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7
1
作者 刘业 唐晓峰 +1 位作者 周晔 陈波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上海市长征医院收治的86例需要输血的创伤性急诊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早期输血量分为两组,需要大量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为观察组(47例),需要...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上海市长征医院收治的86例需要输血的创伤性急诊及住院患者,根据患者早期输血量分为两组,需要大量输血的急性创伤患者为观察组(47例),需要少量输血的创伤患者为对照组(39例)。统计学分析并比较输血前及输血后1d、5d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蛋白C(PC)以及纤溶系统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水平差异。结果:输血前,两组各项观察指标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输血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1d,与输血前以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观察组PT、APTT、TT均明显延长(P<0.05),D-D和FDP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FIB、PLT及P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输血后5d,与输血前及对照组同时间点比,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5d与1d比,观察组PT、APTT、TT均明显缩短(P<0.05),D-D和FDP水平显著降低(P<0.05),FIB、PLT及PC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量输血对急性创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纤溶系统短期内有较大影响,须及时监测凝血状态,避免发生凝血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提高大量输血方案实施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创伤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纤溶系统
下载PDF
严重创伤失血患者大量输血后血糖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的观察 被引量:35
2
作者 戴蕴 王占科 +3 位作者 乐爱平 黄强 王长奇 王庆莅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3-86,共4页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失血患者大量输血对血糖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严重创伤失血患者科学有效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94医院创伤急救中心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救治的严重创伤失血并输血患者... 目的研究严重创伤失血患者大量输血对血糖水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影响,为严重创伤失血患者科学有效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94医院创伤急救中心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救治的严重创伤失血并输血患者391例的病历资料,将391例分为大量输血(24 h内成年人输注红细胞悬液≥20.0 U或0.3 U/kg体重)组(n=156)和一般输血(24 h内输血量<大量输血标准)组(n=235),观察并统计两组输血前空腹血糖(GLU0)、输血后3 d空腹血糖(GLU3)、GLU3/GLU0、MODS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大量输血组GLU3、GLU3/GLU0、MO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一般输血组(P<0.01),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量输血并不能有效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MODS发生率及病死率,反而可能因促进血糖应激水平升高而引发MODS,导致病死率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和损伤 大量输血 血糖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死率
下载PDF
大量输血引起的血清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卢春生 林列坤 +1 位作者 曹文平 杨菊红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对89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钙及总二氧化碳(CO2)浓度明显低于输血前;凝血酶原时间、活...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对89例大量输血患者输血前、输血后血清电解质浓度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大量输血后血清钾、钙及总二氧化碳(CO2)浓度明显低于输血前;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低钾、低钙血症及代谢性酸中毒。应密切监测血清电解质尤其是钾、钙及总CO2浓度的变化,尽量避免电解质紊乱的发生;另一方面,大量输血会降低患者的凝血功能,应及时补充血浆和(或)冷沉淀,以改善其凝血功能,减少出血事件的再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血清电解质 凝血功能指标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技术指导产后出血大量输血治疗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9
4
作者 蒋晓颖 周密 +1 位作者 席岚 郭永平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产后出血(PPH)大量输血(MT)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严重PPH患者47例,采用TEG检测凝血功能并指导MT治疗。观察TEG检测前后成分血输注情况、不同TEG...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产后出血(PPH)大量输血(MT)治疗中的指导价值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产科收治的严重PPH患者47例,采用TEG检测凝血功能并指导MT治疗。观察TEG检测前后成分血输注情况、不同TEG参数下输血情况,统计临床预后。结果:TEG检测显示,PPH产妇存在血液低凝状态。在Angle角<53°、R值>10min、MA<37mm患者中,滤白红细胞悬液(LPRC)、病毒灭活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用量明显增加(P<0.05)。根据TEG参数调整输血成分后,R值和K值明显缩短,MA值、Angle值和CI值纠正,凝血功能显著改善(P<0.05);47例产妇均抢救成功,无死亡病例。结论:TEG检测能够全面反映产妇的凝血状态,对PPH的MT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可能有助于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大量输血 血栓弹力图 指导价值 临床预后
下载PDF
手术患者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向荣 彭顺秀 覃丽华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3-24,共2页
为探讨手术中大量快速输血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分析了 32例予以大量快速输血的手术患者 ,总结了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低体温、低钾血症等特殊并发症的观察以及预防与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 手术 大量输血 并发症 观察 护理
原文传递
