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舌肌功能训练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效果
1
作者 张丽英 孙志文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1期71-73,共3页
目的:观察舌肌功能训练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6例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 目的:观察舌肌功能训练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该院收治的66例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舌肌功能训练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咀嚼肌肌电指标(咬肌、颞肌、二腹肌募集电位)水平、咀嚼功能[Karaduman咀嚼行为量表(KCPS)]评分和牙周指标(菌斑指数、软垢指数)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30/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咬肌、颞肌、二腹肌募集电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CP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菌斑指数、软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肌功能训练联合固定矫治器治疗早期牙源性错牙合畸形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咀嚼肌肌电指标水平,降低咀嚼功能评分和牙周指标水平,效果优于单纯固定矫治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肌功能训练 固定矫治器 牙源性错牙合畸形 咀嚼肌肌电指标 咀嚼功能 牙周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