在美国当代本土裔作家西尔科的《沙丘花园》中,大量植物文本打破了物质曾固有的沉默客体形象,不仅作为主人公旅行的环境背景展现自身能动性文本叙事,还在推动叙事进程的同时,暗示了西尔科对环境恶化的生态警示与精神危机的人文忧思。借... 在美国当代本土裔作家西尔科的《沙丘花园》中,大量植物文本打破了物质曾固有的沉默客体形象,不仅作为主人公旅行的环境背景展现自身能动性文本叙事,还在推动叙事进程的同时,暗示了西尔科对环境恶化的生态警示与精神危机的人文忧思。借助物质生态批评视域聚焦植物的物质书写,探讨植物如何展现自身跨时空的叙事能力以及人与物内在的互动生成意义,阐释了植物与印第安传统自然观、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掠夺、世界融合观下的生态救赎的书写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丘花园》 莱斯利·马蒙·西尔科 物质生态批评 物质叙事 植物叙事
下载PDF
《大都会》中的双重物质叙事 被引量:3
4
作者 唐建南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92-101,155,共11页
从物质生态批评视角聚焦唐·德里罗的小说《大都会》中的物质书写,可以揭示物质叙事的双重维度。在高科技支撑的跨国资本主义世界,物质高度符号化导致社会紊乱和身份危机,社会话语对物质世界建构的凸显导致人们诟病该部作品存在物... 从物质生态批评视角聚焦唐·德里罗的小说《大都会》中的物质书写,可以揭示物质叙事的双重维度。在高科技支撑的跨国资本主义世界,物质高度符号化导致社会紊乱和身份危机,社会话语对物质世界建构的凸显导致人们诟病该部作品存在物质性缺失的不足。但是对叙事隐形进程的分析却可以发现物质性并没有缺失,而是隐藏在物质叙事的暗流中,主人公埃里克在小说的两部分中分别体验了物质自我的唤醒和最终回归,以此反讽了人类超越物质、主导世界的狂妄,展现了物质的物质性与话语性的交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会》 物质叙事 物质生态批评 话语性 物质性
下载PDF
论让·吉奥诺生态书写中的物质力量
5
作者 张兆龙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24年第2期75-81,92,93,共9页
法国作家让·吉奥诺被视为法国“生态主义者先驱”,其笔下的自然充满生命张力,具有创生万物的力量。这些自然元素以不断的生成变化与内在互动施展着自身的施事力量,实现自然内部或自然与人类间的互动,并彼此牵制,成为一张生态网络... 法国作家让·吉奥诺被视为法国“生态主义者先驱”,其笔下的自然充满生命张力,具有创生万物的力量。这些自然元素以不断的生成变化与内在互动施展着自身的施事力量,实现自然内部或自然与人类间的互动,并彼此牵制,成为一张生态网络。复魅的自然中,万物以本原的声音讲述自然的故事,普罗旺斯成为故事的混合体,物质与话语间的界限得以消除。吉奥诺以超前的生态意识书写自然,肯定自然与人类的等同生命价值,确定自然世界是由具有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的故事性物质构成,进而消解话语与物质、社会与自然、人类与非人类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吉奥诺 物质生态批评 施事力 叙事力
下载PDF
能动的物与多元叙事:走向后人类历史
6
作者 潘伍豪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7-75,107,共10页
物质生态批评理论将包括物在内的非人类视为行动者与叙事者,认为物形构了人的存在状态,这为理解人类与非人类共存的历史提供了启示。在物质生态批评视域下,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在人类与非人类过从甚密、相互纠缠、彼此绞合的过程中进行的,... 物质生态批评理论将包括物在内的非人类视为行动者与叙事者,认为物形构了人的存在状态,这为理解人类与非人类共存的历史提供了启示。在物质生态批评视域下,人的生存与发展是在人类与非人类过从甚密、相互纠缠、彼此绞合的过程中进行的,是人类与不同的非人类联合不断生成新的后人类的过程。人类社会不仅包括为人所知的人的部分,还包括不为人所知但对人影响巨大的非人的与无人的部分,要看见这一部分就需借助科学技术,采用多重尺度的观测方式,洞见事物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维度上的物叙事,由此产生复数的、活态的多元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人类 物质生态批评 物叙事 多重尺度 后人类历史
下载PDF
物质生态批评视角下《瓦尔登湖》再解读 被引量:3
7
作者 赵莹 张建国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14-118,共5页
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最伟大的自然散文作家和环境主义先驱。《瓦尔登湖》是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的散文集。在该作品中,非人类自然的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梭罗在肯定非人类自然与人类具有平等地位的同时,看到了... 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最伟大的自然散文作家和环境主义先驱。《瓦尔登湖》是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的散文集。在该作品中,非人类自然的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梭罗在肯定非人类自然与人类具有平等地位的同时,看到了其施事能力带来的影响,读懂了其叙事语言,从而向我们展示了非人类自然通过何种途径显示自身在大自然中不可替代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态批评 施事能力 叙事能力 自然 瓦尔登湖
下载PDF
毒性物质、中毒身体与物质伦理——印德拉·辛哈《人人都叫我动物》的物质生态批评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付文中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0年第4期55-64,共10页