大量输血导致血钾变化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伍玉容 李朝金 +2 位作者 李玲 郑强 王逊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2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与血清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观察组)和非输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与血清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12月所有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观察组)和非输血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输血前后血钾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和输血前、后两组血清钾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12 h内观察组的高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12 h后两组高血钾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钾(P<0.05)和术后低pH值(P<0.05)是导致术后高钾血症的主要原因,而与大量输血治疗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非挤压伤病人大量输血并不是导致高钾血症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但同样需要动态监测输血前后的血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血钾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周洁 吕科 +4 位作者 滕方 姚元章 王杉 卢尧 文爱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44-847,共4页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时,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和红细胞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间,因创伤性失血需要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患者131例次。根据入院24h内输注血浆与悬浮红细胞(FP∶RBC)的比例,... 目的探讨大量输血时,输注不同比例的血浆和红细胞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2011年8月间,因创伤性失血需要输注悬浮红细胞10U以上的患者131例次。根据入院24h内输注血浆与悬浮红细胞(FP∶RBC)的比例,将患者分为高比例组(FP∶RBC≥1∶1,n=56)、中比例组(FP∶RBC=1∶2~1∶1,n=43)、低比例组(FP∶RBC≤1∶2,n=32)。采用单变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和Kaplan-Meier的统计方法,比较患者大量输血前后和3组之间凝血功能指标、在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生存率的差异。结果与输血前相比,高比例组和中比例组患者输血后APTT、PT-INR均无明显变化,低比例组APTT、PT-INR均明显升高(P<0.01)。3组之间输血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在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血后APTT,高vs中vs低:(37.3±12.4)vs(41.1±11.5)vs(49.9±14.0),P<0.05;输血后PT-INR,高vs中vs低:(1.11±0.19)vs(1.20±0.37)vs(1.66±0.62),P<0.05;在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高vs中vs低:(19.8±6.3)vs(25.8±11.3)vs(26.6±8.0),P<0.01],但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血后高、中比例组凝血功能均显著优于低比例组(P<0.05),高比例组在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显著少于其他2组,低比例组与中比例组相比无差异。结论大量输血时,较高比例地输注血浆,有利于预防创伤性失血患者发生凝血功能障碍,降低患者住院期间红细胞输注总量,达到节约血液资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失血 大量输血 冰冻血浆 输注比例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大量输血患者用血情况及血液检测指标变化分析 被引量:18
8
作者 韩冰 谭斌 +1 位作者 李毓龙 黄春妍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的血液使用情况,了解大量输血患者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为临床总结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155例大量输血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患者的血液使用情况,了解大量输血患者血液检测指标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和死亡率,为临床总结大量输血患者的输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155例大量输血病例进行分析,包括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成分血使用及输血前后血液检测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在155例输血病例中,红细胞平均用量为23 U,血浆平均用量为2 500 m L,23名患者使用了血小板,94名患者使用了冷沉淀。血液的发放多以红细胞4 U+血浆400-800 m L输血包方式。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输血后24 h的Hb存在明显差异,(70.9±21.5)g/L vs(81.2±21.2)g/L(P<0.05)。结论以红细胞4 U+血浆400-800 m L输血包方式的大量输血方案在临床应用广泛,且更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输血策略 血液检测
下载PDF
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的大量输血治疗 被引量:18
9
作者 曹琴艳 张力 +3 位作者 陈剑 卫蔷 陈锰 刘兴会 《现代妇产科进展》 CSCD 201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为制定产科大量输血指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因产后大出血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U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为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大出血患者,术中估计产后...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大量输血策略,为制定产科大量输血指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因产后大出血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U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为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大出血患者,术中估计产后出血量中位数为7400ml(4500~17500ml),术后计算的实际出血量中位数为5100ml(3550~11350ml),术中均出现了凝血功能障碍。15患者均输注了红细胞悬液[中位数为24U(18.5~47.5U)]和新鲜冰冻血浆[中位数为2100ml(1650~6900ml)];按治疗单位计算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红细胞悬液中位数为1∶1.14[1∶(0.67~1.48)]。7例患者输注血小板悬液,按治疗单位计算中位数为12U(10~32U);这7例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中位数为1∶0.49[1∶(0.35~1.07)];15例患者均未发生输血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我院针对产后大出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和新鲜冰冻血浆的比例较为合理,但血小板悬液输注比例偏低,应早期输注高比例新鲜冰冻血浆和血小板悬液以降低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和降低红细胞悬液的输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大量输血 红细胞悬液 新鲜冰冻血浆 血小板悬液
