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被引量:8
1
作者 李包庚 李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2,共12页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进程,科学回答文明形态的划分依据、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本动力和未来图景等问题,提出文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世界文明交往与冲突的必然性等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构建人类文... 马克思恩格斯深入研究人类文明交往的历史进程,科学回答文明形态的划分依据、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本动力和未来图景等问题,提出文明发展路径的多样性、世界文明交往与冲突的必然性等观点。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的引领地位,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创造丰富的物质文明同发展多样的精神文明相结合,提出具有社会主义性质和鲜明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平等对话、合作共赢、开放包容、绿色发展、共建共享”的新文明理念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新发展理念搭建“一带一路”实践平台,以“共善”凝聚“共识”,形成“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世界文明体系,重塑人类文明格局,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方向,创新人类文明共存方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入全新历史阶段,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注入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叙事逻辑、批判要义与实践价值
2
作者 邱园园 庞立生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7,共10页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 当前人类文明形态的深刻变革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实践,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支撑和引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特文明叙事,它立足实践来勘定文明的存在论基础,透过阶级矛盾来把握文明变迁的深层动力,着眼世界历史来剖析现代文明的层级格局,彻底变革了从观念论出发把文明等同于理性进步的思想传统,凸显了文明的实践性、阶级性和历史性。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资本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中,将现代文明的实质诊断为“资本的文明”,揭示了资本文明在创造巨大生产力的同时所造成的“过度”和“野蛮”,描绘了以“真正的共同体”推动“自由个性”生成的新文明图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对引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进方向,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自觉与文明自信,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建构具有至关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历史唯物主义 资本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下载PDF
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基础、价值意蕴与实践探索
3
作者 张倩红 王铁铮 +1 位作者 丁俊 李洪峰 《西亚非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152,153,共24页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与实践,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全球文明倡议突出了“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 全球文明倡议作为新时代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与实践,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方案。全球文明倡议突出了“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倡导文明传承和创新”“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倡导弘扬人类共同价值”之要义,而摒弃了西方渲染的“文明中心论”“文明优越论”和“文明冲突论”。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承认文明在个体上的差异性,但同时强调人类文明完全可以在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碰撞交融、和谐共生。世界文明发展史证明,融通并进是人类文明交往的主旋律,且需要在同异质文明的不断对话中摄取养分,实现自我更新和文明的升华及发扬光大。中阿文明交流互鉴致力于探索适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推动中阿两大民族复兴形成更多交汇,为构建中阿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人文滋养和精神资源。中非文明互鉴是世界不同文明对话的典范,中非国家间的互利交往体现了双方对世界文明多样性的尊重和对文明平等的认知。未来,中非文明互鉴在哲学思想和发展理论构建、文化创新合作、经验传播和分享路径方面,将继续向纵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文明倡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文明交往论 中阿文明交流 中非文明互鉴
原文传递
人类文明基本理论问题刍议
4
作者 张胜旺 郭玲霞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54-60,共7页
文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创造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进步状态。文明缘起于自然界,它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多样性、互鉴性、整体性等特征。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类文明可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 文明是人类生产劳动实践创造的积极成果,标志着与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进步状态。文明缘起于自然界,它具有社会性、实践性、多样性、互鉴性、整体性等特征。从时间维度来看,人类文明可分为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形态;从空间维度来看,人类文明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形态。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不仅滋养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而且为全人类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的中国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并且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现实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来考察人类文明的内涵、缘起、特征、分类等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具有应景性的现实价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 基本理论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观论析
5
作者 王洪树 傅莉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独特见解。从出场语境来说,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是理论语境、文化语境、历史语境与... 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天下,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明交流互鉴的独特见解。从出场语境来说,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是理论语境、文化语境、历史语境与现实语境的有机统一。从原则向度来说,习近平为文明交流互鉴提出了诸多原则主张,包括平等互尊、互利共赢原则,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原则,因地制宜、择善而从原则,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原则。从认识维度来说,习近平从观念、目标与实践维度阐述了文明“多样、平等、包容”的中国思维,阐明了文明“交流、互鉴、共存”的中国诉求,提供了文明“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案。从时代价值来说,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观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破除了世界文明交往的内外壁垒,提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气度与世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文明交流互鉴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家飞 葛尊天 《行政与法》 2023年第12期31-40,共10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批判性建构对西方传统文明理论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伪善性和局限性,进一步说明了文明的本质、进步路径以及发展目标,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起到了理论先导作...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通过批判性建构对西方传统文明理论和资本主义文明形态进行了科学、辩证的分析,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文明的伪善性和局限性,进一步说明了文明的本质、进步路径以及发展目标,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发展起到了理论先导作用。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进各类文明协调发展,在文明主体、发展理念、进步路径等层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与超越,内蕴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当代阐释。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宽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人民性”的内涵和外延,创新了传统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和发展路径,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逻辑
7
作者 赵太平 阮超群 陆书建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8-12,共5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有着深刻的出场逻辑。从理论缘起上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明”“文明史”“文明发展”等思想观点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出场的理论基础。从文化溯源的...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有着深刻的出场逻辑。从理论缘起上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文明”“文明史”“文明发展”等思想观点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得以出场的理论基础。从文化溯源的角度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文明理念,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准则和思想理路;国外优秀文明成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滋养。从历史演进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内生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历程。从实践基础上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推动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深层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百年探索 出场逻辑
下载PDF
中共第三代领导人的社会主义文明观探微
8
作者 黄大熹 陈宏平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7-9,51,共4页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共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在社会主义文明的发展方向、基本内核和表现形式上作了重大发展 ,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内容 ,同时 ,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大贡献。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以人为本 民主政治 市场经济 先进文化 创新
下载PDF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的建构特质及深远意义
9
作者 王泽应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8,共9页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中华伦理文明的当代形态和社会主义伦理文明的中国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和主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引领发展起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文明。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从其建构特...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本质上是中华伦理文明的当代形态和社会主义伦理文明的中国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和主导下,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引领发展起来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文明。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从其建构特质上讲,有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指引,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武装和价值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的建设成果和价值陶铸,和对中外伦理文化资源的创造性开掘和辩证弘扬。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根源于中华伦理文明的优秀传统和价值精髓,同时又是在同其他伦理文明不断交流互鉴中形成的开放体系,是一种以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伦理文明伟大复兴的伦理文明新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价值追求、致力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伦理文明新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伦理文明新形态 马克思主义伦理文明观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价值谱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伦理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干 刘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61,共8页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已经明确提出了生态环境损害的赔偿问题,对生态环境本身造成损害需要承担责任将成为中国法治时代又一个崭新的命题,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担责因何而生、又因何而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根据到底是什么?笔者认为只有明确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才能促进生态损害赔偿制度的有效构建与救济机制的健康运行,才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法治保障。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研究视角,探讨了生态文明观作为中国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理论基础之科学性与合理性。本文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不仅扫清了环境损害责任确立的思想和认识障碍,而且回应了个别学者对环境损害责任成立的质疑,为环境损害责任的确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不仅如此,生态文明观还为环境损害责任的实施提供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法治保障,是生态文明观孕育了环境损害责任。本文进一步分析了生态文明观之所以能够孕育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原因,是因为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有诸多内在的共同性:生态文明观与环境损害责任之间同根同源,都起源于生态环境危机的时代背景,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共同的手段就是环境法治,最深层次的共同价值追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国未来生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应当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为指导,自觉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思想指南和理论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 环境损害责任 理论基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