辛哈的长篇小说《人人都叫我动物》堪称一部杰出的毒性话语文本。从物质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该小说可以发现,在考普尔化学灾难期间及之后,具有施动能力的毒性物质始终在人类和非人类存在物间运行、交换、转移,不仅构成了以"动物"... 辛哈的长篇小说《人人都叫我动物》堪称一部杰出的毒性话语文本。从物质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该小说可以发现,在考普尔化学灾难期间及之后,具有施动能力的毒性物质始终在人类和非人类存在物间运行、交换、转移,不仅构成了以"动物"为代表的考普尔人的中毒身体,也构成了考普尔动植物等非人类自然物的中毒躯体。人类只不过是物质共同体中的一分子,倘若缺乏物质伦理,无视时刻发生在人与非人间的物质交换,那么类似的生态灾难可能会再次上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德拉·辛哈 《人人都叫我动物》 物质生态批评 中毒身体 物质伦理
原文传递
创造性物质与创造性心灵:文化生态学与文学创作 被引量:2
9
作者 胡英(译) 程相占(校)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创造性并非人类独有的特征,而是生命的一种属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物质世界本身的属性。论文第一部分按照顺序反映了物质与心灵、自然与文化之间创造性出现的各个进化阶段及其差异:创造性物质、创造性生物界以及创造性心灵。接着论文主... 创造性并非人类独有的特征,而是生命的一种属性,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物质世界本身的属性。论文第一部分按照顺序反映了物质与心灵、自然与文化之间创造性出现的各个进化阶段及其差异:创造性物质、创造性生物界以及创造性心灵。接着论文主要探讨文学创造性(文学创作)问题。通过各种文学史中的例子,尤其以美国诗歌与小说为例说明,在一个重要意义上来说,文学创作可以描述成对物质自然本身的产生与创造过程的自我反思式的呈现与审美转换。然而,想象性文本具有的这种自我反思与转换力量,正好显示出自然创造形式与文化创造形式之间的互联性与区别,其中,文学无疑是最显著的表现形式之一。沃特·惠特曼的《自我之歌》、伊丽莎白·毕晓普的《鱼》、赫曼·梅尔维尔的《白鲸》以及唐·德里罗的《地下世界》都是很好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学 物质生态主义 格雷戈里·贝特森 创造性 美国文学
下载PDF
物质生态批评下的《树语》非人类叙事分析
10
作者 周宸 《黄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2-86,共5页
物质生态批评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人类和非人类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任何物质都具有施事能力。《树语》赋予非人类的植物生命能动施事力,通过非人类树木故事话语讲述以及树木的行动能力、观察功能建构众声喧哗的生命世界。鲍尔... 物质生态批评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人类和非人类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任何物质都具有施事能力。《树语》赋予非人类的植物生命能动施事力,通过非人类树木故事话语讲述以及树木的行动能力、观察功能建构众声喧哗的生命世界。鲍尔斯的植物叙事消解了精神与物质、自我与他者之间的二元对立状态,将人类与非人类并置于一种关系性主体之上,在差异与关联并存中建构生命有机互联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生态批评 《树语》 非人类叙事
下载PDF
物质生态批评视域下《穿越雨林之弧》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11
作者 任和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4-77,共4页
日裔美国女作家山下凯伦在其第一部小说《穿越雨林之弧》中对于生态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思考。小说中所描述的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在内的非人类物质与人类生活相互交织、休戚相关,在被开发、利用的同... 日裔美国女作家山下凯伦在其第一部小说《穿越雨林之弧》中对于生态问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思考。小说中所描述的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病毒在内的非人类物质与人类生活相互交织、休戚相关,在被开发、利用的同时也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从物质生态批评角度看来,这正表现出物质的施事能力,同时,小说中的物质作为文本又蕴含着叙事能力。物质生态批评认为以上正是物质能动性的两种表现方式,以此人类与非人类物质在平等的基础上形成互生共存的生命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越雨林之弧》 物质生态批评 生命共同体
原文传递
罗伯特·弗罗斯特动态的自然观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2
作者 范晓航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3期83-88,共6页
