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研究模式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妍 于晖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0-17,共8页
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生态的问题,主要分为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两种研究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语言观和生态观,尝试探讨韩礼德模式的生态语言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包括... 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与生态的问题,主要分为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两种研究模式。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思想中的语言观和生态观,尝试探讨韩礼德模式的生态语言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继承的马克思主义语言观包括语言的社会性、语言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以及语言建构观。其生态观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解"的影响,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本质上是反生态的,并对其展开批判。韩礼德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出"我们的意指方式如何左右我们对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韩礼德模式 马克思主义语言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下载PDF
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庆超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13-18,共6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把“美丽”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新理...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把“美丽”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将建设生态文明上升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反思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方式,立足中国国情和社会现实,总结我国生态建设的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以“人与自然关系”为核心的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 人与自然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底蕴 被引量:3
3
作者 马东景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4期18-25,共8页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具有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特质和能动的革命的实践特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基础之上,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底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具有鲜明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特质和能动的革命的实践特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基础之上,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底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生态哲学观,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哲学观为理论基础,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唯物生态哲学理论特色、辩证生态哲学理论特色及能动的革命的实践性生态哲学理论特色。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之理论根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理论的继承,又是对其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观 理论底色 创新发展
下载PDF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干 刘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61,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根据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只有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才能促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有效构建与救济机制的健康运行,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研究视角,探讨了生态文明观作为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之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扫清了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思想和认识障碍,而且回应了个别学者对环境损害责任成立的质疑,为环境损害责任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不仅如此,生态文明观还为环境损害责任的实施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法治保障,是生态文明观孕育了环境损害责任。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之所以能够孕育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原因,是因为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有诸多内在的共同性: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之间同根同源,都起源于生态环境危机的时代背景,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共同的手段就是环境法治,最深层次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未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应当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思想指南和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环境损害责任 理论基础
下载PDF
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及其实践价值
5
作者 汤俪瑾 周岳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1-8,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内含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的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以及系统治理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统一性,是破解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科学构想。这一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 习近平总书记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内含人与自然是有机整体的应有之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以及系统治理环境问题的根本方法,展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统一性,是破解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科学构想。这一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汲取了中国传统生态自然观之精华,超越了西方生态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割裂地看待人与自然的传统观念,帮助人们重新梳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开展同自然界相关联的物质实践活动提供基本的价值遵循。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人们不得不再次全面审视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关系,以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 中国传统生态自然观 实践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