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 被引量:7
1
作者 肖峰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6期31-45,191,共16页
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间具有辩证的关系,它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蕴含的实践哲学精神,也丰富和发展了实践观的具体内容,尤其是人工智能通过知行接口向实践系统的嵌入,打破了知行区隔的二元分离,正在走向基于脑机融合... 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之间具有辩证的关系,它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蕴含的实践哲学精神,也丰富和发展了实践观的具体内容,尤其是人工智能通过知行接口向实践系统的嵌入,打破了知行区隔的二元分离,正在走向基于脑机融合的知行融合的实践观,并带来实践方式和特点的新变化,由此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强人工智能的可能出现,还使得AI是否会具有主体的属性从而成为新的实践主体呈现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主体观由此获得丰富和发展的新驱动。形成于工业文明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通过充分汲取人工智能的积极成果而实现自我创新,正在成为信息和智能文明时代更富生命力和启发性的哲学实践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人工智能 实践主体
下载PDF
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重构高职劳动教育范式 被引量:7
2
作者 羌毅 任海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2-127,共6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高职劳动教育范式构建的理论源泉和着力根基。文章从劳动即实践这一劳动教育本体特征出发,详细阐释了高职教育需要匡正劳动教育应有地位的重要理论意义,认为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能更好地...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高职劳动教育范式构建的理论源泉和着力根基。文章从劳动即实践这一劳动教育本体特征出发,详细阐释了高职教育需要匡正劳动教育应有地位的重要理论意义,认为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基础上的教育与劳动相结合,能更好地推动人的社会化进程,实现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此基础上,从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原则旨归,建构出高职劳动教育的逻辑体系,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劳动教育独特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劳动教育 范式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下载PDF
何为翻译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角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健平 洪远 《英语研究》 2024年第1期10-22,共13页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看,翻译实践是翻译实践者通过能动地改造由源文本世界所承载的精神世界,将源系统中的观念转移至目标系统,以改造目标系统中的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为此,翻译实践可分为原作选择、译作生产和译作接受三个环节,本... 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来看,翻译实践是翻译实践者通过能动地改造由源文本世界所承载的精神世界,将源系统中的观念转移至目标系统,以改造目标系统中的物质世界的社会性活动。为此,翻译实践可分为原作选择、译作生产和译作接受三个环节,本质上对应于异质观念的选择、转移和接受。翻译实践的每个环节均由主体、客体和中介三要素构成,是翻译实践主体通过实践中介与实践客体互相作用的社会性活动。翻译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一样,具有客观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实践 环节 要素 特征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意蕴——兼谈思政课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功能 被引量:5
4
作者 邹萍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11期160-161,共2页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性社会活动,应用型人才培养须思考特殊人才教育的价值目标与人的教育价值目标的关系。价值意蕴的确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立体化的逻辑前提,从"应用"的指向、人才素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上说,... 高等教育是培养人的专门性社会活动,应用型人才培养须思考特殊人才教育的价值目标与人的教育价值目标的关系。价值意蕴的确立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立体化的逻辑前提,从"应用"的指向、人才素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上说,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包含着自身的价值结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提供了独特视角,其理论的最高价值目标与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标一致,其关于实践主体的基本价值规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价值定位有直接启示。通过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的全方位的教学改革创新,思政课能发挥其强大的价值教育引导功能,成为真正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建构性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应用型人才 价值 思政课教学
下载PDF
实践观视域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本实践及优化路径研究
5
作者 孙涛 伍晓亮 +2 位作者 张泰祯 廖波 秦媛 《装备制造与教育》 2024年第3期17-21,共5页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认识论的核心。教育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实践教育被视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双师型”教师在高职人才培养和促进产教融合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培养与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认识论的核心。教育是社会实践的重要形式,实践教育被视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标志,“双师型”教师在高职人才培养和促进产教融合中起着重要作用。高职“双师型”队伍建设存在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培养与激励机制不完善等不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通过改进教师评价、创新机制模式和拓宽多维通道,探索出产教融合提升“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的路径。基于此,提出高职院校应从规范准入机制、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培养机制三个维度进一步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队伍 校本实践 优化路径
下载PDF
实践观的初次表述究竟在马克思的何文中?——《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实践观及其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林锋 毕秋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8-64,共7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学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奠基之作和初次表述。通过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与《提纲》实践观的基本要点以及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是唯物史观形成的重要标志。当前学界有一种流行见解,认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奠基之作和初次表述。通过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实践观与《提纲》实践观的基本要点以及马克思主义“成熟著作”实践观的经典论述进行双重文本对照,可知《手稿》不仅先于《提纲》构建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框架,而且包含着比《提纲》的实践观更为丰富的内容。恰如其分地说,《手稿》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初次表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理论架构在《手稿》中已接近形成,《提纲》是《手稿》中初步建构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深化和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下载PDF
