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林龄马尾松人工林年凋落量与养分归还动态 被引量:54
1
作者 杨会侠 汪思龙 +1 位作者 范冰 张伟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34-2340,共7页
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年凋落量与养分归还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受树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和气候影响,气候对凋落量的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2)马尾松各凋落物... 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马尾松人工林年凋落量与养分归还量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受树种本身生物学特性和气候影响,气候对凋落量的影响效应具有滞后性;2)马尾松各凋落物组分的养分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季节差异可达1倍以上;3)随着林龄增长,通过凋落物归还到林地的K量呈下降趋势,其他养分量则呈"V"字型,51年生时有较高的养分利用效率。凋落物对马尾松人工林林地养分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凋落物尤其凋落针叶的输出切断了人工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凋落物养分归这个关键环节,会加剧土壤贫瘠化进程,导致林地生产力降低,因此在经营马尾松人工林过程中要尽量降低凋落物输出量,以维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凋落物 养分浓度 养分归还
原文传递
利用混合模型分析地域对国内马尾松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符利勇 曾伟生 唐守正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5797-5808,共12页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分析森林生物量受不同地域的影响并保证不同尺度范围森林生物量估计值的可靠性,是必须面临的问题。以南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地... 开展全国森林生物量监测和评估,建立适合较大区域范围的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而分析森林生物量受不同地域的影响并保证不同尺度范围森林生物量估计值的可靠性,是必须面临的问题。以南方马尾松(Pinusmassoniana)地上生物量数据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混合模型理论来分析地域对马尾松地上生物量的影响以及利用混合模型构建全国通用性立木生物量模型,为得到不同区域尺度范围内可靠的森林生物量评价和估计提供了有效途径。结果表明,混合模型不仅提高了模型的精度和通用性,并且模型中每个参数都有特定的数学含义,通过这些参数很容易分析出随机因子对生物量的影响程度。因此混合模型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推广到其它通用性模型(如材积方程)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木生物量 马尾松 混合模型 通用性
下载PDF
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的养分动态 被引量:28
3
作者 杨会侠 汪思龙 +2 位作者 范冰 张伟东 韦翠娥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07-1914,共8页
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发育时期的养分动态,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7、17、31和51年生4个年龄阶段的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积累、分配及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生物量积累与养分积累具有不同步性,从17年生到51年... 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发育时期的养分动态,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7、17、31和51年生4个年龄阶段的马尾松人工林养分积累、分配及循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发育过程中,生物量积累与养分积累具有不同步性,从17年生到51年生,生物量积累增长速率是N、P、K、Ca和Mg积累增长速率的3.3、5.4、3.3、3.7和9.8倍;各器官中养分的分配与养分库增长速率有关,随着林龄的增长,树干养分的比重和养分的根冠比增大;单位养分生产的干物质量随林龄增长而提高,51年生时林分的养分循环系数较高,具有低存留、高归还的特点,养分利用效率最高.缩短轮伐期降低了养分高效利用的机会.为维持林地的长期生产力,建议将马尾松人工林轮伐期延长到50年以上,同时降低收获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养分循环 养分利用效率 轮伐期
原文传递
马尾松纸浆材材性变异和采伐林龄的确定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有明 林汉 万伏红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8-15,共8页
报道了马尾松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合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给出了不同树龄材性的具体数值。管胞长度径向变异遵循“递增、趋于稳定”模式,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先递增至7.3m高度,而后递减... 报道了马尾松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基本密度和化学组分含量的变异规律。结合林木材积连年生长量给出了不同树龄材性的具体数值。管胞长度径向变异遵循“递增、趋于稳定”模式,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先递增至7.3m高度,而后递减至19.3m;管胞长宽比变异与管胞长度变化趋势一致。基本密度髓心附近较大,由髓心向外递减至最小值后再缓慢增加,并趋于稳定;基本密度纵向变异由基部向上递减,最大值位于树干基部。纤维素含量由髓心附近的38.75%(1~3轮)递增到22轮处的48.98%,净增10.41%;木素、多缩戊糖和苯醇抽出物含量分别由髓心附近的28.35%,14.32%和6.6%递减到树皮附近的24.7%,10.24%和1.22%,3者依次净减3.65%,4.08%和5.38%。马尾松木材幼龄期约14~18a,幼龄期前天然林管胞长度、长宽比和浸提后的基本密度大于人工林,幼龄期后则正好相反。基于不同树龄材性的变化,马尾松短周期纸浆林最低采伐林龄不得低于1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纸浆材 木材性质 采伐 林龄
