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众生活场域的介入与政治再造——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基层公共读报活动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晓伟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6-101,共6页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读报组和黑板报为主要形式,开展了广泛的基层公共读报活动。党的基层公共读报活动受苏联经验的影响,适应了边区和各根据地经济和群众文化落后的实际,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化和组织化动员的特点。基层公共读报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以读报组和黑板报为主要形式,开展了广泛的基层公共读报活动。党的基层公共读报活动受苏联经验的影响,适应了边区和各根据地经济和群众文化落后的实际,具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化和组织化动员的特点。基层公共读报活动通过对群众日常生活和空间场域的再造,起到了政治动员、社会教育、发动生产、活跃群众文化的作用。政治权力通过公共读报活动向基层群众生活场域延伸,促进了基层信息传播模式乃至权力结构的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读报组 黑板报运动 社会动员 政治传播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共情维度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0
2
作者 胡晓娟 井波 《新疆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2期134-141,166,共9页
“讲好中国故事”若想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需要从文本共情、特质共情、情景共情等多维度引发情感共振。文章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从传播核心要素出发,探究“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即通过“故事—文化—情感”的三层递进,实... “讲好中国故事”若想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需要从文本共情、特质共情、情景共情等多维度引发情感共振。文章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引下,从传播核心要素出发,探究“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路径,即通过“故事—文化—情感”的三层递进,实现由故事文本共情到文化认同再到情感共振的价值转向,解决好谁来讲、讲什么、怎样讲、对谁讲等一系列问题,以期提升国际传播的效能,塑造真实可信的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讲好中国故事 共情 国家形象 国际传播
下载PDF
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理论逻辑、实践之困与改进之道 被引量:6
3
作者 季为民 孙芳 +1 位作者 杨子函 李沐芸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142,共12页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讲好中国故事是做...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立体和全面的中国是新时代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新闻媒体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讲好中国故事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应有之义。当前,新闻媒体在开展国际传播工作中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结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提升融合传播和智能传播水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中国故事 国际传播
下载PDF
学科发展与技术驱动:2020年新闻传播学科综述 被引量:5
4
作者 南长森 张娜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56-70,共15页
为分析新闻传播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与传媒行业的发展态势,推动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转型突破与提质升级,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界理论研究与业界发展动态相联系,梳理总结了2020年新闻传播学科的... 为分析新闻传播学科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与传媒行业的发展态势,推动新时代新闻传播学科的转型突破与提质升级,通过文献梳理、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界理论研究与业界发展动态相联系,梳理总结了2020年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脉络与学术成果。研究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时代的浪潮中追求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向着系统性、创新性、时代性不断迈进;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闻媒体对内履行基本职责,对外引导舆论宣传,为打赢抗疫战争作出积极贡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传感器等技术被应用于媒介领域,建构了数字化场景,推动智能化传播,媒介技术正在重塑人类社会;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文化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关键词,推动中国媒体融合迈入了“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深层相融,传统媒体面临的转型任务是与新的技术、政策、产业、文化变迁背景密切结合的改革实践;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公众对视频的消费需求和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移动视频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短视频和网络直播持续占据着互联网新媒体发展图景中的热点与高位;新闻传播领域的伦理问题必须明确“人”才是伦理的责任主体,要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对社会健康有序运行负责;新闻传播教育应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立足国内、面向全球,在融媒体时代有特色、有亮点地培养国家战略型人才,通过众多学界学者、业界专家总结思想内涵、探求发展路径,助力新时代新闻传播事业的时代变革与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对外传播 媒体融合 媒介技术 大数据 短视频 新闻伦理 新闻传播教育
下载PDF
试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念扩容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勇锋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45-58,共14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中国正面临其基本概念的现实与理论挑战,这一挑战肇因于飞速发展的传播现实与马新观概念体系中“新闻”本体的巨大张力。回应这一中国之问、时代之问的切实路径,是从更为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拓展马新观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下中国正面临其基本概念的现实与理论挑战,这一挑战肇因于飞速发展的传播现实与马新观概念体系中“新闻”本体的巨大张力。回应这一中国之问、时代之问的切实路径,是从更为广义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拓展马新观的概念外延,使其概念含义突破传统认识论中的“新闻”限制,跃升至信息传播等广域范畴,通过外延扩容赋予其概念限度以多重性意涵,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更为高阶的指导效能。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的视角并结合新的时代语境,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概念扩容予以重新检讨,以此尝试提出创新马新观“概念实践”的若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概念 理论创新
原文传递
国际新闻传播教育的理念创新与本土实践--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传播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炜华 姜俣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第1期68-84,共17页
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全球传播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并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新闻工作者素质与修养相关论述的梳理以及对国际新闻人才培养现有文献的回顾,结合各高校教育实践,提出了以马... 本文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观点,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全球传播人才培养的指导意义,并基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新闻工作者素质与修养相关论述的梳理以及对国际新闻人才培养现有文献的回顾,结合各高校教育实践,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专业素养、知识融通趋势下的新文科素养、国际传播语境中的跨边界素养为主体的新时代全球传播人才素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国际新闻教育 人才素养 教育传播 教育实践