下载PDF
329例大量输血患者成分输血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刘燕 陈方祥 +1 位作者 滕方 何静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33-1433,1452,共2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1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病历资料,查阅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量输血(>5000 mL)病例329例,分析红细胞悬液、全血、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成分血使用情况。结果32...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利用发血记录本和军字1号网络信息中心及病历资料,查阅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大量输血(>5000 mL)病例329例,分析红细胞悬液、全血、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成分血使用情况。结果329例中输注红细胞制品72%,血浆25%,其他3%。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避免了大量输血的并发症,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本院成分输血在大量输血患者中得到广泛应用,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输注血液成分已得到临床医生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输血 大量输血
下载PDF
两种输血方案在择期手术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冠伊 欧阳锡林 +1 位作者 吴靖辉 王丽华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21期3173-3176,共4页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监测止凝血功能指导输血和大剂量输血方案(MTP)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实施择期手术并于术中大量输血(输血量>8 U红细胞/24 h)的72例患者,按输血方案不...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监测止凝血功能指导输血和大剂量输血方案(MTP)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实施择期手术并于术中大量输血(输血量>8 U红细胞/24 h)的72例患者,按输血方案不同分组,A组34例术中检测TEG指导输血,B组38例按大剂量输血方案输血。术前和术后24 h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四项、出血量及异体血用血量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术后24 h内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或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检测显示,A组Fib浓度高于B组,PT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内的出血量和异体血输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监测发现大量输血后最大振幅(MA)低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指导输血,患者术后24 h内出血量和输血量基本一致,术后凝血功能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但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证明两种方法指导输血都可以维持患者较稳定的凝血功能,避免大出血和大量输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量输血 血栓弹力图试验 输血管理 凝血功能
下载PDF
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探讨 被引量:16
12
作者 文贤慧 刘凤霞 +1 位作者 张军华 桂嵘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5-828,共4页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合适比例。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各种原因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151例,按照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138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13例),以新鲜冰...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大量输血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合适比例。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各种原因需要大量输血的患者151例,按照凝血功能正常与否,分为凝血功能正常组(138例)和凝血功能异常组(13例),以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之比为1∶1作为分界,每组均分为高血浆(2∶1)、中血浆(1∶1)、低血浆(<1∶1)3个比例组。输血前和大量输血后24 h检测凝血功能。结果表明,大量输血24 h后,凝血功能正常组的低血浆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明显降低(均P<0.05);高﹑中血浆组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P>0.05);凝血功能异常组的中血浆和低血浆组在大量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仍在异常水平(P>0.05),高比例组的凝血功能明显改善(P<0.05)。结论: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应根据患者凝血功能进行调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建议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为2∶1,以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建议冰冻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为1∶1,减少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和高血容量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功能 大量输血 新鲜冰冻血浆 红细胞
下载PDF
严重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预测模型及其评价 被引量:15
13
作者 乔显森 王同显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2-655,共4页
严重创伤患者常因大量失血和并发创伤性凝血病而需要大量输血,需要大量输血患者的早期预测和识别重要且困难,本文介绍5种大量输血预测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评价。
关键词 预测模型 创伤 大量输血 创伤性凝血病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临床检验指标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景福 叶先仁 +2 位作者 王娜 陈玉娟 黄彦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75-77,共3页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主要临床指标数值变化,为临床防治大量输血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71例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清电解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在大量输血后血小板计数(PLT)、纤维...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主要临床指标数值变化,为临床防治大量输血并发症提供依据。方法肿瘤患者大量输血后71例进行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肝功能、肾功能以及血清电解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在大量输血后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总蛋白(TP)、血清钾(K+)、血清钙(Ca2+)及血清镁(Mg2+)较输血前显著降低(P<0.0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较输血前数值显著增高(P<0.05);血清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血清钠(Na+)及血清氯(Cl-)与输血前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患者大量输血治疗过程中应及时监测凝血功能、肝功以及电解质水平,以达到预防及治疗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 电解质