下载PDF
北亚热带生长期温度对马尾松径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1
5
作者 封晓辉 程瑞梅 +3 位作者 肖文发 王瑞丽 王晓荣 高宝庆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0-655,共6页
近几十年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植物生长期的延长已经得到了证实,虽然生长期的长短变化会引起树木生产力变化,但不同起始温度的生长期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探索不同起始温度的生长期变化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找出马尾松生长... 近几十年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植物生长期的延长已经得到了证实,虽然生长期的长短变化会引起树木生产力变化,但不同起始温度的生长期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尚不明确。为了探索不同起始温度的生长期变化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找出马尾松生长的敏感温度,本研究选择北亚热带西北边缘汉中地区的老龄马尾松为对象,应用树木年轮学的方法得到了马尾松从1945年到2009年的年轮宽度指数;同时利用汉中气象站的日均温度,计算每一年不同温度的初日、终日、持续时间以及生长期活动积温;分析生长期的变化规律和不同温度生长期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6.0℃~7.5℃的开始时间对年轮宽度有负影响,6.0℃的初日对马尾松的生长最明显,10.5℃的终日时间对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10.0℃和10.5℃的生长期与马尾松生长正相关最为显著,生长期活动积温对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显著。这些敏感温度分别对应马尾松春季开始萌动、针叶出现以及秋季形成层活动停止时的温度,说明温度的变化导致物候期的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年生长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年轮 温度 活动积温 生长期
原文传递
马尾松幼树根系固氮细菌的发现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谢莉华 周建 周政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52-160,共9页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 对六类不同岩性发育的土壤中马尾松幼树根系的固氮细菌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在马尾松幼树的根系上能普遍分离到固氮细菌,但在不同岩性的土壤中分离的效果有差异;主、侧根及树势等的不同都影响分离效果。采用根段法和富集法共分离到142个菌株。其中一株经鉴定为争论产碱菌(Alcaligenesparadoxus)。并对其中26个菌株进行了回接实验,有9个菌株回接成功。固氮效能的测定结果表明其中A`10、A`13、G1、g2w四株菌的固氮效能为每消耗1g葡萄糖分别固定氮2.10—3.50mg、4.20—5.13mg、3.66—6.83mg和1.93—2.60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固氮细菌 固氮效能
下载PDF
浙江省马尾松天然林生长模型及采伐年龄的确定 被引量:14
7
作者 韦新良 郭仁鉴 赵斌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336,共4页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 ,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 ,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 ,其生长模型为 :林分平均树高H =... 马尾松天然林是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根据标准地调查资料 ,应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生长模型 ,并结合森林经营实际确定采伐年龄。结果表明 ,用Richards一般式能有效地表达马尾松天然林的生长规律 ,其生长模型为 :林分平均树高H =5 3 0 94798( 1 -e- 0 0 0 6 1 86A) 0 787890 ;林分平均胸径D=5 7 665 30 4 ( 1 -e- 0 0 1 7344A) 0 85781 5;林分平均单株材积V=0 6882 71 ( 1 -e- 0 0 2 6 333A) 0 60 4 964。马尾松天然林的数量成熟龄为 43a ,采用净现值法计算得到经济成熟龄为 40a ,采伐年龄为 40~ 45a。表 2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天然林 成熟年龄 采伐年龄 生长模型
下载PDF
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对低磷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5
8
作者 乔光 崔博文 +1 位作者 文晓鹏 丁贵杰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2-36,41,共6页