基于发生学与实践的传统村落时空演变过程及机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红梅 王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72,共14页
掌握传统村落时空演变过程与发生机制可为新时代村落保护提供参考。以发生学为视阈,聚焦村落"事"的属性,从实践出发,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市168个国家级与市级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过程与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实践是驱动村... 掌握传统村落时空演变过程与发生机制可为新时代村落保护提供参考。以发生学为视阈,聚焦村落"事"的属性,从实践出发,结合GIS技术,分析了重庆市168个国家级与市级传统村落的时空演变过程与发生机制。结果表明:(1)实践是驱动村落演变的根源,实践对村落演变具有显著的发生学效应,实践的历史起伏引发村落阶段性发展:起始期(先秦)"自发发展",波动期(秦汉至宋元)"波动增长",转折期(明)"显著提升",成熟期(清至民国)"格局奠定"。(2)农耕实践、经济实践与政治实践是激发村落演变的主要实践,分别推动生成农耕型、商贸型、军事型村落,并发生转型,其中农耕型位居主导,农耕型转商贸型最为突出。(3)村落随实践的空间演进与累积呈现从长江干流到渝东南山地推进,从"多点分散"局部分布到"一核聚面"全域铺展,最终形成"农东商西军冲要"格局。(4)以实践目的为导向解析了村落时空演变的发生机制,并提炼构建了"实践环境—元实践"逻辑结构,得出村落是在受动与能动的对立统一中展开时空演变。结果启示传统村落保护需要适宜的实践环境、保持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建议维续原生性实践,融入创造性实践,推动伦理性实践,以使村落在延续地方性中保持活力与合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发生学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发生机制 元实践 重庆市
原文传递
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货币和权力的本质 被引量:2
8
作者 郝贵生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1,共5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于当代社会生活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是认识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其使用价值是充当流通手段、价值尺度等具体功能,而其价值就是劳动的凝结。二是认识&qu...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于当代社会生活有极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一是认识货币的本质:货币作为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其使用价值是充当流通手段、价值尺度等具体功能,而其价值就是劳动的凝结。二是认识"权力"的本质:"权力"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实践活动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过程中形成的少数人具有和体现出来的能够组织、支配多数人凝聚为更大合力、实现特定利益目标的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统一的能力和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货币的本质 权力的本质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丹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2-64,共3页
生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形式,主客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目标指向,三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人的实际和生产实践... 生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形式,主客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原则,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目标指向,三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主要内容。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人的实际和生产实践出发,以实践的视角解读现实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体现在"求真""求实"的科学指引,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文关怀及推动人与自然协调联动的生态导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主要内容 当代价值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曹春梅 《大众科技》 2014年第12期217-219,共3页
人以其所特有的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方式生存于世,实践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给思想政治教育以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应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与进步;还要... 人以其所特有的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即实践方式生存于世,实践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根本方式。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给思想政治教育以重要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应激发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与进步;还要促进教育者、受教育者思想与行为的提升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思想政治教育 人与社会的发展
下载PDF
从“亚人”到“化身”:元宇宙赋能生成认知范式方法论的理论空间
11
作者 周卓钊 史滋福 《心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元宇宙作为一种新生科技综合理念,已经席卷全球。对认知科学等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同时其理论和应用优势正特立独行显现出来。元宇宙能否与生成认知结合从而催生新生代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是否意味着未来要以虚实共生方式彻底结束第... 元宇宙作为一种新生科技综合理念,已经席卷全球。对认知科学等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变化,同时其理论和应用优势正特立独行显现出来。元宇宙能否与生成认知结合从而催生新生代认知科学研究范式?是否意味着未来要以虚实共生方式彻底结束第一代认知科学的时代,从而进入人工智能式的研究时代?虚实共生技术还有哪些无法实现的短板,未来认知心理学何去何从?研究从批判了一百多年的心理主义、认知主义、行为主义等范式的理论主张出发,对比元宇宙认知与生成认知的理论主张,找到二者共同点和区别,尝试探索元宇宙赋能生成认知可能性,并结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生成认知 理论辨析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下载PDF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
12
作者 唐艳梅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3-5,共3页
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党中央把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学生进... 新形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党中央把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希望工程"、"民心工程"、"基础工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发挥积极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给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挑战,需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运用到改革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为我们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供新思路和新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刍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时代启示
13
