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的“生存实践性”: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核心和革命基石 被引量:2
1
作者 魏传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3-77,共5页
传统人学对人的理解基本有两种向度,即超验生存观和自然主义生存观。马克思扬弃了这两种基本人学态度,从实践和生存出发去思考和审视人。马克思人学认为,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确切所指乃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人之存在... 传统人学对人的理解基本有两种向度,即超验生存观和自然主义生存观。马克思扬弃了这两种基本人学态度,从实践和生存出发去思考和审视人。马克思人学认为,人的“感性实践活动”的确切所指乃是人“本源性”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方式,人之存在就在于他的历史性的“生存”与“生活”,“生存实践性”是人所“特有”的生存方式,构成了人之为人的“奥秘”和深层根据。人的“生存实践性”成为了马克思全新人学的核心,也完成了对人理解的革命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实践性 马克思人学 核心 革命基石
下载PDF
“00后”大学新生“第二断乳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的探研
2
作者 马俊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45期37-40,共4页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当下,“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00后”大学新生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如何更加精准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拔节孕...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当下,“0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00后”大学新生更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如何更加精准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拔节孕穗”是必须回答好的一个现实问题。在“第二断乳期”这一特殊的成长阶段中,部分“00后”大学新生存在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缺失、学习生活不适应等症结,加强和改进面向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应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高校教师全员参与,努力构建有亲和力的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全过程推进,开展有针对性的分类指导服务工作;全方位布局,搭建有实效性的人文关怀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人学 “00后”大学新生 第二断乳期 人文关怀
下载PDF
马克思人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志 文学容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7-120,共4页
在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诉求,得出:应从关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出发,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化合力教育场;借鉴科技领域产学研合作及协同创新的有效模式,聚焦思想政治理... 在马克思人学视域下,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诉求,得出:应从关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实践出发,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社会化合力教育场;借鉴科技领域产学研合作及协同创新的有效模式,聚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搭建公共资源配置和网络共享平台,实现教育场域中学校、家庭、社会、学生和网络各要素的最优匹配,构建一种全方位、宽领域和大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 思想政治教育 协同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人学人生观照的生存视界
4
作者 魏传光 《大连大学学报》 2008年第5期19-23,共5页
在不同社会和历史阶段,人生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域"。马克思人学以人的"生存实践性"理解为基础,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两大主线,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照的"生存-发展"模式。现代人的生存... 在不同社会和历史阶段,人生问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问题域"。马克思人学以人的"生存实践性"理解为基础,围绕人的生存与发展这两大主线,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照的"生存-发展"模式。现代人的生存内涵和困境还没有远离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和对现代人生的观照。马克思对现代人的生存观照主要有三个方面: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境遇、现代人的交往生存、现代人的社会公共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人学 人生观照 生存 视界
下载PDF
邓小平教育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中国化创新性发展
5
作者 侯忠建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99-102,共4页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集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文革"之后,邓小平以... 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集中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及其对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影响。"文革"之后,邓小平以其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的伟大襟怀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在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构建了国家发展一系列的重大战略,其中他的教育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结合中国实际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深刻把握和创新性发展。邓小平教育思想及其政策显现出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之深远、对重塑中国教育事业意义之重大,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教育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 创新性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