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展理念助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46
1
作者 姚宇 刘振华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2024年第2期3-14,共12页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生产力概念的否定,而是新时代对生产力概念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定不...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绝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生产力概念的否定,而是新时代对生产力概念守正创新的重要发展。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将创新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将协调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向,将开放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将共享发展理念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新时代应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 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关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79
2
作者 张博颖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3,共5页
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着重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与方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外部环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当前邪教活动的新动向与我国高校反邪教的历史重任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康太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152-156,共5页
当前,邪教组织在我国活动新的特点和新的动向是向在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渗透,呈现出诡秘化和低龄化的倾向。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教育和反邪教立场教育,辩析宗教与邪教的关系,揭露邪教的本质和危害,开展高校防范与处理邪教... 当前,邪教组织在我国活动新的特点和新的动向是向在校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渗透,呈现出诡秘化和低龄化的倾向。加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教育和反邪教立场教育,辩析宗教与邪教的关系,揭露邪教的本质和危害,开展高校防范与处理邪教问题的对策教育,这是我国高校反邪教育任务的重点。从形势和任务来看,我国高校防范和处理邪教的工作也具有紧迫性、重要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邪教 宗教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高校
下载PDF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及意义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富斌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5-70,共6页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是中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合作的理论结晶,它既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另一新派别,也不是西方马克思学中的新派别,而是一种独特的、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打通"中西...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出场是中美马克思主义学者共同合作的理论结晶,它既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中的另一新派别,也不是西方马克思学中的新派别,而是一种独特的、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机马克思主义是打通"中西马"的有益尝试,把中国传统哲学智慧、怀特海的有机哲学和马克思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和社会有机体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视域:对当代资本主义根本性质和目的的深刻批判;有机马克思主义是针对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现代性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建设性替代选择,建设以全人类和地球的共同福祉为目标的生态文明;以这种新的社会形态取代当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社会形态,以阶级分析方法来看当今全球化市场经济和资本逻辑;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益补充和发展,是中外学者从新的视域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尝试。有机马克思主义还是一个方兴未艾的学说,其理论体系和观点还有待随着实践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化而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生态灾难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若干基本问题--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陈培永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21,156,共9页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不是指特定历史时间点的选择,而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选择,是从受资本逻辑主导的附属国家走向主动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有偶然性的主体选择在其后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必... 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选择,不是指特定历史时间点的选择,而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选择,是从受资本逻辑主导的附属国家走向主动追求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当时先进的知识分子带有偶然性的主体选择在其后的历史阶段呈现出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是通过纯粹文本研究、理论逻辑推演能提出来的,它实质上反对的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教条化理解的教条主义,以及过于看重经验而看不到思想、理论价值的经验主义,本身包含着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化马克思主义与化中国的统一,是包含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时代会开辟思想的新境界,会赋予思想以原创性。马克思主义必须不断地开辟新境界,必须不断地做出原创性贡献,才能去引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宣传应该抓住的主线是:品鉴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智慧,感悟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力量。应该坚持的学术旨趣是:面向中国的现实问题,进行学理的回应,推进思想的发展,助推实践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之基 被引量:5
6
作者 田克勤 张林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45,共9页
中国共产党是注重理论传承和理论赓续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使然”,更是党的理论赓续与理论创新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深刻理解... 中国共产党是注重理论传承和理论赓续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党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自信“使然”,更是党的理论赓续与理论创新的“必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既是深刻理解“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准确把握党的理论形态的主线和主流,它们经过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传承和发展,共同构筑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之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科学涵义、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5
7
作者 邸乘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1,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新境界”的理论价值在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在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而指导新实践、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开辟新境界”必须坚持科学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及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玉华 郭玉亮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5-88,122,共5页
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必须联系时代,理论... 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中国化是时代化的理论总结;大众化是时代化内在要求,时代化是大众化的内在活力。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体现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理论必须联系时代,理论必须联系群众这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和要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在中国的表现形态的科学总结,为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是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也是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逻辑 价值
下载PDF
20世纪50年代工会问题之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6
9
作者 佘君 高正礼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4-34,共11页
20世纪50年代,针对全国各地工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化,对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工会的功能、地位、任务、工作方式及其同党和政府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的思考,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会工作机制... 20世纪50年代,针对全国各地工会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中国化,对工人阶级夺取政权之后工会的功能、地位、任务、工作方式及其同党和政府的关系等做了深入的思考,并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会工作机制,既取得了成绩,也发生了波折。期间,中国共产党人围绕公营企业是否适用"公私兼顾"原则、公营企业工会与企业行政和政府是否存在不同的具体立场、工会与执政党的关系、产业工会与地方工会的关系、工会的基本任务是生产还是福利等问题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论争。论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工会理论的中国化,党和政府初步理顺了公营企业中党、行政和工会的关系,促进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形成,积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反两方面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50年代 工会 论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原文传递
“源”与“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解读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建勇 刘庆森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8,共4页
马克思主义有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之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获得中国形态和内容,与转换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其它优秀文明成果两个过程的汇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有着一... 马克思主义有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之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获得中国形态和内容,与转换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其它优秀文明成果两个过程的汇合。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有着一个自身理论流变的问题,它对马克思主义起到了丰富和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 被引量:6