对四川眉山(SM)、贵州孟关(GM)、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及湖南汝城(HR)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在轻度、中度和重度低磷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叶绿素... 对四川眉山(SM)、贵州孟关(GM)、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及湖南汝城(HR)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在轻度、中度和重度低磷胁迫下生理生化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低磷胁迫下,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叶绿素(a+b)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FW下降幅度最大(65.0%),FL降幅最小(20.5%),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低磷胁迫下变化较小;随低磷胁迫程度的增加,整体上马尾松幼苗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减少,游离脯氨酸含量则变化较复杂。其中,在重度低磷胁迫下,GT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最大,较对照增加了38.9%,GM种源可溶性蛋白含量降幅最大,降低了49.5%,FW种源脯氨酸含量增加最大,为对照处理的3.5倍;MDA含量、POD、SOD及CAT活性等均在低磷胁迫下呈上升趋势,其中,SM种质在不同低磷胁迫间MDA含量无显著差异。除GT、JC及HR外,其余种源马尾松在轻度和中度低磷胁迫下根系活力上升。以上结果表明,马尾松通过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根系活力,增加MDA、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POD、SOD、CAT活性来应对低磷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低磷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不同种源马尾松种质耐低磷的主成分与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崔博文 乔光 +2 位作者 范付华 丁贵杰 文晓鹏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49-56,共8页
通过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在磷胁迫下多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和鉴定了耐低磷种源.以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湖南汝城(HR)、四川眉山(SM)及贵州孟关(GM)等7个种源的马尾... 通过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在磷胁迫下多项形态和生理指标的测定,利用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和鉴定了耐低磷种源.以广西桐棉(GT)、福建龙岩(FL)、福建武平(FW)、江西崇义(JC)、湖南汝城(HR)、四川眉山(SM)及贵州孟关(GM)等7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盆栽试验,采用营养液培养,设置正常磷条件(KH_2PO_4 10 mg/L,对照)和低磷(2.0 mg/L)处理,测定株高、主根长、根质量、地上部鲜质量、根冠比、总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可溶性糖、丙二醛、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根系活力等15个形态生理指标,以各项指标的耐低磷系数作为耐低磷指标,通过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对其耐低磷进行评价.主成分分析将15个单项指标转换成4个综合指标;隶属函数法计算耐低磷能力D值为四川眉山(SM)最大;灰色关联分析表明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根系活力、丙二醛质量分数和游离脯氨酸质量分数与马尾松耐低磷性关系密切.综上,主成分和灰色关联分析能够有效用于马尾松耐低磷种质筛选,四川眉山种源较耐低磷,福建龙岩(FL)和福建武平(FW)属中等耐低磷类型,贵州孟关(GM)与江西崇义(JC),广西桐棉(GT)与湖南汝城(HR)属于较弱耐低磷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耐低磷特性 主成分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马尾松一代无性系种子园营建与丰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秦国峰 金国庆 +3 位作者 黄辉 丰炳才 周世水 潘国龙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共8页
本研究历经“六五”选优,“七五”建园与“八五”投产,长达工5年之久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尾松一代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管理与种子丰产技术。“八五”期间种子园开始生产种子,产量逐年上升,1995年大面积平均每公顷... 本研究历经“六五”选优,“七五”建园与“八五”投产,长达工5年之久的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马尾松一代无性系种子园的营建、管理与种子丰产技术。“八五”期间种子园开始生产种子,产量逐年上升,1995年大面积平均每公顷产量为9.375kg,最高小区平均每公顷产量达27.825kg,属于马尾松投产初期高产种子园之列。种子园混系种子质量优异,5年生子代林材积增益比对照大41.4%。种子园的建成与投产,可为速丰林建设提供优质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无性系 种子园 高产
下载PDF
4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经济效益分析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彭龙福 李谋窕 叶世坚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1-254,共4页
根据国有顺昌埔上林场4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解析资料和当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分析了4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主林木在各龄级的动态收益。采用了土地期望价、净现值、指率等经济指标对其收益进行了分析 ,为合理确定马尾松的采伐时间及营... 根据国有顺昌埔上林场4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林分解析资料和当地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分析了40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主林木在各龄级的动态收益。采用了土地期望价、净现值、指率等经济指标对其收益进行了分析 ,为合理确定马尾松的采伐时间及营林措施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经济效益 人工林