下载PDF
成分输血在25例外科手术患者大出血的应用 被引量:14
15
作者 赵珍 向国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年第1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量输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择期手术组和急诊手术组,统计分析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CRCs)、新鲜冰冻血浆(FFP)、浓缩血小板(PC)和冷沉淀... 目的探讨成分输血在抢救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中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大量输血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择期手术组和急诊手术组,统计分析患者输注红细胞悬液(CRCs)、新鲜冰冻血浆(FFP)、浓缩血小板(PC)和冷沉淀(Cryo)等成分血的种类和剂量以及输注后的不良反应。结果25例大出血患者经成分输血抢救后出血症状均得到控制,并获得良好的疗效;输注量最大的血液品种是红细胞悬液,两组大量输血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成分输血在外科手术患者手术中大出血时应用可获得良好的止血效果,为手术继续进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但在各种成分血液用量上有很大差异,应根据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输注不同的成分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出血 成分输血 大量输血
下载PDF
产后出血患者的输血治疗原因及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严小丽 常青 +1 位作者 陈诚 邓黎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PPH)患者的输血治疗原因及治疗效果,为PPH患者的输血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产科分娩,并因PPH进行输血治疗(输注红细胞悬液...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PPH)患者的输血治疗原因及治疗效果,为PPH患者的输血治疗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产科分娩,并因PPH进行输血治疗(输注红细胞悬液≥4U)的185例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分析。采集其年龄、孕次、产次、分娩方式、胎儿是否为巨大儿、胎儿数、妊娠并发症与合并症、出血量,以及输血量及输血治疗效果等信息。对接受输血治疗的PPH患者的输血治疗原因、输血量,以及接受大量输血治疗的PPH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其接受产科处理措施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庆西南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结果 1本研究185例接受输血治疗的PPH患者输血治疗原因包括:前置胎盘(61例,33.0%),胎盘黏连、植入或胎盘残留等胎盘因素(15例,8.1%),子宫收缩乏力(40例,21.6%),凝血功能障碍(30例,16.2%),贫血(33例,17.8%)及其他因素(6例,3.2%)。2产次≥2次的PPH患者的中位输血量为1 250mL,显著高于产次〈2次者(中位输血量为1 000mL),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0,P〈0.05)。不同年龄、人工终止妊娠次数、分娩方式、胎儿数、是否为巨大儿,以及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PH患者的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185例接受输血治疗的PPH患者经过人工按摩子宫、使用促进子宫收缩药物、使用球囊压迫宫腔及输血治疗等常规治疗方式或经过手术治疗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无一例因PPH发生死亡者。4本研究185例接受输血治疗的PPH患者中,8例为接受大量输血(24h内输注红细胞悬液≥18U)治疗患者,包括7例为前置胎盘或胎盘植入患者,平均出血量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前置胎盘 产科输血治疗 大量输血
原文传递
Massive haemorrhage in liver transplantation:Consequences,prediction and management 被引量:12
17
作者 Stuart Cleland Carlos Corredor +2 位作者 Jia Jia Ye Coimbatore Srinivas Stuart A Mc Cluskey 《World Journal of Transplantation》 2016年第2期291-305,共15页
From its inception the succes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Massive transfusion is classically defined as > 10 units of red blood cells within 24 h, but describing transfusi... From its inception the succes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Massive transfusion is classically defined as > 10 units of red blood cells within 24 h, but describing transfusion rates over a shorter period of time may reduce the potential for survival bias. Both massive haemorrhage and transfusion a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risk of mortality and morbidity(need for dialysis/surgical site infection) follow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although causality is difficult to prove due to the observational design of most trials. The blood loss associated with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multifactorial. Portal hypertension secondary to cirrhosis results in extensive collateral circulation, which can bleed during hepatectomy particular if portal pressures are increased. Avoiding volume loading and maintenance of a low central venous pressure together with the use of vasopressors have been shown to reduce blood loss and transfusion during liver transplantation, but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renal impairment post-operatively. Coagulation defects may be present pre-transplant, but haemostasis is often re-balanced due to a deficit in both proand anti-coagulation factors. Further