下载PDF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高校融媒体传播
7
作者 潘娉娉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2-25,35,共5页
新环境条件对高校新闻媒体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利用高校融媒体开展新闻创新工作,保障校园新闻生态的纯正性,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融媒体的传播。该文在融媒体环境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 新环境条件对高校新闻媒体工作是一项全新的挑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利用高校融媒体开展新闻创新工作,保障校园新闻生态的纯正性,需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融媒体的传播。该文在融媒体环境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高校新闻传播工作所提供的方法论,分析了当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高校新闻传播的现状、提出了在融媒体环境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和新闻工作者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正确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高校新闻 传播要求
下载PDF
“三全育人”背景下研究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实现路径
8
作者 周鹏飞 林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18-123,共6页
“三全育人”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看法,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新闻传播类研究生作为未来... “三全育人”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看法,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新闻传播类研究生作为未来新闻传播行业的主力军和后备力量,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提升其“三全育人”效能,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是加强党对高校和新闻舆论工作领导的重要思路,同时也能有效提升新闻传播研究生培养质量。因此,从育人体系、发展平台、项目建设三个方面探析其实现路径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传播 研究生 三全育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的百年探索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清河 谢昕忻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5-25,共11页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党报理论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党管媒体"为核心的新闻管理模式。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原则的演进史,深刻总结其历史经验和... 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党报理论紧密结合,形成了以"党管媒体"为核心的新闻管理模式。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党管媒体"原则的演进史,深刻总结其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对新时代"党管媒体"如何调整思路和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中国共产党对"党管媒体"原则的认识经历了从管理方法到治国理政价值的不断提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宣传事业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党管媒体"原则,必须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贯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建立和完善传媒法律法规体系,推进媒介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形成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党管媒体"策略原则、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百年 “党管媒体”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党的领导 全媒体传播体系 新媒体平台
下载PDF
马克思“人民报刊”理念提出的背景考证:读马克思关于《莱比锡总汇报》被查禁的系列通讯
10
作者 吴璟薇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6-18,共13页
1842年的最后一天,《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境内被查禁,马克思为此在《莱茵报》上撰写了7篇通讯,为该报辩护并阐述了自己的"人民报刊"理念。本文在考证相关法律原文和德语研究材料的基础上,从十九世纪初期德国的社会制度和... 1842年的最后一天,《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境内被查禁,马克思为此在《莱茵报》上撰写了7篇通讯,为该报辩护并阐述了自己的"人民报刊"理念。本文在考证相关法律原文和德语研究材料的基础上,从十九世纪初期德国的社会制度和媒介政策,以及《莱比锡总汇报》的创办经过和编辑理念出发,将《莱比锡总汇报》被查封的事件融入当时的时代背景,还原整个事件的经过,以此来分析马克思的"人民报刊"理念所提出的缘由和其中所体现的新闻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人民报刊 新闻出版自由 新闻传播规律
原文传递
新质传播力的理论范式与实践路径
11
作者 燕道成 蒋青桃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2,共7页
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来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呼吁传媒行业升级传统传播力,形成新质传播力。传统的传播力基于功能主义范式,局限于传播效果的维护和提升,新质传播力应该从实践范式中获得新的拓展。新质传播力是传媒多元实践对政治实践、经... 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来看,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呼吁传媒行业升级传统传播力,形成新质传播力。传统的传播力基于功能主义范式,局限于传播效果的维护和提升,新质传播力应该从实践范式中获得新的拓展。新质传播力是传媒多元实践对政治实践、经济实践及文化实践的组织、锚定和嵌入,是传媒机构以媒介技术创新为主导的实践能力,是对传统传播力的纠偏与拓展。新质传播力摆脱了传媒业由传统媒体主导的大众传媒业的思维定势,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彰显了新质生产力的时代内涵与理论品质。发展新质传播力需要拓宽传媒机构的实践范围,从内容的传播者、内容与用户的连接者转变为平台融合者、服务集成者,进而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传播观 新质生产力 新质传播力 实践范式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的新闻传播史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被引量:1
12
作者 贺心颖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6期53-56,共4页
文章以我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探讨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进行新闻史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力与方向,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反思我院传播学专业新闻史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出优... 文章以我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的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探讨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下进行新闻史论与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动力与方向,借鉴国内知名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经验,反思我院传播学专业新闻史论和实践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而提出优化方案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新闻与传播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