自然书写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弗罗斯特善于描写造成大自然黑暗性的力量,这是非人类物质所具有的施事能力。弗罗斯特对大自然瞬息万变景象的描写,展示了物质之间内在互动与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 自然书写是罗伯特·弗罗斯特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弗罗斯特善于描写造成大自然黑暗性的力量,这是非人类物质所具有的施事能力。弗罗斯特对大自然瞬息万变景象的描写,展示了物质之间内在互动与发展变化的规律,说明自然界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世界,是一个善与恶共存的生命共同体。另外,弗罗斯特对大自然秩序与生命循环规律的揭示,表达了对地球生态的深切关怀,也提醒人们只有保持与自然的良性互动,才能走向共生共荣,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伯特·弗罗斯特 自然书写 诗歌 物质生态批评 施事能力 叙事能力
下载PDF
物质生态批评视域下《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解读
13
作者 吴青杨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54-57,共4页
《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米歇尔·图尼埃的处女作,展现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作品中,海岛是鲁滨逊活动的背景,参与了鲁滨逊的活动,改变了鲁滨逊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认识,其所展现的主体性特点与物质生态批评关于任... 《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米歇尔·图尼埃的处女作,展现了作者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作品中,海岛是鲁滨逊活动的背景,参与了鲁滨逊的活动,改变了鲁滨逊对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认识,其所展现的主体性特点与物质生态批评关于任何物质都具有能动性的观念不谋而合。海岛与鲁滨逊的关系发展分为沉沦期、征服期、融合期三个阶段,分析这三个阶段中两个主体之间的“博弈”,以此呼吁人们树立万物平等的观念与生命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拜五:太平上的灵薄狱》 物质生态批评 能动性 沉论期 征服期 融合期
下载PDF
物质生态批评视角下《缅因森林》解读
14
作者 谭雅珍 张建国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6-89,共4页
梭罗在其作品《缅因森林》中描写了原始森林的景色,由此体现了他的生态思想,也加深了人们对原始森林的了解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在缅因森林中,动物﹑植物及水等事物都充分展示了它们的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梭罗在作品中向人... 梭罗在其作品《缅因森林》中描写了原始森林的景色,由此体现了他的生态思想,也加深了人们对原始森林的了解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在缅因森林中,动物﹑植物及水等事物都充分展示了它们的施事能力和叙事能力。梭罗在作品中向人们展示了非人类物质在生态网中的重要性,强调了人类要学会感受并仔细辨别非人类物质在与人类及其他物质互动时产生的文本信息,警示人类要及时调整自身所做的对自然不当的行为,以促使人类与非人类物质持续存在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梭罗 《缅因森林》 物质生态批评 施事能力 叙事能力
下载PDF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物质生态批评的物质观
15
作者 李茜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36-40,共5页
行动者网络理论赋予非人类以能动性,试图建立“行动者网络”的存在方式。物质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的第四次转向,非人类物质的施事能力被奉为准则。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生态批评有着理论亲缘性,在物质观的维度致力于万物平等,同时建立了非... 行动者网络理论赋予非人类以能动性,试图建立“行动者网络”的存在方式。物质生态批评作为生态批评的第四次转向,非人类物质的施事能力被奉为准则。行动者网络理论与生态批评有着理论亲缘性,在物质观的维度致力于万物平等,同时建立了非二元的本体论,具有能动性的物质有自身的话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共同构成互联的“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理论 物质生态批评 能动性 互联 物质性
下载PDF
尺度批评·非人类能动性·网状纠连--气候变化小说研究方法述论
16
作者 王虹日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2,共1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小说迅速兴起,成为国际文学批评界的一大前沿话题。本文聚焦尺度效应、非人类能动性研究、人与自然的网状纠连三大核心维度,考察气候变化小说研究,对其中的生态批评范式、叙事学视角以及气候变化批评等主流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气候变化小说迅速兴起,成为国际文学批评界的一大前沿话题。本文聚焦尺度效应、非人类能动性研究、人与自然的网状纠连三大核心维度,考察气候变化小说研究,对其中的生态批评范式、叙事学视角以及气候变化批评等主流研究方法做出评述。在此基础上,将就气候变化小说研究的未来方向与发展态势提出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小说 尺度批评 物质生态批评 生态叙事学 气候变化批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