derangement of haemostasis may develop in the anhepatic and neohepatic phases due to absent hepatic metabolic function, hyperfibrinolysis and platelet sequestration in the donor liver. Point-of-care tests of coagulation such as the viscoelastic tests rotation thromboelastometry/thromboelastometry allow and more accurate and rapid assessment of these derangements in coagulation and guide the use of factor replacement and antifibrinolytics. Transfusion protocols guided by these tests have been shown to reduce transfusion rate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agulation tests, but have not shownimprovements in mortality or morbidity. Pre-operative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assive transfusion include previous surgery, re-do transplantation, the aetiology and severity of liver disease. Intra-operatively the use of piggy-back te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massive transfusion COAGULOPATHY
下载PDF
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策略及新理念 被引量:13
18
作者 马丽 张生锁 潘宁玲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2期3463-3465,共3页
如何对严重创伤患者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大量输血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长期的生存状态,一直是备受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理想的输血比例和输血模式在不断发展,并在许多方面存在争论,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解决。当前... 如何对严重创伤患者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大量输血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患者长期的生存状态,一直是备受全球医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理想的输血比例和输血模式在不断发展,并在许多方面存在争论,需要大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解决。当前对严重创伤复苏的较为一致的认识是:创伤患者大量出血有其显著特点,应当重视早期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并按循证医学所能提供的目前最好的证据进行创伤复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大量输血 复苏
下载PDF
大量输血方案在严重产后出血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3
19
作者 耿文艳 罗冰 +3 位作者 李晓丹 肖晴 黄小亭 毛曼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探讨产后大量输血时不同血液制剂的最佳应用比例。方法对2018年5月~2021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实行大量输血方案的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产后出血病因、出血量、输注的血液制剂品种和数量,... 目的探讨产后大量输血时不同血液制剂的最佳应用比例。方法对2018年5月~2021年4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科实行大量输血方案的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产后出血病因、出血量、输注的血液制剂品种和数量,以及患者转归等资料。结果胎盘因素是导致产后大出血的主要原因(84%),其中69%因胎盘植入所致。10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接受了大量输血方案,其中84例患者的出血情况得到很好控制。纳入研究的患者平均出血量为(2778±1253)mL,分别输注红细胞(8.6±4.7)U、新鲜冰冻血浆(543±334)mL、普通冰冻血浆(352±343)mL。5组接受大量输血方案治疗的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第1组(即红细胞:血浆=1∶1)与第3组(即红细胞∶血浆=6∶4)输血有效率较高,分别为96.88%与94.12%。结论合理的大量输血方案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重要手段,首先推荐红细胞与血浆为1∶1方案,其次是红细胞与血浆为6∶4方案,有条件应尽早搭配使用血小板和/或冷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大量输血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冷沉淀联合其它血液成分应用于大量输血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利 彭涛 +1 位作者 朱国标 肖洁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78-482,共5页
目的 了解大量输血患者输注冷沉淀及其它血液成分的剂量、输注方式、输血疗效和疾病转归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大量输血患者的血液输注资料,按照患者出院时疾病转归情况(良、尚可、差、死亡)分为4组。分组分析血液成分输... 目的 了解大量输血患者输注冷沉淀及其它血液成分的剂量、输注方式、输血疗效和疾病转归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大量输血患者的血液输注资料,按照患者出院时疾病转归情况(良、尚可、差、死亡)分为4组。分组分析血液成分输注情况,输血前后血液常规、凝血功能实验室检测指标,临床症状,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各血液成分在大量输血患者输血救治中的使用时机、用量、方式与出院转归的关系。结果 4个分析组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mL)(1 920±1 171、2 246±1 315、3 029±2 827、2 875±1 706、)和手术日尿量(mL)(1 458±1 292、1 821±1 366、890±1 421、526±579)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P<0.05),病情越严重的患者出血量越多,尿量越少。大量输血的24 h内患者输血量(U)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红细胞输注组4(10.95±3.41)和组3(12.90±7.38)>组2(9.86±2.72)和组1(10.16±2.06),血浆输注组4(14.27±7.53)和组3(13.02±8.54)>组2(3.44±0.89)和组1(10.97±6.12),冷沉淀输注组4(11.77±14.07)和组3(16.43±18.14)>组2(8.83±12.37)和组1(5.55±8.16),血小板输注组4(0.60±1.00)和组3(1.30±1.72)>组2(0.20±0.56)和组1(0.30±0.70)。大量输血的24 h内,14例(16.87%)进行冷沉淀血小板联合输注,27例(32.53%)进行冷沉淀联合输注,1例(1.20%)进行血小板联合输注。冷沉淀开始输注的时间为手术开始后4.2 h,血小板为手术开始后3.4 h;组3和组4开始使用时间晚于组1和组2,且早期仅有冷沉淀使用,未输注血小板。输血前后血液实验室检测数据显示:输血后组1、组3、组4 RBC和Hb均显著提高(P<0.05),组3提升不明显;Plt组1和组2上升显著(P<0.05);组3和组4实验室检测指标改善不明显;输血后组3、组4 APTT显著延长,FIB含量组2、组3下降,组1上升,组4无明显变化(P<0.05)。输血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的程度不一致:组1和组2输血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组3和组4改善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沉淀 血小板 大量输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