下载PDF
中国马尾松遗传改良研究历程与成就 被引量:12
12
作者 季孔庶 徐立安 +2 位作者 王登宝 倪州献 王章荣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22,共13页
围绕中国马尾松遗传改良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起步,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全面发展,到21世纪后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融入提升,较全面回顾了60多年3代人坚持不懈的科研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着重总结南京林业大学马尾松课题组牵头或参与... 围绕中国马尾松遗传改良从20世纪50年代末的起步,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全面发展,到21世纪后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融入提升,较全面回顾了60多年3代人坚持不懈的科研历程及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着重总结南京林业大学马尾松课题组牵头或参与的优良种源筛选、优树选择、母树林与种子园营建、无性系选育、材性遗传改良、现代生物技术辅助育种等相关研究工作,及其创新与引领性作用、对社会的贡献和遗传改良经验。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针对马尾松树种特点、现有研究基础及社会需求、结合生物学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该树种的相关研究展望,认为未来该树种的遗传改良应围绕种质资源、多目标选育、家系与无性系林业需求、常规与现代生物技术融合等方面展开,同时需侧重抗松材线虫病、纸浆材、高产脂良种选育,将基础性和前沿性研究融入常规育种等领域,从而使该树种的遗传改良推向一个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遗传改良 研究进展 成就 战略对策
原文传递
马尾松优树子代遗传评价及选择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仁华 陈国金 +4 位作者 傅忠华 俞白楠 杨宗武 傅玉狮 潘琼蓉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9,共6页
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 ,对 2 2 9个 1 3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 1 9个高产稳定型优良家系 ,适宜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8 30 %。 1 3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西北推广 ,其材积... 采用主成分遗传距离聚类分析法 ,对 2 2 9个 1 3年生的马尾松优树子代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从中筛选出 1 9个高产稳定型优良家系 ,适宜在福建省范围内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8 30 %。 1 3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西北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1 0 7%。1 7个高产优良家系适宜在闽东南推广 ,其材积平均遗传增益为 2 5 51 %。表 6参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优树 子代 遗传距离 综合评价 选择
下载PDF
38年生马尾松种源生长及材性联合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兴峰 吴帆 +3 位作者 孙晓波 陈厚平 殷安政 季孔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03-212,共10页
【目的】通过分析已达成熟期的马尾松种源生长与材性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筛选适合在安徽省六安市及类似立地区域推广的速生且材质优良的纸浆材种源。【方法】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国有林木良种场的38年生(成熟林... 【目的】通过分析已达成熟期的马尾松种源生长与材性变异,揭示不同性状在地理种源上的变异规律,并筛选适合在安徽省六安市及类似立地区域推广的速生且材质优良的纸浆材种源。【方法】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国有林木良种场的38年生(成熟林)马尾松55个种源为试材,测定其胸径、树高、管胞长度及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进行生长与材性联合分析。【结果】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微纤丝角和基本密度在种源水平上均差异极显著(P<0.01)。各性状表型变异系数、遗传变异系数分别为3.02%~58.61%、5.56%~28. 16%;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管胞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种源遗传力分别为0.665 7、0.558 9、0.616 9、0.996 3、0.965 6、0.739 3和0.823 3。相关性研究表明:生长性状与纬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经度相关不显著;材性与经纬度均相关不显著,但表现出局部的变异规律;生长性状间相关性高于生长与材性间相关性;微纤丝角从髓心至树皮总体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减小,木材基本密度、管胞长和宽从髓心至树皮总体随着龄级的逐渐增大而增大,变化幅度随着龄级的增大而减小。通过综合指数选择出5个综合性状优良种源,其胸径、树高、材积、管胞长度与宽度、基本密度和微纤丝角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69%、5.72%、15.12%、7.05%、-1.12%、0.17%和-6.46%。【结论】成熟林马尾松种源间差异显著,并且生长性状存在从南向北逐渐减小的变异规律,材性与经纬度不相关,对其进行纸浆材生长与材性联合选择具一定潜力,可为纸浆材马尾松良种选择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种源 基本密度 管胞 微纤丝角 材性
原文传递
马尾松育种进程中的遗传增益与遗传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11