11
作者 石仲泉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24,共12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提出较晚,但这个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成长、发展过程。85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形成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观点,...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虽然提出较晚,但这个思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整个成长、发展过程。85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地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并将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形成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观点,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探索出两条中国特色的道路,创立了作为全党指导思想的三大理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下载PDF
中共七大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以参会的日本、朝鲜革命者为主线 被引量:5
12
作者 薛琳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71,共9页
中共七大不仅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也为东方民族解放贡献了理论武器。日、朝革命者参加七大,加之随后的文献阅读和党校学习,不仅深化了他们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更据之设计本国革命道路,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同时,... 中共七大不仅为中国人民指明了解放道路,也为东方民族解放贡献了理论武器。日、朝革命者参加七大,加之随后的文献阅读和党校学习,不仅深化了他们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认识,更据之设计本国革命道路,推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同时,思想传播的历程,也增进了他们同中国革命者的友谊,为中国人民争取了更多朋友。今天,中国共产党应积极运用自身丰富的干部教育资源,帮助发展中国家培养干部,加强国际传播渠道建设,讲好中国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七大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国际传播 干部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源与流 被引量:5
13
作者 郭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5-52,共8页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源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以毛泽东绿化祖国思想为开端,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与中国特色。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源于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以毛泽东绿化祖国思想为开端,历经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其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形态与中国特色。十八大后,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关系民族复兴、民生福祉的高度,提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等重要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性飞跃。厘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源与流,是深入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快速、稳健发展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生命共同体 五位一体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的逻辑理路
14
作者 王刚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36,共11页
“两个结合”是“一个结合”的提升与拓展,是“一个结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而且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以贯之,同时,“一个结合”理论命题还蕴含了“第二个结合”。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 “两个结合”是“一个结合”的提升与拓展,是“一个结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一个结合”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内在要求,而且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一以贯之,同时,“一个结合”理论命题还蕴含了“第二个结合”。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互相成就,使文化明确进入“结合”的视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实践创新,“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一个结合 三个深相结合 两个结合
原文传递
“源”与“流”: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的解读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建勇 《甘肃理论学刊》 2006年第2期59-62,共4页
马克思主义有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之分。原生形态马克思主义是“源”,次生形态马克思主义是“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获得中国形态和内容与转换中国传... 马克思主义有原生形态与次生形态之分。原生形态马克思主义是“源”,次生形态马克思主义是“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原生形态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获得中国形态和内容与转换中国传统文化和人类其它优秀文明成果两个过程的汇合,其结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还有着一个自身理论流变的问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起到了丰富和发展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典范——纪念列宁逝世100周年
16
作者 叶书宗 叶天楠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67-77,共11页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 没有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就没有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根据俄国的国情和革命实际需要,摒弃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的建党模式,创建以暴力夺取国家政权为最近目标的建党新模式;根据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趋势突显的新形势,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胜利;根据俄国基本上是农民国家的实际国情,创造了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新经济政策。这样,列宁就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然而列宁逝世后,苏联共产党不能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化,以致苏联只存在了74年,社会主义建设刚开了个头就结束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从根本上说是拓荒式的。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不断创造新辉煌,朝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奋进,正是在于中国共产党能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永不止步地创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新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被引量:2
17
作者 林建华 《学术探索》 CSSCI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历史使命与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必须... 马克思主义是为人类求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历史使命与近代中国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高度契合。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落地生根、本土化才能深入人心,马克思主义必须时代化才能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接续推进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接续创新,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壮大的密码。新时代新征程,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和重大时代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守正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姚锡长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10-113,共4页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并且还因为它在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连接作用,它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互动以及孙中山所主张的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初步的开拓性尝试,使这一理论本身...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仅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并且还因为它在中国传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连接作用,它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和理论上的互动以及孙中山所主张的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初步的开拓性尝试,使这一理论本身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发生了直接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着不同的中国重大问题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同点的历史考问,构成了解读两者关系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共同点 桥梁作用
下载PDF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基于研究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颜旭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44-50,共7页
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中国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成为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 目前学术界主要是从"中国视角"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的发展、实践的创新,要求"世界历史视角"成为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自觉追求,从而确立"中国视角"与"世界历史视角"并行互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视角 世界历史视角
下载PDF
论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贡献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振印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66-71,共6页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科学的分析。他在党内首先同时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并科学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和发... 延安时期刘少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作出了许多精辟的论述和科学的分析。他在党内首先同时使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并科学地阐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他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他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作出了总结,强调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强调党的自身建设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高度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延安时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