作者 鄢汇琳 张光映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30-31,共2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诞生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更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导向,同时也是指导青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载体,新时代的发展更需要优秀的青...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诞生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笔巨大的财富,更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导向,同时也是指导青年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理论之一。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更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载体,新时代的发展更需要优秀的青年人来完成,新时代的发展也离不开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科学性,对新时代的发展、青年人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新时代 青年人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理性
14
作者 吴涛 李冲 《中国发展》 2021年第5期38-45,共8页
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现实来源和发展源泉。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取得瞩目成就,得益于指导思想极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习近平法治思想深根实践,从县域法治治理到国家法治建设,习近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法治理论与实践结... 全面依法治国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现实来源和发展源泉。全面依法治国建设取得瞩目成就,得益于指导思想极具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习近平法治思想深根实践,从县域法治治理到国家法治建设,习近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法治理论与实践结合发展的科学指导。在中国化的法治道路上凝练中国特色,通过科学理论和丰富实践的双重结合,不断优化法治建设理论,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实践深化、优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实践理性 全面依法治国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下载PDF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民间文学研究
15
作者 李华芳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6期52-55,共4页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民间文学研究,要求民间文学工作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能动地、科学地认识和阐释民间文学,站在实践的高度正确把握民间文学的属性与作用,从实践的视域认识人民群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马克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的民间文学研究,要求民间文学工作者以唯物主义为基础,能动地、科学地认识和阐释民间文学,站在实践的高度正确把握民间文学的属性与作用,从实践的视域认识人民群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以及民间文学的时代表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开展民间文学探索与研究的批判与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民间文学 田野调查 文本研究
下载PDF
论金岳霖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在理路
16
作者 文碧方 李宝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1年第2期290-298,共9页
金岳霖前期受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其《论道》和《知识论》都与逻辑经验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后期在《罗素哲学》中则不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且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罗素的逻辑经验主义展开了批判。金岳霖对罗素的批判提供... 金岳霖前期受逻辑经验主义的影响,其《论道》和《知识论》都与逻辑经验主义有密切的关系,后期在《罗素哲学》中则不仅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而且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罗素的逻辑经验主义展开了批判。金岳霖对罗素的批判提供了一个从经验主义内部去接受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典型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岳霖 逻辑经验主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下载PDF
把握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盛晓薇 《宁夏党校学报》 2023年第4期80-89,共10页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所形成的关于实践的理论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马克思、恩...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和实践要求,为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所形成的关于实践的理论学说,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实践的相关论述为理论遵循,以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现实问题为现实遵循,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人民至上立场为价值遵循,其中包含行动至上的实干思想、实践第一的辩证思维、实践效果的评价标准、创新性的时代要求、治国理政的实践智慧等丰富内容,蕴含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实干为要的精神实质。践行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积极主动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在调查研究中求得“是”的规律,在思想上重视“实”的必要性,在实践中把握“干”的重要性,从而不断开辟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发展新境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试析“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提法及其内涵 被引量:2
18
作者 涂凌波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9年第1期55-63,共9页
本文从基本界定、内涵特征、主体范畴三个方面,初步探析'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近年来在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中出现的新提法。本文认为,这一提法基于从实践论角度解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了这一新闻观念具有的实践品... 本文从基本界定、内涵特征、主体范畴三个方面,初步探析'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一近年来在新闻实践和新闻教育中出现的新提法。本文认为,这一提法基于从实践论角度解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体现了这一新闻观念具有的实践品格、实践导向、实事求是原则和中国化特征。最后文章还简要梳理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三大实践主体及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观念 实事求是 中国化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淑君 陈永花 《改革与开放》 2009年第8X期42-42,28,共2页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历经时代变迁,依然具有它无可比拟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意义。有以下两点原因:其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本身包含着强大的理论内涵;其二,我国在每个阶段运用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时都是与时俱进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联系实际 不断创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