15
作者 冯源恒 杨章旗 +1 位作者 李火根 徐慧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6-20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广西马尾松3次改良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及改良增益进行分析,总结育种进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动态。分析通过育种群体结构设计、选择方法提高改良效果的可行性,为制定马尾松长期育种策略及良种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方... 【目的】通过对广西马尾松3次改良过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及改良增益进行分析,总结育种进程中的遗传多样性变化动态。分析通过育种群体结构设计、选择方法提高改良效果的可行性,为制定马尾松长期育种策略及良种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西马尾松天然群体及第1代、第1. 5代、第2代育种群体为材料,采用SSR标记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根据遗传测定结果估算历次改良所得遗传增益。【结果】广西马尾松的第1次改良过程,获得约32%材积增益,损失约14%的低频等位基因,Shannon多样性指数(I)没有发生变化,观测杂合度(H_o)约上升27%。第2次改良过程获得19. 34%的遗传增益,损失了约16%的低频等位基因,Shannon指数(I)约下降了6%,观测杂合度(H_o)没有变化,近交系数约下降了20%。第3次遗传改良过程获得23. 68%的遗传增益,损失约12%的低频等位基因,Shannon指数(I)下降约25%,观测杂合度(H_o)下降约20%,近交系数下降约47%。【结论】广西马尾松3次改良均获得了较高的遗传增益,并有效降低了群体的近交程度,遗传多样性损失相对较少。由此说明,所用的选择策略可以有效兼顾遗传增益与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遗传改良 遗传多样性 遗传增益 SSR
原文传递
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主要生长性状和ISSR遗传变异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一 谭小梅 +4 位作者 周志春 刘伟宏 储德裕 秦国峰 金国庆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3期501-510,共10页
本研究以国家马尾松种质资源库(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马尾松二代核心育种群体内的36个亲本无性系为材料,研究其主要生长性状及ISSR遗传变异。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生长性状总体上优良,但生长性状在亲本无性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二代... 本研究以国家马尾松种质资源库(浙江省淳安县姥山林场)马尾松二代核心育种群体内的36个亲本无性系为材料,研究其主要生长性状及ISSR遗传变异。马尾松二代育种亲本生长性状总体上优良,但生长性状在亲本无性系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二代育种群体具有丰富的表型性状变异。利用15个ISSR标记对36个二代亲本无性系进行分析,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83.33%。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328,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76,亲本间分子遗传距离的范围是0.24~0.82,平均为0.414,在分子水平上证明马尾松二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具有较好的高世代遗传改良潜力。基于Nei's无偏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36个无性系中的35个聚在5个类群内,聚类结果与马尾松二代亲本的遗传背景、系谱关系及产地纬度部分吻合,证实了应用ISSR标记开展马尾松分子辅助育种的可行性。本研究为合理选配二代亲本、开展杂交育种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ISSR 生长性状 开花结实
下载PDF
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小凤 施积炎 丁贵杰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2-47,共6页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 为了探索不同种源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用不同质量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对广东信宜、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等3个种源的马尾松幼苗进行人工水分胁迫处理。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各种源叶绿素质量分数都有所下降,PEG质量浓度为250g·L^-1时,广东信宜与浙江淳安2个种源分别下降了17.51%和17.69%,而贵州都匀种源则下降了14.98%。PEG质量浓度为350g·L^-1时,广东信宜、浙江淳安种源下降幅度为25.70%和27.27%,贵州都匀种源则为18.21%。质膜相对透性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呈上升趋势,PEG质量浓度为250~350g·L^-1时上升幅度明显加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300g·L^-1 PEG处理下,广东信宜种源POD活性下降幅度达43.90%,浙江淳安和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分别为23.99%和27.06%。随着水势下降,各种源针叶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浙江淳安种源上升幅度较大,200g·L^-1 PEG处理时增加了42.78%,300g·L^-1 PEG处理增加了49.01%,相比之下,广东信宜种源只分别增加了19.49%和37.15%,上升幅度较小。硝酸还原酶活性下降,贵州都匀种源下降幅度较小,广东信宜种源下降幅度较大。综合评价认为,不同种源马尾松耐旱性存在着较大的种内遗传变异性,贵州都匀和浙江淳安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强,而广东信宜种源耐旱性相对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马尾松 种源 水分胁迫 生理响应
