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庄子·让王》脱文辑证——基于衍生型文本生成方式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程苏东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42,共12页
《庄子·让王》篇的真伪、成书时代及其与《吕氏春秋》相关互见文本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吕氏春秋》中互见文本的细读,可以认定其中有部分文本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特征,应是从其它文本中摘引、截取而来,而在《贵... 《庄子·让王》篇的真伪、成书时代及其与《吕氏春秋》相关互见文本之间的关系历来是学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吕氏春秋》中互见文本的细读,可以认定其中有部分文本具有较强的异质性特征,应是从其它文本中摘引、截取而来,而在《贵生》篇中存在一段与全篇主旨、行文逻辑颇不相符的文本,属于在战国秦汉衍生型文本中时常能看到的"失控的文本"。通过对这段文本与《让王》篇整体结构、行文的多方面比勘,可以基本认定这段文本的原生环境正是《庄子·让王》篇,是在隋代以前即遭脱落的一段佚文。这段佚文可以帮助我们重建对于《让王》内部结构及思想的认识,同时也为我们认识早期文本的"结章"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让王》 《吕氏春秋》 衍生型文本
原文传递
殊途同归:《吕氏春秋》贯通诸子百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万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15,共7页
自《史记》述吕不韦之佚事始,自《汉书》之“杂家说”起,后世对吕氏及吕著之评多欠公允。其一,以吕不韦佚事而“因人废言”;其二,“九流十家说”归类疏阔,湮灭了百家言人人殊之现实;其三,以“杂抄无学”而“因学废人”。后世虽多有发掘... 自《史记》述吕不韦之佚事始,自《汉书》之“杂家说”起,后世对吕氏及吕著之评多欠公允。其一,以吕不韦佚事而“因人废言”;其二,“九流十家说”归类疏阔,湮灭了百家言人人殊之现实;其三,以“杂抄无学”而“因学废人”。后世虽多有发掘吕氏之大义者,亦多未离班氏“十家”苑囿。细审中华学术之大势,《吕氏春秋》其学术地位绝非“驳杂”,“六艺”裂变诸子,言人人殊乃“一致百虑”,然百家各执一端必难通经济之事,故百家贯通即“殊途同归”为学术必然,而当此任者则非吕氏莫属。因此笔者以为当别立一“通家”而其人应称“吕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不韦 《吕氏春秋》 杂家 通家 吕子
下载PDF
伍子胥“掘墓鞭尸”及其证伪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恩培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24-28,共5页
文章针对世传伍子胥"掘墓鞭尸"事,对现存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并发现,古代史事记载最权威的历史著作《春秋经》《左传》以及《国语》等对此均未作记载,而《吕氏春秋》《淮南子》《榖梁传》等只记载"鞭坟&q... 文章针对世传伍子胥"掘墓鞭尸"事,对现存相关历史文献记载按年代顺序进行梳理并发现,古代史事记载最权威的历史著作《春秋经》《左传》以及《国语》等对此均未作记载,而《吕氏春秋》《淮南子》《榖梁传》等只记载"鞭坟""鞭墓""挞墓"等,至《史记》才出现"鞭尸"。唐司马贞和明末清初的顾炎武都对伍子胥"掘墓鞭尸"提出质疑。对历史层累记载的梳理结果或已说明:"掘墓鞭尸"乃为后世复仇之风炽盛时代所杜撰并加诸伍子胥头上的不实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子胥 掘墓鞭尸 《左传》 《吕氏春秋》 《史记》 司马迁 顾炎武
下载PDF
论《吕氏春秋》之“因”
4
作者 孔令梅 《蚌埠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在分析前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吕氏春秋》总结了普遍适用的一条原则即"因"。"因"的原则把道家的因循无为和儒家的积极有为相结合,形成了待时而动、顺势而起的处世之道。《吕氏春秋》首次把"因"作为哲学... 在分析前人相关思想的基础上《吕氏春秋》总结了普遍适用的一条原则即"因"。"因"的原则把道家的因循无为和儒家的积极有为相结合,形成了待时而动、顺势而起的处世之道。《吕氏春秋》首次把"因"作为哲学概念提出来,指出因循客观要素对于成就功业的重要性,并把因循客观要素与重视主观努力相结合,在方式方法上注重因人而异。这一原则在政治上丰富了无为与变法的治国理论,是对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对当今政府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战略举措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氏春秋》 无为 变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