下载PDF
不同家系马尾松容器苗对基质配比及控释肥的响应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东北 王秀花 +3 位作者 周生财 吴小林 楚秀丽 周志春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4-1050,共7页
基质配比及养分状况是容器苗培育的关键因子,不同家系容器苗对基质环境条件的响应亦不同。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家系苗为对象,开展基质泥炭和谷壳配比及控释肥加载量的析因试验,分析不同基质条件下马尾松家系容器苗生长及氮、... 基质配比及养分状况是容器苗培育的关键因子,不同家系容器苗对基质环境条件的响应亦不同。以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家系苗为对象,开展基质泥炭和谷壳配比及控释肥加载量的析因试验,分析不同基质条件下马尾松家系容器苗生长及氮、磷吸收利用,探明其优质容器苗培育的基质配比和控释肥加载量。结果表明:单因素层面,基质配比对3个家系(32,35和36号)容器苗无显著影响,而控释肥加载量对各家系容器苗影响显著;双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家系容器苗对基质配比和控释肥加载量的交互作用响应不同,32号家系的双因素交互效应显著,以泥炭与谷壳体积比为5∶5,控释肥加载量为3.5 kg·m^-3组合处理的容器苗生长及氮、磷养分吸收利用均较好;而35和36号家系的双因素互作效应均不显著,仅对控释肥加载量表现出明显响应,分别以2.5和3.5 kg·m^-3效果较优。经家系与控释肥双因素及容器苗各指标相关分析可知,苗期控释肥效应较家系明显。因此,容器苗培育不仅要注重苗高等表型指标达到出圃要求,还应严格掌控基质养分水平以确保苗木养分吸收利用;不同来源的容器苗育苗应结合其生长需求分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培育学 马尾松 家系 容器苗 基质 控释肥
下载PDF
马尾松分布格局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吴帆 朱沛煌 季孔庶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6-204,共9页
【目的】分析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马尾松适宜分布范围,探讨影响马尾松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马尾松潜在分布区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以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记录的马尾松分布数据为基础,利用MaxEnt模型及... 【目的】分析并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对马尾松适宜分布范围,探讨影响马尾松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为马尾松潜在分布区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以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记录的马尾松分布数据为基础,利用MaxEnt模型及地理信息系统ArcGIS 10.3软件探讨马尾松当前地理分布特征及其潜在分布区,并针对代表性浓度路径(RCP) 2.6及RCP 8.5两种气候情景下未来(2050年和2070年)马尾松适宜分布范围及主要气候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当前马尾松高适生区覆盖的地区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线以南。浙江、福建、江西、湖北西南部、湖南、重庆、四川东南部、贵州北部、广西中部、广东北部等地区为马尾松主要分布区,海南、云南及台湾等地为零星分布区。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马尾松适生区向我国北部地区迁移,包括河南西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河北东部、山西南部等地区,而在云南南部零星地区不会再有马尾松自然分布。在未来两种气候情景4个条件中,相同RCP情景下,不同年限各适生区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但相同年限的不同RCP情景对应的各适生区面积变化存在明显区别,RCP 8.5的影响要高于RCP 2.6。影响马尾松地理分布的主导生物气候变量为年均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及平均气温日较差,且降水较温度的影响更大。【结论】未来气候变化将导致马尾松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新增分布区主要集中于当前分布区北部。应以当前马尾松适生环境为基础,针对当地气候类型、土壤条件等环境因素合理建立保护区,以便马尾松能够顺利适应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气候变化 MaxEnt模型 代表性浓度路径 潜在地理分布 主导生物气候因子
原文传递
浙北中、幼龄马尾松人工林冬、夏季的鸟类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指数 被引量:3
20
作者 楚国忠 《林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50-61,共12页
冬、夏季.中龄马尾松人工林各地块的鸟种数量、平均密度、鸟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多重分析表明,只有鸟平均密度明显高于幼龄火炬松林,鸟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Z-3年的火炬松和杉木林。幼龄人工林(10年左右及2—3年的火炬松... 冬、夏季.中龄马尾松人工林各地块的鸟种数量、平均密度、鸟种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多重分析表明,只有鸟平均密度明显高于幼龄火炬松林,鸟种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Z-3年的火炬松和杉木林。幼龄人工林(10年左右及2—3年的火炬松和杉木林)之间鸟种数量差别不明显,只有在冬季其鸟种数量明显低于中年马尾松人工林各地块。10年左右的火炬松林鸟类平均密度最低,2—3年火炬松和杉木林鸟种多样性指数最低。无论中龄马尾松人工林还是幼龄人工林,棕头鸦雀和大山雀始终是最重要的留鸟。幼龄人工林中除了棕头鸦雀和大山雀以外,主要是三道眉草,而中龄马尾松人工林,主要是画眉、红嘴蓝鹊以及多种迁徙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鸟类群落 多样性指数 浙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